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莫斯科

有点意思!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泽连斯基到莫斯科会晤,泽连斯基回应道,我不能去莫斯

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泽连斯基到莫斯科会晤,泽连斯基回应道,我不能去莫斯科,你可以来基辅!文海冲浪点评# 有点意思 俄乌就谈判地点 开始拉锯 特问泽连斯基 你说不能去莫斯科 你害怕什么 是害怕人身安全吗 普京公开让你去...

泽连斯基:“他可以来基辅,我不能去莫斯科”

当地时间6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拒绝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在莫斯科举行双边会晤的想法。泽连斯基称,“他(普京)可以来基辅,我不能去莫斯科”。他表示,普京的提议实际上是为了推迟会晤。泽连斯基再次...

俄罗斯莫斯科州一轻型飞机坠机,一名飞行员死亡

当地时间9月5日,据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发布的消息,一架轻型飞机在莫斯科州坠落,一名飞行员死亡。审核:吴祈 俄罗斯莫斯科州一轻型飞机坠机,一名飞行员死亡 来源:身边24小时 发表时间:2025/09/05 21:10:51
你有没有发现,哈萨克斯坦每次跟中国谈合作,嘴上说的是“互利共赢”,其实心里最怕的

你有没有发现,哈萨克斯坦每次跟中国谈合作,嘴上说的是“互利共赢”,其实心里最怕的

你有没有发现,哈萨克斯坦每次跟中国谈合作,嘴上说的是“互利共赢”,其实心里最怕的,就是被边缘化。现在又搞了个“跨阿尔泰对话”,拉着中蒙俄四国一起谈物流,说要打造什么新通道。就是怕货运大饼被别人分走,自己成了看客。2025年5月的环阿尔泰次区域国际合作会议上,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州长努雷姆别特・萨克塔加诺夫的发言格外引人注意。他详细介绍了该州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的规划,强调希望与中方企业共同推进资源开发,同时提及“跨阿尔泰对话”机制下的物流合作设想。这场由哈萨克斯坦主动推动,联合中、蒙、俄三国参与的对话,核心指向打造新的区域物流通道,背后折射出该国对避免在区域合作中被边缘化的担忧。在此之前,2025年3月,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合作的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开工建设,6月10日正式投用。这个占地147亩、总投资6210万美元的项目,包含装卸堆存、运输换装等四大功能区,是陕西首个海外场站。哈萨克斯坦方面对该码头的重视程度颇高,将其视为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本国“光明之路”计划的关键节点。从实际功能看,码头实现了阿拉木图与西安从“点对点”到“枢纽对枢纽”的运输升级,大幅提升了两国间货物运输效率。但哈萨克斯坦并未止步于此,很快推动“跨阿尔泰对话”,试图将物流合作范围扩大至中蒙俄三国。俄罗斯在区域物流领域的动作让哈萨克斯坦感受到压力。2025年,俄罗斯加速推进莫斯科谢利亚季诺场站建设,同时与中国深化中欧班列合作,运营俄罗斯快线。这些举措意味着俄罗斯在中俄物流通道中的枢纽地位可能进一步强化。对于长期依赖过境运输收益的哈萨克斯坦而言,若俄罗斯与中国的物流合作持续深化,自身可能面临货运量被分流的风险。数据显示,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国,过去20年中国对中亚贸易额增长24倍,其中大量货物需经哈萨克斯坦过境运输,这部分收益对哈萨克斯坦经济至关重要。蒙古国的参与也凸显了哈萨克斯坦的竞争焦虑。在“跨阿尔泰对话”中,蒙古国乌布苏省副省长额・巴特尔桑提出加强与中国新疆的肉类贸易,推动冷链物流合作。蒙古国同时推进红山嘴口岸的道路改善与功能提升,该口岸作为中蒙传统贸易通道,一旦升级完成,可能分流部分原本经哈萨克斯坦过境的货物。哈萨克斯坦则在其中扮演协调者角色,努力平衡各国诉求,确保新通道建设能充分纳入本国利益,避免在区域物流竞争中沦为“看客”。这场由哈萨克斯坦主动发起的对话,仍在持续影响着中亚及周边地区的物流格局。
九三阅兵结束第三天,耿爽大使在联大发言,这次美国听懂了吧?9月4日,中国常驻

九三阅兵结束第三天,耿爽大使在联大发言,这次美国听懂了吧?9月4日,中国常驻

九三阅兵结束第三天,耿爽大使在联大发言,这次美国听懂了吧?9月4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在第79届联大审议乌克兰问题时作出明确表态:“中方未向俄乌冲突任何一方提供武器,始终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出口。”这番表态是对今年1月美国代表无端指责中国军援俄罗斯的直接回应。当时耿爽就已驳斥:“如果中国真的为俄罗斯提供了军事补给,那俄乌战场的局势,绝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2025年9月,黑海局势风云突变。美国RC-135侦察机与法国“猎鹰”200侦察机频繁穿越罗马尼亚领空,对克里米亚半岛实施全天候电子侦察。在西方情报支持下,乌克兰无人机部队精准定位并摧毁俄军“伊万·罗戈夫”号导弹舰,同时击穿克里米亚詹科伊地区S-400防空系统雷达阵地。北约对乌军事介入正从“间接支援”转向“直接战备”。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披露,德国军方正利用“人道主义救援专线”实施军事运输伪装。北约已建立起一套成熟的“三线补给体系”:德国铁路网负责重型装备运输,波兰“格利维采”军事基地承担快速反应物资分发,敖德萨港口则接收来自北约的舰载武器。据北约统计,2025年对乌军事援助总额已达330亿美元。美国8月批准的8.25亿美元军售就包含3550枚增程攻击弹药——这种射程400公里的精确制导武器,可将莫斯科周边70%的军工设施纳入打击范围。德国铁路公司因承担军事物资运输任务在2025年实现扭亏为盈。在莱比锡货运站,每节车厢均覆盖迷彩伪装网,车厢标识为“医疗物资”,实则装载着荷兰“铁拳-3”火箭筒和比利时FNSCAR突击步枪。乌克兰军队已获得对俄本土实施“精准斩首”的能力。在热舒夫机场,北约运输机群日均降落3-5架次,运送包括美国增程攻击弹药、土耳其“旗手-TB2”无人机升级套件、瑞典“弓箭手”自行火炮等先进武器。这些武器已被用于对俄本土能源设施的系列袭击:梁赞炼油厂遭袭击后产能下降40%,莫斯科至梁赞输油管道被炸导致周边70%油气供应中断。乌军最新获得的增程攻击弹药具备“智能寻的”能力,可自动规避俄防空系统。在8月15日的测试中,乌军使用该弹药成功摧毁俄西部军工重镇下诺夫哥罗德的一处弹药库。面对北约的全面介入,俄军开始调整战略。在黑海方向,俄海军“棱堡”岸基反舰导弹系统已进入战备状态,可对北约侦察机构成致命威胁。俄军正部署新型“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专门用于打击北约武器运输列车。在9月2日的行动中,俄军无人机成功摧毁一列满载德国“豹2”坦克的军列,造成12节车厢损毁。俄军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切断北约运输线。俄军事学者指出,若不能有效打击德国铁路枢纽和波兰转运基地,俄本土将持续面临“400公里死亡圈”威胁。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客观公正、一以贯之,那就是劝和促谈、政治解决。中国最高领导人在战争爆发伊始就提出“四个应该”,即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耿爽大使在联大发言中呼吁有关各方遵守“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三原则,推动局势尽快降温,为政治解决积累条件。冲突当事方应以人道民生为重,保持最大程度冷静克制,严格遵守国际人道法,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攻击平民,避免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避免攻击核电站等关键基础设施。中方呼吁国际社会就粮食、能源、金融、贸易以及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等问题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和发展空间。耿爽大使指出:“早一天停火止战,早一天停止单边制裁,全球产供链就早一天恢复韧性,世界经济就早一天恢复元气。”乌克兰危机本质上是欧洲安全矛盾的总爆发。中方呼吁各方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牢记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照顾彼此合理关切,努力寻找各方均可接受的安全保障方案。俄军情报部门通过卫星图像分析,发现德国铁路运输的“医疗物资”集装箱重量与标准医疗箱严重不符。但中国始终保持着清醒立场。三年多来,中国没有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武器,始终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出口。中国同俄、乌双方以及有关各方都保持着接触沟通,派出特使开展穿梭外交,并同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携手发起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汇聚和平共识,推动和平努力。信息来源:耿爽再次点明:中国没有向俄乌任何一方供武2025-09-0514:21·看看新闻
俄罗斯宣布了!9月3日,普京在结束对中国访问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如果泽连斯基准备好

俄罗斯宣布了!9月3日,普京在结束对中国访问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如果泽连斯基准备好

俄罗斯宣布了!9月3日,普京在结束对中国访问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如果泽连斯基准备好会晤,他将邀请泽连斯基访问莫斯科。眼下顿涅茨克地区的红军城成了绞肉机,俄军说已经对这座交通枢纽形成半包围,可乌军也不含糊,说8月里就在这儿打退了俄军67次进攻,还把城里的俄军小分队给清出去了。这种拉锯战已经持续快三年,两边都打累了,乌克兰国内想"血战到底"的民众从73%降到了38%,俄罗斯那边也被战争引发的通胀搞得头疼。但俄军显然觉得自己占着上风,普京都明说乌军部队满编率不到五成,后备力量快见底了,这时候喊谈判,说白了就是想把战场上占的便宜,变成谈判桌上的实利。可谈判地点选在莫斯科,这里面的门道就太深了。就像俩闹矛盾的街坊,一方非得让另一方去自己家里理论,这主场优势谁看不出来?乌克兰外长瑟比加当天就把这提议给否了,还拿出7个替代方案,奥地利、瑞士这些中立国不说,连沙特这样的海湾国家都愿意当中间人。为啥提沙特?人家去年就主办过乌克兰问题会议,还帮着俄乌换过战俘,确实有调解的底气。泽连斯基在法国开会时也说得明白:不是不谈,但绝不去莫斯科。在人家地盘上,安全没保障不说,谈判时腰杆都挺不直,换谁都得犯嘀咕。其实双方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就算坐下来谈,核心问题也谈不拢。俄军现在占着卢甘斯克快全境、顿涅茨克东部一大半,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也控制着七成地盘,肯定想把这些既成事实敲定下来。可乌克兰这边呢,泽连斯基反复说要收回所有土地,最近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还硬扛着俄军十万兵力的进攻,哪能轻易认输?这种南辕北辙的立场,就算真在莫斯科见了面,多半也只能是演戏给外人看。更有意思的是,这场戏不光是演给对方看的,更是演给西方阵营看的。最近美欧那边心思乱得很,特朗普8月在开会时居然中途打断讨论,直接起身给普京打电话,还说和谈不用先停火,这跟默茨等欧洲领导人的想法完全拧着劲儿。马克龙拉着26国说停火后给乌克兰派保障部队,可德国说没协议绝不派兵,波兰更直接,说战后也不去。普京这时候喊泽连斯基去莫斯科,就是想看看西方会不会内讧:有没有国家会嫌乌克兰太强硬?会不会有人私下抱怨泽连斯基不懂变通?这心理战玩得可真够溜的。说到底,普京这声邀请更像是次政治试探,既想展示自己掌握主动权,又想搅搅西方阵营的浑水。真要实现和平,光靠嘴皮子可不行。得双方都有诚意,谈判条件对等,国际社会也得拧成一股绳。可现在呢?俄军还在往前推,乌军还在硬顶,西方的承诺都带着"停火后"的前提。这么看来,这和平的路啊,恐怕还长得很呢。
普京看到中国观众秒切中文莫斯科民众对中国朋友的友好程度也非常的高,今年6月份去莫

普京看到中国观众秒切中文莫斯科民众对中国朋友的友好程度也非常的高,今年6月份去莫

普京看到中国观众秒切中文莫斯科民众对中国朋友的友好程度也非常的高,今年6月份去莫斯科,在街上遇到好几位打招呼的小学生,他们也是用中文说你好​​​
普京喊话泽连斯基:来莫斯科谈,别想投降!乌方回应亮了!聊聊俄乌战场上的

普京喊话泽连斯基:来莫斯科谈,别想投降!乌方回应亮了!聊聊俄乌战场上的"外

普京喊话泽连斯基:来莫斯科谈,别想投降!乌方回应亮了!聊聊俄乌战场上的"外交大戏"!普京总统突然发话,邀请泽连斯基来莫斯科谈判,还特意强调"不是要泽连斯基投降",这波操作让国际社会都惊了!你说这谈判桌前的"猫腻",是不是比电影还精彩?先说说这事儿的来龙去脉。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9月5日明确表示,普京邀请泽连斯基来莫斯科进行谈判,而不是要求其投降。这可不是简单的邀请,而是普京在谈判桌上的一次重要表态。有意思的是,乌克兰外长瑟比加立马就拒绝了这个提议,还提出了7个替代方案。他声称普京的提议显示"俄罗斯对和平进程的不严肃态度",认为"普京试图继续欺骗所有人"。泽连斯基更直接,说"不幸的是,我们还没有看到俄罗斯任何想要结束战争的迹象"。不过,咱们得理性看,普京的邀请其实有深意。俄罗斯军事专家分析,乌克兰军队目前状况危急,"乌军作战部队满编率仅有47%-48%,已经逼近临界点"。普京这波邀请,其实是给泽连斯基一个台阶下,同时也是在外交上展示俄罗斯的"诚意"。再来看国际视角。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国际关系专家约翰·博尔顿曾说过:"在战争谈判中,地点选择往往意味着立场。莫斯科作为谈判地点,对俄罗斯来说是主场优势。"不过,俄罗斯也表示,他们愿意保障乌克兰的安全,这说明他们也在考虑乌方的顾虑。历史案例告诉我们,谈判地点的选择往往影响谈判走向。1973年埃及和以色列的戴维营谈判,地点选在了美国,最终促成了和平协议。而这次,普京选择莫斯科,或许也是在暗示"俄罗斯是和平的主导者"。普京还表示,"如果(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准备好了,他可以来莫斯科"。这话说得很有分寸,既没有强求,又留了余地。他强调,俄罗斯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但"绝不会反对加入欧盟",如果解除戒严,乌克兰的领土问题可以"通过全民公投解决"。那么问题来了,泽连斯基到底会接受普京的邀请吗?还是坚持要在奥地利、瑞士这些"中立国"谈判?你认为这次谈判能有实质性进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点赞关注不迷路,咱们下期继续聊国际大事件!俄乌谈判普京邀请泽连斯基莫斯科谈判乌克兰局势
普京今天说的这句话,听得我浑身一激灵。他说:俄罗斯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是谁在背后

普京今天说的这句话,听得我浑身一激灵。他说:俄罗斯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是谁在背后

普京今天说的这句话,听得我浑身一激灵。他说:俄罗斯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是谁在背后,帮他们挡住了致命的一刀。是中国!1941年,德军的铁蹄已经逼近莫斯科城下,克里姆林宫里的斯大林整日揪着心。他最怕的不是眼前的德军,而是另一支沉默不语的军队——日本关东军。当时,这支号称“百万”的部队在东北集结,实际兵力约85万人,虎视眈眈,随时可能趁苏联腹背受敌之际挥兵北进。关东军终究没有动。原因要追溯到几年前的另一片战场。1938年,淞沪会战的硝烟尚未散尽,台儿庄战役的血战已然震惊世界。仅台儿庄一役,日军精锐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被打残,伤亡三万余人,这让东京高层第一次意识到中国战场不是他们设想的“速胜之地”。随后爆发的长沙会战更是连续三次让日军折戟沉沙。到1941年,日本陆军总计51个师团中,有35个被死死拖在中国战场,占了七成兵力。这一比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日本根本没有余力向北挑战苏联。就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关键时刻,苏军得以从远东、外贝加尔调回至少40个师团、1700列军用列车的兵力驰援西线。如果没有这些部队,1941年12月初那场扭转乾坤的“莫斯科大反攻”几乎无从谈起。而与此同时,在中国敌后,另一场不见硝烟的较量同样惨烈。1939年至1942年间,八路军、新四军和民间游击队共遭遇日军大规模“扫荡”1322次,其中一次“百团大战”后,日军甚至动员7万兵力围剿晋察冀根据地。日军统计,他们在中国战场的损失到1941年底已超过155万人,占整个二战期间日军总伤亡的七成。这一数字,不仅让东京对“北进计划”心存忌惮,也使关东军不敢轻举妄动。苏联驻华武官崔可夫将军后来回忆说:“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完全是因为被中国战场牵制。”这位后来在斯大林格勒浴血奋战的元帅,亲眼见证了中国军民付出的代价。1945年,当苏军挥师入关,在三周内消灭号称“精锐”的关东军时,很多人忘记了一个事实:如果没有此前长达14年的抗战拖住了日本的主力,苏军根本无法在欧洲集中兵力,甚至可能陷入德日两线作战的困境。届时,希特勒和日本真有可能在欧亚大陆会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将被彻底改写。普京近年来重提这段历史,既是出于对先烈的缅怀,也是对历史公正的维护。因为在某些叙事中,中国抗战的作用被淡化甚至抹去,仿佛二战胜利只是欧美的功劳。可事实是,中国付出了3500万人的伤亡,撑起了东方战场的半壁江山。若干年后再看这一切,答案依旧清晰:没有中国战场的浴血坚持,就没有苏联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也没有最终的盟军反攻。那些当年流血牺牲的人,正是以生命为世界赢得了喘息与转机。
最新消息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了 9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华期间公

最新消息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了 9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华期间公

最新消息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了9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华期间公开提议,邀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到莫斯科举行会晤,并表示这是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请求而考虑的,这也意味着,普京愿意和泽连斯基见面,而且随时欢迎,不过有个明确条件,见面地点必须是在莫斯科。乌克兰方面的反应很快,而且很坚决,外交部长瑟比加立刻表示“不可接受”,他还透露,已经有七个国家表示愿意为两国领导人提供会谈场地,包括奥地利、梵蒂冈、瑞士、土耳其和三个海湾国家,瑟比加说,泽连斯基已经准备好随时在这些中立地点与普京会面。这场关于“在哪里见面”的争论,表面上是个地点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双方深层的政治立场和战略考虑。对俄罗斯来说,邀请泽连斯基来莫斯科有特殊意义,在国际交往中,领导人互访通常体现着国家间的平等关系,如果一国领导人去另一国首都,尤其是在没有承诺回访的情况下,常常被看作是某种形式的“让步”,对普京而言,让乌克兰总统来到俄罗斯的土地上,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政治信号。普京特意提到这是特朗普的请求,也给这场外交博弈增添了变数,一方面显示俄罗斯与美国之间仍有沟通,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暗示乌克兰:美国也在推动这件事,你们不应该拒绝。对乌克兰来说,去莫斯科会谈有多重风险,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乌克兰国内反俄情绪很高,泽连斯基如果去莫斯科,可能会被国内批评为对俄罗斯“低头”,甚至可能被理解为间接承认俄罗斯的主导地位,在乌克兰明年将要举行议会选举的敏感时期,这样的外交举动可能带来国内政治风险。选择中立地点就完全不同了,在国际调解方的见证下会谈,能够确保乌克兰不会处于“单方面前往”的不利地位,同时给泽连斯基提供国际舞台的曝光机会,展现其作为国际政治家的形象,七个国家愿意主办会谈,也表明国际社会对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积极态度。这场“在哪里谈”的争论,显示了当前俄乌关系的困境:双方都希望通过会谈展现自己的立场,但都不愿在象征意义上做出让步,俄罗斯想重塑其地区影响力,乌克兰则努力维护主权和国家尊严。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在俄乌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七个国家主动提出主办会谈,表明乌克兰问题仍然是国际关注的焦点。这些潜在的调解方中,既有传统中立国如瑞士和奥地利,也有具有宗教特殊地位的梵蒂冈,还有地缘位置重要的土耳其和资源丰富的海湾国家。这场“会谈地点之争”不仅仅是外交礼仪问题,实际上是双方战略博弈的一部分,普京选择在访华期间提出邀请不是偶然,这既展示了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度,也给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出了个难题。从实际情况看,乌克兰拒绝去莫斯科是完全合理的,在国际交往中,形式往往影响着实质,如果泽连斯基接受在莫斯科会谈,即使谈话内容不涉及让步,其象征意义也可能被国内外各方解读为示弱表现,对一个正努力维护主权完整的国家来说,这种象征性让步的代价太高了。另一方面,普京的提议虽然可能诚意不足,但确实为外交解决冲突留了条门缝,重要的是,双方都没有完全拒绝会谈——他们只是在争论条件,这种“争论”本身,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交流,比完全拒绝沟通要好。多国愿意出面调解令人鼓舞,这些国家可能没有大国的影响力,但它们的中立地位和创造性外交可能为僵局提供新的突破口。最终解决乌克兰危机需要双方做出艰难妥协,但任何有意义的对话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而会谈地点的选择正是这种尊重的第一块试金石,在中立地点会谈不仅是对乌克兰的尊重,也是对国际调解努力的尊重。这场外交博弈告诉我们,在国际政治中,怎么谈往往和谈什么同样重要,形式不仅是形式,它传递着权力、地位和意图的复杂信号。解决深层冲突需要创造性外交思维,也许未来会出现既满足俄罗斯要求“重要性”、又符合乌克兰要求“中立性”的创新方案,比如在第三方使馆区内举行会谈,或选择前苏联国家作为折中地点。无论如何,保持外交渠道总是积极的,即使会谈暂时无法举行,保持对话的可能性本身就有价值,在当今复杂的世界局势中,每一个微小的沟通渠道都值得珍惜,因为它可能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成为突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