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美国国债

为何中国不能一下把美债全卖了?就这么说吧,中国今天敢全抛售,明天中美就有可能开战

为何中国不能一下把美债全卖了?就这么说吧,中国今天敢全抛售,明天中美就有可能开战

为何中国不能一下把美债全卖了?就这么说吧,中国今天敢全抛售,明天中美就有可能开战。说到底中国手里的美债早就不是一张张普通的债券,更像是一根拿在手里的“金融核按钮”。2025年6月的数据清清楚楚写着:中国手上还攥着7564亿美元的美债,虽然已经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但别忘了中国的外汇储备总盘子依然高达3.3174万亿美元,其中有超过六成是美元资产。所以问题不是“有没有能力抛”,而是“为什么不能抛”。这不是你炒股跑路,也不是换个理财产品那么简单。一次性清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主动摧毁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储备安全网”,还可能直接打烂全球的金融游戏规则。最直接的后果,是中国自己先“破产”。美债一旦被抛售,价格会暴跌,中国剩下还没来得及卖的那部分债券,就像手里握着一堆正在燃烧的钞票,一下子缩水成废纸。这不是开玩笑,2024年4月中国才减持了573亿美元,结果30年期美债收益率就嗖一下飙到了5%。这还只是几百亿的操作,要是一口气全卖,后果不堪设想。更别提替代品的问题,你总不能换成黄金吧?全球黄金市场日交易额也就200亿美元,连中国外储的一个零头都装不下。欧元区债券?听起来不错,但问题是,欧元市场被德国、法国、意大利分得七零八落,根本没法像美债那样集中、稳定、流动性强。再说汇率问题,中国央行不是想调就能调,得靠美元储备来干预市场。2022年那波人民币贬值,央行就动用了1000多亿美元去稳住汇率,现在你把美债都卖了,到时候人民币要是又跳水,拿什么稳?光靠舆论喊话是不顶用的。如果你觉得这事只是金融层面操作,那就太低估美国人的敏感神经了,在华盛顿眼里,中国突然把几千亿美债砸向市场,不是“资产调仓”,那是“金融战争”,美国国债可是全球金融体系的基石,中国一脚踹塌了这个基石,无异于掀桌子。美国债务早就超过36万亿美元,每天光利息就烧掉20亿美元。你要是逼得美债收益率飙升,美国财政直接爆表,企业融资成本也会跟着上天,连锁反应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上一次还是2008年,这次可能更猛。你以为美国会坐视不管?那就太天真了,2018年那场贸易战还记得吧?中国对美出口一度下降了12.5%。要是这次美债全抛,美国的反制措施恐怕不是加关税那么简单,冻结中国在美资产、技术封锁全面升级、甚至军事上的“误判回应”都有可能登场。更可怕的是一旦美元信用系统崩了,全球贸易结算就乱套,中国这么一个出口大国,靠的就是这个美元结算体系,一旦美元地位动摇,人民币升值压力骤然加大,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就没了,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脚,是端起大炮轰自己。所以中国并不是没行动,而是行动得非常“克制”,从2022年起中国就已经在渐进式减持美债了:2022年减了1732亿,2023年减了508亿,2024年又减了573亿。2025年前几个月也在继续,只不过是按部就班,三月减了189亿,四月减了82亿,五月减了9亿。这不是投降,而是在“有计划地去美元化”。同时中国也在做“资产分散”,黄金储备就是个典型例子,2025年6月中国黄金储备已经涨到2298吨,连续好几个月增加,虽然黄金市场容量还撑不起全部外储,但这步棋是在为未来做准备。更关键的是,中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件事上,动真格了。2023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处理金额达到了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1%。而且已经和38个国家签了本币结算协议,这就像是在给美元体系找“备胎”,只不过这个过程得慢慢来,不能一脚踹倒旧车,不然新车还没装好,就只能靠走路了。从更大的格局看,中国手里的美债其实是中美博弈的一张牌,不是要随便出,而是要关键时刻“亮”,就像2020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就用减持美债的态度换来了谈判空间,你要是一下把底牌全打光了,接下来连谈判桌都坐不下了。别忘了俄罗斯曾在2018年清空了1000亿美元的美债,全换成黄金,结果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西方制裁一封锁,那些黄金压根没用上,因为没人接盘,变不了现,只能在莫斯科国库里落灰,这就是前车之鉴。所以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靠谁喊得响、谁出手快决定胜负的。大国博弈,拼的从来不是情绪,而是战略耐力,如果说美债是个金融炸弹,那中国选择的不是引爆,而是拆弹。参考资料:4月中国减持82亿美元美债、仍为美国第三大债主,日本、英国增持2025年06月19日澎湃新闻
“美国可以和中国“脱钩”,但中国不能抛售美债!”这就是美贸易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说的

“美国可以和中国“脱钩”,但中国不能抛售美债!”这就是美贸易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说的

“美国可以和中国“脱钩”,但中国不能抛售美债!”这就是美贸易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将美帝的霸权主义展现的淋漓尽致。美国贸易代表这话,活脱脱就是“我可以掀桌子,但你不能摔碗”的流氓逻辑。就在三天前,美国贸易代表在国会听证会上抛出惊人论调:“美国可以和中国脱钩,但中国不能抛售美债!”这番话经媒体传播后,立即在金融圈引发连锁反应,彭博社实时追踪的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异常波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单日跳涨0.15个百分点。这种“双标逻辑”在贸易领域早有预演。2018年中美贸易战初期,美国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时,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曾公开宣称“这是为了让供应链回归美国”。但当中国对等反制大豆、汽车等美国优势产品时,艾奥瓦州农场主协会的抗议车队却开到了白宫南草坪。这种“我可以改变规则,但你必须照单全收”的霸道做派,在金融战场延续得更为赤裸。数据揭示着真实的权力结构。截至2025年10月,中国持有美债规模虽已从峰值时的1.3万亿美元降至7800亿,但仍占美国国债海外持有量的11%。更关键的是,中国是唯一同时持有大量美债与美元现金的经济体。日本持有的8200亿美债中,有60%用于跨境贸易结算,欧盟国家持有的美债则分散在各国央行。这种结构性差异,让美国贸易代表的威胁显得外强中干。市场规律正在给出无情回应。2024年美联储启动缩表周期后,中国央行悄然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将黄金储备占比从3%提升至8%。与此同时,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上海金”定价机制,已吸引俄罗斯、伊朗等15个国家采用。这种“去美元化”的渐进式布局,在2025年8月显现成效——当美国宣布将部分中国实体列入SDN清单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当日处理业务量突破1.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历史总是充满讽刺。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时,时任法国财政部长德斯坦曾痛斥“美国在透支世界信用”。半个世纪后,类似的剧情在美债市场重演:2025年9月,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悄然减持200亿美元美债,转而增持中国国债,其负责人向《金融时报》透露:“我们需要更稳定的收益锚。”这种资本流向的微妙变化,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具说服力。夜幕降临,华盛顿国会山的灯光映照着美债钟的数字——35.8万亿美元,且仍在以每秒10万美元的速度增长。这个不断跳动的数字,恰似美国经济霸权的倒计时。当贸易代表们还在用“脱钩”威胁他国时,全球投资者正在用脚投票:2025年前三季度,新兴市场债券基金净流入资金中,有43%流向了中国国债。

周末,有两大重要消息,对投资有啥影响?周末,有两大重要消息,一个是特朗普的关税政

周末,有两大重要消息,对投资有啥影响?周末,有两大重要消息,一个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又变了,另一个是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反超美债,这些现象到底能给我们的投资带来什么影响呢,接下来就给大家一一解读:一、美国的关税政策又迎来了新的调整,特朗普最新宣布,将黄金、钨、铀等多种金属以及石墨从其全球关税体系中豁免,同时将硅产品纳入征税清单。特朗普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主要还是对美国有利,目前全球央行都在储备黄金,如果说黄金运送到美国当然不征收关税了,还有就是想钨以及铀等稀有金属,这些都是关键性的材料,无论是在航空航天还是消费电子以及医疗设备上等,都有广泛的应用。很简单,特朗普这次实际上是细化了关税的征收类别,总体上来说,就是美国没有办法种植、开采或者生产的产品,基本上都得到了关税的豁免。从我自身的角度理解,这些不被征收关税的产品未来的稀缺性或许更为明显,会不会导致涨价现象呢,这个可能性是完全有的,所以说贵金属已经稀有金属不仅仅是美国需要,全球应该都很稀缺,未来的资本价值值得重视,对金属板块也应该高度关注。二、华尔街发布了一组数据让人惊叹,那就是在全球央行资产储备中,黄金储备首次超过了美债,这是1996年以来的首次,说明了全球资产出现了新的再平衡,以前是美元,之后是欧元,然后才是黄金,现在黄金的储备已经超过了欧元;而黄金在除了美联储以外的央行储备中的占比,目前正式超过了美国国债。这个现象透示了什么信号呢?其一,全球对美元有了信任危机,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俄罗斯央行的一半外汇储备被冻结了,这被全球央行当成了典型的黑天鹅事件,也同时给各个国家的央行敲响了警钟,就是美元资产不是完全安全的,毕竟美元代表了主权,而只要有这个属性,对其他经济体来说就随时存在风险,这种情形多数国家开启了储备资产的安全性防御,黄金这个时候就被认为是不受限制的硬通货,所以黄金在全球央行的占比很快提升;其二,要重视黄金的资产配置价值,今年以来黄金期货的价格上涨了36%,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8%,比特币上涨了19%,由此可见黄金涨幅是遥遥领先的,已经有人说目前是黄金的第三轮大牛市,这次的上涨持续的时间会很长,而从目前海外投行对金价的预判看,3700美元到4000美元不等,如果说以目前的预期强度看,5000美元或许是个重要分水岭,所以说还是要重视黄金未来的涨势。从这两大信号可以看出,黄金的价值大概率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很多,未来个人资产配置中,黄金的比重会越来越明显,而且要从操作的角度重视黄金,从而去享受黄金的牛市带来的快感。股票
如果美国一口气印钞28万亿,把欠的债都还了,会发生什么?就这么说吧,美

如果美国一口气印钞28万亿,把欠的债都还了,会发生什么?就这么说吧,美

如果美国一口气印钞28万亿,把欠的债都还了,会发生什么?就这么说吧,美国前一天印钞,第二天就被五常联合踢出局,苦的只会是美国人自己。美元能当世界老大,靠的是全球60%以上的债务都以美元计价,各国央行囤美元,美国才能靠印钞把债务压力甩给全世界。可一旦美国真的这么玩“终极大招”,等于是在拿美元的信用体系自残,全世界金融市场的第一反应,就是美元汇率像坐电梯一样往下掉。要知道,美元不是普通纸币,它是全球贸易、外汇储备和投资市场的核心拼图。大家之所以愿意认美元,就是基于对美国信用的信赖,现在美国自己掀桌子,那全球经济秩序就彻底乱套了。各国央行手里的美元储备,会在一夜之间变成烫手山芋。各国肯定会第一时间加速抛售美元、抢购黄金,转向欧元、人民币或其他货币避险。谁都不想重蹈当年德国魏玛共和国,或者津巴布韦的覆辙,纸币一夕之间变废纸,老百姓积蓄顷刻化为乌有。国际贸易体系也会剧烈震荡,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的定价和结算若不再依靠美元,产油国和买家大概率会启用欧元、人民币,甚至直接用本币进行双边结算。长期以来的“石油美元”体系一旦崩盘,全球金融格局就会迎来一场大洗牌。到时,不光是欧元区会推自己的货币,中国也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还有数字货币、跨国结算联盟等新金融模式抬头,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将终结。更糟糕的是,美国国内也会陷入混乱,物价飞速飙涨,工资远远追不上通胀。今天5块钱的咖啡,可能明天就要50块,再过几天得500块才能买一杯。养老金、住房储蓄全都瞬间缩水,老百姓的愤怒很快会演变成社会危机。美国政府一边要面对经济暴涨的通胀洪水,一边还要应对民众的抗议,可以说是进退维谷。在国际政治和军事实力上,美国也将失去最大的底牌。美元之所以能撑起美国数十年海外军事扩张,靠的就是全球信任美元、愿意买美债,可一旦这种信任崩塌,没人再接盘美国国债,美国军费就得完全靠纳税人血汗来支撑。全球“世界警察”的地位,也随美元信用崩塌而迅速下滑。所以说,美国虽然手里握着印钞机,但绝不敢真一夜之间放“28万亿大招”。他们平时选择量化宽松、慢慢放水,就是因为清楚,一旦玩火自焚,不仅美元信誉全毁,还会引发全球金融海啸,最后苦的是自己。归根结底,美元的霸权从来就不是靠美国印了多少纸出来,而是靠全球对美利坚体系的信赖。如果有一天,美国亲手打碎了这种信赖,再多的钞票也只是一堆废纸。
为什么中美要打贸易战,而不是一起发展经济?原因很简单,其实老美已经快发展不下去了

为什么中美要打贸易战,而不是一起发展经济?原因很简单,其实老美已经快发展不下去了

为什么中美要打贸易战,而不是一起发展经济?原因很简单,其实老美已经快发展不下去了,为了把35万亿美债赖掉,它只能打下去,而另一个,则想用工业优势,硬拖对方,直到对方先撑不住。中美贸易战表面上是关于贸易平衡和市场准入的争论,但其深层原因远非如此简单,这场持续数年的经贸摩擦,实际上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背景下,两个大国对未来发展主导权的战略博弈。美国国债规模在2025年已突破37万亿美元,约占其GDP的130%,如此巨额的债务使得每年利息支出就超过1万亿美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军费预算。面对这样的财政压力,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手段来缓解困境,从2018年开始,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多轮关税,最高税率达到25%,涉及商品价值超过5500亿美元。中国则凭借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制造业优势采取应对措施,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种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使中国在贸易战中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贸易战并没有如美国预期那样缩小贸易逆差,相反,2023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3829亿美元,较贸易战前的2017年还增长了14%。这些关税成本大部分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根据研究显示,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了超过90%的关税成本。在科技领域,美国试图通过限制芯片出口等方式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然而这反而加速了中国自主创新步伐。中国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半导体产业自主化进程也在加快。这场贸易冲突还导致全球供应链格局发生变化,许多企业实施"中国+1"战略,将部分产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并未改变,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和基础设施优势依然明显,202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再创新高,达到42.07万亿元人民币。从更深层次看,贸易战反映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需求,现有国际经贸规则难以适应数字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新秩序。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贸易体系与美国的单边主义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将取决于双方能否找到新的平衡点,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举办进博会等举措显示其拥抱全球化的决心。美国则需要正视国内结构性问题和债务困境,寻求更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这场贸易博弈不仅影响两国经济发展,更将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都需要适应新的现实,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求平衡,共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参考资料:新浪财经《特朗普关税战!对美国、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美国债市:国债全线上涨 就业数据疲软后保持涨势

美国8月非农就业数据远低于预期之后,美国国债早盘时段大涨。收益率收盘时脱离了盘中低点,但日内仍全线下行约6至8个基点。长端国债尾盘持续受追捧,推动5s30s利差再度趋平,收盘回到日内低点,逆转早盘时的牛陡趋势。担保隔夜...

投资者押注就业报告将确保降息,美国国债收益率跌至5个月低点

周五,美国国债价格走高,因投资者认为8月疲软的就业报告将确保美联储在本月晚些时候降息。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其影响包括抵押贷款在内的各类消费贷款利率)下跌8个基点,至4.08%。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通常反映市场对货币...
一个致命的信号:中国对美债的万亿级抛售,并非简单的经济考量,而是对美国公然讨论“

一个致命的信号:中国对美债的万亿级抛售,并非简单的经济考量,而是对美国公然讨论“

一个致命的信号:中国对美债的万亿级抛售,并非简单的经济考量,而是对美国公然讨论“冻结美债”言论的决绝回应!要理解中国的动作,得先看看美国国债的现状。根据最新数据,美国的国债总额已经超过36.2万亿美元,占到GDP的121%。这意味着什么?就是美国欠的钱已经比自己一年创造的财富还要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就警告过,美国这种寅吃卯粮的财政政策根本不可持续,现在看来果然没说错,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国会还在为债务上限吵来吵去,一会儿要冻结上限,一会儿又要提高额度,活像个拆东墙补西墙的月光族在琢磨怎么刷爆下一张信用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减持美债的动作就很好理解了,2024年全年,中国合计减持美债573亿美元,到2025年6月持仓规模已经降到7564亿美元,有人可能注意到6月小幅增持了1亿美元,但这不过是长期减持趋势中的小波动,就像下山路上偶尔停下喘口气,不影响整体方向。要知道,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低于1万亿美元,而且总体趋势一路向下,这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经济上的考量很现实,美联储这几年加息降息跟翻书似的,直接导致美债价格上蹿下跳,当利率上升,现行的美债吸引力就会下降,这时候不及时调整持仓,就等着资产缩水吧。但更重要的原因,看看美国国内那些危险的言论就知道了,虽然没有直接说要冻结中国持有的美债,但围绕债务上限的各种折腾,本质上就是在试探赖账的可能性,就像经济学家黄奇帆说的,真要这么干,无异于自杀,但有人就是敢拿这种事开玩笑,中国的减持,其实就是在用行动表态:别打歪主意,我们的钱不是那么好动的!不光中国在动,其他国家也不傻,日本作为美债最大持有国,2024年12月单月就减持273亿美元;英国更夸张,同个月减持441亿美元创了纪录,大家都在悄悄分散风险,毕竟谁也不想把鸡蛋都放在一个天天喊着可能还不上钱的篮子里,各国央行这几年买黄金的热情高涨,三年买了超过1000吨,其实都是一个道理:不能再迷信美元资产了。美国自己可能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总觉得只要美元还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就能一直这么借下去,但债务利息已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迟早会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更要命的是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正在消耗全球的信任,当中国这样的主要债权国都开始用脚投票,说明美元霸权的根基已经在松动了。说到底,中国抛售美债不是要跟谁对着干,而是最基本的风险管理,就像普通人不会把全部积蓄借给一个花钱大手大脚还总说“可能还不上”的人,国家投资自然也要考虑安全。,美国如果真把中国的理性选择当成挑衅,那才是本末倒置。未来的世界金融格局,肯定不会再是美元一家独大,各国都会更注重资产安全和多元化,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在倒逼美国学会量入为出,毕竟靠借钱维持的繁荣,终究是空中楼阁。
快报!快报!美国政府宣布了! 9月4日下午,美债波动率像坐过山车一样蹿升,

快报!快报!美国政府宣布了! 9月4日下午,美债波动率像坐过山车一样蹿升,

快报!快报!美国政府宣布了!9月4日下午,美债波动率像坐过山车一样蹿升,创4月2日“解放日”特朗普加税以来最猛三连跳。大家可能都在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波动率的剧烈攀升直观呈现于洲际交易所数据中。过去三天,美国国债一个月隐含波动率飙升12.12点,如此连续涨幅的规模,是四个多月以来前所未见的。波动率这种东西平时只有专业投资者才会密切关注,但它一旦发威,普通投资者也能感受到市场的那种紧张气氛,就好像天气骤变前的低气压一样,让人有点透不过气。究其原因,首当其冲的是市场对美国财政状况的担忧。特朗普政府的支出和减税计划,除非能得到持续的关税收入支撑,否则很可能导致美国财政状况恶化。近期,一家联邦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时期推行的大部分关税举措有违法律规定。此裁定如重磅炸弹般投下,瞬间引发广泛关注与震动。市场担心美国政府甚至可能需要退还已征收的关税,这让本就令人担忧的联邦财政状况雪上加霜。财政是国家的家底,家底不稳,市场这颗心自然就悬起来了。再加上周五的非农就业报告即将公布,市场屏息以待。这份报告堪称评估美联储政策走向的关键线索。毕竟,在不久之后,美联储官员便会踏入9月利率决议前的静默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心里都在嘀咕,这份就业数据会怎样影响美联储接下来的降息步伐?目前交易员几乎已经完全消化了本月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但数据的好坏可能会改变这一预期。这种不确定性足以让市场的波动率仪表盘指针疯狂摇摆。政治因素也在搅动市场的一池春水。特朗普试图对美联储施加更大控制,包括企图罢免理事丽莎·库克,这些举动加剧了市场的不安情绪。美联储的独立性是市场信心的基石之一,任何试图撼动这一基石的行为都会让投资者感到紧张。星展银行驻新加坡的高级利率策略师点出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季节性影响。彭博汇编数据表明,于过去十年间,期限超十年的债券在9月所录得的月度跌幅最为显著。市场参与者如今的处境十分微妙。正如三井住友DS资产管理公司的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资组合经理所言,“在绝对方向方面,我们保持相当大的灵活度”,如果过于做空,可能被迫离场,因此不会承担太多的方向性敞口。美债市场波动率的急剧上升并非由单一因素造成,而是财政前景、经济数据、政治干预季节性因素等多重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彼此交织,相互强化,共同导演了这场波动率飙升的大戏。市场不喜欢不确定性,而当这么多不确定性同时出现时,波动率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狂奔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这种高波动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耐心和灵活性可能比追逐短期收益更为重要。市场总会波动,但最终会回归理性。素材来源:美债波动率创“解放日”以来最大市场忧心美国财政且对非农感到不安2025-09-0417:34·财联社

市场已开始交易“美联储独立性丧失”:美国股债、黄金最为显著摩根大通认为,对美联储

市场已开始交易“美联储独立性丧失”:美国股债、黄金最为显著摩根大通认为,对美联储独立性受损的担忧正在一大交易主题,通常受益于通胀担忧的价值股、大宗商品及黄金价格出现上涨,同时5年/30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趋于陡峭,而美元的反应相对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