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军事专家评估中国新弹道导弹DF61和DF5C的性能,前美军四星上将马克米利称观看了中国阅兵,对新展出的DF61导弹很感兴趣。专家分析认为,DF-61是中国第六代核威慑战略弹道导弹,采用固体燃料,可以用卡车运输和发射,比之前的DF-5C更加灵活和隐蔽,如果说DF-5C是用来反击的“盾”,那么DF-61更像是能够主动出击的“矛”。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上,DF-61洲际导弹首次公开亮相。令人意外的是,这款导弹被命名为“DF-61”,跳过了中间的数字序列,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命名方式,让许多军事观察家猜测:可能是因为这款导弹的技术太先进了,所以值得一个全新的编号。DF-61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超远射程和超高速度,据分析,它的射程超过18000公里,这意味着从中国发射,可以打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DF-61采用经过北极的特殊飞行路线,能够避开传统导弹防御系统,其末端速度达到55马赫(约每小时6.7万公里),现有防御系统难以拦截,该导弹还可携带18个分导弹头。这些弹头在飞行末端会像蜂群一样散开,各自攻击不同的目标,一枚主弹头吸引敌方防御系统的注意力,其余17枚则以超高速度进行攻击。这种“饱和式”攻击方式,让现有的导弹防御系统防不胜防,有专家估计,面对这种攻击,拦截成功率不到5%。DF-61采用了最先进的制导技术,包括量子导航和人工智能路径修正。这意味着它不仅能打得很远,还能打得很准,它的误差可以控制在50米以内,对于洲际导弹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精度。也就是说,DF-61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面积杀伤武器,而是能够精确打击关键目标的战略武器。DF-61导弹搭载于16轮重型发射车,具备公路机动能力,可快速部署和发射,其采用固体燃料技术,无需像液体燃料导弹那样在发射前耗费数小时加注燃料,显著提升了反应速度,这种设计降低了被敌方卫星侦测和定位的可能性,战场生存能力优于其他类型导弹。与DF-5C相比,两款导弹各有优势,DF-5C是液体燃料导弹,射程更远,超过20000公里,是中国战略反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DF-61采用固体燃料,反应更快,机动性更强,专家认为,如果DF-5C是用于核反击的“盾”,那么DF-61就是可以主动出击的“矛”。中国最新展示的DF-61导弹标志着其"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全面成型,这个体系包含陆基的东风系列导弹、海基的巨浪系列潜射导弹以及空基远程导弹三种打击方式,确保能从陆地、海洋和空中实施核反击。DF-61的出现显著提升了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其远程精准打击和突防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全球战略平衡产生重要影响。中国选择在重要纪念日公开展示这款武器,是在向世界传递一个明确信息:中国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不容任何人侵犯。与DF-5C相比,DF-61的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确实更强,但这并不意味它是“主动攻击”的武器,实际上,两种导弹都是中国国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分工不同。中国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发展先进武器是为了形成有效威慑、保障国家安全,而非主动攻击。从全球战略角度看,DF-61的列装使中国核威慑能力提升至与美俄相当水平,这种相互确保摧毁的平衡状态有助于维持大国间战略稳定。虽然科技进步会催生更先进武器,但各国都应共同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核战争,中国的国防建设始终是防御性质的,根本目的是遏制战争而非发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