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人有没有血栓,散步就知道?体内有血栓的人,散步常有这6表现

血栓,不是什么罕见病,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属”。它像一个隐形的“定时炸弹”,藏在血管里,悄无声息地堵塞我们的生命通道。很多

血栓,不是什么罕见病,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属”。它像一个隐形的“定时炸弹”,藏在血管里,悄无声息地堵塞我们的生命通道。

很多人直到突发脑梗、心梗,甚至猝死,才知道血栓已经“潜伏”多年。

但我们的身体早就发出信号了。尤其是散步时,身体的反应可以透露很多“秘密”。

体内有血栓的人,散步时常会出现6种异常表现,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些细节。

“沉默杀手”血栓,远比你想的更常见

血栓的医学定义是:血液在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固体块,可能堵塞血管。通俗点说,它就像是一团“堵车”的血,卡在血管“路口”,让血液过不去。

据《中华血液学杂志》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病例超过80万人,而且逐年增长。但问题是,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体内已经“长”出了血栓。

血栓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脑部是脑梗,心脏是心梗,肺部是肺栓塞,下肢静脉是深静脉血栓。它们发作时可能来势汹汹,也可能慢慢侵蚀,直到突然爆发。

散步时的这6种表现,可能是血栓在“报警”

很多人觉得,散步是最温和的运动,适合所有人。确实如此,但正因为它轻松,才更容易暴露身体的“短板”。如果你走几步路就有以下这些异常感觉,可能不是简单的疲劳,而是血栓在悄悄作怪。

第一种表现,是小腿一阵阵抽痛或发硬。这种痛不是肌肉酸,而是像有根筋突然绷紧,走几步就不舒服,停下来又缓解。这是因为下肢静脉被血栓堵住了,血流不畅,肌肉缺氧导致的“间歇性跛行”。

第二种,是脚背、踝部莫名肿胀,尤其是一只脚肿得特别明显。很多人以为是走路太多,其实可能是静脉血栓压迫淋巴回流引起的。如果肿得快、按下去有凹陷,就更要警惕。

第三种,是腿部皮肤发红、发热甚至泛青紫。血栓堵住血管后,局部血液循环紊乱,皮肤颜色和温度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一两天能缓解的,而是持续存在。

第四种,是走路时突然觉得呼吸急促、胸闷,而且不是因为走快了。这可能是下肢的血栓脱落,跑到肺里造成肺栓塞。虽然这种情况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

第五种,是经常感觉腿沉、乏力,像灌了铅一样。哪怕只是走一小段路,都觉得拖着腿走,像背着什么。这种“沉重感”,很多人以为是疲劳,其实可能是血液循环受阻的早期信号。

第六种,是散步后小腿皮肤发痒,甚至有麻木感。这背后可能是微小血栓堵住了微循环通道,导致神经末梢供血不良。尤其是晚上更明显,很多人误以为是皮肤病。

血栓并非“老年病”,年轻人也中招

别以为血栓只找上老年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中招”。长期久坐、熬夜、节食减肥、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抽烟、压力大等,都是血栓的“帮凶”。

2022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40岁以下的急性心梗患者中,超半数与血栓形成有关。这意味着,血栓早就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特别是“办公室人群”,每天坐着超过8小时,腿部血液循环减慢,静脉血流容易“打转”结块。再加上喝水少、活动少、压力大,血液更黏稠,血栓就越容易“趁虚而入”。

中医怎么看血栓?“瘀”是关键

在中医里,血栓被归为“瘀血”的范畴。中医认为,“瘀”不通,则痛。就是说血不流畅,就会导致疼痛、肿胀、麻木等症状。

黄帝内经早有记载:“血行不畅,寒凝气滞,则生瘀。”中医强调“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就是说多动气血才流畅。现代人久坐少动,吃得油腻,情绪又容易郁结,正是“瘀血”高发的体质。

一些中医治疗血栓的方法,包括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红花、桃仁等,配合刮痧、拔罐、艾灸等手段,也有一定临床作用。但必须强调,中医调理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己乱吃药。

血栓为何成了“现代病”?

过去的农耕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活动量大,吃得也清淡。血液循环自然畅通。现在的生活节奏变了,高热量饮食、久坐、精神压力大,都是促发血栓的“现代病根”。

还有个被忽视的文化因素——我们不太重视“慢性异常”。比如常常听到“腿酸没事,休息下就好”,或者“这脚肿可能是走多了”,我们习惯忽视这些“小毛病”,直到它变成“大问题”。

很多人不爱体检,不了解自己的血脂、血糖、凝血指标等,等到血栓形成、器官受损,才追悔莫及。

血栓防不住?其实身体早就给了“提醒”

很多人说,血栓太“狡猾”,平时没症状,突然就发作。但只要我们多留心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尤其是散步时的异常反应,就有可能提前发现它。

走路时腿老是沉、酸、胀,就该想想是不是血液循环出了问题;如果脚踝突然肿了,不是扭伤也不是蚊子咬,那可能是血管堵了;一只腿疼得特别明显,就要考虑是不是深静脉血栓。

这些异常,不是让我们恐慌,而是让我们更早觉察、更早干预。就像身体在敲门,提醒你:“我有点不对劲了”。

除了散步观察,生活中还能怎么察觉血栓?

除了散步时的表现,以下这些细节也可以作为“线索”:

如果你早上醒来,手脚总是发麻、冰凉,即使天气不冷,也要警惕血液循环受阻。

如果你洗澡时一摸小腿,发现某一块比周围更硬、按压有痛感,也可能是血栓。

女性在经期或服用避孕药时,如果突然出现腿痛、呼吸困难等,也可能和血栓有关,特别要当心。

别让血栓变成“悄无声息的杀手”

从西医到中医,从文化到生活方式,血栓的成因多种多样。但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它并不是不可防、不可控的疾病。

你可以从每天散步开始,观察身体的反馈。腿是不是轻松?呼吸是否顺畅?有没有肿、痛、麻、沉?这些细节,都是身体给你的“提示”。

如果你发现有上面提到的6种表现之一,不要自己吓自己,也不要一拖再拖。去医院,做个血管彩超、查下凝血指标,比任何“猜测”都来得实在。

血栓不是突然砸下来的“灾难”,它其实早就给了你信号。只是你有没有听进去而已。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张建,李劲松.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42(7):563-567.

王强,赵宁.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50(3):201-205.

刘志勇.血瘀证的中医病因病机探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2):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