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最为经典的30篇短篇小说

厚德生益 2025-04-30 21:20:43

本文为您精选了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短篇小说佳作,这些作品从不同层面描绘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个个思想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短篇小说,能够让你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进而提升文学素养、写作水平、审美水准和人生品味。

本文列了30篇中国短篇小说,作者不乏鲁迅、老舍、巴金、茅盾等大师,作品内容非常丰富。仅供各位读者参考。

01—

《孔乙己》(鲁迅)

入选理由: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开山之作鲁迅文学中的经典篇章以一个“疯子”的笔触展露中国传统礼教的罪恶。

作品简介:《孔乙己》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上。

在小说中,作者成功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位穷困潦倒、迂腐麻木、懒惰却又不失善良品性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小说全文不足3000字,但却以极其凝练的笔墨,表现了相当深广的思想内容。一方面,作品通过塑造孔乙己的悲剧性格,表现出了封建科举制度是怎样将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摧残成了一个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丧失了起码的生存能力的社会的“多余人”;另一方面,作品也通过展现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表现出在封建科举制度的侵蚀下,社会各阶层的人是怎样共同构成一种巨大的、可怕的社会合力,吞噬着人的魂灵。作品在展现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同时,还通过展现环绕在孔乙己周围的环境,从另一个角度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的毒害。小说构思精巧,语言、动作描写十分细腻生动,讽刺中含着同情,庄谐俱备,读后发人深思。

02—

《在酒楼上》(鲁迅)

入选理由:鲁迅文学中的经典篇章一篇关于人生去处的痛心疾首的思考笔意苍凉,情感深沉,读来让人郁郁。

作品简介:《在酒楼上》的基调相对低沉,作者从远方回到从前居住的地方,还是同样的洛思旅馆,可是一切对于作者已经是那么生疏,甚者很是无奈。这是一个早就被界定的落寞的开端,就像文章中作者所说的: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如果再加上相遇的吕纬甫,以及在他身上所流泻的时代的哀伤,就像文章中所说的:就像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无不为我们展现了人世命运的凄凉,一切在时代的沉沦中紧接着生锈死亡。因为生活的理想和价值的存在已经完全淡漠了,谁也无法预测在下一个时间里自己的生命孤舟究竟会漂向何处。

03—

《海角的孤星》(许地山)

入选理由:许地山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塑造了一对情深义重、生死相依的青年贫困夫妻形象具有催人泪下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简介:这篇小说是许地山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倒叙的手法、凄美的笔触,通过第三者“我”的见闻,叙述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故事中,一对新婚夫妇乘船去马来西亚的一个小岛上度蜜月。途中新娘说了些不吉利的话,引得新郎热泪横流。不幸3年后戏言成了现实,新娘病死在小岛上,新郎也在返家的途中死于船上,只丢下一个不懂人世的小女儿。小说生动塑造了一对相亲相爱的贫贱青年夫妇形象,赞美了他们之间纯洁无瑕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于苦难之中的贫困家庭夫妇的无限同情。小说构思精巧,情节生动,人物形象塑造鲜明,语言质朴优美,富于散文化的抒情色调,读来感人至深。大量口语的运用,也是小说的一个特色,使小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04—

《醍醐天女》(许地山)

入选理由:作家许地山的小说精粹一篇饱含人道主义关怀的精彩篇章语言平实,却蕴含着深沉的动人魄力。

作品简介:《醍醐天女》最初发表于1923年的《小说月报》上,作者此时还没有去过印度,但已经熟悉了印度的神话故事。所以小说一开头就写道:“相传乐斯迷是从醍醐海升起来的。她是爱神的母亲,是保护世间的大神卫世奴的妻子。”至今,每当印度最盛大的民族节日迪瓦里的时候,信徒都要进行膜拜,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吉祥,商人们更是要祈求她保佑财运亨通。

《醍醐天女》在许地山的行文风格中具有相当典型的意义,文章以印度生活为创作背景,展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和传说背后温暖人心的感人故事。虽然文章在叙述的追忆中包含着主人公的回想,并且在回想中又穿插了现实故事中的真实对话,让文章在虚与实之间显得有点繁复,但也正是这样的构述,将我们带向了另类文化的表述之美。故事很简单,只是讲述了准陀罗在我迷恋乐斯迷和醍醐海的幻想时向我叙说的一个关于他的父亲和母亲在一次丛林探险中惊险的故事,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文章借用了对比手法,将陌生人(大人)的不信任和小男孩的坦诚相互比较,为我们演示了人生信念的真纯度。就像文章中所说的:这种生命的感念胜于天上的醍醐。

05—

《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

入选理由:郁达夫的小说代表作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工人生活的杰作之一被认为是“五四”优秀短篇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作品简介:《春风沉醉的晚上》写于1923年7月,是郁达夫的小说代表作之一。

小说叙述了“五四”以后一对贫苦沦落的男女青年,同住在上海的一幢贫民窟里,由素不相识到相互关怀、同情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正直、善良、真诚、乐于助人、身处厄境不失坚韧意志和反抗精神的烟厂女工陈二妹的形象。小说以黑暗污浊的大都市为背景,通过一对穷苦青年男女的平凡生活经历,揭示出深刻的社会矛盾,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揭露出他们苦难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同时展现了他们善良美好的品质,歌颂了下层知识分子与穷苦工人之间的真挚友谊…,也表露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小说结构严谨精巧,语言质朴,情节自然,层层推进,心理描写细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较高的价值,因此它历来被认为是“五四”优秀短篇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我国现代文学中最早表现工人生活的优秀小说之一。

06—

《春蚕》(茅盾)

入选理由:茅盾著名的“农村三部曲”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描写农民生活的短篇小说之一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影响深远。

作品简介:《春蚕》是现代作家茅盾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初载于1932年11月《现代》第二卷第一期。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农村为背景,描写了老通宝一家一村为夺取蚕事丰收而竭尽心力和财力地奋斗,结果丰收而欠债,由此揭露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资本家以及地主高利贷者重重压榨农民的罪恶,反映了旧中国的社会面貌。作者精心布局,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夺取丰收的艰辛和丰收成灾的结局形成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出人意料、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07—

《报施》(茅盾)

入选理由:茅盾的短篇小说经典带着对人性的思考剖析人生的处境文章结构自然,用语拙朴。

作品简介:《报施》在茅盾的短篇小说中典型地体现出了文笔中的细腻的社会观察,和《虹》、《幻灭》、《动摇》中所塑造的知识女性的挣扎不一样,文章中是坚持的心灵的自我展露。因此文章的故事显得相对简洁,张文安从部队告假回乡,在村民对陈海清的询问中撒了弥天大谎,并在自己无力圆陈海清是否寄了信回家而掏出一千元给了陈海清的儿子,这既帮助了这多灾多难的一家,又不至于让陈海清的家人对陈海清的下落担心。

文章最为精华的部分在于着力刻画了他在撒谎同时的无措的形象,而最为主要的承载工具除了让张文安羞愧的言语对话,更在于张文安自己内心的不安与惩戒,这是典型的罪与罚的挣扎。而最后的结果就像文章中所说的:从这一家祖孙三代颤着声音道谢的包围中,张文安逃也似的走了。小说有点自然主义的味道,以坦诚裸露的方式解剖了一个说出善意谎言的不安,语言真挚淳朴,没有丝毫刻意的修饰,让人在静默的阅读中,感受作者的心和作者在笔下所传达的含义:正如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所告诫的,为了圆一个最初的谎,必须撒下连续的谎,以至于撒谎者心力憔悴,虽然最初的意思可能是善意的。

08—

《憔悴梨花》(庐隐)

入选理由:庐隐的小说代表作之一真实刻画了旧时代中国女艺人的凄楚命运被收入我国多种短篇小说选本。

作品简介:《憔悴梨花》是庐隐的短篇小说名篇之一。小说叙述了一个旧时代美丽的唱戏女子,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新年元旦之夜上台表演,由于过度劳累导致嗓音失色,唱戏受到影响而受到戏班老板等人的怒骂,塑造了一个受人支配、拼命劳作的柔弱的女艺人形象,反映了旧时代艺人寄人篱下、备受欺凌和歧视的凄惨命运,抨击了没有同情,不尊重女性的世俗社会,同时也讴歌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纯洁无瑕的高尚感情。小说语言凝练,人物外貌表情描写逼真。间接描写是这篇小说的又一个重要特色,小说并未直接去描写女主人公的命运凄惨,而是采用对话的形式,通过男女主人公之口进行描叙,较之直接描写更为真实感人。另外小说还采用反衬的手法,以气候的恶劣、戏班老板的凶恶恰如其分地反衬出女主人公的柔弱可欺、任人摆布的飘零命运。

09—

《断魂枪》(老舍)

入选理由:老舍的小说名篇之一一幅生动的旧时代江湖艺人的群体画像曾被改编为话剧,搬上舞台。

作品简介:《断魂枪》是老舍的短篇小说名篇,发表于1935年9月22日天津《大公报》第13期的“文艺副刊”上。小说采用对话式的叙述方式,通过比武求艺这一简单情节的刻画,绘声绘色地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年间江湖艺人形象,惟妙惟肖地刻画了“神枪”沙子龙意识到自己的绝技“五虎断魂枪”在洋枪洋炮面前失去优势后的懊丧、颓唐的心理状态。在艺术上,小说以小见大,通过小人物的前后变化反衬出大时代的变迁,暗示了为时代淘汰的落伍者的凄惨命运,流露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心和对当时国术不为人重视的惋惜感。

10—

《创造病》(老舍)

入选理由:老舍的著名短篇小说一部类似《伤逝》的人生思考文章结构独特,用语清婉。

作品简介:老舍的小说向来以幽默著称,和鲁迅的尖刻、钱锺书的旁征博引不同,他的幽默来自生活,来自北京人在最为简陋的条件下也不放弃寻觅最高享受的那份生活的感念。他是温厚的,在平淡的叙述中勾勒了人生的哀伤。

在《创造病》中,作者以和婉的笔调叙述了当爱情遭遇冷酷生活的尴尬。没有贫贱中的相濡以沫,代之以更多的是落寞的指责和委屈的伤感。文章中的杨家夫妻从甜蜜小恋人沉沦在生活的苦难中,他们相爱的心被生活的无奈一步一步拉开,就像《伤逝》一样,每天为最微小的生活琐事烦恼,以致最后无辜感伤地别离,《创造病》也正是展现了这样的心态:从晴美人间的小黑点到小家庭里的雷雨交加。爱情不能缓解家庭的经济困难,反而在生活的历练中伤痕累累。

11—

《超人》(冰心)

入选理由:知名作家冰心的短篇小说典范一篇问题小说展现的作者的人生思考略带散文风格的小说行文。

作品简介:冰心的问题小说在“五四”的风潮中激起了阵阵涟漪,震撼了一批批带着苏醒梦幻的文学青年。她的小说首要的不在情节不在人物分析,而在于一个严肃的问题的提出,颇有点像中国传统文学中的重质轻文,但这却是它本身的意义。

《超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恍似一个文学青年的心灵梦幻。讲述的是何彬冰冷地想着成为一个地道的超人,就像尼采的呼唤,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拉斯科尼科夫,都在为了成为理论上的超人而苦苦追寻。可是深夜孩子的呻吟声撼动了他的宁静,让他开始想起花园想起母亲,最后终于在孩子送的花篮中挣脱了纯粹的幻想,带着追寻的意念放下心中沉积的包袱。就像文章中所说的:我的恩德就是我的罪恶。我错认了世界是空虚的——一篮花拯救了一个边缘的人。

12—

《绣枕》(凌叔华)

入选理由:凌叔华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揭示了中国旧式闺秀的孤寂、忧郁的隐秘内心世界。

作品简介:《绣枕》是凌叔华的代表作,最初发表于1925年3月《现代评论》第1卷第15期上。小说发表后反响热烈,曾受到鲁迅的赞赏。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美丽温柔的深闺小姐,她长时间地在家中默默地精心刺绣一对靠枕,完工后将其送给白总长,以便这位上层人物请客时为人赏识,纷纷来说亲。但绣枕送去的当晚,却被醉酒的客人吐脏踩坏,最终丢给了家中的佣人。小说以此反映了旧时代的中国女性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苦闷心境,描绘了中产人家温顺女性的孤寂和忧郁的灵魂。小说笔调清淡透逸,人物心理刻画细腻传神,富于诗情画意。

13—

《菱荡》(废名)

入选理由:废名的小说代表作之一真实反映了旧时中国南方水乡的纯朴民风、人情世俗入选我国多种短篇小说选本。

作品简介:《菱荡》是废名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以舒缓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旧时中国南方水乡的世俗图,反映了旧时中国南方农民的生活状态、思想意识及人与人之间的纯朴、融洽的关系,塑造了一个诚实朴讷、憨厚风趣的农民陈聋子形象。小说语言自然质朴,娓娓道来,富于口语化,通篇没有很强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语言、行为也只是轻描淡写,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读来趣味横生。小说意境幽丽,承转自然,语言清纯恬美,状物摹人,细腻传神,景物与人物相互映衬,水乳交融,画面感极强,给读者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体现了废名独特的文风和创作技巧。。

14—

《桃园》(废名)

入选理由:著名作家废名的小说经典文章简约幽深,但却颇具生命感染力一篇典型的融合散文与诗意的小说。

作品简介:《桃园》讲述的是一个很迷离难懂的故事,但从整个背景的设置上就可以看到他的惨淡与惶惑。桃园孤立地坐落着,照墙外是个杀人的刑场,而文章中的女主人公正生着病,在桃园的现实与桃园迷离的幻境中展开故事的情节,既包括了种桃子的往事,也包含着寻觅桃子的现实,更夹杂着家庭的争吵和尼姑庵的迷信。整个色调就如同作者所形容的是橘子的橙黄,而故事的哀戚就像作者在文章中所说的:孩子们并不都是笑,桃子是一个孩子撞跌了他的小小心儿没有声响地碎了。

文章的形式确实是散文化的,在阅读中很难凝结到一处,就像周作人所说的,他的文章好像一道流水,大约总是向东去朝宗于海,他流过的地方总有什么汊港弯曲,总得灌注萦回一番。可以说他在叙事话语、审美形象以及叙事意蕴上都具有了他独到的生命禅意,也表征了他必然的孤独与寂寞的命运。他的文字师从周作人,展现了行文上的简约幽微,甚至也包含了平淡美的味道,虽然文章在整体上显得生涩,让人费解,据说在这个世界上仅有周作人与俞平伯是他的文化知己,能读懂废名的字里行间的玄机。

15—

《月下小景》(沈从文)

入选理由: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之一一曲凄楚的旧时代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挽歌发表时引起轰动,在广大青年读者之间广为流传。

作品简介:《月下小景》是沈从文根据周作人关于初夜权的性心理学理论所写的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故事中,一个寨主的独生子与一个美丽的少女相恋,但由于山寨里的规矩和风俗,女子同第一个男子恋爱,却只许同第二个男子结婚,两人的热烈恋爱就没了结果。到秋天,两人为求来生再聚,躺在山坡的石床上一同咽了毒药,殉情自尽。小说通过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斥责了旧时湘西一带的封建习俗对人性的伤害,说明在现代文明带来物质、道德、政治等方面的邪恶势力之前,一些旧思想、旧风俗早就在毁灭原始自然的美丽生命了。小说笔调沉着清淡,语言优美细腻,情节结构自然顺畅,像传说一样展开。全篇情景交融,充满抒情诗的氛围和情调,画面感也极强,写人、叙事、状物熔于一炉,使人不自觉间随着作者的笔调走进美丽的湘西,去感受那凄楚哀婉的一幕。

16—

《腊八粥》(沈从文)

入选理由:沈从文的小说经典精彩篇章里的民族精神和生存方式站在城市视角外的纯粹乡村回想。

作品简介:沈从文是个特立独行而且取得了辉煌成就的作家,在新作家展望西方现代精英的城市文明时,他却固执于乡间边缘的传统的和民间的独特立场,写下了中国无可比拟的文学经典,就像作者自己所说的:他的文章比时下的所谓作家更是高出一筹。

《腊八粥》也相应地体现了作家的自然哲学,回归到自然完善的人性呼唤,并将他呈现为一种近乎完美的而且健康的生存形式。在文章中作者将整个腊八粥的氛围,孩子的纯真以及家庭融洽的亲情展露无疑。并以相当细腻的刻画解读了这一乡俗的魅力:甜甜腻腻的感觉让初学喊爸爸的孩子,会出门叫洋车的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乐不思蜀。

这样的篇章在今天无处不在的喧嚣中,让我们听到了他在文中所架构的纯美的叹息,并以他灵魂的震颤,将所有的乡村之美带出湘西,带向从未见过这样世面的城市人群。作家汪曾祺就曾对此作出评价:这样的篇章在中国,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这是一种看似清淡的笔墨,却昭示着丰厚的民族底蕴,就像鲁迅所说的:越是民族的就越能够为世界所接受。因为在他的文章里我们根本看不到喧嚣的纷争,只有湘西和他的倔强艰难的生活底层的挣扎,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我只是把我生命所走过的痕迹写在纸上。这是一种真纯的本性,超越了世俗的界定,而转归到真正的纯粹文学。

17—

《拜堂》(台静农)

入选理由:乡土作家台静农的经典小说完全展现了乡村赤裸的情感欲望文章极富深沉的文化使命与现实关怀精神。

作品简介:《拜堂》讲述了一个动乱年代的爱情故事,当时是兵荒马乱的社会环境,男主人公汪二的哥哥汪大不幸丧生,他与自己的寡嫂朝夕相处。二人一个新寡,一个尚未结婚,在人性的本能和情感的驱使下,他们相好了。这是一种不合当时社会道德规范的恋情,二人也怀有某种罪恶感。于是,他们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拜堂,而拜堂一事则展现了汪二的病态心理及农村群体的各自不同的心态,不管是同情还是嗤之以鼻的,都逃不开世俗的尴尬。

18—

《玫瑰花的香》(巴金)

入选理由:巴金的小说代表作之一一曲缠绵幽丽的旧时代青年男女的爱情牧歌。

作品简介:《玫瑰花的香》是巴金的短篇小说名作之一。小说通过一对青年男女之间聚聚散散的爱情经历,揭示了生活在黑暗时代的都市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女子难以主宰自己的命运,难以过一种自由温馨的爱情生活的冷酷现实,并塑造了一个柔弱而坚强、强烈追求自由的旧时代女性形象。小说以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波折为主线,不时穿插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描写,生动含蓄地勾勒出一幅旧时代青年人的爱情画像,表露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爱情的强烈憧憬。小说语言素朴凝练,人物心理神情描写细腻幽微,情节起伏有致,象征、比喻、对比等手法运用巧妙。小说笔调舒展自如,富于散文化的抒情情调和气氛,是一篇文字优美、情节动人、思想隽永的短篇小说佳作。

19—

《月夜》(巴金)

入选理由:巴金的著名短篇小说一篇指点乡俗故事的典范在翔实的描绘中,蕴含深刻的情感。

作品简介:《月夜》在巴金的小说中,仍然展现了他一贯的笔法,以家庭为中心衍射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有人说家是巴金文学的根,在小说中根生和阿香的家庭变故也同样涉及了整个社会大的环境背景。

小说从一开始就设置出悬念,一船的人都在等从未迟到过却在今天迟迟不来的根生,在寻常的等待中孕育着不寻常的气氛,也昭示着即将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而情节的转折点在阿香的出现,她的到来,让文章的谜底更是扣人心弦,也让文章的最终答案呼之欲出。事实是根生在告发唐锡藩通匪后已经被枪杀了。而这个结局瞬间将这个河边的小故事扯上了整个中国的时代背景,可谓以小见大。

20—

《春阳》(施蛰存)

入选理由:施蜇存的短篇心理小说佳作真切揭示了旧时代中国中产阶级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入选我国多种短篇小说选本。

作品简介:《春阳》是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佳作。小说细致描写了中产阶级妇女隐秘的内心活动,塑造了一个在封建道德和资本主义金钱双重奴役下的不幸女性形象。十二三年前,婵阿姨在未婚夫病亡之后,抱着牌位成亲,从而继承了大宗财产。但她却孤苦一人在族中人虎视眈眈的窥视中生活,时刻担心财产被人瓜分,丧失了挣脱旧生活的勇气。她去上海的某日,明媚的春阳诱发了她潜意识中的爱欲,她渴望得到男女之间的幸福,然而她钟意的年轻行员却称她为“太太”,这使她愤怒,旋即离开上海,只有在保存产业中寻求精神寄托,沿着为资产殉葬的道路走完自己的人生旅途。小说用重笔描写婵阿姨的苦闷和变态的心理,逼真细腻地表现出她潜意识的流动,但不扑朔迷离,其爱心与财权的交战、感情的起落十分清晰。景物描写与人物心理谐调一致,明媚的阳光映衬着婵阿姨渴望爱情与幸福的热切,而阴沉沉的天色则是她灰暗、冷却了的心态的写照。

21—

《梅雨之夕》(施蛰存)

入选理由:施蛰存的小说经典一篇新感觉派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带着女性气质的柔和的文风。

作品简介:新感觉派曾代表了中国一代的都市文学情怀,以现代派的技巧,嫁接了西方元素而完成了中国小说向现代派的完全蜕变。

在《梅雨之夕》中,男主人公在得不到妻子的足够温暖后,在一个梅雨之夕中巧遇的少女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爱的渴望,寻求生命激情的替代补偿。以致文章中充满幻想式的错乱的感觉,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完全导入到无意识层面的意识流思考。但不同的是,评论家一直在肯定施蛰存小说的层次在新式作家中是独具一格的,他的故事仍然有着正常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幻,仍然从属于社会的现实范畴,既体现了他的独特,又兼顾了中国读者习惯的审美情趣。

22—

《华威先生》(张天翼)

入选理由:张天翼的小说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讽刺短篇小说。

作品简介:《华威先生》是张天翼于抗战期间创作的一篇最杰出的短篇讽刺小说,发表于1938年4月16日《文艺阵地》第1卷第1期上,后收入《速写三篇》。

小说以华威先生和抗日群众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为中心,塑造了华威先生这样一个混迹于抗日文化阵营的虚伪、庸俗、浅薄、无赖、卑劣、媚上欺下的国民党官僚形象,从而深刻揭露了民族矛盾掩盖下的阶级矛盾,鞭挞了国民党竭力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防范人民、敌视进步势力的反动政策,并满腔热情地写出了革命群众的抗日要求和热情。小说中的华威先生,以抗日之名行反人民之实,他的工作就是白天开会、讲话,晚上喝酒,而且百般阻挠人民的抗日生活,并费尽心思,到处钻营,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华威先生这样的人,不仅活跃于过去,在今天的现实中也常见到,他身上暴露出的劣根性,具有极大的社会现实性。小说语言精练、畅达、俏皮幽默,细节描写精微,尤其是漫画式夸张手法的运用,使这篇小说具有较高的艺术含量。“华威先生”这一艺术形象,已被人们公认为一个文学典型。

23—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入选理由:赵树理文学作品中最知名的一篇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评书体形式中国“山药蛋派”小说的开山之作。

作品简介:《小二黑结婚》写于1943年5月。小说描写的是抗战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生动地塑造了二诸葛、三仙姑两个落后农民和小二黑、小芹两个年轻进步农民的形象。二诸葛胆小怕事、落后迷信,极力想维护家长制的权威,顽固地反对儿子小二黑与小芹自由恋爱结婚。三仙姑本是一个好逸恶劳、作风不正的妇女,不仅忌妒女儿小芹的幸福婚姻,而且还贪财出卖女儿。小说通过这两对思想观念截然相反的农民的对照,揭示了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同时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小说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语言通俗,富于地方色彩,开创了中国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

24—

《期待》(师陀)

入选理由:著名作家师陀的短篇名作一个诗意的抒情篇章文章不在情节本身,而在情调的渲染。

作品简介:师陀的文学,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默默地品味着自己的和别人的痛苦,以马兰花的顽强和黄花苔的潜隐,静寂地营造着自己果园城的美好,充满了感伤的诗意,评论者认为这是对失去的田园式的宗法社会的依恋,表达的是一种哀愁。这种独特的行文风格让他具备了非一般的精神气质和创伤性的心理体验。

《期待》的单纯超出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就像《师陀略传》中所评述的:作品一般没有惊险的情节,而是靠诗意的抒情,凝练简洁、生动活泼而又略带揶揄的语言来再现场景和展示人物性格的。他忽视了小说的整体布局,只是按照事情的自然顺序次序演进,没有预设最终的所谓结局。这是一种散文化的笔触,就像评论家所说的:他描写风景人物甚于说故事。在写短篇小说时他仍不免没有脱除写游记和描写类散文的积习。也许根本就不应该只当作短篇小说看的。

25—

《牛车上》(萧红)

入选理由:萧红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以诗意的笔调勾勒出旧中国军阀混战,普通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画面。

作品简介:这篇小说发表于1936年,系萧红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标志着萧红小说艺术“日臻成熟”。小说凭借“我”的视点,描写一辆在乡间缓缓行进的牛车,通过五云嫂及乡亲的亲人被军阀残杀的遭遇,勾勒出一幅北中国军阀混战,劳动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画面,控诉了军阀草菅人命的滔天罪行,含蓄地指明了劳动人民生活悲剧的根源。小说在鞭挞黑暗的同时,也揭示了以五云嫂为代表的劳动群众的心灵之美,表现了他们相濡以沫的崇高情怀。小说构思精巧,富于戏剧性。五云嫂和车夫都是军阀的受害者,牛车成了两个“天涯沦落人”命运的纠结点,虽属巧合,确是通过偶然表现了必然。小说充满了抒情诗似的氛围和情调,以散文般舒展自如的笔法,讲述了一个凄楚的故事,悲凉透骨,空旷袭人。此外,作品画面感极强,犹如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

26—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

入选理由:作家穆时英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海派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以蒙太奇的剪接方式展现上海的迷离场景。

作品简介:有人说对传统文化的深层背叛与追慕西方时尚潮流在穆时英的文学中得到了最为鲜亮的体现,昭示着最为典型的现代主义,并完美融合了城市文化的浮躁与雅文化的典丽,使之成为文学本身的厚重的根源,展现了病态的甚至是畸形的人生与不安的都市生活,留下了时代的惨淡的印记。而表达的最为完全的除了《夜总会里的五个人》,还有《上海的狐步舞》。不管是笔下的颓废者,还是异国情调的宣扬缔造者,都是赤裸裸的时代的焦灼的特征,这是穆时英独特的审美。在《上海的狐步舞》中以“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这个绝对灰暗的色调笼罩在文章的每个部分,极混乱又包含着作者深沉的思索,最让人叹奇的是几个故事以蒙太奇的手法堆积在一起,不管是在街头、洋房、陋室,还是在舞厅赌场,都形成了绝对的时空交错和城市的糜烂生活,就像文章中所说的:在那片大草地的四周泛滥着光的海,罪恶的海浪,在替这些下地狱的男女祈祷,大世界的灯光拒绝了忏悔。这是变态的幻象,充满了罪恶的灵动,使我们的感觉瞬间支离破碎。看不到自己的生存位置,只能在夹缝中艰难呼吸着,或者感受着绝望。就像文章中所说的:在这儿道德给践在脚下,罪恶给高高地捧在脑袋上面。因为一切都近乎萎靡了。

27—

《荷花淀》(孙犁)

入选理由:孙犁“诗体小说”中最杰出的一篇成功塑造了抗战期间白洋淀地区抗日爱国的妇女群像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中“诗体小说”的先河。

作品简介:《荷花淀》写于1945年5月,发表于是年5月15日《解放日报》的副刊上,后收入同名小说集。小说叙述了抗战期间发生在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积极投身抗日的一个片断故事,成功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勤劳、善良、乐观、识大体、顾大局的农村妇女群像,展示她们在恶劣的环境中表现出的刚毅性格和高尚情操,讴歌了冀中军民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和爱国情怀。小说通过话别、寻夫、遇敌、伏敌、参军等几个情节的描写,疏密相间、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崇高品质。小说结构简洁严谨,语言清新优美,文笔婉丽通畅,情景交融,心理刻画细腻,富于诗情画意,堪称孙犁“诗体小说”中的名篇。《荷花淀》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许多作家竞相仿效孙犁的创作风格,由此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荷花淀派。

28—

《金鲤鱼的百裥裙》(林海音)

入选理由:作家林海音的短篇小说经典表白了一个寻常故事中的温暖一篇散文式的小说。

作品简介:在《金鲤鱼的百裥裙》中同样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身边的故事,以一条百裥裙引动家人之间的亲切对话,引动父亲对老祖母的追忆。这是一条前幅绣着“喜鹊登梅”的百裥裙,虽然尚未有人穿过,却隐含着从前一段老祖母的故事。

29—

《水葬》(蹇先艾)

入选理由:著名作家蹇先艾的成名杰作充满了对乡村陋习的思考以地方为背景展现了广阔的世俗人生心态。

作品简介:水葬在不同的风俗中含有不同的意义,在西方认为水是不朽的意思,在我国西藏也是如此,但在贵州,则意味着一种耻辱式的惩罚。这是一种典型的地域色彩,无怪乎鲁迅会称他为乡土文学作者,因为它确实涉及了地方的风物、氛围和人物的心灵特征。

30—

《百合花》(茹志鹃)

入选理由:茹志鹃的成名作、代表作一曲素朴的战争时代的爱情牧歌构思精巧,情节生动,笔调清新俊逸。

作品简介:《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作,写于1958年3月。小说以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发生在某地的一场战役为背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叙述了年轻战士为救人英勇献身、新婚媳妇为牺牲的小战士捐献新棉被等几个感人的故事,塑造了天真质朴、憨厚腼腆、热爱生活、舍己为人的小通讯员和活泼开朗、纯朴善良的新媳妇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讴歌了战争年代普通战士和百姓纯洁美丽的心灵,赞颂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小说构思精巧,以小寓大,情节生动,前呼后应,心理描写细腻,笔调清新俊逸,语言素朴自然,全篇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性和清纯的诗意美。读来感人至深,使人回味悠长。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