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造船厂

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新增股份今日上市 全球“造船航母”正式启航

通过整合中国重工旗下的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核心资产,新“中国船舶”将构建更完整的造船产业链,发挥各大船厂的优势船型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1+1>2”效果。同时,全球造船行业向高端化、绿色...
全国首单修造船厂内甲醇燃料船对船加注在沪成功实施

全国首单修造船厂内甲醇燃料船对船加注在沪成功实施

此次加注作业开创国内外多项第一,是我国首次在修造船厂开展的甲醇燃料“船-船”加注服务,也是长江干线首单甲醇燃料船船加注业务,受注船“中远海运天秤座”轮是全球首例大型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主、副机同步改造实施项目,对...
象屿海装冲刺新三板,厦门象屿造船业务上半年营收31.92亿元,启东新厂已接16艘新船订单

象屿海装冲刺新三板,厦门象屿造船业务上半年营收31.92亿元,启东新厂已接16艘新船订单

据悉,厦门象屿从事大宗供应链服务,象屿海装为其造船业务的经营主体,主要从事散货船、不锈钢化学品船及其他特种船舶的生产制造业务,拥有3大造船基地。其中南通本厂专注中大型散货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启东基地以海工船...
我不是泗阳县人,可泗阳县有我值得挂念的人。一个是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认识的盛延彬,

我不是泗阳县人,可泗阳县有我值得挂念的人。一个是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认识的盛延彬,

一个是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认识的盛延彬,他是江南造船厂外包队涂装车间负责人。认识他是因为他家和我家亲戚家同租在浦东周家渡黄淄路一家房子,为人处事很厚道。通过亲戚介绍,他把我带到江南造船厂涂装车间,那么多年了还忘记他...
李在明视察韩国韩华集团旗下位于费城的造船厂。时间是当地时间8月26日。地点:

李在明视察韩国韩华集团旗下位于费城的造船厂。时间是当地时间8月26日。地点:

李在明视察韩国韩华集团旗下位于费城的造船厂。时间是当地时间8月26日。地点:美国菲拉德尔斐亚的韩华费城造船厂。李在明出席美国国家安全多任务船缅因州号的命名仪式。李在明发表讲话表示:韩国造船业将为加强美国海洋安全、...
海试中的055型109“东莞”舰,还有一艘正在造船厂里栖装的,没准儿就是110

海试中的055型109“东莞”舰,还有一艘正在造船厂里栖装的,没准儿就是110

海试中的055型109“东莞”舰,还有一艘正在造船厂里栖装的,没准儿就是110“安庆”舰,109、110舰都将服役于东海舰队。今年,东海舰队终于有了排水量万吨级别的驱逐舰。第二批次的055型驱逐舰一共6艘,舷号109~114。有一说一...
收购破产船厂一度亏损近14亿元 厦门象屿如何念好造船“生意经”

收购破产船厂一度亏损近14亿元 厦门象屿如何念好造船“生意经”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明德重工曾是业内知名的化学品船造船厂,宏强重工则拥有稀缺的长江岸线码头资源。通过盘活上述两大破产船厂,厦门象屿的造船板块从无到有,成为重要利润来源。曾经历6年业绩爬坡期 作为国内大宗供应链龙头...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不能用中国的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不能用中国的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不能用中国的钢材和设备,否则就不让中标,这不,问题就来了,如果用自己国家的钢材特别是那6毫米厚的,成本得涨20%,这样来,美国的订单就没那么香了,美国海军这限制,让韩国和日本造船厂左右为难。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原本,美国造船业陷入困境,手头的军舰订单需要外援。韩国和日本的造船厂看准机会,心想这可是捞一笔的大好机会: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利润可观。可事情没那么简单,美国提出了一个苛刻条件,不允许使用中国的钢材和关键设备,否则订单就不让你拿。这一下,把韩日造船厂给难住了。造船用的钢材占成本的大头,其中尤其是那种厚度达到6毫米的高强度钢材,如果必须全部用本国材料,成本立刻上涨20%。订单利润空间一下被压缩,原本看起来的“香饽饽”,现在却有了苦涩味。韩国、日本的造船厂并非没有能力应付订单,但这个条件让他们必须在成本和竞争力之间做选择。用国内钢材建造,不仅成本高,还可能影响价格竞争力;一旦偷工减料或偷换其他来源,又可能触碰美国的政策红线,连标都没法拿。左右为难,成为现实困境。相比之下,中国造船业的优势则格外明显。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造船产业,产能持续扩张,技术水平逐渐赶超国际同行,尤其在绿色船舶、节能减排方面积累了明显优势。更重要的是,中国造船厂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钢材到关键设备,从设计到制造,全套体系自主掌控。这样一来,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造船厂的订单和交付能力都不会受到太大干扰。如果放眼全球市场,韩国和日本造船厂面临的局限愈发明显。美国虽然希望通过限制钢材来源来推动韩日造船业复兴,为自家军舰建造提供外援,但这个条件也让韩日企业的竞争力受限。与中国厂相比,他们在价格和产能上都处于劣势。即便拿下订单,也意味着利润受压,甚至有可能出现赔本赚吆喝的情况。对于美国而言,这种策略也并非无懈可击。一方面,美国希望通过政治和贸易手段控制军舰订单供应链,确保关键技术不流向中国;另一方面,这种限制让韩日造船厂不得不提高成本,反而削弱了订单吸引力,可能影响船只交付的效率和质量。美国想用韩日造船厂解决自身造舰不足的问题,却遇到了实际操作上的尴尬。从长远来看,中国造船业的稳固地位意味着全球造船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中国不仅能够承接大量民用船舶订单,还具备应对国际军事船舶订单的潜力。即便美国施压限制韩日使用中国钢材和设备,这种压力也难以改变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中国造船业还在绿色船舶和高端技术船舶领域持续创新。相比之下,韩日造船厂虽然技术成熟,但在规模和成本控制上仍然略逊一筹。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政策限制无疑加大了韩日企业的经营压力,却无法撼动中国的市场地位。美国希望通过政策干预推动韩日造船业复兴,但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要求不使用中国钢材和设备,虽是出于国家安全和政治考量,但让韩日企业的订单利润受压;而中国造船业凭借自主掌控的产业链、技术优势和绿色船舶创新,即便面临外部施压,也能稳住全球市场地位。这一对比,恰恰反映出全球造船格局的新趋势,谁掌握了核心产业链和技术,谁就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美国想用韩日造船业来补救自身的造船能力缺口,但现实证明,造船产业链的完整性、成本控制能力和技术积累,才是真正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韩日造船厂左右为难的局面,正是美国政策与全球产业实际之间矛盾的直接体现。未来,如果美国继续用这种限制策略推动韩日造船厂,很可能只会让韩日企业苦不堪言,而全球造船市场的真正主导者,仍然会是中国。毕竟,产能、技术和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才是国际竞争中最稳固的护城河。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不能用中国的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不能用中国的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不能用中国的钢材和设备,否则就不让中标。这不,问题就来了,如果用自己国家的钢材特别是那6毫米厚的,成本得涨20%,这样来,美国的订单就没那么香了,...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最近挺头疼,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最近挺头疼,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

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最近挺头疼,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不能用中国的钢材和设备,否则就不让中标。这不,问题就来了,如果用自己国家的钢材,特别是那6毫米厚的,成本得涨20%,这样一来,美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