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急诊刚收了个被猫抓伤的病人,伤口有点深,家属在问要不要打狂犬疫苗!"规培医生小林急匆匆地推开值班室的门,手里还捏着刚打印出来的病历。

老马——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正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闻言睁开眼,慢悠悠地端起保温杯抿了一口:"猫抓的?家猫还是野猫?"
"说是小区里的流浪猫,晚上喂猫时被咬了。"小林翻着记录,"伤口在右手虎口,已经用肥皂水冲洗过了。"
老马站起身,活动了下僵硬的肩膀:"走,去看看。"
诊室里,25岁的女孩小陈正皱着眉头盯着自己手背上的伤口——三道清晰的抓痕,其中一道已经渗血。她的男朋友在旁边不停刷手机:"网上有人说家猫抓伤不用打疫苗,但也有人说只要见血就必须打……"
老马戴上手套,轻轻捏住小陈的手腕检查伤口:"猫当时有没有异常?比如流口水、走路不稳?"
小陈摇头:"没有,就是普通流浪猫,看着挺健康的。"
"那猫后来还活着吗?"
"啊?"小陈一愣,"我……我不知道,我包扎完就走了。"
老马叹了口气,转向小林:"你知道狂犬病的潜伏期是多久吗?"
小林迅速回答:"一般是1-3个月,但最短可以几天,最长能到几年。"
"没错。"老马点点头,"所以如果那只猫10天后还活蹦乱跳,那基本可以排除狂犬病风险。但问题是——"他指了指小陈的伤口,"你能保证10天内找到那只猫,并且确认它没死吗?"
小陈和男友面面相觑。

"狂犬病病毒通过唾液传播,猫狗抓咬时,如果爪子或牙齿沾了带病毒的唾液,就可能感染。"老马一边开处方,一边解释,"这病潜伏期长,可一旦发病,死亡率是100%,全球每年还有几万人因此死亡。"
小林补充:"所以WHO的建议是——暴露后预防(PEP),只要被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抓咬,尤其是见血的,最好都接种疫苗。"
小陈的男友犹豫:"可疫苗不便宜,而且听说打针很疼……"
老马冷笑:"疼?狂犬病发作时更‘刺激’——先是怕水、怕风,接着全身抽搐、精神错乱,最后呼吸肌麻痹活活憋死。你想试试?"
诊室里瞬间安静。

"医生,网上说的‘十日观察法’是不是真的?"小陈问。
老马点头又摇头:"WHO确实推荐过,如果能确认动物10天后还健康,可以终止后续疫苗注射。但问题是——"
"第一,你得能抓到那只猫,并且每天观察它;第二,如果10天内猫死了,你再补打疫苗可能就晚了。"
小林插话:"所以保险起见,我们一般建议先打第一针,同时观察动物。如果10天后猫没事,后面的针可以考虑不打。"
老马敲了敲键盘:"你的伤口属于三级暴露(见血+流浪动物),除了疫苗,还得打免疫球蛋白,直接注射在伤口周围,阻断病毒扩散。"
小陈脸色发白:"要打那么多针?"
"嫌多?"老马哼了一声,"去年有个病人被狗咬了,嫌麻烦没打疫苗,两个月后发病送来急诊,我们只能看着他抽搐到死,连镇痛药都不敢用——因为任何刺激都可能加重痉挛。"

误区1:"家猫抓伤不用打疫苗"老马摇头:"家猫如果没打过疫苗,或者跑出去接触过流浪动物,一样有风险。"
误区2:"伤口小,不用处理"小林补充:"哪怕只是轻微破皮,病毒也可能侵入神经,必须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以上!"
误区3:"疫苗打了影响智商"老马翻了个白眼:"那是谣言!现代狂犬疫苗很安全,副作用顶多是局部红肿、低烧。"
小陈最终同意接种疫苗。护士给她清洗伤口时,她疼得直抽气:"医生,如果那只猫10天后还活着,我后面的针能停吗?"
老马点头:"可以,但前两针必须打完。"
走出诊室时,小林忍不住问:"老马,你遇到过真的狂犬病病人吗?"
老马沉默几秒:"十年前有一个,被狗咬后没当回事,发病时已经没救了。他死前一直哀求我们给他水喝,可哪怕听到水滴声,他都会喉肌痉挛窒息……"
夜班结束,天刚蒙蒙亮。老马站在医院门口点了根烟,忽然对小林说:
"记住,在急诊科,宁愿多打一千针疫苗,也不赌一次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