玩酷网

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香港回归前,英国每年拿走上千亿

英国从未从香港获取任何经济利益,我们始终致力于为香港民众创造福祉。这句话出自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之口,她以“铁娘子”的称

英国从未从香港获取任何经济利益,我们始终致力于为香港民众创造福祉。

这句话出自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之口,她以“铁娘子”的称号闻名于世。

这种言论招来不少嘲讽。其实这也不意外,毕竟他们一向爱装"救世主",这很符合他们的一贯作风。

撒切尔夫人刚说完这话,就被自己人出卖了,曝光了英国在统治香港时捞了不少好处。这让撒切尔夫人很没面子。那么,英国每年从香港捞了多少?又是怎么捞的呢?

【无能的清政府】

随后,英国再次暴露了其贪得无厌的本性。他们不仅将九龙半岛的边界推至深圳河以南,还吞并了周边两百多个岛屿。接着,他们假惺惺地定下了长达99年的租借协议。

从1841年起,英国就一直霸占着香港,直到1997年才归还给中国,时间跨度长达157年。要不是咱们国家实力够强,英国可能还会厚着脸皮赖着不走。更别提他们压根就没给过我们一分钱租金。

【英国的掘金手段】

在英国统治香港的那段时期,他们是怎么通过香港来获取利益的呢?其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香港主要被当作一个海军的战略据点。

英国人靠着这个所谓的"军事基地"赚得是盆满钵满。他们发财的套路其实很简单,就是靠卖鸦片。为了这个买卖,他们不惜发动战争,逼着清政府割地赔款。

16世纪初,英国为了发横财,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他们为了捞钱,在印度大量种植制作鸦片的原料,加工后卖到各地。那时候的清朝,就是因为鸦片泛滥而逐渐衰落的。

清政府清楚鸦片对国家的毒害,于是派林则徐去销毁鸦片。然而,英国很快就再次发动侵略。他们占领香港岛后,利用这个据点向中国内地走私鸦片。从1845年到1849年短短四年间,印度生产的鸦片有四分之三都倾销到了中国市场。

直到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这种局面才告结束。但英国人对此已经心满意足,毕竟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足够后代享用了。

除了靠鸦片生意赚钱,英国还在香港搞了不少投资和其他买卖。每年都能从这儿赚到大笔利润。对英国来说,香港就是棵摇钱树,他们当然舍不得放手。

1945年4月5日,美国驻华大使向丘吉尔表达了希望英国归还香港的想法。然而,丘吉尔对此并未作出任何回应。

当时我们实力还不够强,英国却依然是称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国",所以丘吉尔压根没把我们的话放在眼里。再加上香港这块地方太赚钱了,简直就是一块香饽饽,丘吉尔当然不愿意轻易放手。

二战一结束,英国对香港这片土地就更加重视了。毕竟,英国在二战中元气大伤,不少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作为英国在远东地区利益的象征,香港的地位自然举足轻重。

不过,考虑到这种做法可能会带来不少麻烦,我们最终还是决定采用比较稳妥的方式来处理香港事务。

此时,我们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案。这一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香港商界人士心中的疑虑。

那会儿,我们和英国前前后后谈了好几轮。最早是从1982年开始谈的,断断续续谈了两年多,直到1984年9月,两边才终于谈妥了。

当时主持谈判的中方首席代表是姚广,而前任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则在背后统筹全局。谈判刚一开始,英国人的态度就暴露无遗,他们实在舍不得放弃这块地方。

他们毫不掩饰地强调自己在香港“没赚到钱”,声称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香港民众的利益。尤其是撒切尔夫人,她曾公开表示“英国政府没有从香港拿走一分钱”。

这种装腔作势的做法,恐怕连英国老百姓都觉得可笑。他们口口声声说为香港人谋福利,纯粹是睁眼说瞎话。要知道,在英国统治时期,香港人哪有什么体面可言。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住房和医疗问题。在英国管理香港时期,当地曾发生严重鼠疫。那次疫情导致近2000人死亡,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居民。

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源在于香港华人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最低。他们对普通香港民众的健康漠不关心,所有的点都集中在政府官员和军人身上。

在居住问题上,英国人把最好的地段都占为己有。香港的华人只能被安排到偏远地区居住。

不少影片里都有赌马的情节。现实中,英国人和华人在观看赛马时,必须分开场地,不能同处一处。

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本土开始实施每周工作时长限制。然而,这套被他们引以为豪的劳动制度,却从未在香港地区推行过。

这件事肯定会让大家特别生气,但精明的英国居然说工人们是"自己愿意加班"的。这么看来,他们的良心真是坏到家了。

在阶级划分上,情况也是一样。英国统治香港时,98%的华人被当作二等公民对待。他们不能竞选高级职位,这一点在香港总督的任命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自1842年英国占领香港以来,香港经历了数十位港督的更替。

这些重要的职位,通常都是由英国人亲自任命的。从第一任港督璞鼎查到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香港所有的港督中没有一个是华人。

你以为香港只有高层官员受到区别对待吗?其实基层人员也一样。比如1906年,香港的华人警察是不允许配枪的。那时候,连印度警察都能持枪,华人却不行,这足以看出英国人对华人的轻视。

香港的教育发展也存在明显差距。英国早在1880年代就普及了小学义务教育,而香港直到1971年才起步。到了1981年,香港华人中拥有大学学历的比例仅仅达到2.7%。

在政治领域,情况同样令人担忧。数据显示,香港有高达98%的华人无法获得平等的公民权利和参与政治的机会。这就是撒切尔夫人所说的为香港人“谋福利”的结果。

假如真心为香港人着想,为何英国人和当地华人之间存在如此明显的差异?这一点足以揭示英国人的真实意图。他们并非在为香港人争取福祉,而是为了自身利益在行动。

为了维持在香港的控制权,英国人也给当地华人一些小恩小惠。他们这么做可不是出于好心,纯粹是为了更好地稳固自己的权力。

英国统治香港时,表面上让华人感激涕零,实际上是为了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继续被奴役。总的来说,那个时代的香港,华人和英国人的地位截然不同,华人始终处于被压榨的境地。

【香港回归前,英国人每年拿走上千亿】

不少人可能都会纳闷,英国到底是怎么通过香港来捞钱的呢?

一位曾经参与中英谈判的前外交部副部长透露,在香港回归前,英国每年从香港获得的收益高达上千亿人民币。前英国首相梅杰,作为撒切尔夫人的得力助手,也在公开场合证实了这一情况。

英国在香港投了不少钱,大概在900亿到1000亿英镑左右,这块肥肉对他们来说可太重要了。

这些数据,彻底否定了撒切尔夫人的观点。

英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了大量财富,这些钱源源不断地流入了他们的口袋。不仅英国整体赚得盆满钵满,那些英国官员们更是从中捞到了不少好处。

上世纪就曝出过,香港总警司葛柏名下资产高达430万,这些钱基本都来自贪污和他人“上供”。他受贿的地盘覆盖了香港、九龙、新界和离岛。

发现香港赚钱容易,不少英国人萌发了“香港梦”,纷纷涌来捞金。作家杜叶·锡恩在其著作中,将上世纪的香港比作“恶人的乐园”。

她表示,香港虽然经济发达、时尚前卫,但治安问题却相当严重。

整体来看,英国从上到下都不愿意看到香港回归中国,因此一直在想方设法制造各种障碍和困难。

他们尝试了各种手段,甚至有人打算把香港打造成另一个新加坡。然而,我们国家以坚定的立场坚决反对。实际上,当时的英国已经无计可施,完全无法阻挡香港回归祖国的步伐。

有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在英国人试图阻挠香港回归的过程中,他们策划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阴谋。

【英国的惊天阴谋】

英军在朝鲜战场上领教过中国军队的厉害,知道我们不好对付。他们担心中国会趁势收回香港,就想了个阴招,打算用核武器来对付我们。

他们认为普通军队打不过我们,这一点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已经证明了。所以,1958年他们暗中把48颗原子弹运到了当时还是殖民地的新加坡。

就在英国紧锣密鼓地策划这场阴谋的同时,远在海洋的另一端,苏联和美国也在暗地里展开了一场无声的较量。

当年,美国在土耳其和意大利安插了中程导弹,对苏联本土构成了巨大威胁。作为回应,苏联在1962年把导弹部署到了古巴,以此对抗美国的举动。

全球瞬间陷入战争的阴霾中。谁都不会忘记,二战时美国对日本投下的那两颗原子弹造成了多么惨痛的后果。在这紧要关头,英国首相麦美伦忙得不可开交,他穿梭于苏联和美国之间,苦口婆心地劝说双方保持冷静,千万别意气用事。

英国这个国家,说白了就是专挑软柿子捏。等到咱们中国成功造出原子弹,他们一下子就慌了神。英国人心里清楚得很,再用核武器吓唬咱们这招已经不灵了。

英国担心发动核战会招致全球谴责,于是决定暂时搁置这一计划。

不得不说,伟人的远见确实令人敬佩。正是因为他坚持发展原子弹和氢弹,才让我们在抗美援朝时避免了美国再次用核武器威胁我们的局面。

英国在软硬兼施都未能得逞后,终于不得不面对香港回归的现实。不过他们并非真心实意,而是处心积虑地给我们制造麻烦,想方设法留下隐患。

1989年那会儿,他们悄悄计划在1992年启动一批大型基建项目,事先根本没跟咱们的政府打招呼。这些工程的所有费用都要香港人承担,总预算高达1553亿港元。他们对外宣称是为了让香港变得更美好,但实际上就是想给香港的财政挖个窟窿。

幸亏我们提前察觉了这个诡计,迅速采取行动,成功化解了危机。

1997年7月1日,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五星红旗在这里高高飘扬。虽然经历了157年的分离和重重困难,但最终迎来了圆满的结局。

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国家的强盛。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晚清,我们绝不会向那些蛮横的侵略者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