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中国资产大涨,A股再迎利好!​据报道,受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进一步上升的影响,昨晚

中国资产大涨,A股再迎利好!​据报道,受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进一步上升的影响,昨晚

中国资产大涨,A股再迎利好!​据报道,受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进一步上升的影响,昨晚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上涨,指数再度创下历史新高,道指首次收于46000点关口之上,标普500指数突破6590点,纳指突破22000点大关!​昨晚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2.89%,A50期指上涨0.30%,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阿里巴巴涨超8%,蔚来涨超6%,百度、京东涨超3%,网易、小鹏汽车涨超2%!​美国9月降息概率上升,也证明全球流动性最紧的阶段即将过去,货币宽松周期将要来临,对A股来说,这是利好消息;A股成交量在放大,资金在回流,将在新高阶段前进,但震荡也许会加剧,我们既不盲目追高,也不恐慌卖出,选好成长性高的个股,理性应对!​以上纯属个人看法,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9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再次猛烈抨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9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再次猛烈抨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9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再次猛烈抨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直言“美国没有通胀”,并要求美联储“必须立刻大幅降息”,甚至直接批评鲍威尔“毫无头绪,是一场彻底的灾难”。要知道,特朗普这话可跟官方数据完全对不上号。美国劳工统计局刚公布的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报告里写得清清楚楚,当月CPI同比上涨3.7%,虽然比7月的3.2%略有回落,但距离美联储定下的2%通胀目标还差着一大截。更别说核心CPI了,剔除食品和能源这些波动大的项目后,8月核心CPI同比涨幅依然维持在4.3%,这数字明摆着告诉所有人,美国的通胀压力还没彻底散去。特朗普张口就说“没有通胀”,明显是把这些权威统计数据抛到了脑后。美联储这边对降息的态度其实早就摆得很明确。就在8月底的货币政策会议上,鲍威尔还公开强调,美联储的首要任务仍是把通胀稳稳压到2%的目标线。当时美联储决定维持当前5.25%-5.5%的基准利率不变,这个利率水平已经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对鲍威尔的不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2018年他担任总统期间,就多次公开批评美联储加息,当时还说鲍威尔“像是美联储的敌人”。后来到了2020年疫情初期,他又催着美联储降息救市,甚至想把利率降到零以下。现在卸任这么久了,他还盯着美联储的政策不放,说白了,背后多少带着2024年总统大选的算盘。毕竟现在美国民众对经济的感受还很微妙,不少人抱怨房贷利率高、日常开支贵,特朗普喊着“降息”“没通胀”,就是想顺着选民的情绪来拉好感,至于这么做会不会打乱美国的经济政策节奏,他似乎没怎么考虑。市场对特朗普这番言论的反应也很直接。他的帖子发出来后,美股期货当天就出现了小幅波动,道指期货一度下跌超过100点。投资者心里都清楚,要是美联储真按特朗普说的“大幅降息”,很可能会让市场对通胀的预期再次升温,到时候不仅股市会受影响,美国国债收益率也可能跟着动荡。有几位华尔街分析师在接受采访时都提到,特朗普这种公开施压美联储的做法,会破坏央行的独立性——要知道,全球大多数成熟经济体的央行都讲究独立制定货币政策,就是为了避免被政治因素干扰,保证经济稳定。现在特朗普这么一闹,等于把政治和货币政策搅在了一起,让市场更难判断接下来的经济走向。反观鲍威尔这边,虽然被特朗普骂得很难听,但他和美联储的团队暂时没对这些批评做出回应。毕竟美联储一直强调“基于数据决策”,现在的经济数据确实不支持大幅降息。而且从历史上看,美联储很少会因为政治人物的批评就改变既定的政策方向。比如2018年特朗普多次骂美联储加息,当时美联储还是按计划完成了加息。特朗普这次突然发声,其实也暴露了他对美国经济的认知逻辑。他总是习惯用自己的主观感受代替客观数据,比如之前还说过“美国经济是历史上最好的”,但当时美国的制造业PMI已经出现下滑。现在又无视CPI数据说“没有通胀”,本质上都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可经济规律毕竟不是靠嘴说就能改变的,要是真按照他的要求大幅降息,美国很可能会重蹈上世纪70年代“滞胀”的覆辙——那时候就是因为过早放松货币政策,导致通胀居高不下,经济增长却停滞不前,最后花了好几年才把局面扭转过来。还有一点很值得琢磨,特朗普在批评鲍威尔的时候,完全没提美联储当前面临的两难处境。一方面,通胀还没到目标;另一方面,美国的就业市场虽然还稳定,但制造业、房地产行业已经因为高利率受到了影响。美联储现在是在“抗通胀”和“保增长”之间找平衡,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特朗普只喊着“大幅降息”,却没说降息之后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通胀反弹,这种只谈好处不谈风险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说到底,特朗普这次突然在社交平台上炮轰鲍威尔、要求大幅降息,根本不是真的为美国经济着想,更多是为了2024年大选铺路。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讨好选民,让大家觉得他比现任政府更懂经济。可经济不是儿戏,美联储也不是他手里的政治工具。真要按照他的想法来,最后受损的还是美国普通民众——通胀反弹会让日常开支更贵,市场动荡会让大家的养老金、股票账户缩水。这种只看眼前政治利益,不顾长远经济稳定的做法,说白了就是不负责任。毕竟,判断美国有没有通胀,要看劳工统计局的CPI数据,不是看特朗普的帖子;美联储要不要降息,要看经济数据和通胀走势,也不是看谁的嗓门大。特朗普现在这么闹,除了给市场添乱、给美联储施压,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要是他真的关心美国民众的生活,不如多说说怎么解决高房价、高医疗成本这些实际问题,而不是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不符合事实的言论。
假如美国一口气“印钞”28万亿,把欠的债都还了,会发生什么?这么说吧,美国要是真

假如美国一口气“印钞”28万亿,把欠的债都还了,会发生什么?这么说吧,美国要是真

假如美国一口气“印钞”28万亿,把欠的债都还了,会发生什么?这么说吧,美国要是真敢“印钞28万亿”还债,美元直接变废纸,全球市场集体暴走!假如美国联邦债务一夜之间通过印钞抹平,28万亿新钞如洪水般涌出,那全球经济会瞬间乱套吗?这把双刃剑,砍向债权国时锋利无比,转身却直刺自己心脏。想想看,美元霸权摇摇欲坠,物价飞涨,贸易链条断裂——这场货币风暴,会把世界拖进多深渊?美国联邦债务规模如今已膨到37万亿美元左右,这数字听起来就让人脊背发凉。按财政部数据,截至2025年8月,总债务就突破37万亿大关,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背着10多万美元的包袱。长期财政赤字加上军费开支失控,才酿成这烂摊子。全球贸易结算中,美元占了近四成份额,外汇储备里也稳坐57.8%的头把交椅。各国央行手里攥着约9万亿美债,当成压舱石。日本持1.147万亿,英国8580亿,中国7560亿,这些国家本指望美债稳当,谁知美国要是玩火自焚呢。回想2020年疫情那会儿,美联储搞量化宽松,扔出3万亿美元救市,本想稳经济,结果2022年通胀率直奔9.1%高点。超市里东西贵得离谱,汽油面包都吃不起。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早说过,这种货币大水漫灌,容易点燃通胀炸弹。现在债务37万亿,外债部分得28万亿左右,要是美国真敢一口气印这么多钞票还债,那可不是小打小闹,得把整个体系搅得天翻地覆。美元这玩意儿,本是世界货币的“尚方宝剑”,但剑刃朝内砍时,就成回旋镖了。印28万亿新钞,等于给每个美国人塞8.4万美元现金,听着美滋滋,可现实骨感得多。物价指数分分钟拉到两位数,甚至三位数。超市牛肉一磅能飙到200美元,汽油一加仑20美元,中产阶级得变卖家当,换自行车过日子。那些流浪汉捡超市扔的临期罐头,说不定还能小发一笔。美联储大楼里,官员们盯着数据,汗都下来了,因为这不光是国内闹心,全球都得跟着遭殃。全球贸易60%靠美元结算,各国央行把美债当传家宝,就是信它稳。现在美国自己放水,这不跟银行经理卷款跑路差不多?沙特那边立马转头,用人民币结算石油。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自然审慎处理,逐步清仓美债,维护自身利益。全球投资者一看苗头不对,赶紧把美元换黄金。结果呢,美国想进口芯片,得两卡车钞票换一集装箱,惨过津巴布韦那会儿的币。美国欠的35万亿外债,日本中国英国各抓一万亿左右,可更要命的是全球企业债政府债都跟美元利率绑死。美元一贬值,巴西咖啡出口商直接破产,阿根廷国债利息超GDP,新兴市场货币集体跳水。想想那些发展中国家,本来就喘不过气,现在美元洪水一冲,经济雪上加霜。华尔街那些大佬的养老金,也全拴在美元资产上,反噬来得快准狠。历史上,恶性通胀的例子多得是。1923年德国马克印疯了,物价一天翻几倍,民众推车钞票买面包。津巴布韦2008年通胀率达89.7万亿百分比,货币成废纸,经济瘫痪。美国要是重蹈覆辙,全球金融危机2.0版准上演。美元霸权这套把戏,靠单边主义维系,早晚露馅。中国一直主张多边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为了避开这种风险,建更公平的国际秩序。这种印钞还债的把戏,本质上是美国转移危机,坑害全球。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稳扎稳打,不搞投机。长远看,这事会加速美元份额下滑,欧元黄金其他货币上位。各国得加强协调,防霸权滥用。毕竟,世界经济一家亲,美国自私操作,只会自食恶果。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稳定大局。美国债务问题暴露了资本主义体系的深层矛盾,印钞成瘾解决不了根本。全球得警惕这种霸道行径,推动改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避免类似乱象。假如真发生这事,教训深刻,提醒大家货币稳定多重要。
美国CPI数据来了,下周美联储利率决议前最后一个通胀数据。黄金在周二大跌后昨天震荡修正,今天黄金就一

美国CPI数据来了,下周美联储利率决议前最后一个通胀数据。黄金在周二大跌后昨天震荡修正,今天黄金就一

美国CPI数据来了,下周美联储利率决议前最后一个通胀数据。黄金在周二大跌后昨天震荡修正,今天黄金就一张图,3650区域定多空,今天文章详细分析了,可以去查看!
就在刚刚特朗普突然宣布了9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

就在刚刚特朗普突然宣布了9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

就在刚刚特朗普突然宣布了9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再次猛烈抨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直言“美国没有通胀”,并要求美联储“必须立刻大幅降息”,甚至直接批评鲍威尔“毫无头绪,是一场彻底的灾难”。这话一出来,不少人都看愣了——不是刚过去的八月,美国劳工部还公布CPI同比涨了3.7%吗?虽说比去年的高点降了不少,但离美联储2%的目标还差着一截呢。现在很多人可能都有点懵,特朗普这话说得有点大,甚至让人有点“回到过去”的错觉。要知道,通货膨胀问题一直是全球经济的一大痛点,尤其在疫情后,物价飙升已经让不少家庭的生活压力增加,尤其是美国这些年物价居高不下,从油价到食品价格都在涨。即便通胀有所回落,还是远没有回到美联储的目标水平。特朗普此时站出来说“美国没有通胀”,怎么看都有点自说自话,甚至有点脱离实际了。更让人吃惊的是,他直接要求美联储“立刻大幅降息”。这不禁让人想起他过去在任时对美联储的态度,那时他总是希望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增长,甚至批评鲍威尔加息过快。不过,现在似乎情况不同了,降息的呼声并不代表美国经济的真实需求。即使特朗普认为经济增长受到高利率的抑制,难道他没看到美联储实施高利率的背后逻辑?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增长,更多的是控制通胀,保持价格稳定。而这一点恰恰是特朗普忽略的。当然,特朗普的言论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美国的经济确实有很多方面在恢复,部分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已经得到了遏制,这可以说是抗通胀措施的成功一部分。然而,特朗普明显低估了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美国国内的供应链问题、全球油气价格波动等因素,也不应被简单忽视。他所说的“没有通胀”显然是站在一个过于乐观的视角看待问题。另一方面,鲍威尔和美联储的谨慎态度其实反映了更广泛的经济现实。美联储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调整利率,力求避免因过快过猛的政策调整给市场带来过多的不确定性。特朗普的批评虽然直接,但有时确实显得太过单一化了。美国的经济既需要增长,也需要保持价格的稳定,过度的放水往往带来的是不必要的副作用。毕竟,从历史上看,长期的高通胀往往会导致货币贬值,最终伤害的是普通民众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但话说回来,特朗普的这种发声,难道就完全没有意义吗?或许他只是站在一个政治角度来考虑,认为降低利率可以带来短期内的经济刺激,尤其是在他想要重新执政的背景下,保持民众的支持是关键。毕竟,美国经济有时会被“金融市场”的话语权所左右,投资者和企业的情绪对股市的影响极大,而特朗普显然是想借此机会重新获得那些对降息持支持态度的选民的认同。特朗普的言论更多反映的是他对经济政策的个性化理解和对鲍威尔决策的不满,而不是完符合经济现实的客观分析。降息虽然可能对一些行业有帮助,但从整体经济的角度来看,长期通胀目标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远比短期刺激更为重要。如果每个人都能在政策调整中只考虑到眼前利益,那最终的结果可能就像是纸上谈兵,短期看似能迎来一阵风光,长远来看却可能酿成更大的风险。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高盛发布报告称,因美国总统特朗普持续挑战美联储的独立性,可能引发投资者抛售美国国

高盛发布报告称,因美国总统特朗普持续挑战美联储的独立性,可能引发投资者抛售美国国

高盛发布报告称,因美国总统特朗普持续挑战美联储的独立性,可能引发投资者抛售美国国债并转向黄金避险,金价或将从当前3600美元/盎司的纪录高位进一步飙升40%至5000美元。高盛测算,鉴于美国国债市场规模远大于黄金ETF市场,仅需1%的私人持有国债资金转投黄金,就足以实现这一目标。2025年迄今,在避险情绪推动下,黄金已上涨36%,远超美股表现
2000年后美联储加息降息情况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29个月降息55

2000年后美联储加息降息情况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29个月降息55

2000年后美联储加息降息情况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29个月降息550个基点,最终利率1%。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24个月加息425个基点,最终利率5.25%。2007年9月到2008年12月,14个月降息500个基点,最终利率0.25%。2015年12月到2018年12月,36个月加息225个基点,最终利率2.5%。2019年8月到2020年3月,7个月降息225个基点,最终利率0.25%。2022年3月到2023年7月,16个月加息550个基点,最终利率5.5%。2024年9月降息一次,目前已经过了12个月,调降50个基点,目前利率4.75-5%。可以看出,最近这次降息,到目前为止,调的速度还很慢,一年只调了一次,50个基点。相比前面几次降息周期,时间已经很长了。种种迹象表明,后面降息速度和幅度都会加快加大。之所以这次一直扛着不降的原因,是因为老美这轮加息没得到什么好处,没割到什么东西。而且,他们很担心,一旦降息,资本会加速流入我们这边,让他们更加难以应对。总之,从非农就业来看,老美是真扛不住了,再抗怕是要出问题。所以,未来一年时间内,老美势必加速加快降息速度和力度。这对于老美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增加流动性有利于经济复苏。但目前两边角力关键时期,降息就是服软,有可能造成资本快速逃离,对于美元美股甚至美债都可能造成较大影响。对于我们来说,老美降息,肯定是利好,无论是从资金总量还是资金流向来看,都更有利我们。所以最近恒生涨得非常好。而且我也一直在说,这一轮还有很大空间,千万要耐得住性子,跟随市场一起向上。

【分析师:美联储下周降息50基点的门槛较高大幅降息弊大于利】InTouchC

【分析师:美联储下周降息50基点的门槛较高大幅降息弊大于利】InTouchCapitalMarkets亚洲汇率主管KieranWilliams表示:"降息50个基点的门槛很高,可能需要核心通胀意外明显低于预期,才能给鸽派提供底气。考虑到服务价格的粘性和美联储倾向释出渐进信号,下周大幅降息似乎不太可能发生,但数据将影响市场对年底宽松路径定价的积极程度。"CityIndex资深市场分析师MattSimpson亦表示:"我认为,目前降息50个基点对市场信心的损害大于好处。此外,美联储可能会想要保住面子,不会完全屈从于特朗普的意愿。"Simpson指出,“市场定价目前反映的是,预期未来三次会议将三度降息,美联储处于一个很好的位置,可以很好地配合这些预期,或者增加2026年降息的机率--而不用被迫于下周降息50个基点。
9月10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表示,他认为白宫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能够赶上美联储

9月10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表示,他认为白宫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能够赶上美联储

9月10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表示,他认为白宫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能够赶上美联储9月17日的议息会议。要知道,米兰这位置可不一般,他是特朗普提名的人,在华尔街那边早就被贴上了“偏宽松”的标签,简单说就是更倾向于通过调整政策给市场“放水”的类型。现在距离美联储议息会议没几天了,能不能赶在会前把米兰的事儿敲定,让他参与到会议决策里,成了不少人关注的焦点。为什么这一事件如此重要?其实,我们看到的经济数据并不太乐观。8月的非农就业报告显示,仅增加了2.2万人,远低于预期,而且失业率一度攀升至4.3%,创下近四年来的新高,明显反映出劳动力市场的降温。面对这样的现实,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会采取行动,大家的疑问只有一个——降息的幅度到底会有多大?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被认为高达88%,而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也并不小,毕竟去年9月,美联储就曾做过一次50个基点的降息。而米兰是否能赶上这次会议,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如果他能成功加入美联储理事会,那么他在会议上的投票,可能会对最终的降息决策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参议院委员会已计划在本周三对米兰的提名进行投票。如果顺利通过,共和党很可能会全力推动,让参议院尽快表决,目标明确——争取在9月16日到17日的议息会议前,将米兰送进美联储。这也意味着,米兰很有可能成为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一票。通常情况下,财长并不会直接参与美联储官员的议程安排,这让很多人开始怀疑,白宫是否在通过这种方式,试图对美联储的决策过程施加影响。这背后,隐约传递出一个信号——美联储的独立性可能受到威胁。毕竟,米兰是白宫提名的经济顾问,如果他真的进入美联储理事会,未来的货币政策是否还会仅仅根据经济数据来制定,抑或是会更多地考虑白宫的政治意图?之前贝森特就提过要对美联储做“全面审查”,现在又为米兰站台,种种迹象都让人觉得特朗普政府在试图把影响力渗透到央行核心。市场对此的反应也挺分裂,短期来看,财长这话像是给投资者吃了颗定心丸,周一美股三大股指都涨了,热门中概股也走势不错,大家都盼着政策放宽能让市场缓口气。不管最终米兰能否如愿在9月17日的会议上出现,他所引发的这场风波,已经对美联储一直以来强调的“独立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美国为什么不宣布35万亿美债全部作废?其实东大何尝不想美国宣布35万亿美债作废,

美国为什么不宣布35万亿美债全部作废?其实东大何尝不想美国宣布35万亿美债作废,

美国为什么不宣布35万亿美债全部作废?其实东大何尝不想美国宣布35万亿美债作废,只要美国宣布35万亿美元作废,美国的美元霸权不仅废了,甚至连美国经济也直接一撸到底,直接崩盘,你可能以为美债都没了,美国经济直接起飞,怎么可能美国经济崩盘?实际上远没你想得那么简单。美元之所以能成为全球通用货币,是因为它背后有美国国家信用作为支撑,自二战以来,美元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外汇储备以及石油等大宗商品定价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和日本等国持有数万亿美元国债,美联储自身也持有超过4万亿美元国债,这些美元资产构成了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美债占全球债券市场的40%,它一崩,股市、汇市、大宗商品全得跟着晃,2020年疫情时,美债市场差点因为没人买而“窒息”,要是直接宣布不还钱,全球投资者得疯抢黄金、比特币,美元可能变成“废纸”。美国国债被视为全球最安全的投资标的,其利率甚至直接影响银行存款利率,如果美国出现债务违约,将导致美元信用受损,使新兴市场国家(如土耳其、阿根廷)因无法续借美元债务而面临外债违约风险。美国政府每年需支付1.2万亿美元债务利息,这一数额已超过其年度军费开支,若出现债务违约,联邦政府将无法维持基本运转,包括支付公务员工资和基础设施维护,同时银行体系因持有的美国国债贬值可能引发连锁倒闭,导致失业率从当前3%的水平急剧攀升至20%。美国惯于在“债务边缘”徘徊试探,似走钢丝之人于险境间寻刺激,然而,即便其行事乖张,却始终未敢真正迈出赖账这一步,毕竟其中利害,它也权衡再三。2011年,美国差点因为两党吵架还不上钱,结果标准普尔直接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全球股市暴跌。2013年、2021年,美国又因为债务上限问题差点“关门”,但最后都是靠“借新还旧”糊弄过去。美国不敢赖账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债必须偿还,任何试图违约的行为都会面临司法诉讼。第二,华尔街、军火商和养老基金等利益集团持有大量美债,赖账会直接损害他们的利益,必然遭到强烈抵制。第三,一旦美国违约,中国和欧盟可能联合推动人民币和欧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甚至建立数字货币联盟来取代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目前主要依靠借新债来偿还旧债维持运转,2025年联邦政府财政赤字预计达2万亿美元,利息支出将超过国防开支成为第二大预算项目。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未能有效增加财政收入,实际关税收入仅能覆盖新增债务的10%,反而推高了消费品价格引发民众不满。美债投资者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短期投机者占比升至30%,这类资金快速流动可能引发债券市场波动。面对债务压力,美国政府持续采取提高债务上限、增发短期国债和调控利率等措施,因为债务违约将导致其国际信用体系崩溃。美国不敢赖账,说明它心里清楚:美元霸权是把双刃剑,它让美国能印钱买全球的东西,能把风险转嫁给其他国家,还能用金融手段制裁对手,但现在,这把剑已经砍到自己脚上了,债务太多,利息都还不起。于中国而言,此乃机遇亦为挑战,一方面,当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使更多国家采用人民币开展贸易结算,另一方面,需警惕美国“狗急跳墙”之举,诸如突然加息收割财富、挑起贸易战转嫁矛盾等。更重要的是,全球需要一起想办法,别让一种货币“说了算”,否则下次“经济核弹”爆炸,谁也跑不了。35万亿美债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经济的“虚胖”,也照出了全球治理的“漏洞”,当“赖账”变成玩笑话时,或许正是人类重新思考“钱该怎么用”“权力该怎么分”的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