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东大为什么没有一流的私立大学?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当年南科大筹建,原本想法就是办一所高质量的私立大学。刚把几位牛逼老师安排到位,资金筹备一半。深圳政府听说了,说好得很,就

当年南科大筹建,原本想法就是办一所高质量的私立大学。

刚把几位牛逼老师安排到位,资金筹备一半。

深圳政府听说了,说好得很,就接管成了公立大学。

东大的私立大学,在民国时期至新东大成立之际,要么被公立化,要么遭撤销。

而如今的私立大学,皆是80年代后才兴起,涵盖独立设置的民办大学、依托海外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以及依托国内院校的独立学院等类型。

当下独立学院正处于改制进程中,部分转为公办大学,部分变为普通民办大学,剩余无法完成转变的则不得不撤销。

东大民办大学的显著特点便是资金匮乏。

由于国家无资金支持,学校运营全靠收取高昂学费维持,即便每名学生学费高达2万元,一万名学生的学费也仅为2亿元。

相较而言,河北大学作为河北省普通公办大学,本科一批与二批混合招生,毫无特殊头衔,其年经费却达15亿元。

保定的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这一公办专科大学,年经费也有3亿元。

况且,所收学费还有相当部分流入校领导腰包,真正用于民办大学软硬件建设的经费更是所剩无几。

依靠企业供养?普通企业根本无力承担民办大学的运营成本。

高等教育耗资巨大,养活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经费,足以维持两到三所三甲医院的运转。

若涉及本科教育,费用更为高昂,尤其是设有硕士点、博士点的高校,还需承担巨额科研经费。

吉利集团位居世界500强第267位,旗下拥有吉利学院和三亚学院两所民办大学,即便如此,也只是勉强维持运营,远不及最偏远落后地区的公办二本院校,其他规模更小、实力更弱的企业就更不必多言了。

国家将民办大学置于本科三批招生序列,如今虽取消批次划分,但人们心中“民办大学等同于三本或二专”的印象仍根深蒂固。

优质教授、教师难以投身民办大学,除非提供极高待遇,然而民办大学资金紧张,无力支付,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贫穷致使软硬件条件欠缺,进而无法吸引优质生源。

缺乏优质生源则难有优秀毕业生,大规模校友回馈也就无从谈起。

没有校友反哺,学校愈发贫困。

要打破这一僵局,目前仍未见曙光。

若国家或地方政府大力扶持民办大学,其与公办大学的差异将不复存在,不如直接将其转为公办大学。

另一途径是大型企业联合出资支持民办大学,比如西湖大学,不过西湖大学目前只是小规模试招本科生,成效如何尚待时间检验。

创办一流私立大学需天时地利人和,并非一蹴而就。

公立大学凭借资金投入与政策倾斜,能在十余年间迅速崛起,而私立大学因国家与地方政府掌控的资金量级远超普通企业,难以复制此模式。

能够维持现有的公立高等教育格局,确保部属高校经费充足,已属难得成果。

在那些拥有优质私立大学的国家,其最初的办学规模往往并不庞大。

私立大学将培养出的第一批学生输送到社会中,待他们取得成功后,再为学校提供回馈与支持。

以日本为例,早稻田大学的校友构成了稻门阀,庆应义塾大学的校友则形成了三田阀,他们在商业领域崭露头角并产生影响后,便从经济和政策层面对母校进行反哺。

发展良好的私立大学自然能够蓬勃发展,而运营不善的则可能无人问津。

日本国公立大学的总数尚不到私立大学的一半,然而国立大学有国家财政支持,公立大学则有地方资金注入,即便表现不佳也不至于陷入困境。

一些私立大学处境艰难,甚至难以吸引到足够的学生报名,其文凭的价值大打折扣,面临倒闭的风险。

在美国,4000所大学中不乏众多不知名的私立院校,它们因招生困难和经费短缺而苦苦挣扎,但公众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哈佛、MIT等顶尖私立学府上,又有谁会去关注这些默默无闻的学校呢?

东大民办教育的法人既非事业单位,也不属于体制内范畴,且民办教育法人须为“非盈利企业”,这使其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处处受限。

最为棘手的是资金难题,依据东大法律规定,学校这类企业的财产在未解散的情况下不得处置,致使学校资产无法抵押,贷款无门,又缺乏配套的金融政策支持。

如此一来,资金难以借助杠杆发挥作用,只能实实在在地投入资金。

当下,由于政策因素,公办高校学费偏低,仅靠学费收回成本遥遥无期。

在这种情形下,与拥有国家资信、享受国家财政拨款的公办大学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是典型的高风险低收益之举。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样的学府,每年的办学经费高达数百亿。

据教育部统计,仅985三期的拨款就达到40亿,而同样是985高校的华南理工大学,却只得到了6亿的拨款。

这种巨大的内部资金差距,更不用说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了,简直是天壤之别。

衡量一流大学的标准并不仅仅取决于学校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其专业实力,特别是在科研方面的表现。

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基本上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

同济大学为了建设一个风洞实验室就投入了6亿的资金,新能源工程试验中心则花费了5亿,这些巨额投资不仅支撑起了强大的科研能力,也确立了其在相关领域的霸主地位。

可见,在学校里,即使是教授们为了申请几十万的研究经费也要四处奔波、劳累不堪。

那些能够获得上千万级别支持的项目自然更容易取得显著成果。

私立顶尖学府,诚然可取,但资金何在?

顶尖意味着深厚的底蕴与悠久的历史,那么,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又在何处呢?

美国在世界前百的大学中,占据名额的大多是私立大学,牛津剑桥最初也是私立的,不过后来被英国政府收编为公办学校,它们背后都有大型财团的支持。

而东大即便倾全国之力,也只有清华北大两所高校能与之抗衡,却仍无法跻身前十。

不得不说,在资金投入方面,东大与美国的差距相当显著。

其次是制度问题。在制度上,私立大学更为灵活,公立大学则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因此进步相对缓慢。

但公办学校有政策优势,在同等条件下,人才更倾向于为公办学校服务,这使得私立大学难以吸引人才。

所以在东大,公办学校主要依靠政策的扶持来超越私立学校。

总的来说,东大很难建立起一流的私立大学。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评论列表

没名
没名 4
2025-04-09 17:49
中国公立大学足够多,足够好,没必要发展私立大学,以后孩子少了,生源少,私立大学就会纷纷倒闭,文凭就是假的。现在也没人把私立大学毕业生当回事,就是做工人的!和没读过大学的工资没区别!
力源
力源 2
2025-03-29 05:46
鼓励私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获取更多办学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