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阿璐是一名高二年级的女生,她白白胖胖,温顺善良。

近一年来,与室友关系不断恶化,近一个月连续发生几次剧烈冲突,因此情绪波动很大,严重影响正常学业和生活。
她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与朋友友好相处,也不知道如何调整情绪。
阿璐自述以前没有接受过干预,此次来访的目的是实现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当前的困扰。
阿璐10岁时父母离异,之后一直与母亲生活。
母亲在阿璐读初中时再婚,没有再生育。
父亲离异后不久便再婚,又生一女,现年7岁。
阿璐小时候,父母性格不合,经常吵架,后来离异。
阿璐与母亲关系非常亲密,无话不谈。
阿璐与父亲关系紧张,认为父亲要求严苛,是“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阿璐对同父异母的妹妹既喜欢又嫉妒。
阿璐初到咨询室情绪非常低落,连续好几次都是从头哭到尾。
阿璐在干预方面依从度很好,很听话很乖巧的样子,努力获得他人的好感。
阿璐年幼时,父母关系不和,导致其所需的助长条件严重缺乏。
阿璐自出生以来,生理的需求能够获得较好满足。但阿璐的父母长期关系不和,结果在阿璐10岁那年离异,所以阿璐幼年时所处的家庭氛围不和谐,充满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
母亲因常年陷于婚姻的痛苦中,情绪波动,不能很好地照料阿璐。
当时阿璐的父亲本身还很不成熟,更是无法给予阿璐正向的关注和照顾。
阿璐在努力寻求父母的关注和爱的过程当中,不得不接受父亲的价值条件,自我逐步异化。
助长条件的缺乏促使稍长大些的阿璐,全力以赴地寻求父母的关注和爱,特别是父爱。
父亲当年的不成熟和常年不在家等原因,导致幼小的阿璐几乎感受不到父爱。
10岁后父母离异,阿璐更加难与父亲正常地接触和交往。
为了获取父亲的关注和爱,阿璐很小就努力去成为他心目中的样子,努力地学习,对同父异母的妹妹表现出喜爱,对小姑表现出欣赏等等。
可是父亲对学业要求很高,对阿璐各方面表现要求严苛,于是阿璐经常感到父亲对自己的失望,在这个不断满足父亲要求的努力过程中,阿璐的自我逐步异化。
阿璐用父亲灌输给她的价值条件来评价自己,并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阿璐将对父爱的渴求转向同辈去寻求,“与朋友交往的经验”同其“价值自我”之间严重不一致,导致内部出现紊乱却无法自控,从而出现严重的适应问题。
尽管阿璐的父亲经常通过电话关注阿璐的成长,并且给足了抚养费用,但因他长期存在的高标准和严苛,致使阿璐从父亲那里体验到的是严苛的有条件正向关注,进而很难获得她所需要的来自父亲的关爱、呵护和耐心的指导。
长此以往,阿璐将更多的需求转向同辈,寻求类似于父亲般的保护和情感依恋。
从小学开始,阿璐就喜欢找比自己强且能保护她的人做朋友,并使用父亲喜爱的“听话顺从”的价值自我对待朋友,希望通过对朋友事无巨细的关心来换取同等的情感关注。
她的这种紧密纠缠的交往风格使得朋友感觉厌烦,故意疏远她,这又反过来伤害了阿璐,她悲伤地想“我已经做得这么好了,你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对我?”阿璐因此生气了,并顽固地认为是朋友的错。
因此,她与亲密的朋友几乎都发生过冲突。
这一次,与室友发生剧烈冲突,其根源也在这里。
阿璐意识到自我和经验之间不一致,且对立非常明显,而个体又无法使之协调,完全失去控制局面的能力。
这样阿璐内部的紊乱就不可避免,情绪陷入崩溃,导致较为严重的适应问题。

幸运的是,尽管阿璐的母亲身处在负向的夫妻关系和家庭生活之中,但她仍能够尽力地悉心照料孩子,为阿璐提供了一定的同感和接纳。
所以阿璐的自我里面还保留着一部分真实的自我,也正如阿璐所说“我感觉跟我妈没有什么隔阂,我跟她相处会有这种真实感。”
真实的自我觉得自己是可爱的、有希望的。真实自我就像一颗种子,一旦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便会茁壮成长。
因此阿璐在得到我足够的助长条件之后,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重新整合自己,实现自我成长。
阿璐倾诉的想法强烈,每次阿璐讲到动情的地方会哭泣,我都耐心地倾听,做同感反应,给予信任与支持,随着干预的推进,阿璐哭诉的时间不断缩短,她逐步生长出自我反省的力量。
阿璐再次倾诉原寝室对自己的伤害之后,若有所思地说道:“我对室友也有一些过激反应,原来也有一些攻击行为。”便不再自怨自艾地哭泣了。
我协助阿璐探索与父母交往方式的差异,关注她对父亲的情感需求。在反复的叙述中,阿璐逐渐发现自己与父母的交往方式对交友会有影响。
阿璐:因为她家里确实挺宠她的,比如她初中毕业没考好,她爸爸说了她,她就一个月没有跟她爸爸说话。后来是她爸爸哄她,一个月之后才跟她爸和好。而且他们家男孩子多,很多时候都是有求必应的。她人格上有霸道的因子,但有时候还是懂事理的。
我:嗯,看来你认为她小时候跟父母交往的这个模式,在一般的关系中不会太呈现出来,但是跟走得近的人就会呈现出来了。
阿璐:是这样的。
我:她跟她父母的交往方式会在交友中呈现出来,我看到你跟你父母交往方式似乎也会。
阿璐:我跟我妈关系很亲密,她对我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我跟我妈吵了架,一般都是我妈在哄我。确实是我错了,也会向她道歉。我父亲是一个不太顾家的人,我基本上是我妈一个人带大,他们后来离异了。父亲对我的学业要求特别严,在电话里经常训我,我都不敢说话。这可能导致我交朋友时遇到像我爸一样凶的,就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表达不满。
阿璐一开始就表现出对我的信任和顺从,不迟到不请假,每次离开咨询室还会认真反思曾经讨论到的问题,每次咨询时都会让我感到她有新的领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阿璐希望我欣赏她。
我:听你讲了你的经历,我发现你父亲给你和妹妹的爱是一样多。
阿璐:我以前会怀疑我爸肯定没有像爱我妹妹那样爱我,这两个月相处之后,我发现我爸爸其实还是很爱我的。他可能只是不会关心我,毕竟我的人格已经形成了,他说他现在能做的就是为我跟妹妹多挣点零用。
我:你发现爸爸其实是爱你的,且选择他能用的方式。
阿璐:我下意识里也想跟爸爸多亲近一点。这两个月我能理解我俩交往的模式,也能肯定他还是很爱我的,他是一个能尽到父亲责任的人。
阿璐:我以前总觉得应该把朋友当亲人一样对待,特别是那种强势的朋友,有种能保护我的感觉。
我:那种强势、能保护你的朋友,更容易被你当亲人一样去要求。
阿璐:嗯,确实有点不合适的要求。现在交友不再那么纠结,不像以前非要得到一个承诺。把对朋友的情感分散到家人身上会好很多。
阿璐:我每天都很忙,好多事要做,前段时间劲头很足,没有烦心事,只想着学习,不会去想怎么跟寝室人处理关系,我也不愿意想这些了。
我:听起来,你投入的学习是为了要遮掩某些东西。
阿璐:高一时总是在意寝室的关系、人际关系,室友不高兴了要哄她,与室友闹矛盾了等等。就是搬出去之后就不想再在意这些事,还不如干一些对自己实际有用的事情,就觉得学业更有用些。天天搞学业就不用天天跟别人黏在一起,越黏越有矛盾。
我:是想把自己跟那些让人心烦的人际交往问题隔开。
阿璐:在学习方面自己做的事情,后果自己能承担。人际关系出现冷战僵化,一看到这个人就会不自在,还不如不碰这事。
我:你还是担心自己会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阿璐:是的。
阿璐在稳定安全的咨访关系中,逐步真实地展现自己。我在自我觉察的基础上,调整状态,保持了温和的倾听,持久不变的支持和接纳,促使阿璐能够坚持咨询,不断展示真实自我的冲突和各种负面情绪,在稳定的咨询关系中面对自己以前不敢面对的自我。
我:妈妈跟你划清界限,让你不舒服了。
阿璐:我和我妈妈之间关系非常紧密,即使她现在这样决绝地要跟我分离,其实心里跟我一样是不舒服的,是愿意联结得更加紧密的,只有我们联结得很紧密我们才会感到舒服。
我:跟爸爸呢?
阿璐:我非常希望跟爸爸也是这样联结紧密,但是因为爸爸人格以及他再婚等原因没有办法跟他联结紧密,一直就觉得缺失。
我:你渴望过,努力过,没有找到很好的方式。
阿璐:是的,我们以前也谈过,就是把朋友当作家人,试图跟他们建立像我妈妈一样的关系,寻找像父亲一样的朋友,有种替代父亲建立亲密关系的感觉。
阿璐对自己的变化表现出舒适、开心、兴奋的状态,在自我感受的表达方面显得更自然和一致,情绪明显好转,自控感也明显增强。
把我当作很亲密的朋友,特别愿意倾诉,我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喜悦之情。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璐对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有了整体上的反观和觉察,对我的信任感加深。
阿璐表达了对我的不舍,并表示以后遇到困扰还会求助于我。
咨询初期,阿璐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受损严重,自我评价低,与室友频繁冲突,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业。
随着自我探索的不断深入,阿璐逐步理解接纳父亲,并大胆与父亲交流,感受到了父亲的爱和关注。
与新室友关系融洽,有了新的好友,并能尝试改变交往方式。
因此对自我的肯定越来越多,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立合适的奋斗目标。
阿璐由刚开始的压抑和自我否定到逐步自我放开,勇敢地面对自己曾经的负面经验和情绪,积极探索真实的自己。
阿璐的探索和领悟一次比一次深刻,逐步整合了自我,欣赏自己的优势和成功,接纳自己的不足和失败,敢于选择去做有可能被他人否定的决定。

并能为自己的发展及时调整选择目标,愿意为之坚持不懈地艰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