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为什么丢了襄阳,南宋就一败涂地?

襄阳,这座横亘汉水的坚城,地处秦岭-淮河分界线,既是拱卫江南的"北门锁钥",又是水陆交通枢纽。其战略地位

襄阳,这座横亘汉水的坚城,地处秦岭-淮河分界线,既是拱卫江南的"北门锁钥",又是水陆交通枢纽。

其战略地位卓越,地理位置险要,防御工事坚固,城市自持能力强大,曾创下78个月围城战的记录,堪称古今坚城之典范。

南宋原本的战略构想是:蒙军南下时,只要襄阳坚守数月,蒙军无法攻克,只得转战湖广。

而宋军则在湖广地区,利用纵横交错的水网,展开游击战。襄阳守军伺机出城,切断蒙军补给线,最终配合宋军主力,将蒙军围歼。

理想很丰满,但战况却出乎意料。元军仿佛与襄阳较上了劲,将襄阳团团围住,布下了天罗地网。

在汉水上下游、襄阳城到岘山的南线(连出城采樵的通路都被切断),樊城北线,总计设置了,五道密不透风的围城的防线。

为了突破这些防线,南宋在六年时间里,投入30多万兵力,救援襄阳70多次,却如同飞蛾扑火,被蒙军一一击破。

更糟糕的是,汉水作为长江支线,浅滩多,河道窄,蒙军又在岸边设置了连环水寨,将南宋优势水师,压制在狭窄河道,迫使襄阳守军陷入"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绝境。

就这样,攻守之势悄然互易,元军由原本的攻方变成了守方,彻底反客为主。襄阳,这座原本作为诱饵的城市,反而成了,流干南宋最后一滴血的地方。

公元1273年3月,当南宋的最后一支预备队,葬送在襄阳城下时,南宋再也无力增援襄阳,守将吕文焕只得开城投降。南宋防御体系彻底崩塌。

蒙军开始沿汉水破竹南下,两个月内连克鄂州(今武汉)、黄州,缴获战舰千余艘;

然后水陆并进占领建康(南京),至此长江天险尽失;

公元1276年,临安陷落时,南宋的可调兵力只剩下5万多人,其余大部分兵力,都填进了临安绞肉机中。

这种雪崩式的溃败,印证了顾祖禹的论断:"襄阳不守,则江陵以北危"

也正如忽必烈所言:"得襄阳,则可图江南;江南定,则四海一"。这座坚城的陷落,成为压垮南宋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