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金融业

四大金融管理部门详解“十四五”金融业硬核成绩单

四大金融管理部门详解“十四五”金融业硬核成绩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业多项指标居世界前列 竞争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业多项指标居世界前列 竞争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潘功胜介绍: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在绿色...

170万亿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十四五”金融业答卷亮眼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主要是从中长期视角回顾和总结,不涉及短期政策的调整。关于‘十五五’及下一步金融改革内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与大家进一步沟通。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成绩单揭晓 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成绩单揭晓 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在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从中长期视角对五年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明确后续,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总的来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顶层设计更加...

宣教入户、服务下沉 江苏金融业推出“苏式”民生服务组合拳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仲茜)从便利消费金融到深化金融保障,从打击非法中介到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今年以来,江苏金融监管局以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民生服务“组合拳”,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让金融活水精准润泽千企...

详解“十四五”金融业发展成就 今天15时国新办将举行发布会

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很多人都不明白,澳大利亚连像样的工业都没有,为什么那么富裕?其实原因很简单。 

很多人都不明白,澳大利亚连像样的工业都没有,为什么那么富裕?其实原因很简单。 

很多人都不明白,澳大利亚连像样的工业都没有,为什么那么富裕?其实原因很简单。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很多人都奇怪,一个没有多少知名工厂、没有大规模制造业的国家,为什么能成为全球人均GDP排名前二十的富裕国家。澳大利亚就是这样的典型,看似没有雄厚的工业体系,却能长期保持高收入水平和高福利社会,这背后既有大自然的馈赠,也有制度和管理上的智慧。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几乎决定了它的经济底色,这个国家面积广阔,人口却只有两千六百多万,相当于一个大城市的规模。地底下埋着各种世界级的矿产资源,铁矿石、煤炭、天然气、铀矿储量都排在全球前列,铁矿石出口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海运市场的六成以上。中国、日本、韩国的钢铁厂几乎都离不开澳洲矿石,天然气出口一度超越卡塔尔,成为全球最大供应国之一,少量人口分摊庞大资源出口带来的财富,国家自然容易显得富裕。农业也是澳大利亚经济的一大支柱,虽然大部分土地气候干旱,但可利用的耕地和牧场面积极其广阔,澳洲的羊毛品质高,长期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牛肉、羊肉出口到亚洲各国超市,成为常见的商品。这里的农牧业经营方式现代化程度高,很多牧场利用卫星定位和无人机管理牲畜和农田,一个农民能管几千上万亩地,高效的农业模式让这个人口不多的国家依旧能在全球粮食和畜产品市场占据优势。除了资源和农产品,澳大利亚还善于把钱花在长远发展上,矿产收入不仅用于财政开支,还设立了主权财富基金,将资源红利转化为长期投资。这部分资金流入全球金融市场和不动产投资,积累成庞大的储备,这样即便资源价格波动,也有缓冲空间,不至于财政出现大崩溃。服务业在澳大利亚的比重更是惊人,占到GDP的七成以上,教育是最重要的板块之一,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高校吸引了上百万国际学生,中国学生占比尤其高。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学费,还有日常生活消费,对经济贡献巨大,旅游业同样吸引了全球游客,大堡礁、黄金海岸、悉尼歌剧院等地标每年迎来数千万游客,这些游客的消费拉动了住宿、餐饮和交通行业。金融业的影响力则更隐蔽,悉尼是亚太地区的重要金融中心,当地证券交易所每天交易额达到数千亿澳元,国际银行和投资机构纷纷入驻。这种结构让澳大利亚看起来“没什么工业”,但生活水平和经济稳定性却依旧很高,居民的财富积累不仅依靠工资,还有房地产市场的长期上涨,过去二十年,澳洲房价涨幅显著,很多家庭借此增加了资产净值。房地产带动建筑和服务业发展,也提升了消费能力,再加上全民医保、养老金和教育补贴,普通人能享受到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这种安全感也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不过问题并不是不存在,澳大利亚的经济高度依赖资源价格,铁矿石和天然气出口占了财政收入的大头。一旦全球需求下滑或主要客户国减少进口,财政状况就会立刻受到冲击,2023年铁矿石价格下跌二成,财政就从盈余变为赤字,这种情况在过去也曾多次出现。政府提出过“经济多元化”的口号,希望在制造业和科技产业上有所突破,但现实的难点是人口规模太小,市场容量有限,企业缺乏做大做强的内生动力。和德国、日本这样的工业强国相比,澳大利亚几乎从零起步,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难度极高。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也给澳大利亚带来不小压力,新能源的普及正在削弱对煤炭的需求,中国也在积极寻找铁矿石供应替代国。未来如果资源出口量减少,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模式可能需要重新调整,虽然政府在氢能源、量子计算等新兴产业上投入,但这些能否真正成为新的支柱,还存在不确定性。尽管挑战不少,澳大利亚在资源利用和财富管理上的确比很多资源型国家更有远见。它并没有陷入“挖矿、暴富、挥霍、枯竭”的恶性循环,而是通过制度安排,把资源变成长期收益,用透明的税收和投资机制把钱花在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领域,让全体国民都能分享到红利,这种治理模式为其他依赖资源的国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澳大利亚的富裕既是资源天赋,也是制度与战略选择的结果,它向世界展示了一种可能:一个国家不一定要靠庞大的工业体系,也能依靠资源、农业、服务业和稳健的制度设计走向发达。但未来要想继续保持优势,还得逐步培育新的竞争力,不能永远依赖地底下的矿石,真正的考验,是在资源红利消退后,能否靠创新和智慧维持住这份富裕。
美国还想要全面工业化?现在金融业太香了,工业是什么垃圾产业。你要知道现在美联储基

美国还想要全面工业化?现在金融业太香了,工业是什么垃圾产业。你要知道现在美联储基

美国还想要全面工业化?现在金融业太香了,工业是什么垃圾产业。你要知道现在美联储基准利率是4.25%。相对的,美国工业的净利润率是多少呢?4.3%。就是说你在美国,累死累活,雇成百上千人,辛苦干一年,和存银行的利息差不多。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金融业利润达到工业部门的4.7倍,纯利润率达到30%。在1970年的时候,美国金融业利润只是工业的1.3倍,现在快5倍了,纯利润率更是7倍。美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1970年的2.3%一路降低到2025年的1.7,中国是3.2%。风险投资资金里,不足15%流入制造业,80%以上流入金融和虚拟科技。很好理解吧,当金融业的纯利润率是工业的7倍,什么样的傻子会去投资工业?只有我们这样的傻子——央行2025年工作报告明确要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比例不得低于70%。哎,计划经济的好处就体现在这里,该干傻事的时候干傻事。所以美国想全面再工业化,先得把自家的金融业搞死。谁敢?特朗普敢?共和党民主党,谁敢搞死自家金主?还是老实印美钞吧,在美债全面崩盘前,还能过几年好日子。摇动身体,装作列车在前进就行。别想什么工业化了。
中国邮政真是个神奇的企业!1998年邮电分家后,邮政第一年就亏了179亿,成了全

中国邮政真是个神奇的企业!1998年邮电分家后,邮政第一年就亏了179亿,成了全

中国邮政真是个神奇的企业!1998年邮电分家后,邮政第一年就亏了179亿,成了全国最穷的行业,为了活下去,邮政只好租房子租楼,日子过得很艰难。1998年,邮电分家,邮政一脚被“踢出”大门,独立运营,结果刚开局就直接摔了个大跟头:一年亏掉179个亿。那时候全国国企亏的钱,每四块钱里就有一块是邮政贡献的。穷,是真穷,穷到很多地方邮政局连自己的办公楼都没有,只能租房子办公,发工资都东拼西凑。很多人议论:“邮政是不是要完了?”局面确实艰难,分家之后电信业务握着电话、网络这些高增长业务,轻装上阵;而邮政呢?普遍服务压在身上,信函、报纸、包裹,哪怕再偏远的山村,也得送。那时候一封信邮资八毛,跑几百公里山路,成本可能几十块,明摆着亏本的生意,但必须做。不赚钱却必须活下去,怎么办?于是邮政开始摸索,先是盯上了“储蓄”,老百姓信任邮政网点,尤其乡镇、农村,邮政绿招牌就是金字招牌。2005年国务院批准邮政储蓄定期存款可自行运用,资金开始盘活,两年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这一步关键。邮储银行不跟其他大行抢大客户、大项目,它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网点深入乡镇,甚至有些地方,邮储是唯一金融机构,存款来源稳定,贷款需求扎实,坏账率极低,这套差异化打法,让邮储银行快速站稳,并逐渐成为邮政体系最赚钱的板块。但邮政没只靠金融,快递业务也在同步突围,早期EMS占尽先机,但后来民营快递崛起,顺丰、四通一达疯狂抢占市场,EMS压力巨大。邮政没硬拼,而是再次发挥“国家队”优势:网络覆盖广,尤其是偏远地区,别人送不到、不愿送的地方,邮政能送。于是我们看到,哪怕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在南海小岛,绿色邮车依然定期出现,这种毛细血管式的覆盖能力,是任何商业快递都无法比拟的。后来电商下沉,拼多多、京东下乡,邮政成了不可或缺的物流基础。电商包裹量暴增,邮政快递业务也活了,量起来之后,成本被摊薄,效率提上去,原本亏损的业务,逐渐打平甚至盈利。再到后来,邮政业务越来越多元,除了金融、快递,还有电商(邮乐网)、文化传媒(集邮、报刊)、甚至咖啡店(邮局咖啡)……传统业务没丢,新业务不断尝试。从年亏179亿,到年赚近千亿,二十多年,邮政完成了一场逆袭。很多人说,邮政翻身靠的是银行,这话没错,金融贡献了大部分利润,但邮政普遍服务始终没扔,哪怕亏钱,也照常运营。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战略,保住网络完整性,才有了后来承接政策、对接电商的可能。一位在老邮政干了三十年的员工回忆:“那时候分家,我们真觉得没路走了。送信能送出来啥?但国家需要邮政通到每个角落,我们就得想办法活下来,还得活好。”的确邮政的翻身不是偶然,它抓住政策窗口,把“普遍服务”的负担转化为网络优势,再用金融业务造血反哺传统业务。每一步都踩在了节奏上。如今再看邮政:邮储银行已是六大行之一;快递量排进行业前三;乡镇网点依旧坚挺,还搞起跨界经营。当年嘲笑它“又老又穷”的人,如今不得不服:这家“国家队”企业,确实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法则。所以中国邮政牛在哪?它不仅赚了钱,更守住了国家通信基础设施的底线,哪怕不赚钱,它也把服务铺到了每个角落,而这一点没人比得上。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信息来源:全产业链平台研究--中国邮政有多牛X?从亏损179亿到狂赚6000亿,它的翻盘经历无敌!)
30余家金融机构、1000余个重点岗位,宁波金融业组团赴沪揽人才

30余家金融机构、1000余个重点岗位,宁波金融业组团赴沪揽人才

为加快全市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更多青年才俊选择宁波、扎根宁波,进而培养和储备宁波金融业精英人才,9月12日,宁波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委金融办、市人力社保局将携手宁波市金融业联合会,在上海财经大学(国定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