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轰6

美军恐怕要彻底绝望了,93阅兵中国公开人类史上首款空射弹道导弹,轰6N挂载火力覆

美军恐怕要彻底绝望了,93阅兵中国公开人类史上首款空射弹道导弹,轰6N挂载火力覆

美军恐怕要彻底绝望了,93阅兵中国公开人类史上首款空射弹道导弹,轰6N挂载火力覆盖美全境!难怪轰20迟迟不出来,惊雷1的出现,意味着美本土不再安全!这款导弹外观修长、造型流畅,挂载在轰-6N的机腹下方,它不像普通的空对地导弹,更像是一枚“会飞行的弹道导弹”。专家分析,它很可能具备高超音速飞行能力,也就是说,它的速度极快、轨迹多变,现有的反导系统很难拦截。轰-6N本来就是一款航程较远的战略轰炸机,如果进行空中加油,最大航程可以达到上万公里,而新导弹的射程据推测超过3000公里,这意味着,轰-6N不用飞出太远,就能对目标形成威慑。其次,空射导弹比陆地发射的导弹更灵活,陆基导弹发射车或者发射井的位置是固定的,容易被卫星侦测,而轰炸机是移动的,可以从不同方位、不同高度发射导弹,大大增加了对手的防御难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轰-20迟迟没有公开亮相——因为我们现有的轰-6系列仍在不断升级,仍然能够形成有效的战略威慑,先改进老平台,再研发新平台,这是一条务实且高效的路线。不少人说,“美国本土不再安全”,这话虽然听起来震撼,但其实战略武器的意义从来都不是“主动攻击”,而是形成“相互制衡”,中国始终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发展新武器更多是为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反击能力,从而避免被讹诈。换句话说,你有盾,我就得让矛更锋利一些——这不是为了主动出击,而是为了让对方不敢轻易出手。新武器的亮相固然令人振奋,但我们更应理性看待它的战略意义。一款新式武器不能改变整体战略格局,但它可以影响对手的决策心理,空射弹道导弹的出现,让防御方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反导系统,同时也让战略威慑体系变得更加立体多元。中国军事发展的核心目标始终是防御性的,我们发展新技术,不是为了发动战争,而是为了防止战争,只有具备可信的反击能力,才能有效遏制潜在冲突,维护和平。现代战争是系统对抗,不是单一武器的比拼,从体系角度看,导弹、平台、侦察、指挥、后勤等缺一不可,光有厉害的导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完善的作战体系作为支撑。最后,作为普通观众,我们既要为中国军事进步感到自豪,也要避免过度夸张或煽动性的解读,真正的强国之路,依靠的是综合国力、科技自主、外交智慧和战略定力——武器只是其中一部分。归根结底,国家安全不是靠一两款“神器”,而是靠全方位的稳健发展,而我们追求的,始终是和平与发展,绝不是霸权与对抗。这也正是中国一贯坚持的防御性国防政策的核心——我们不想威胁任何人,但也绝不允许被任何人威胁。
平地一声惊雷起,从此中国真正有了空基战略核打击能力!在9.3阅兵之前,本以为鹰击

平地一声惊雷起,从此中国真正有了空基战略核打击能力!在9.3阅兵之前,本以为鹰击

平地一声惊雷起,从此中国真正有了空基战略核打击能力!在9.3阅兵之前,本以为鹰击21已经天下无敌,结果又冒出来一个惊雷1。惊雷1被官方定义为远程空射导弹,所以可以推算射程至少在4000公里之上,利用轰6K/N进行空中发射,在轰炸机本身的速度和高弹道加持下,极有可能达到6000公里以上。从外形看,惊雷1的外形和东风26类似,而东风26的最大射程就是4000公里左右,惊雷1虽然体积重量有所减少,但是肯定采用了新型发动机和高密度燃料,所以达到6000公里并不离谱。惊雷1和东风26一样,也采用了双锥体弹头,因此具备一定的高超音速导弹特性,可以在大气层内进行滑翔飞行,并且进行一定程度的弹道机动,末端速度有望达到15马赫以上。对于这类导弹,无论是萨德还是爱国者,在俄乌战争和伊以冲突中证明,基本都无法有效拦截。相比轰6K/N以前挂载的长剑20,惊雷1的射程更远,速度更快,弹道更多变,突防能力和打击半径都大大增加。而从战斗部分析,惊雷1的弹头显然也要大得多,所以可以携带当量更大的核弹头,甚至不排除可以携带2到4个左右的小型分导式核弹头。总而言之,惊雷1让性能并不算突出的轰6K/N真正具备了8000到1万公里左右的战略核打击能力,也让中国真正拥有了有效的空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另外再说一句,这只是可以展示的惊雷1,更先进的惊雷2甚至惊雷3谁敢确定没服役呢?九三阅兵解读阅兵关注我九三看更多
听说国外各大电视台还在滚动持续直播,不停分析。的确东风61,惊雷1,巨浪3,鹰击

听说国外各大电视台还在滚动持续直播,不停分析。的确东风61,惊雷1,巨浪3,鹰击

听说国外各大电视台还在滚动持续直播,不停分析。的确东风61,惊雷1,巨浪3,鹰击18C,CJ1000,红旗19,红旗29这几个都是新玩意!以前的军迷,今天都变成军盲了。轰6N携惊雷1导弹覆盖8000公里打击半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东风61-A弹道导弹,洲际导弹之王。东风系列导弹中最强的东风61A,射程可达惊人的4.2万公里,末端速度达到恐怖的55马赫。东风61A弹道导弹是目前世界上射程最远、打击精度最高、威力最大的洲际导弹。该型导弹全长29米,直径2.5米,重量约130吨,采用三级固体燃料发动机,最大射程为42000公里。东风5C打击范围覆盖全球中国军队装备已经NextLevel
向全世界宣布,轰-6N已经是战略轰炸机了,这是央视解说给出的明确定义,以后别再说

向全世界宣布,轰-6N已经是战略轰炸机了,这是央视解说给出的明确定义,以后别再说

向全世界宣布,轰-6N已经是战略轰炸机了,这是央视解说给出的明确定义,以后别再说中国空军没有战略轰炸机了。轰-6N的战略身份首先体现在其核心技术特征——空中受油能力。与早期轰-6的六千公里航程和轰-6K的八千公里航程相比,轰-6N通过加装受油管,实现了航程的质的飞跃。军事专家曾明确指出,战略轰炸机需要突破一万两千公里的航程门槛,而空中加油技术正是轰-6N达到这一标准的关键。这意味着它不仅能够覆盖更远的作战半径,还能通过灵活调整燃油载荷和武器挂载方案,执行多样化的远程打击任务。这种能力的变化并非简单的数值叠加,而是从战术平台到战略平台的本质跨越。从作战运用来看,轰-6N展现的是中国空军“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需求的直接体现。它能够实施远程奔袭、大区域巡航和防区外打击,这些能力特征与传统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完全吻合。轰-6N已经参与到中俄联合空中战略巡航等实战化任务中,这表明其并非单纯的技术验证平台,而是已经形成战斗力的装备体系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使中国空军能够像其他大国空军一样,在远海区域保持存在感,有效捍卫国家利益。轰-6N的诞生也折射出中国航空工业的持续进步。从轰-6甲到轰-6K再到轰-6N,系列机型的技术迭代推动了中国空基核力量体系的完善。虽然平台源于苏联图-16的设计,但经过深度改进和创新,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打击系统。特别是无须满油起飞,可以选择少油满载或携带大型导弹的特点,体现了设计理念上的实用性和灵活性,这恰恰是现代战略轰炸机所需要的重要特性。关于轰-6N的争议,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战略轰炸机”概念的固化认知。有些人认为只有类似B-2或图-160那样的飞翼或超音速设计才称得上战略轰炸机,却忽略了战略轰炸机的本质在于能力而非形式。央视之所以明确给出“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定义,正是因为轰-6N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战略级别的打击能力。官方的定位从来都是基于实战需求和技术指标,而非外观形态或血缘传承。当然,轰-6N的意义还在于为中国未来轰炸机的发展积累了经验。通过轰-6N的研发和部署,中国航空工业积累了大型飞机空中受油、远程任务规划、战略级武器整合等关键技术经验,这些都为未来更先进的平台奠定了基础。所以下次当你听到轰-6N的名字时,不必再纠结于它是不是“真正”的战略轰炸机。官方定义已经明确,专家分析已经透彻,实战运用已经证明——中国空军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远程战略轰炸机,这一点毋庸置疑。轰-6N可能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但它是中国自主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空军战略转型的关键装备,这一点值得每一个关注中国国防建设的人清楚地认识到。素材来源:新华社快讯:轰炸机梯队接受检阅。受阅的轰-6N战略轰炸机以及轰-6K、轰-6J,是我军空基远程打击力量2025-09-0310:21·新华网
镜头里的大国重器轰6已经是阅兵雷打不动的参与者了,各个型号的轰6基本上都会来阅兵

镜头里的大国重器轰6已经是阅兵雷打不动的参与者了,各个型号的轰6基本上都会来阅兵

镜头里的大国重器轰6已经是阅兵雷打不动的参与者了,各个型号的轰6基本上都会来阅兵走上一圈,轰6N第一次参加阅兵是在2019年,今年展示的轰6N与19年有了些许的区别,其中就包括在发动机上增加了新设备,当然在翼下挂载是也有改变,遗憾的是并没有出现外界关注的大杀器。想看见轰6N非常不容易,一般情况下航展是不会进行轰6N的静态展示的,今年长春航展上的轰6通场也不会是轰6N。去年中俄联合巡航也是轰6N为数不多的公开露面机会。
虽然说,轰6K与轰6N都是轰6家族的成员,外形基本相同,但是它们要干的活还是有区

虽然说,轰6K与轰6N都是轰6家族的成员,外形基本相同,但是它们要干的活还是有区

有一说一,轰6K就是一款比较传统的轰炸机,它所执行的任务属于战区级别的。机翼下方可以挂载着6枚“鹰击”12A、或者6枚“长剑”20(空射型巡航导弹)、或者“鹰击”21导弹,主要是依靠自身携带燃油,执行中程对地、对海的打击...
轰20当真要来了?美专家:中美局势要变了。 距离93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越

轰20当真要来了?美专家:中美局势要变了。 距离93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越

轰20当真要来了?美专家:中美局势要变了。距离93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越来越近,社交媒体上关于“轰20是否会亮相”的讨论热度越来越高。8月20日国防部记者会上那句“包含首次公开的新装备”的表述,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起无数军迷的期待。大家翻出各种卫星图片、机场谍照反复分析,有人说这是中国战略轰炸机“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一步,也有人感慨等这一天等了太多年。这种期待背后,是中国空中力量长期存在的一块短板。现在咱们主力的轰6K轰炸机,虽然这些年不断升级改造,能挂着导弹巡航几千公里,但它的底子还是上世纪的老平台。就像给老车换了新发动机和导航系统,跑起来确实快了准了,但车身结构的局限摆在那儿,没办法和人家专门设计的新型轰炸机比。这几年周边局势复杂,美军在关岛、日本的基地越建越多,航母编队动不动就到南海晃悠,咱们确实需要一款能“飞得远、藏得好、打得准”的战略轰炸机,让国防盾牌更结实。很多人喜欢拿美国的B2轰炸机和咱们的轰20比,但其实两者的设计思路完全不一样。美国的B2是冷战时期为了炸苏联的导弹发射车设计的,讲究能偷偷摸摸深入敌方腹地。后来的B21又追求低成本、多用途,想在太平洋上灵活部署。咱们的轰20就不同了,得适配咱们自己的武器体系。这几年咱们搞出不少高超音速武器,这些“大家伙”速度快、威力大,但个头也比普通导弹大得多,普通轰炸机装不下。所以轰20的设计肯定要优先考虑能装下这些“大杀器”,同时还要飞得远、不容易被发现,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这种设计思路带来的影响,从美国专家的反应就能看出来。美国国会前地缘政策分析师布兰登·韦彻特最近发文说,轰20的出现会让中美在印太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他可不是随便说说,看看美国现在的军工状况就知道了。2025年美国军费涨到了1万亿美元,但真正花在新装备上的钱并不多。大部分经费都用在了发工资、维护旧装备上,采购新装备的钱只有一千多亿美元。更麻烦的是,美军想造新装备还处处受制,比如F-47六代机单价要3.2亿美元,造几架就把预算花得差不多了。海军想建更多舰艇,一算账未来30年要花1.2万亿美元,根本没那么多钱。有人可能会说,美国军费那么高,怎么还造不出好装备?这就涉及到美国军工的老问题了。那些大的军火商早就形成了垄断,更关心怎么赚钱而不是怎么造出好用的装备。就像之前马斯克想查五角大楼的采购账都不敢,里面的利益关系太复杂。结果就是美军现在连炮弹都要从韩国进口,新型轰炸机B21的量产计划也一拖再拖。这种情况下,面对轰20这样的新装备,美国想快速拿出应对方案,确实不容易。从咱们自己的需求来看,轰20的作用可不止是“威慑”。在台海方向,台军一直靠着衡山指挥所之类的地下工事负隅顽抗,以前要打掉这样的目标,得靠火箭军发射很多昂贵的弹道导弹。如果轰20来了,就能挂着重型钻地弹精准打击,既省钱又高效。在南海方向,有了这款远程轰炸机,咱们就能更好地保护岛礁和海上通道安全,让那些想搞事的外部势力不敢轻举妄动。更重要的是,轰20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国防工业体系的成熟。从歼20隐身战斗机到山东舰航母,再到各种高超音速武器,这些年咱们的装备发展都是按自己的节奏来,不盲目跟风,只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种“按需定制”的发展思路,比单纯追求技术指标更有意义。就像网友说的,好装备不是用来炫耀的,是用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现在距离93阅兵只有几天时间了,不管轰20这次会不会亮相,它的研发进展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中国已经从过去的“有没有”阶段,走到了现在能自主研发顶尖装备的“好不好”阶段。这种进步不是偶然的,是无数科研人员默默付出的结果,也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体现。美国专家说中美局势要变了,这话没错。但变化的不是谁要欺负谁,而是过去那种由少数国家垄断高端军事技术的局面正在被打破。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发展自己的国防力量,维护自己的安全利益,这本来就是国际社会的常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参考资料:中国国防部官网-2025年8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实录025年8月18日。
武汉公开赛轰出生涯第6杆147,塔猜亚排名历史并列第8位

武汉公开赛轰出生涯第6杆147,塔猜亚排名历史并列第8位

虎扑08月25日讯据世界斯诺克巡回赛官方消息,凭借在2025斯诺克武汉公开赛轰出职业生涯第6杆147,泰国名将塔猜亚-乌努已经与马克-塞尔比并列排在历史第8位。此前他刚在沙特大师赛上轰出单杆147分,可谓手感火热。历史上打出147...
不敢想10天后的大阅兵多壮观空中梯队我先跟大家预告一下,方便大家出去吹牛用:图1

不敢想10天后的大阅兵多壮观空中梯队我先跟大家预告一下,方便大家出去吹牛用:图1

不敢想10天后的大阅兵多壮观空中梯队我先跟大家预告一下,方便大家出去吹牛用:图1,空警-500A+歼-16,空警-500A是世界上雷达性能最好的预警机,歼-16是世界上最好的非隐身战斗机,并且使用了2枚霹雳-15+2枚霹雳-10的空中优势挂载。图2,歼-16D+歼-20+歼-35A,歼-16D是世界上最好的电子战机,歼-20和歼-35分别是世界上最好的五代重型战斗机和五代中型战斗机。图3,歼-15D+歼-15T+歼-35,这是海军舰载机编队。歼-15D是世界上最好的舰载电子战机,歼-15T是世界上最好的重型舰载机,歼-35是世界上最好的舰载隐身机。图4,歼-15T+空警-600,还是舰载机编队,空警-600是世界上最好的舰载预警机,氮化镓双波段数字矩阵相控阵雷达,跨代领先于对手。图5,歼-15T+歼-35。图6,轰-6N,可空中加油的最新型号轰-6,可以发射多种远程导弹,包括超高音速武器。轰-6N并不是世界上很先进的轰炸机,这个得谦虚。图7,运-9LG电子干扰机+歼-16,运-9LG是世界上最恐怖的电子干扰机,能远距离多目标复杂干扰,这飞机一起飞,诸位全断网。图8,运-20B,大涵道发动机版本运-20,世界上最新锐的战略运输机。图9,直-20T突击型,除了可以运输,还可以发射空对地导弹。图by
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8月,一场注定被写入中国战略史册的阅兵在世界目光下展

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8月,一场注定被写入中国战略史册的阅兵在世界目光下展

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8月,一场注定被写入中国战略史册的阅兵在世界目光下展开。不同于以往对地面装备的聚焦,这一次,一句“空基战略重器将首次公开亮相”迅速点燃全球战略观察者的神经。在当前国际局势持续动荡、地缘安全挑战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空基核力量的展示,不仅是对国家军事实力的集中呈现,更是一次对战略威慑格局的精准重塑。这不仅仅是一次纪念抗战胜利的庄严仪式,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战略宣示。阅兵场上的每一架战机、每一型导弹,都在回答一个问题:中国,准备好应对任何挑战了吗?就在阅兵前夕,中国空军首次确认将公开展示“空基战略重器”,这引发了全球对中国空基核力量进展的高度关注。从轰-6N到高超音速武器,从远程隐身巡航导弹到未来的轰-20,一张关于中国空中战略打击能力的完整拼图正在被快速拼合。轰-6N的再进化,正是这张拼图的核心拼块之一。作为中国现役空基核力量的中坚,轰-6N通过加装空中加油探管,航程大幅提升,已逼近战略轰炸机的门槛。这种“老瓶装新酒”的设计哲学,不是妥协,而是极致的务实与效率。与此同时,若隐若现的新型远程隐身巡航导弹也令人侧目。其“防区外发射”能力意味着,中国空军可以在不进入敌方防空圈的前提下,对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这不仅提升了打击的灵活性和生存率,也使中国的空中打击力量在区域控制与战略威慑中拥有了更多主动权。有意思的是,备受期待的轰-20本次并未现身。但正是这份“缺席”,反而让它成为战略空军未来的最大悬念。作为中国构建“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关键一环,轰-20的意义不仅在于拥有高隐身、高航程、大载弹量的技术指标,更在于它将使中国真正进入能够全球打击、全球遏制的空基战略时代。有理由推测,它或将在国庆80周年阅兵中以更具震撼力的方式登场。从空基平台到弹药系统,从航空动力到隐身技术,中国空军的体系化进步已不再是“单点突破”,而是“全域跃升”。涡扇-15、涡扇-20等新一代大推力军用发动机的持续推进,为战略轰炸机和高性能战机打下了坚实的动力基础。过去我们常说“发动机卡脖子”,现在,这根“脖子”正被技术的双手一点点松开。而空中力量的未来,绝不仅限于有人机。中国在“忠诚僚机”、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蜂群无人机等方面的探索,已经迈出实用化的关键步伐。未来,一架战略轰炸机可以携带多个智能无人僚机协同作战,实现多平台、多空间、多手段的复合打击。这不仅让空军作战更安全、更高效,也正在重塑全球空战的基本形态。所有这些进展,最终指向的是中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均衡构建。长期以来,中国在海基和陆基核力量方面已有相当基础,但空基核打击能力仍是相对短板。但中国并不掩饰自己的战略意图。在这次阅兵中,空基战略力量的亮相,是一次主动的沟通,是对外界的一种清晰信号:我们有能力,也有意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我们追求的不是扩张,而是稳定;不是先发制人,而是防患未然。正如中国一贯秉持的“积极防御”战略,强大的国防,是和平的守护者,而非战争的制造者。事实上,这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几十年如一日的技术积累。从最初的仿制苏式机型,到如今自主研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战略平台,中国军工的崛起之路,是一部现代科技体系化构建的样本。在“航空发动机专项”“大飞机专项”等重大工程的带动下,中国实现了从材料、动力、航电、信息系统到整体平台的全链条突破。军民融合的深入推进也为这一进程提供了强大动能。从民用复材技术反哺军用隐身材料,到AI算法助力飞控系统优化,现代中国军工早已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整个国家科技体系协同进化的结果。视野放大到全球,空中力量的竞赛正日益激烈。与美国的B-2、B-21,俄罗斯的图-160相比,中国的轰-6系列仍有技术差距,但差距在缩小,速度在加快。特别是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中国与美俄的“并跑”态势已逐渐形成。美国的AGM-183A尚在试验阶段,俄罗斯的“匕首”虽已部署,但数量有限,而中国的空基平台若能批量搭载高超音速导弹,将在实战部署上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在亚太地区,中国空基战略力量的提升也正在打破传统的空中力量格局。过去,地区空中主导权多由美日主导,如今,中国的空中打击能力已可覆盖更广区域,形成有效的“战略控场”。这不仅是国土防卫的延伸,更是对外来干涉势力的一种有效威慑。毫无疑问,这次阅兵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它展示的,不仅是中国装备的“硬实力”,更是中国战略思维的成熟与技术路线的自信。未来,随着轰-20的登场、“空天一体”作战概念的推进、智能化无人化作战体系的完善,中国空军将真正成为可以“走出去、打得远、看得清、反应快”的现代化战略力量。说到底,真正的威慑,从来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实力。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而中国,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