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香港社会

突然发现,香港的很多老一辈艺人都特别爱国。九三阅兵,何家劲在自家工厂内组织员工

突然发现,香港的很多老一辈艺人都特别爱国。九三阅兵,何家劲在自家工厂内组织员工

突然发现,香港的很多老一辈艺人都特别爱国。九三阅兵,何家劲在自家工厂内组织员工观看直播,全身红色装扮,让人很难不动容。有网友说,那是因为以前的很多香港明星都是草根出生,并非那种精致利己主义者。我认同,但不是全部,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父辈甚至他们都经历过一段不一样的岁月,所以他们更懂祖国妈妈的怀抱有多温暖。#年迈父母最需要的是陪伴还是物质#
香港警察代表团本次阅兵,香港代表团除了霍家及一些爱国市民代表外,还有一群特殊的

香港警察代表团本次阅兵,香港代表团除了霍家及一些爱国市民代表外,还有一群特殊的

香港警察代表团本次阅兵,香港代表团除了霍家及一些爱国市民代表外,还有一群特殊的代表们,他们就是香港警察,共有15名,全部身着正装,徽章、肩章与勋章齐全,精气神十足。在受访时,香港警察代表周一鸣表示,自己是首次参加阅兵,十分震撼,太了不起了,看到国家强大作为一名香港国人也十分光荣。
香港纪律部队集体穿制服观阅兵,抑制不住兴奋,不断拿起手机拍摄,感到荣幸香港警察

香港纪律部队集体穿制服观阅兵,抑制不住兴奋,不断拿起手机拍摄,感到荣幸香港警察

香港纪律部队集体穿制服观阅兵,抑制不住兴奋,不断拿起手机拍摄,感到荣幸香港警察一直是亚洲顶尖警察部队,一直都是前三水平,他们每年的体测,不达标要么转做文职,要么就直接辞退了。跟港剧里演警察的感觉一样,他们随时随地衣服都挺新的感觉,无论是现实还是电影里,还有他们的体态和精神,优秀的警察队伍,不懒散
语出惊人!影帝梁家辉曾在节目上直言:我觉得香港人其实挺可悲的,被英国人统治了一百

语出惊人!影帝梁家辉曾在节目上直言:我觉得香港人其实挺可悲的,被英国人统治了一百

语出惊人!影帝梁家辉曾在节目上直言:我觉得香港人其实挺可悲的,被英国人统治了一百多年,在回归以前,我们这一辈人很缺乏对祖国的概念……[横脸笑]梁家辉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银幕上的“千面影帝”,也是香港娱乐圈里公认的爱国艺人。他曾在镜头前坦诚分享过一个观点: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一百多年里,像他这样的一代人,对祖国的概念曾经非常模糊,这番话,出自一位经历殖民时期并亲历回归后巨大变化的资深演员之口,引人深思。1984年,年仅26岁的梁家辉凭借在李翰祥导演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中饰演咸丰皇帝,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影帝。这两部影片在北京拍摄,是梁家辉第一次深入接触内地,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和厚重的历史让他深受震撼,他开始真正理解什么是华夏文明,这也成为他爱国情怀觉醒的重要时刻。然而,正处于事业巅峰的他,因为到内地拍戏触怒了当时的台湾当局,台湾方面要求他写“悔过书”公开道歉,但梁家辉毅然拒绝,并直言:“我一个中国人在自家地盘拍戏有什么错?”这份坚持让他遭遇了港台地区的联合封杀,一夜之间从影帝变成无戏可拍的“黑名单”演员,面对生存压力,这位新科影帝没有低头妥协。他曾一度在铜锣湾摆地摊,售卖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有人认出他,他也不遮掩,坦然面对人生的起伏,他觉得靠劳动生活并不丢人,也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多香港演员都面临类似的选择,但梁家辉选择了坚持,哪怕代价是事业的暂时中断。梁家辉的爱国立场并非凭空而来,他成长于香港的殖民教育环境下,教室里悬挂的是英国女王画像,教科书里的中国历史往往止于鸦片战争。这种教育导致许多香港同胞对祖国的认知模糊,甚至身份认同出现困惑,他坦言,这种背景下,香港社会确实存在认同感缺失的问题。幸运的是,梁家辉在低谷期遇到了他的妻子江嘉年,当时是香港电台制作人的江嘉年,欣赏梁家辉的才华和骨气,不顾外界压力邀请他参与广播剧制作。两人相濡以沫,携手度过难关,后来在多位电影人的努力下,封杀令逐渐松动,梁家辉凭借精湛的演技再次崛起,成为华语影坛举足轻重的演员。从《黑金》到《寒战》,从《智取威虎山》到《长津湖》,梁家辉用一部部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参与监制的《长津湖》在香港也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佳话。梁家辉不仅自己坚持爱国立场,也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他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能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为祖国的发展感到骄傲,避免成为“没有根的人”。香港回归祖国时,梁家辉曾激动落泪,他亲眼见证了国家多年的发展变化,也看到了回归后香港与内地交流日益密切,香港同胞的国家认同感在不断增强。从一个在殖民教育下成长的香港青年,到坚定的爱国艺人,梁家辉的转变反映了那一代香港人的心路历程,他们经历了迷茫、觉醒,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根。今天,当我们回顾梁家辉的这段经历,或许能更好地理解香港回归的深层意义,这不仅是领土的回归,更是人心的归属。从“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地方”到“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正在书写新的故事,而像梁家辉这样的艺人,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了解自己的根和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你觉得梁家辉当年的选择值得吗?在面临事业与原则的冲突时,你会如何选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说说你对文化认同和爱国情怀的理解。信源:观察者--《梁家辉:香港太畸形无国家观是历史原因》2014.03.25
1996年,张子强绑架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拿到了10亿的赎金,接着张子强的手下提

1996年,张子强绑架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拿到了10亿的赎金,接着张子强的手下提

1996年,张子强绑架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拿到了10亿的赎金,接着张子强的手下提出要绑架霍英东,但张子强直接怒骂:“绑架谁也不能绑架霍英东,更不能绑架他的家人!”张子强1955年出生在广西玉林,早年随家人移居香港。他从小在街头混迹,16岁就因街头斗殴和团伙活动首次被定罪。此后多次进出监狱,逐步建立犯罪网络,通过抢劫和走私积累势力。他以大手笔消费闻名,常在赌场挥霍,绰号“大花筒”。他的犯罪记录包括暴力抢劫和武器走私,严重影响香港治安。1991年,他涉嫌抢劫机场运钞车1.7亿港元,被判监禁18年,但后来因证据不足上诉成功,获释并获赔800万港元。这让他更加嚣张,继续策划更大案子。李嘉诚1928年出生在广东潮州,1940年因战乱随家人逃到香港。那时他12岁,父亲不久去世,他辍学在钟表店当学徒,每天擦拭钟表和跑腿。后来转到塑料厂工作,负责推销塑料制品,积累经验。1950年,他借钱创办长江塑胶厂,从生产塑料花起步,工厂位于狭窄工业区,他亲自操作机器和监督工人,逐步扩大规模。到1958年,他开始涉足地产,投得北角和柴湾地皮建厂,并投资美国股票,包括国防武器制造公司股票。他的事业从塑胶扩展到房地产、港口等领域,成为香港首富。李泽钜1964年出生在香港,是李嘉诚长子。他在斯坦福大学完成土木工程学位,毕业后返回香港加入家族企业长江实业,负责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他日常开车上下班,参与公司决策会议,处理房地产开发事务。作为接班人,他逐步接手更多业务,包括董事和执行角色。他的生活相对低调,但1996年绑架事件让他成为焦点。霍英东1923年出生在香港贫穷水上家庭,早年辍学在码头扛包和打杂。后来从事煤炭贸易,从小船运输起步,积累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开发多个物业项目。他首创“卖楼花”制度,推动地产发展。同时,他推动体育事业,兴建体育场馆和支持足球活动。改革开放后,他投资内地多项建设,如番禺大石大桥和洛溪大桥,还捐赠资金支持教育和医疗。题目提到的内容1996年5月23日,李泽钜结束工作开车回家途中,被张子强团伙前后夹击,用车挡住去路,将他拖出车外蒙眼绑手,塞入面包车。关押到废弃养鸡场后,张子强检查状况,拨通李家电话,让李泽钜简短告知被绑事实,并警告别报警。张子强决定亲自谈判,在腰间绑炸药插手枪,开车去深水湾李嘉诚豪宅。晚上9点,他抵达别墅,按铃后保安开门,走进客厅。李嘉诚从书房走出,示意坐下。张子强脱外套露出炸药,索要20亿港元赎金。李嘉诚说明银行库存有限,只能准备10亿现金,张子强同意先收10亿,后补余款。李嘉诚指示助手从多家银行提取旧钞,避免新钞连号。次日凌晨,赎金装入钱箱,用货车运到指定地点。张子强带人检查箱子,确认无追踪装置后,指挥手下将钱袋塞进面包车。过程中发现部分钱袋过重不便携带,他退还李嘉诚200万港元。绑匪开车离去,李泽钜被释放,步行到路边拦车回家。张子强分赃时,手下聚集在仓库,清点钞票,一名手下建议下一个目标绑架霍英东。张子强脸色突变,猛拍桌子,起身指着手下鼻子骂,强调不能绑霍英东和家人。张子强提及霍英东背景深厚,动他会招致各方势力打击。霍英东在战争时期捐献军需物资,新中国成立后捐车接待外宾,推动香港回归事宜,这让张子强顾忌。张子强的手下提出绑霍英东,是因为霍家有钱,能再赚一笔。但张子强拒绝,显示他对某些人物有忌惮。霍英东作为爱国商人,向内地提供物资援助,推动体育发展,这在黑白两道都有影响。张子强虽胆大包天,但明白动霍英东等于自找麻烦,可能引来更大势力介入。这件事反映出香港社会复杂关系,黑帮也讲“底线”。1997年9月29日,张子强团伙在停车场伏击郭炳湘,开车返回途中,用车堵住去路,将他拖出轿车蒙眼绑手,塞进后备箱。带到隐藏地点后,关在狭小铁笼中,脱去外衣,只剩内裤,持续数日。张子强索要10亿港元赎金,郭家支付6亿港元后,他被释放。这次绑架让张子强获利3亿港元,继续嚣张。1998年1月,张子强在香港机场携带炸药和武器时被警方逮捕。他被引渡到内地,关押在广州拘留所。11月,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控罪包括绑架、走私武器和爆炸物。他被判死刑,12月5日执行枪决。他的犯罪集团其他成员也陆续落网,部分被判监禁。李嘉诚继续管理长江实业集团,扩展房地产和港口业务。李泽钜接手更多家族企业事务,担任董事和执行角色。霍英东推动房地产开发和体育设施建设,2006年10月28日在北京医院病逝。他的遗产约300亿港元,长房三兄弟每人分得65亿港元,二三房成员每月领生活费。
上央视新闻了!香港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竟然安排了1200架无人机,在维多利亚

上央视新闻了!香港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竟然安排了1200架无人机,在维多利亚

上央视新闻了!香港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竟然安排了1200架无人机,在维多利亚港夜幕中升空,变换编队将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图景徐徐重现,开幕就是“日本投降矣!”,自巨幅报纸空中展开一刻,震撼人心!随后的一幕,更是看得人热血沸腾!1200架无人机“唰”地亮起灯,先连成块黑幕,接着“大公报:日本投降矣!”大字慢慢显出来,跟当年报纸头条一模一样,岸边瞬间爆发出掌声,老人激动得抹了把眼角。没等掌声停,无人机又变样,“九一八、勿忘国耻”几个字亮得刺眼,旁边还拼出老式火车的轮廓;接着是七七事变的卢沟桥模样,再到“全民族抗战”的人群剪影,战士们举着枪冲锋的样子清清楚楚。后来无人机拼出座高高的抗日英雄纪念碑,碑旁边突然绽开朵紫荆花,花瓣一层一层展开,在夜里特别亮——谁都知道紫荆花是香港的标志,这一下就把香港和国家的抗战史拧到一块儿了。最后更燃,编队变成海陆空三军站成一排的样子,头顶上还“飞”过架歼-20,跟真的似的,岸边人都站起来喊“致敬先烈!”,有人举着国旗使劲挥。这段视频发上网,评论区炸了。有网友说“我在深圳隔海看的,虽然远,但‘日本投降矣’那几个字一出来,我爸当场就哭了,他说爷爷当年就是抗战老兵,要是还在,肯定也想看看这场景!”现在的太平日子,是先烈拿命换的。香港用无人机把这段历史演出来,不是瞎热闹,是告诉所有人——不管过多少年,九一八的痛、七七事变的恨、百团大战的勇,都不能忘;那些牺牲的英雄,也不能忘。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纪念抗战胜利,不是记恨,是要记得“落后就要挨打”,更要珍惜现在的和平。不管是香港同胞还是内地人,我们都有一样的历史记忆,都在守着同一份家国情。说到底,这事儿最让人感动的是“传承”。铭记历史,致敬先烈!
【#香港1200架无人机汇演抗战胜利80周年#】香港紫荆杂志网站消息,8月30

【#香港1200架无人机汇演抗战胜利80周年#】香港紫荆杂志网站消息,8月30

【#香港1200架无人机汇演抗战胜利80周年#】香港紫荆杂志网站消息,8月30日,由紫荆文化集团主办、紫荆杂志社承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无人机汇演在湾仔水上运动及康乐主题区举行。今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此次汇演旨在以“科技+艺术”为媒介,为香港市民呈现一场盛大的抗战主题视觉盛宴,回望历史、致敬英烈,同时以创新形式弘扬爱国精神、传承抗战记忆,激发社会各界守护和平、砥砺前行的共同力量。汇演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整场汇演共13幕,内容囊括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重要历史场景;东江纵队及“文化名人大营救”等港人参与抗战场景;《大公报》报道“日本投降矣”主题场景;还有三军敬礼阅兵、香港地区抗战时期报刊、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紫荆花开、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等多种场景,以史为基、以史为镜,内容丰富、情怀饱满。汇演现场人头攒动、气氛激昂,大批香港市民提前到观赏区域提前等候,观演过程中频频拍照摄影留念。据介绍,此次执飞的无人机以毫米级定位及升级RGBW全色域灯珠为市民打造极致视觉效果,并具备一键中止功能,可从容应对各种突发风险,最大化保障市民的观演体验。据悉,本次汇演共出动1200架无人机,无人机队列在夜空中编队变换,将历史节点与城市记忆有机串联,营造沉浸式、多维度的观演体验;既展现抗战岁月的铁血壮阔,也铺陈家国情深的人间光影,呈现全民同心、共御外侮的精神图谱。
【#香港1200架无人机重现日本投降矣#】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

【#香港1200架无人机重现日本投降矣#】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

【#香港1200架无人机重现日本投降矣#】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抗战主题无人机汇演昨晚(30日)8时在香港湾仔海滨上空上演,1200架无人机在夜空绘画出多幅抗战历史的壮阔画卷,包括有一幕卷轴展开,重现了80年前《大公报》头版振奋人心的“日本投降矣!”版面,不少香港市民及游客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这震撼人心的画面,有市民直言感动,认为是个很好的契机,教育下一代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此次大型无人机汇演由紫荆文化集团主办、紫荆杂志社承办,汇演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共分13幕上演,由一开始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重要历史场景,到东江纵队及“文化名人大营救”等港人参与抗战场景,以及“日本投降”主题场景,还有三军敬礼阅兵、香港地区抗战时期报刊、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紫荆花开、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等多种场景,以史为基、以史为镜,内容丰富、情怀饱满。  汇演吸引数百人在湾仔海滨一带观赏,不少市民及游客在汇演开始前,已经来到现场占好位置,晚上8时汇演准时上演,随着一幅幅抗战主题构图显现,人群中不断发出惊叹,气氛激昂,大家更在观演过程中频频拍照摄影,或是自拍留念。  北京游客樊小姐向大公报记者表示,“看到《大公报》对日本投降的版面展现,那一刻真的很感动!”她说现在祖国日益强大,但作为中国人仍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也鞭策国人为祖国强大贡献力量。她认为维港夜景搭配闪烁的无人机表演相得益彰,十分震撼,亦是与下个月北京阅兵相呼应,十分有意义。  市民孔小姐说,香港很少有这类教育意义的无人机表演,十分新颖,能增强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也是个很好的契机教育下一代,铭记历史。她称之前与家人住在加拿大,但为让孩子学习中国文化与语言,特地带孩子从加拿大回港上学,“我们会借此机会让孩子了解抗战历史,要珍惜当下和平生活。”  据介绍,此次执飞的无人机以毫米级定位及升级RGBW全色域灯珠为市民打造极致视觉效果,并具备一键中止功能,可从容应对各种突发风险,最大化保障市民的观演体验。(大公报)
曾经无限风光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因侵占寺院财产,与多名女性有染等罪行被曝光而跌下神

曾经无限风光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因侵占寺院财产,与多名女性有染等罪行被曝光而跌下神

曾经无限风光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因侵占寺院财产,与多名女性有染等罪行被曝光而跌下神坛,其实开豪车住别墅圈养和尚的女住持释智定,生活奢靡与释永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释智定所在的定慧寺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不过有着百年历史的定慧寺因墙皮剥落,破旧不堪,和其他香火鼎盛的寺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2015年7月,有房产商看中定慧寺所在的地皮,开出上亿元拆迁费收购寺产,没想到释智定却以“佛门圣地不能买卖”为由,拒绝了一夜暴富的机会,而她也因此名噪一时,感动了无数信众和香客,成为了香港佛教界“最美尼姑”,然而谁能想到仅过了3个月,她却被警方拘捕了。释智定俗名史爱民,1967年出生于吉林农村,1993年取得香港身份证时改名为龙恩来,1999年,龙恩来在宝莲寺削发为尼,成为住持初慧法师的弟子,法名释智定。2002年,释智定在得到初慧法师的信任后,被任命为宝莲寺分管的定慧寺住持和监院。尽管定慧寺破败不堪,但释智定在接管寺院事务后,不仅从不报怨,还发誓要修缮寺庙,让寺庙重现昔日荣光。所以,在释智定宣称绝不能让佛门净地沦为商业地产时,她虔心向佛的精神立刻感动了无数人,一时不仅前来礼佛的香客和信众络绎不绝,社会各界数以千万的善款也纷至沓来。2015年10月,警方突然将释智定等4人拘捕,在搜查的过程中,警方在她的卧室里发现了大量名牌服装、高档化妆品及珠宝首饰等,一个尼姑的房间里为何会有这些东西?警方为何要抓捕她呢?原来,有人向警方举报释智定不仅挪用善款,还圈养了2名和尚。经过调查,警方发现释智定还真不简单。出生于东北农村的释智定很早就到社会上闯荡,1990年通过和香港司机岑伟荣结婚获得香港定居的机会,在拿到香港身份证后便与其离婚,并改名龙恩来。随后,释智定就在宝莲寺出家做了尼姑。不过,释智定出家并非看破红尘,而是发现香港僧人不光社会地位高,而且生活优渥,于是她便到宝莲寺剃度出家,成为了一名尼姑。由于将初慧法师照顾得很好,再加上她又很会笼络人心,因此很快她就成为了定定慧寺的住持和监院。释智定走马上任后,通过诬告等手段,将负责管理定慧寺的老尼姑全部赶走,并安插上自己的心腹,随后她靠哭穷四处筹集善款,特别是在她出名后,善款和香火钱更是达到了数千万之多。然而释智定并没有把善款用来修缮寺庙,而是用来满足纸醉金迷的生活。释智定每天早晚并不诵经念佛,还经常带着徒弟释妙慧到商场购物,她用的是苹果最新款手机,连办公用的电脑也配置的是苹果电脑,和破败的定慧寺相比,她的房间里不仅有一张价值9万多元的酸枝材料做成的双人床,同时9个衣柜里还塞满了奢侈品及大牌衣裙、高档珠宝及品牌化妆品等,此外她两条狗的狗粮一个月的开销就得5千元。虽说房间装修豪华,但释智定并不住在寺里,她在比华利山的豪宅区买下了一幢别墅,晚上她就坐着7人座的豪车到那里鬼混。随着调查发现,释智定在出家后确实圈养了两个和尚,并与他们假结婚。一个是内地商人刘建强。刘建强早年在内地做过和尚,2006年认识释智定后,23岁的他与38岁的释智定结婚并来到香港,在宝莲寺出家,法号释智强,6年后释智强获得香港身份证,两人立刻解除了婚姻关系。还一个是男教师高武强。高武强也曾出家做过和尚,于2012年和释智定结婚,经她引荐在宝莲寺担任监院,法号释智光。对于圈养和尚假结婚一事,释智定辩称,这样做是为了引进内地佛教人才。实际上由于香港限制,内地和尚很难到香港来,因此香港的僧人越来越少,释智定便通过假结婚帮助内地和尚获得正规的香港身份,由于引进一个和尚就能让寺庙得到更多供养,而这笔钱也相当可观。与释智定同时被逮捕的就有她的情夫释智光及徒弟释妙慧和一名印佣。其实早在释智定被拘捕之前,就有义工投诉她挪用善款,还有信众反映定慧寺发展得越来越商业化。经过对定慧寺的账务审计发现,定慧寺自2006年至2015年共支出2700万元,其中光是修缮费就多达670万元,然而真正用于修缮的的费用不足3成,此外还有24万元的交际费及18万元的交通费等都无法说明使用出处。2017年,香港法院以“重婚罪、贪污挪用寺庙善款”等罪名,判处释智定15年有期徒刑。随即定慧寺也宣布撤销其住持职务,并将其逐出佛门。
香港不是寸土寸金吗,可为啥新界还没大规模开发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地方势力太强

香港不是寸土寸金吗,可为啥新界还没大规模开发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地方势力太强

香港不是寸土寸金吗,可为啥新界还没大规模开发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地方势力太强势,连香港政府都管不了。网友们:大陆派几个城管过去就解决了。新界这地方,一直以来就有点特殊。当年英国殖民的时候,新界就是作为香港岛、九龙半岛与内地之间的隔离区存在的,说白了就是个“缓冲地带”,英国佬根本就没想着好好开发它。后来香港回归了,可新界的开发却没那么容易推进。首先,这新界原居民的问题就不好解决。新界原居民是有不少特权的,1972年的《新界乡村小型屋宇政策》规定,年满18岁的男丁,一生有一次申请兴建丁屋的机会,而且不用向政府补地价。您想想,在香港这寸土寸金的地方,一栋丁屋价值好几千万港币呢。这些原居民靠着丁屋政策,手里握着不少土地资源。要是政府想开发新界,就得跟他们打交道,可他们能轻易答应吗?他们肯定想着保住自己的利益啊,所以这开发的事儿就容易卡住。再说那些地产商,他们手里也握着不少新界的土地。不过,这些土地大多比较零碎,业权不统一。您想啊,一块地这边100公顷,那边100公顷,中间还夹杂着丁屋、祖堂地啥的,要把这些土地整合起来进行开发,那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地产商们也有自己的算盘,他们肯定想等土地涨价了再开发,这样能赚更多的钱。所以啊,他们也不会那么积极地配合政府的开发计划。除了原居民和地产商,还有环保团体等方面的因素。香港有不少环保团体,他们出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会对新界的开发提出各种反对意见。他们觉得新界有很多自然生态区域,不能随便开发。这本来也没错,可有时候就跟政府的开发计划产生了冲突。您说这政府吧,想开发新界解决土地问题,可这边原居民不答应,那边地产商不配合,还有环保团体盯着,这事儿能不难吗?还有,香港的行政体制也有点麻烦。香港的各种条例归不同的政府部门管,像规划署、路政署、渠务署、环保署等等。要推进新界的土地开发,需要这么多部门协调合作,可这协调起来谈何容易。一个部门说行,另一个部门可能觉得不行,这一来二去的,开发计划就被耽搁了。所以,您看这新界的开发,可不是简单的事儿。背后涉及到原居民的利益、地产商的算盘、环保团体的诉求以及政府部门的协调等等诸多方面。地方势力太强势,各种利益纠葛盘根错节,就连香港政府有时候都觉得头疼。这新界的开发,还真是任重而道远呢。不过,随着香港的发展,土地问题越来越突出,政府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未来新界能不能大规模开发,咱们就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