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开始自己的减肥之旅之时,我们总是会有所期待,会想象着自己瘦下来的样子并信心十足,因为我们会把减肥想得太简单(少吃多动不是吗?),然而,当我们去做之时,就会发现,减肥并不是少吃多动就能瘦的事情,也不是瘦下来就可以的事情,在这其中有很多事只有在经历之后才会懂,所以事先了解这些事有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从而让自己的减肥之路走得更加顺利。那么,这些事都是什么呢?

对于很多减脂者来讲,都会想着自己以什么样的方法瘦下来,并不会想着在瘦下来之后怎么做。所以为了变瘦,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极端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往往只是昙花一现,据调查,超过 70%的人在尝试极端减肥方法后,体重会迅速反弹。

这其中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极端的方法无法坚持,即使在瘦下来之后也是一样,因为当你的体重下降到你的预期值之时,并不意味着在行为上可以回到减肥前的样子,为了维持体重,依然要付出相应地努力,因为此时热量平衡的状态与减肥之前并不一样。

具体就是随着减肥行为的发生、随着体重的下降,你的代谢水平降低了,也就是日常总体热量消耗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维持现有的平衡,在饮食上同样要控制、在运动上也同样要保持,否则就会出现热量摄入大于消耗情况,体重就会快速反弹。

所以,即使是在减肥成功之后,为了保持成果,依然要坚持努力才可以,如果行为回到从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减肥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第二:管住嘴比迈开腿更重要说起有效的减肥方法,我们都知道是少吃与多动,从热量平衡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少吃还是多动,只要能让热量摄入<消耗就可以,至于选择少吃、多动还是少吃+多动的方法似乎并不重要,所以,对于不想控制饮食的朋友来讲,总是会从运动上去考虑问题,当他们尝试运动之后,就会发现,为什么坚持运动却不瘦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我们高估了运动产生的消耗,与此同时,也会低估食物的热量。相比饮食而言,运动所产生的消耗并不高,比如跑步1小时左右所产生的消耗也就在400大卡左右,而这点热量,我们只要花费几分钟吃一个汉堡就可以抵消它。
所以,想要运动有效,前提依然是管住嘴,并且管住嘴要比迈开腿重要得多。有研究表明,饮食控制对减肥的效果占到 70%以上。不过,此时我们也要知道,管住嘴并不是节食。

许多人把减肥当作对"不自律"的自我惩罚,这种对抗心态往往导致报复性反弹。科学研究显示,长期节食会使下丘脑误判身体处于饥荒状态,进而降低基础代谢率。这就是为什么过度节食的人,往往会在某天突然暴饮暴食——那是身体本能的反抗。建立规律的进食节奏,比计算每一卡路里更重要。

当体重秤上的数字连续几周纹丝不动,大多数人会陷入焦虑。但生物力学研究证实,这是身体在进行结构性调整。减肥过程中内脏脂肪的减少、肌肉密度的提升都需要时间。所以,当平台期到来之时,不要只关注体重的变化,而是要给身体时间,并且关注身体成分的变化,这样会获得想不到的效果。

深夜刷手机时,你可能正在摧毁自己的减肥成果。睡眠实验室数据显示,连续一周每天只睡5小时的人,体内瘦素水平会下降15%,而饥饿素上升20%。这不是意志力的问题——当大脑的额叶皮层因缺觉而功能抑制时,我们对高糖高脂食物的渴望会变得难以抗拒。

在压力大的夜晚吃掉整包薯片后,不要急着谴责自己。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大脑的杏仁核感知到压力时,会激活对高热量食物的原始渴望。这不是软弱,而是进化留下的生存机制。心理咨询师建议:"在情绪波动时,先给自己15分钟缓冲期,喝杯温水或做几组深呼吸。"记录情绪饮食日记,会发现某些特定情绪(如孤独感或职场压力)才是真正的"饥饿触发器"。

那些号称"七天瘦腰""十天瘦腿"的训练计划,违背了基本的生理学原理。脂肪的消耗是全身性的,就像游泳池的水不会只从一角被抽干。运动生理学家指出:"当人体需要能量时,脂肪细胞会通过血液均匀释放脂肪酸。当你不再执着于瘦某个部位,反而会发现全身线条都变得协调了。复合型运动比单一部位训练更有效。

对于多数人来讲,减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好看,可只有在减肥成功之后,才会明白,好看只是减肥的目的之一,当我们减肥成功之后,身体变得更加轻盈,精神状态也更好了。不再容易感到疲惫,工作和生活都充满了活力,同时人也会更自信。

对于快速减肥的人群的追踪调查发现,通过极端方法减肥的人,五年内反弹率高达95%。真正成功的案例都在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骑行上班、自己做食物、每天走路8000步、自己做家务、不要吃太饱、规律作息、等等,当你的目的不再是减肥而是健康生活之时,反而会瘦下来并保持下去。

总之,当我们真正瘦下来之时,才会发现,减肥的本质并不是体重数字的变化,而是生活态度与方式的转变,当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之时,也是减肥成功的开始。
作者:十月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