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谎言之间--乡镇政府工作人员众生相

罗角的 2024-04-26 08:22:25

权力科层制最底层的乡镇公职人员群体,确实不应该高估这个群体内在的精神道德状态,整体道德。

从时间意识层面回溯,有些乡镇机关干部在昔日的历史镜头中表现的极为恶劣:

收税收费收提留,防火防盗防干部;乡镇干部都是狼,骑着摩托带着羊,村村都有丈母娘。

“……还认识一副乡长:一天一只鸡,三天一只羊,天天晚上入洞房,村村都有丈母娘。”这是当年的一段相声。

部分乡镇干部人品低劣、职业道德堕落由此可见一斑。

村村都有丈母娘的段子中,有两个例子可以窥见当时的真实作风:

第一:上世纪80年代一名乡镇干部进村进户收取农业税,看上一名妇女,顺手指屋里的炕,暗示要发生性关系……

第二:上世纪80、90年代一名乡镇干部四处沾花惹草,与一名村里留守妇女发生两性关系后支付了5元钱,一时传为笑谈。

当时的乡镇机关干部很多是本乡本土招聘而来,招聘过程是可能存在暗箱操作;虽说这帮家伙熟悉当地情况,但是由于文化素质、农村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导致本身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纯属地痞、人渣,所作所为犹如鬼子进村般,民愤极大。

当年的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倒是不少,但人员构成极为复杂,走后门进来的临时工、机遇巧合而转正的后门人员占了相当比例,凭借着门第背景一个个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即使在上午镇政府里也是人丁不旺,没有几个人在办公。

而在中午镇驻地的大小饭店、小吃部充斥着“公仆们”的身影,一身酒气、满脸通红就是当年乡镇机关干部一个醒目的标签。

下午喝得醉醺醺的公仆们或者在家中睡大觉、或者在单位宿舍中聚堆打麻将或扑克,整个乡镇政府大院中难寻几个身影。

有些坏得出奇乡镇干部干工作纯属外行,但却是内斗内行,剑走偏锋、防不胜防。

男女临时工结成一个小帮派,互通声气,专门打压不顺眼的同事

按时上下班的机关干部被这帮人视为眼中钉,因为这破坏了她们心中的潜规则:单位的考勤纪律就是个门面而已,每个人都认真遵守,我们这些天马海空的人不就成了异类?

凭能力考进来又不愿意接近、讨厌她们的公务员们更被她们视为肉中刺,一到考核年这帮家伙默契将对方列入不合格栏,相互对视、灿烂一笑。

而一些老乡镇干部们则坏到骨头里:

他们对工作努力的同事总是热嘲冷讽,在领导面前千方百计去诋毁、丑化对方,然后开心一笑。

无中生有、造谣诽谤、煽风点火无所不及,毫无底线。

而乡镇政府大院里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坏,令人目瞪口呆:

有一类人是当年以“照顾干部子弟”名义招聘进来的,人脉深厚,膀大腰圆、身强力壮,为机关大院立下一个规矩:任何一个科室有酒宴必须叫着他,否则就借机寻衅滋事,用拳头说话,让你不得安宁。

而这些坏得出奇的家伙日常工作就是喝酒、睡大觉、打麻将,正事不干。

对待来办事的群众,借着酒劲吹胡子瞪眼,态度恶劣;一有机会便吃拿卡要,把机关变成了衙门。

一个崭新年轮的到来,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各种压制不正之风的制度、律令编织成了一张大网,缩减了作恶空间。

老恶人和崛起的新恶人表现出来的丑陋是一种新形态模式:

昔日的酒精依赖者们、用拳头说话的莽汉纷纷从单位消失了。

他(她)们玩起了吃空饷把戏,一年到头单位里很难见到几次,只拿工资不干活,并且自认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既然上班捞不到好处、也不能喝酒了,就懒得去了。

而一些“坚守岗位”的人,则干脆躺平了,上班就是摸鱼。至于迟到、旷工、早退更是家常便饭。

0 阅读:1

罗角的

简介:图文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