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士或者士官退出现役后转业到事业单位工作的,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会聘任到工勤岗,属于工人身份。
当然,事业单位是按照岗位管理,安置到事业单位工作的也不尽是工勤岗,比如小吏机关下属事业单位近两年就接受了部分退役军士,安置在管理岗。因为有的事业单位职能属性,决定了其专技岗会占据大部分,工勤岗数量相对会少很多。

目前,军人退出现役安置工作的相关法规主要是《兵役法》、《退役军人保障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其中非常明确:退役军官可以转业,安置到机关工作;而退役军士回到地方工作不叫转业,叫做安置工作。
根据相关规定,只有服役满12年以上的军士,也即三期军士以上退役后,可以由安置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工作,方向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安排到国企工作,与国企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国企的正式职工。
另外一种是最常见的,安排到事业单位工作,占用事业编制,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但不管安置在工勤岗,还是管理岗,都是工人身份,没有干部身份。

按照各地通行的管理,地方政府会拿出一部分事业单位和国企单位的岗位,退役军士按照档案赋分进行排名,还有的地方会额外组织一定的笔试,连同档案赋分一起综合排名,名次靠前的可以优先选岗。正常来说,事业单位的岗位吸引力要大得多,选择并安置到事业单位的人员也会更多一些。
不过军官和军士同为军人,回到地方安置工作,两者相比起来,退役军士要逊色太多,这也是个人身份所决定的。
1.退役军士回到事业单位属于工人身份,即便后期转为管理岗,能够在岗位上实现一定程度的晋升,但是往往受身份限制,职业天花板很明显,到不了太高位置,无法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
2.事业单位与行政机关相比,天然要弱势很多,毕竟机关还是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
3.工勤岗位的工资待遇和管理、专技相比,提升幅度比较受限,本身也会低不少。
4.工勤岗在单位内部处于被支配地位,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即便是高级技师也是如此。
5.工勤岗的职业发展路线比较单一,绝大多数人员只能按照普通工、技术工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的岗位晋升路线完成提升。

尽管与过去相比,现行政策已经放开,符合相应条件的工勤技能人员可以申请转岗,在单位有空缺岗位的情况下,竞聘到管理岗或者专技岗,提升福利待遇。特别是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可以享受职员等级晋升。
但是要知道,转岗不转身份,只要在事业单位工作就不会改变工人身份,除非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在乡镇层面转岗参加换届,但这对于退役军士来说基本不太现实。
因此,对于对于广大退役军士来说,无论安置到事业单位还是国企单位,其实都还是不错的选择,适合自己、过好生活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