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克钦军不改亲美底色,对出口中国稀土征重税,还要给美国开采权!随着稀土成为中美博弈的焦点,缅甸的克钦邦突然成为了各方争夺的中心,这个全球最大的稀土产区之一,在去年10月就开始大幅度削减向中国出口稀土,今年3月后虽然有所恢复,但却要向咱们征收每吨35000元人民币的稀土税。更气人的是,克钦独立军(KIA)还主动找上了美国人,希望以“美企可以参与开采稀土矿”为条件,换取美国人的长期支持。要捋清楚这事儿,得从克钦邦的"特殊身份"说起。这地方名义上是缅甸的邦,实际上被克钦独立军(KIA)把持了几十年,手里的枪杆子比缅甸政府军的还硬。当年冷战时期,克钦军就靠着美国CIA空投的武器跟缅甸军政府死磕,亲美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可光有枪不行,得有钱养兵,恰好克钦邦地下埋着宝贝—全球数一数二的重稀土矿,这玩意儿成了他们的"军费提款机"。过去十年,克钦邦的稀土几乎全往中国运。不是他们多待见中国,是没办法。中国手里握着全球80%的稀土分离技术,克钦军挖出来的那些"土疙瘩",不运到中国精炼,就只能当铺路石。中国企业给的价格公道,回款又快,克钦军靠着这笔收入,才撑得住跟缅甸政府军的长期对峙。转折点出在去年。美国突然对缅甸军政府加码制裁,同时派了好几拨"特使"潜入克钦邦。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美国人馋的不是克钦邦的山山水水,是能造芯片、导弹的重稀土。要知道,美国90%的稀土加工品依赖中国,这几年被卡得难受,急着找替代渠道。克钦军动了心思。他们觉得抱住美国大腿,既能摆脱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又能借美国的力压缅甸政府军。于是去年10月先砍出口,今年3月恢复供应就立马加税,每吨35000元,相当于在原来的价格上扒层皮。更绝的是,主动给美国送橄榄枝:"你们来开矿,我们给特权。"可他们忘了,大国博弈里,小势力的"筹码"从来都是有保质期的。中国这边,表面上没咋吭声,暗地里早有动作。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去年扩产30%,四川的轻稀土分离厂新线投产,连非洲马拉维的矿场都被中国企业拿下了—克钦邦的稀土占中国进口量的57%?看着吓人,真要断供,顶多半年就能补上。更狠的是,中国最近收紧了稀土加工设备的出口管制,克钦军就算把矿卖给美国,没有中国的分离设备,挖出来的还是石头。美国那边更有意思。嘴上说"支持资源自主",实际行动却透着精明。派去克钦邦的不是美军,是几家矿业公司的勘探队,连保安都得靠克钦军自己派。美国人心里清楚:克钦邦跟缅甸政府军天天交火,矿场今天被炸明天停电,真要大规模开采,光修路架桥就得砸几十亿,还得冒被炮弹掀翻的风险。这种"风险投资",美国企业可没那么傻。最尴尬的是缅甸政府军。本来就眼红克钦邦的稀土收入,现在看到克钦军勾连美国,正好找到出兵的理由。最近缅甸陆军的重炮旅已经开到克钦邦边境,炮弹落点离最大的矿场不到5公里。克钦军这时候引美国入局,不是找靠山,是把自己变成了大国对峙的靶场。说穿了,克钦军是被"美国梦"冲昏了头。当年南越政权靠美国援助撑了20年,美军一撤立马垮台;阿富汗的北方联盟帮美国打了塔利班,最后换来了喀布尔的仓皇撤离。美国的"承诺"从来都是按斤称的,哪天克钦邦的矿挖得不顺手,或者中国的替代渠道通了,他们能把克钦军当矿渣一样扔了。现在克钦邦的矿场老板们已经开始慌了。中国的订单在减少,美国的勘探队还在慢悠悠地画图纸,缅甸政府军的炮弹却越来越近。有矿场老板偷偷跟中国企业联系,愿意按原价供货,只求保住生意。可这世上的事,哪有后悔药卖?稀土这盘棋,比的不是谁有矿,是谁能把矿变成真正的力量。克钦军抱着金饭碗要饭,还想靠别人赏饭吃,最后大概率是饭碗被抢,连筷子都剩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