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界还在讨论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路径时,阿里集团董事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在9月24日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超级人工智能(ASI)。每年,阿里云都会在云栖大会上描述定位、分享观察、展示能力。2025年的这套组合拳更显强势,目标也更宏大。这种变化很微妙,并不起于当天的演讲和愿景,而来自于2025年初阿里提出的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的决心、云计算在阿里集团日益提升的地位,以及集团押注未来技术革命承担的风险。当天,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七连发,覆盖文本、编程、视觉理解、语音识别等垂直领域;百炼升级了7种企业级Agent(智能体)能力;阿里云发布新一代磐久128超节点AI服务器。产品层面,阿里云从AI模型、Agent(智能体)开发、AI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向AI时代的安卓看齐。单论云栖大会第一天的效果,按当天港股收盘时计算,阿里股价涨了近10%,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阿里在美股股价上涨7.71%。10倍,饱和式投入最近一年,全球AI行业的投资总额超过4000亿美元,未来五年全球AI的累计投入将超过4万亿美元。如果从这些数据上感受不到智能化革命的进展,可以看看Tokens消耗速度,两三个月翻一番。每一次向大模型发出请求,让机器人挥一挥手,甚至使用App某个功能,背后的算力都在哗哗滚动。没有人怀疑这是史上最大的算力和研发投入阶段,而且这个最大仅限于当下。9月24日,吴泳铭称,阿里正在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会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目的是实现比AGI更激动人心的ASI。他认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只是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ASI。他还将通往ASI的路线分成三个阶段:智能涌现、自主行动、自我迭代,把当下所处的阶段对标到第二阶段,也就是AI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以“辅助人”。“也许,未来每个人都需要使用100张GPU(图形处理器)芯片为我们工作。”吴泳铭预测,在一分钟内他把“对未来充满乐观”说了两遍。“CSI对于当下还很遥远,但必须有目标,因为投入巨大,竞争激烈。”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要从两方面观察阿里云。为了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实现ASI,阿里云将通过两大核心路径实施AI战略:通义千问坚定开源开放路线,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安卓)”;构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