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萨努宣布退役,结束10年NFL生涯

穆罕默德·萨努宣布退役,结束10年NFL生涯

记者sportscenter发推特报道,前亚特兰大猎鹰队外接手穆罕默德·萨努在飞机上收到后方家庭来信时的一幕萨努今日宣布结束10年NFL生涯正式退役。(via@mohamedsanu,@nfl)
巴基斯坦这两天有多牛!一边总统到中国,参观成飞歼10战机生产车间,这可是第一次有

巴基斯坦这两天有多牛!一边总统到中国,参观成飞歼10战机生产车间,这可是第一次有

巴基斯坦这两天有多牛!一边总统到中国,参观成飞歼10战机生产车间,这可是第一次有国外元首参观我们战机生产车间。为什么参观,这个意思不言而喻。另一边,总理亲赴沙特,和沙特签订《战略共同防御协定》,这个协议明确规定:对两国任何一国的任何侵略都被视为对双方的侵略。巴基斯坦作为南亚大国,长期面临多重安全压力。印度边境冲突频发,克什米尔地区炮火不断,2025年上半年又爆发小规模交火,造成数十人伤亡。巴军调动重型装备,边防部队日夜巡逻,凸显防御体系的紧迫性。同时,中东局势动荡,伊朗与以色列摩擦升级,红海航道受阻,全球能源价格飙升至每桶90美元以上。沙特作为石油巨头,依赖外部军事援助,却因美国国会辩论而补给延迟。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推动国防多元化,但西方装备体系限制采购渠道。巴基斯坦则凭借丰富作战经验和非西方武器库,成为潜在伙伴。中国通过中巴经济走廊注入数百亿美元援助,涵盖港口建设和军事技术转移。2025年9月上旬,全球博弈加剧,巴基斯坦高层审时度势,决定双线外交,巩固盟友网络,避免单一依赖。这种定位源于历史渊源,上世纪70年代中巴钢铁友谊奠基,如今扩展到联合研发项目。巴军装备包括自主导弹和核威慑,体系独立,不受后门制约。沙特资金雄厚,却战力短板明显,巴基斯坦补位刚好,形成互补格局。在能源危机和地区热点下,这一举动顺势而为,体现了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的智慧。扎尔达里总统的访华行程从9月12日启动,为期10天,涵盖多地活动,但焦点落在9月14日的成都之行。这是巴基斯坦总统自2024年3月复职后的首次正式访华,旨在深化经贸和国防合作。航空工业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是歼10系列的核心生产基地,占地广阔,产能稳定,每月组装12架以上。扎尔达里成为首位外国元首进入该设施,参观覆盖从机身焊接到雷达集成全流程。歼10C战斗机以机动性和多用途著称,曾在实战中击落敌机,出口巴基斯坦后提升其空军实力。总统对生产效率和自主创新表示赞赏,强调这将加速中巴军事技术转移。巴基斯坦空军现有约100架JF17枭龙,与歼10兼容性强,此访暗示增购意向,可能涉及50架订单,包括本地组装比例提升。会谈中,双方讨论一带一路扩展,涵盖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中国承诺援助训练机和导弹系统,巴方则提供情报共享。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确认,此行出席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并赴四川、上海和新疆考察。这种高规格安排,超出常规礼节,信号明确:中巴联盟升级,针对南亚平衡。印度媒体迅速反应,称此举加剧军备竞赛,但巴方回应称纯属双边合作,无关第三方。与总统访华同步,总理谢里夫于9月17日抵达利雅得,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亲自接机,仪仗队奏响国歌,凸显重视。双方签署《战略共同防御协定》,这是两国数十年来安全伙伴关系的里程碑。协议核心条款规定,针对任一方的外部侵略,将视为共同威胁,触发联合响应机制,包括军事调动和情报援助。这反映两国对地区安全的共识,旨在发展防务合作。沙特通讯社联合声明强调,协议涵盖所有军事手段,不限于常规武器。巴基斯坦作为唯一核武装穆斯林国家,其威慑力自然融入框架,但官方否认提供核保护伞,焦点在常规领域。合作延伸到国防工业,包含技术转移和联合生产,沙特媒体专员贾马尔阿尔哈比确认,将援助数十亿美元用于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如瓜达尔港升级。巴方承诺加强海岸警卫,共享红海情报。谈判源于多年对话,2025年多哈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后加速。印度快报分析,此协定影响印度和以色列战略,印度外交部召开记者会,重申边境警惕。以色列军方调整部署,加频地中海巡逻。CNN报道,美国可靠性下降,推动沙特转向核武装盟友。这种互惠模式,沙特获防御深度,巴基斯坦得经济注入,填补财政短板。
快报!快报!卡塔尔首相宣布了!9月18日,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与埃及

快报!快报!卡塔尔首相宣布了!9月18日,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与埃及

快报!快报!卡塔尔首相宣布了!9月18日,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与埃及外长阿卜杜勒阿提通电话,双方明确表示将继续携手调停加沙地带冲突,推动立即停火、促成被扣押人员释放,并全力应对当地的人道主义危机。这一消息看似外交常规操作,但背后藏着中东局势的微妙转折——两个区域大国在战火中硬生生撕开一道对话缝隙,说白了就是“打仗不如上谈判桌”。首先,卡塔尔和埃及这次联手绝非偶然。卡塔尔常年扮演中东“和事佬”,埃及则控制着加沙南部拉法口岸、捏着人道物资通道的钥匙,两国凑一块儿相当于既管谈又管饭。但现实骨感得很:哈马斯高层刚在卡塔尔多哈遭以色列“精准打击”,谈判代表团开会时导弹飞进会议室,12连炸吓得调停团队差点散架——这节骨眼上两国还敢往前冲,说明停火这事儿再难也得咬牙干。其次,加沙的人道灾难已踩下底线。冲突至今,加沙死亡人数突破6.5万,每24小时就有近百人丧生,甚至领救济粮的平民都成袭击目标。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急得喊话:“医院濒临崩溃,人不该这么活!”说白了,调停早不是政治选择题,而是救命必答题。但问题是,哈马斯咬定“以色列不停火就不谈判”,以军却坚持“打到底才能赢”,两边杠着,苦的却是平民。最后,国际社会扯皮更让和平蒙阴影。美国刚在安理会一票否决了停火决议,14国赞成也架不住一颗反对票,中方代表傅聪那句“到底还要死多少人?”问得人心颤。欧盟虽宣布制裁以色列极端分子,但方案还得等成员国点头——大佬们桌上拍板,加沙地下埋人,这画面忒割裂。说到底,调停像场高压线上的舞蹈,卡塔尔和埃及有心,但光靠地区力量显然拽不动战争巨兽。现在悬念抛给大众:一边是以色列财长嚷嚷“加沙是房地产富矿”,一边是难民挤在废墟里啃饼充饥,国际社会到底该信炸弹还是信谈判?你觉得这次调停能摁住战火,还是沦为又一波“外交表演”?评论区蹲个真实想法!
《伊斯兰堡快报》报道,当地时间17日,巴基斯坦防长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宣布,

《伊斯兰堡快报》报道,当地时间17日,巴基斯坦防长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宣布,

《伊斯兰堡快报》报道,当地时间17日,巴基斯坦防长赫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宣布,巴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已于访问沙特阿拉伯期间,和利亚德签署了重要的共同防御协议,该协议旨在加强两国国防安全,增加防务互助,按照协议内容,任何针对巴沙两国,任何一方的侵略行动,都将被视为对双方发起的共同攻击,作为缔约国,将有义务通过包括军事手段在内,一切必要方式,对另一方实施全面援助。阿西夫还进一步透露,在不久的将来,巴方还将和沙特共同研发武器,以此促进和维护地区和平。
快报!快报!卡塔尔不干了9月13日,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在华盛顿与美

快报!快报!卡塔尔不干了9月13日,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在华盛顿与美

快报!快报!卡塔尔不干了9月13日,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在华盛顿与美国副总统万斯及国务卿鲁比奥举行会谈时表态,他直言将“采取一切措施”回应以色列对多哈的袭击,这哪是什么外交会谈,分明是战火外溢的信号弹!一边给以色列递炮弹,一边请卡塔尔政要“喝茶”,特朗普政府嘴上喊着“调解”,实则在纵容乱局烧遍整个地区。以色列战机敢闯主权国家首都轰炸哈马斯,这开的是什么危险先例?今天能越境突袭卡塔尔,明天是不是看谁不顺眼都能随意动武?更矛盾的是,卡塔尔既是美国盟友,又被视作哈马斯“金主”,白宫这场会谈简直像在刀尖上跳踢踏舞。最讽刺的是,美国刚卖完F-35给以色列,转头就对卡塔尔说“珍视合作伙伴关系”——这不是明摆着两边煽风点火吗?如今中东火药桶已开始冒烟,美国却还在玩危险的平衡术:既怕得罪以色列这个“中东支点”,又舍不得卡塔尔的天然气和军事基地。若继续这样“拉偏架”,下一个被炸的会不会是德黑兰、大马士革?当主权国家的首都都能沦为战场,《联合国宪章》的尊严,难道还不如一张废纸?
半岛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11日,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本.阿普杜拉赫曼.阿勒萨尼表

半岛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11日,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本.阿普杜拉赫曼.阿勒萨尼表

半岛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11日,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本.阿普杜拉赫曼.阿勒萨尼表示,作为遭到国际刑事法院通缉,和犯下反人类罪罪行的罪犯,内塔尼亚胡才是应该被绳之以法的对象。阿勒萨尼对媒体表示,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的行动...
号外!号外! 卡塔尔首相做出决定! 9月11日,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

号外!号外! 卡塔尔首相做出决定! 9月11日,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

号外!号外!卡塔尔首相做出决定!9月11日,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的一句话,让中东外交圈瞬间绷紧了神经。他宣布,卡塔尔将重新评估在加沙冲突中的调停者角色。这个决定看似只是外交表态,实则揭开了中东调停机制的深层裂痕,就在两天前,以色列空袭了多哈使馆区,6条人命成了这场外交博弈的牺牲品。当调停者的中立地位都能被炸弹撕碎,整个地区的和平框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卡塔尔能坐到调停者的位置上,绝非偶然。这个国土面积不足1.2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手里握着两张关键牌:天然气和地理位置。作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之一,卡塔尔每年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占其消费量的三分之一,这种能源影响力让它能同时和西方、阿拉伯国家保持对话。更关键的是,多哈长期以来是哈马斯高层的“安全屋”,哈利勒•哈亚等核心谈判人员在此居留多年,这种特殊关系让卡塔尔成了唯一能让以方和哈马斯坐下来谈的桥梁。过去两年,它促成的五次停火,每次都能为加沙争取到至少两周的喘息,背后正是这种“能源+人脉”的双重优势在起作用。但9月9日的空袭,精准打击的就是这种优势。以色列声称要“清除哈马斯高层”,却选择在多哈使馆区动手,这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威慑。你卡塔尔的中立地盘,我照样敢炸。更狠的是,空袭发生时,哈马斯代表团正和卡塔尔官员讨论美国提出的最新停火方案,方案里甚至包括以色列同意开放拉法口岸的条款。这种“边谈边炸”的操作,与其说是军事行动,不如说是在告诉卡塔尔:你的调停对我没用。内塔尼亚胡10日紧接着要求卡塔尔驱逐哈马斯领导人,否则“以军将亲自行动”,等于彻底撕毁了外交博弈的潜规则。卡塔尔的反应里藏着复杂的算计。宣布重新评估调停角色,表面是愤怒,实则是战略收缩。作为小国,卡塔尔的安全高度依赖国际规则和大国承诺,而以色列的空袭恰恰暴露了这些保障的脆弱性。它的司法部启动对以色列的起诉,由外交国务大臣胡莱菲牵头,这步棋既是做给国内看,也是在向阿拉伯盟友传递信号:我没有妥协。更微妙的是对哈马斯高层的去留评估,这些人既是谈判筹码,也是现在的“烫手山芋”,卡塔尔需要在“坚守承诺”和“规避风险”之间找到新平衡。这场风波还撕开了中东权力结构的裂缝。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和约旦王储侯赛因9月10日密集访多哈,表面是声援,实则各有算盘。阿联酋想借支持卡塔尔巩固海湾合作委员会的话语权,约旦则担心战火蔓延到河西岸,影响自身安全。沙特虽然没派高层到访,却在官媒上痛批以色列“无视外交底线”,这种默契背后,是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扩张”的集体警惕。过去几年,中东曾一度出现“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趋势,而这次空袭让这种趋势戛然而止,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被以色列“越境打击”的目标。美国的反应成了最大的变量。乌代德空军基地作为美军在中东的核心枢纽,距离空袭地点仅30公里,却全程“毫无反应”。卡塔尔外交官私下透露,美军早在空袭前15分钟就收到了情报,却选择“按兵不动”。这种沉默比任何表态都更伤人。毕竟卡塔尔每年为美军提供数亿美元的基地运营支持,换来的却是“见死不救”。最让人忧心的是调停机制的崩塌。过去中东冲突里,总有像卡塔尔这样的“第三方”能缓冲矛盾,比如2008年埃及调停加沙冲突,2014年土耳其协调以巴换俘。但现在,埃及因西奈半岛安全自顾不暇,土耳其与以色列关系紧张,卡塔尔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它的退缩意味着,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几乎再无直接沟通渠道。加沙北部的联合国观察员说,最近三天以军炮击频率增加了40%,“没有了停火谈判的约束,双方都在往极端走”。卡塔尔的决定,本质上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自保。它的天然气可以影响欧洲,但挡不住以色列的导弹;它的外交手腕能促成停火,却护不住使馆区的平民。穆罕默德的表态里,藏着一句没说出口的话:当规则不再被遵守,调停者只会变成新的牺牲品。现在多哈的外交圈都在猜,卡塔尔会不会彻底退出。有人说它会转向土耳其和伊朗寻求支持,有人觉得它最终还是会妥协。但无论结果如何,中东的调停游戏已经变了规则,谁想当和事佬,就得先做好被炸弹瞄准的准备。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资料:澎湃新闻:中东调停机制为何接连失效?,2025年9月11日
就在刚才卡塔尔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9日

就在刚才卡塔尔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9日

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9日誓言将进行报复,他呼吁中东地区共同反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穆罕默德表示,以色列9日对哈马斯位于多哈的总部发动攻击后[祈祷] 誓言将进行报复,他呼吁中东地区共同反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卡塔尔被炸之后,石油国的老爷们终于肯为巴勒斯坦发声了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

卡塔尔被炸之后,石油国的老爷们终于肯为巴勒斯坦发声了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

卡塔尔被炸之后,石油国的老爷们终于肯为巴勒斯坦发声了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公开宣布,加沙属于巴勒斯坦人民,他们的权利不能被侵略剥夺。这是沙特高层近几年少有的直接为加沙发声,他们前几年还想着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然后安安心心当王爷呢没想到,美国只想要他们的钱,结果以色列想要他们的命!这次以色列轰炸卡塔尔,终于让老爷们产生了一丝唇亡齿寒的危机感。
卡塔尔被轰炸后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在记者会上直接撂下

卡塔尔被轰炸后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在记者会上直接撂下

卡塔尔被轰炸后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在记者会上直接撂下话:“以色列对多哈的袭击是国家恐怖主义,我们承诺对任何针对其领土的行为采取果断行动,保留一切必要措施报复。”2025年9月9日,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上空突然响起爆炸声,以色列战机发射的十枚导弹精准命中了哈马斯谈判代表团的驻地。更让人气愤的是,这伙人开会讨论的还是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结果导弹就从天上掉下来了。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在记者会上拍了桌子,直言这是"国家恐怖主义",放话要采取果断行动报复。说起来卡塔尔这口气咽不下太正常了,要知道哈马斯高层在多哈住了这么多年,双方早有默契互不打扰。现在以色列居然把导弹打到主权国家首都,这跟在别人家门口砸玻璃没区别。更让人窝火的是,事后披露美国事先知情,却连个正经预警都没有,等导弹炸完十分钟才打电话过来,这盟友当得可真够意思。卡塔尔敢放狠话,手里是有真家伙的。作为欧洲第三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它握着欧洲13.7%的天然气供应阀门,这可比战斗机管用多了。虽然之前跟美国签了些看起来吓人的投资协议,比如那个五年内对美投资1.2万亿美元的计划,明眼人都知道根本兑现不了,毕竟这相当于卡塔尔五年GDP的总和,但这不影响它用能源当筹码。最近就有消息说,卡塔尔已经悄悄暂停了和以色列几个欧洲盟友的能源合作谈判,这招杀人不见血的功夫确实厉害。军事上卡塔尔也不是软柿子,今年6月伊朗导弹来袭时,他们部署的"爱国者"反导系统可不是摆设,19枚导弹拦下来18枚,只有一枚落到美军乌代德基地造成点小损失。这次被以色列打脸后,卡塔尔紧接着就宣布要加强和伊朗、沙特等国的海军联盟合作,这个新联盟本来就打算把印度洋北部的安全事务自己管起来,现在正好借这个机会加速推进。毕竟美军基地就在被炸地点南边不远,真出事了还得靠自己的反导系统,谁还信美国的安全承诺啊。更深层的原因是以色列这次彻底打破了游戏规则,本来卡塔尔作为巴以冲突的斡旋方,让哈马斯高层在多哈办公就是为了方便谈判,现在把谈判代表炸了,明摆着是不想好好谈了。刚好以色列正在加沙城发动大规模进攻,还勒令全城居民撤离,这时候炸多哈明显是想转移国际社会的注意力。卡塔尔当然不会甘愿当替罪羊,借着这个机会联合伊朗、巴勒斯坦等国谴责以色列,顺便把自己的地区影响力再提一个档次。现在整个中东都在看着卡塔尔的动作,法国、英国这些国家本来就打算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以色列这一炸正好给了卡塔尔带头反击的理由。半岛电视台连日来滚动报道袭击细节,把"主权被侵犯"的调子拉满,舆论战打得风生水起。说到底卡塔尔这步棋走得挺精明,表面上是报复袭击,实际上是借着这股子气重新规划中东的权力格局。手里握着天然气杠杆,身边有伊朗等国的支持,国际上又占着道义高地,难怪敢放出"保留一切必要措施"的狠话。毕竟在中东这块地界上,光有钱不够,还得让别人知道你不好惹,卡塔尔这波操作,算是把土豪的精明和主权国家的硬气结合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