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华文明对真实世界认识的维度,远高于现代科学,人人都可体验到

现代科学所认识到的真实,都是基于感官所感觉到的真实,这种真实,其实是静止的、机械的、片面的、缺乏关联性的,是需要进行后续

现代科学所认识到的真实,都是基于感官所感觉到的真实,这种真实,其实是静止的、机械的、片面的、缺乏关联性的,是需要进行后续“解释”的;还有一种真正的真实,是生动的、具有生命的,是超越感官感觉而存在的,不需要“解释”,可以直观,中华文明自古以来都是对这种真正真实的认识。

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基本上都有这么一种练字的体验:

一个人想写一手好字,如果在这个人的思想中没有好看的字形的“意识影像”,那么,这个人根本不可能写出好字。

对于懂书法的人来说,“练字”不仅仅是手上的练,更重要的是仔细地读字帖、背字帖。

思想中字帖的“意识影像”,与字帖上的字吻合度越高,那么,加以练习,手上写出来的字,就越能与字帖上的字相吻合。

而且,一旦用这种方式练了以后,书法练习者会发现,自己思想中形成的“意识影像”的字,会比字帖上的字更生动、更真实,因为他能够“感知”到字帖原作者在书写这字时的动态,以及在字帖中这种字本身所隐含的生命力,比如运笔的节奏、字形的生动,以及字与字、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等。

同样,不同的人讲故事,感染力的差别就很大:

有的人讲起来平淡无奇,而有的人就能说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这是因为,不会讲故事的人,他讲的只是这个故事的文字转述,这样,在听众的思想中,仅仅是听到了承载故事的语言。

而会讲故事的人,他在讲故事的时候,在他的“思想中”已经有了一个故事所呈现的情境,而他的思想本身又能“进入”故事情境,以及故事中人物的内心去体验,因此,会讲故事的人讲故事时,并不是这个人在讲,而是他在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再现。

他能把他“思想中”故事的情境、人物的情绪、情感,通过他自己的语言、神情和肢体动作,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

由此,听众就能够“进入”这个情境,感人物之所感,这样感染力就产生了。

练字与讲故事,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碰到的寻常案例。

这两个案例看似寻常,其实对我们认识中华文明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华文明对真实世界的认识,其“感知的维度”,要远高于现代科学的“三维认知”。

就比如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

一个人想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在“思想中”拥有做好这件事的完整的“意识影像”。

有了字帖上字的“意识影像”,手上才能写出相应的字。

有了故事的“意识影像”,才能讲出生动的故事。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思想中“意识影像”的“真实”,先于现实世界中被人创造出来的真实出现,比这个被人创造出来的真实更重要。

这种“内在真实”与“外在真实”之间的模型关系,对于我们提升思考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学习好、生活好、工作好的高端思考技巧

我们要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学习好、生活好、工作好,首先要学会应用这种“内在真实”与“外在真实”之间的“内外关系”,要在自己的思想中,建立现实环境中的“意识影像”:

当我们学习的时候,要把知识从文字、图形转换成相应的“意识影像”,对这种“意识影像”进行深入地直接“观察”,能让我们更加透彻地“学会”知识,而不是记忆知识。

当我们工作的时候,要把整个工作的情景搬入思想的“意识影像”中,并且把这个“意识影像”中的事和人,直接“看”得清清楚楚、透透彻彻,这样就能够建设性地、创造性地把工作做好。

当我们生活的时候,要把生活中的事和人搬入思想中的“意识影像”,在思想中把人和事直接“看”得清清楚楚,这样,我们才能品味到人生的美妙,摆脱人性的险恶。

真正的“真实”,其实并不是在我们的感官中所感觉到的真实,而是在思想的“意识影像”中进行直接“观察”以后,所感知到的更高维的真实。

这种对于思想中更高维的真实的认识方式,在中华文明历史上的伏羲时期,就在中华大地上被普及了开来,中华文明上万年的历史,其实一直在传承这种对“内在真实”进行“直接观察”的高端思考技巧。

中华文明对这种高端思考技巧的历史传承

从伏羲开始,到轩辕黄帝、老子、孔子,再到王阳明,一直都在传承着这种高端思考技巧。

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物”,就是在他那个时代,对这种方法的非常直观的表述。

这种方法,从古至今,都在被我们称为圣人的精英人群中传承。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人人都能体验到,人人都能学会,就好比练字与讲故事。

这种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只要我们用这种模型去学习,以及练习,人人都能学会。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想提升生命、生活的质量,其实并不难,只要认识到这种“内在真实”高于“外在真实”的模型以后,在自己的思想中建立学习、工作、生活的“意识影像”,并且对这些“意识影像”进行深入、直接地“观察”,你会发现真正完美的真实。

王阳明就是在这种对“内在真实”不断深入观察、感知的基础上,成为了了不起的王阳明。

这种对“内在真实”进行“直接观察”的高端思考技巧,就是在伏羲时代所创造的汉字“本源字义”的基础内涵。

汉字“本源字义”中所承载的真正内涵,已经被破译出来,其核心原理、典型文字的深度分析,请看专题视频,发布在专栏《“黄帝密文”识字班》。

马王堆《帛书·老子》中用“本源字义”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详情,发布在专栏《解放“道德真经”》。

《老子》上古本《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用“本源字义”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完整上传于专栏《黄帝老子真经》。

而《大学》、《中庸》、《论语》中用“本源字义”记载的由孔子实践和总结的独特“心智系统转换”方法,非常适合现代人从基础到进阶一步步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详情发布于专栏《向孔子学功夫》。

真正复兴中华原生文化,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需要心智玩家的读者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心智系统转换”,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心智系统转换”,成为中华文明复兴的最早实践者与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