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22日,两个日军骑着白马闯进百家村,抓住村民窦宗杰,命令他带路找“花姑娘”。
窦宗杰心中一紧,知道村里的妇女又要遭殃了,为了保护她们,他决定用好酒好菜拖住日军。
然而,日军的魔爪并未停歇,村民们能否逃过这场浩劫?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百家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西部,分前后两个村。当地村民们以农耕为生,生活简单而平静。
这里虽然不大,但人们习惯将两个小学连成一片,日常的邻里关系也相当紧密。在这个小村庄里,人们用辛勤的劳动换取生活的点滴幸福。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在1937年被打破了。那一年,邯郸被日军占领,日军部队大摇大摆地驻进邯郸,并在整个地区四处散布,老百姓的生活从此进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
当时的日军在各个村镇施行严酷的军事管制,烧杀抢掠的行为时有发生。人们渐渐离开了那片他们奉献一生的田地,不得不寻找安全的避风港。
百家村也没能逃过这场浩劫,在1937年冬季,日军对百家村进行了首次侵扰。他们在半夜潜入村庄,对一户姓王的人家进行了掠夺,并且侵犯了两名妇女。
其他村民闻声赶来,看到的却是手持枪械的日军,他们眼看着无法反抗,只能站在一旁默默流泪。
在这样的环境下,村民们每日惶恐不安,甚至无法安心工作。面对日军频繁的侵扰,百家村的村民们也迅速有了应对措施。
村里的妇女们为了避免被日军污辱,通常会在脸上抹上锅黑,穿上脏破衣服,把自己打扮得尽可能丑陋。
她们还会依靠地形的掩护,躲藏在各种不起眼的地方。男人们则相互通报信息,组织起来进行一些零星的反抗。
然而,这些还是挡不住日军那颗侵略的心。每当听见日军的马蹄声,大家总是一阵惶恐,有的赶紧收拾细软准备逃生,有的则在自家门前伪装掩护,等待着天亮。
即便如此,日军的魔手依然不时地伸向百家村的每一个角落。
日军的侵犯与村民的抵抗1938年4月22日,又有两个日军骑着白马来到百家村。他们一进村,就抓到了一个叫窦宗杰的村民,“你,带我们找花姑娘。”
日军用生硬的汉语命令着,窦宗杰一听知道又要糟蹋村里的妇女,心中顿时紧张起来。
为了保护村中的妇女,他想出一个策略,拿出好酒好菜招待日军,希望能把他们灌醉,随后悄悄离开百家村。
在日军吃喝时,窦宗杰跑出门去报信,通知村中的妇女藏好,她们拔腿就跑,边跑边呼救,躲进山洞里,用尽全力推石块封住入口,希望能逃脱日军的魔爪。
而窦宗杰自己则得赶紧回去继续招待日军,一个日军喝醉了酒昏睡不起,另一个则色心大发,走到街上胡乱打砸寻找着“花姑娘”。
不甘心的日军在街上没找到猎物,又走向后村,在那里遇到了村民郭长清。为了不连累村里的其他人,郭长清将他们引到了后山。
谁料想,这片荒山中恰好有两个为了躲避日军侵犯而在山洞里藏身的妇女。日军一见到这两个惊慌失措的妇女,立刻上前实施暴行。
幸运的是,这时有一群青年人从山上砍柴回来,见到这个场面,抄起斧头就上前阻拦,他们三下五除二就将日军砍死,并把尸体扔进了井里。
另一个喝醉了酒的日军醒来,找不到同伴,窦宗杰担心这名日军回去报信,便设计将他引到后山。
等这日军骑白马来到后山,窦宗杰一拽引绳,马匹受惊,重重摔下这名日军。
其他村民蜂拥而上,将他打死,尸体埋在了深沟处,并将马匹藏好,制造出日军从没来过的痕迹,以免惹祸上身。
妇女们的绝望反抗和青年们的英勇行为,虽然一时保护了山洞里的两个妇女,但也注定引来了日军的更大报复。
惨案的后果与历史记忆就在村民庆幸自己暂时安全的那一刻,还没几个时辰,日军的大部队就来寻人,400多个日军将百家村的村民全都集合到一起。
经过日军的翻译官询问才知,这两个被打死的日军,原来是日军中的一个小长官。随后的几个小时里,日军对村民进行了挨家挨户的搜查。
村内妇女们将自己藏在缸内、炕洞内,到处都是恐慌的气息,眼见没有找到两个失踪的日军,日军的气焰更盛。
他们把村中的两个村长龙重打了一顿,又将剩下的所有人赶到村中央,架起机枪,对着村民大喊:“谁知道两个太君的下落,如果有知道不说的,统一杀!”
村长心中暗叫不妙,但此时村民们的团结精神令人动容,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出卖同村人。
日军最后咆哮着离开,但他们只是暂时放过了这些人,不久后他们返回,直接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百家村曾经是一个平静的小村庄,在日军的屠刀下,这片土地染上了不灭的血迹。
128位村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被残忍屠杀,尸体被堆积在两口深井中,泼上汽油焚烧,很少有人能够幸免于难。
只有两位外村老人冒着生命危险领出了4个孩子,算是村庄唯一的幸存者。今天,当我们站在“百家村惨案遗址”前,心中的哀痛依旧。
窦宗杰的勇敢和机智为我们展示了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普通百姓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侵略者进行斗争。
他的行为不仅保护了村里的妇女,还展示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那段历史不仅仅是一段往事,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的警钟。
每年都会有无数人来到这里,缅怀那些无辜的、血洒在这片土地上的村民。他们的惨死换来了今日的和平,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6TwuVQQ8bf_10ZCWZkje1JaAPy6a87cvVz183wJNajMd4FlXlhbZxoW9BsC8N81MdjuFheR-ZMBx4YS9zka_Wi8rnNuyjP1y-MNykZ_5wci4s3oELPw6YN0ARDYj3tA1evpnIc2Kr9ZVAbSxb5UW8hCCyN1HnI9HmK7pdUGMCrsrllQvfMxsb1aFGZlbWrNkz7WwOoqoVT2R7zo6TV1pCWPhB2QJYuhiKDZc4uGeKam-1iCYqB0_om4uF0dQ3X-x3Uu-r2pmhq_uBhmb4vL-yq81diAv3nrltEnIOTucf_f9JJIUf07SkYizbavpMtcfxp2XvIghbQ66cfgfvUpGWGMWumpZvQCGEgI5HWPdDRE=&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