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石油

为什么沙特富得流油,却从没有国家去打沙特的主意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沙特太有钱了!

为什么沙特富得流油,却从没有国家去打沙特的主意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沙特太有钱了!

为什么沙特富得流油,却从没有国家去打沙特的主意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沙特太有钱了!这个躺在石油金矿上的国家,硬生生用“钞能力“给自己套了七层护甲:军事上堆满美式装备,外交上绑定中美俄,经济上掐着全球能源命脉,宗教上捏着伊斯兰世界心脏。这种全方位防护,连五常看了都得掂量掂量。在军事装备领域,沙特的采购清单堪称“美式武器展销会”。光是F-15SA战斗机就引进了84架,每架单价超过1亿美元,配套的弹药和维护系统更是一笔天文数字。2022年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沙特从美国采购的军火总额突破1500亿美元,这种级别的订单让美国军工复合体把沙特视作“黄金客户”。不仅如此,沙特还在本土建立了多座美式武器维修厂,让美国企业深度参与到本国国防体系中,这种“绑定式采购”让双方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自然没人愿意轻易动这个“大客户”。作为伊斯兰教两大圣城麦加和麦地那的所在地,沙特在宗教领域的影响力更是无人能及。每年全球有超过200万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朝觐期间,沙特不仅提供完善的宗教服务,还承担着大量安保和后勤工作,这种对全球穆斯林的“责任担当”让它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精神核心。周边国家即便与沙特存在利益分歧,也不敢在宗教问题上与沙特对立,毕竟一旦破坏这种宗教秩序,很可能引发国内穆斯林群体的不满,这种潜在的宗教约束力,比任何军事威慑都更有效。在外交舞台上,沙特的“多线操作”更是展现出高超的平衡术。它既保持着与美国的传统盟友关系,又在2022年与中国签署了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涵盖能源、基建、科技等多个领域。其中,中沙合作建设的延布石化产业园,每年能加工4000万吨原油,不仅让沙特实现了石油资源的深加工,还为当地创造了2万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沙特与俄罗斯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内部保持着密切协作,双方通过协调产量共同稳定国际油价,这种横跨东西方的外交布局,让任何国家在对沙特动心思前,都得考虑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更关键的是,沙特手中握着全球能源市场的“阀门”。它每天的石油产量稳定在1000万桶以上,占全球日均产量的10%左右,而且其石油开采成本每桶还不到10美元,远低于俄罗斯的40美元和美国页岩油的50美元。这种低成本高产量的优势,让沙特在油价波动时拥有极强的调控能力。2023年全球能源紧张时,沙特通过小幅调整产量,就让国际油价在一个月内波动超过15%,这种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使得各国都得看沙特的“脸色”行事。毕竟没人愿意因为得罪沙特而面临油价暴涨的风险,那对本国经济的打击可不是小数目。从军事装备的“美元绑定”,到宗教领域的“精神引领”,再到外交上的“多极平衡”,最后到能源市场的“话语权掌控”,沙特用财富构建的防护网层层相扣。尤其是与中国的深度合作,不仅让沙特获得了更多发展机遇,也从侧面展现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能与沙特达成数百亿美元的合作,本身就说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种基于平等互利的合作模式,也正是中国大国风范的体现。不过话说回来,靠“钞能力”构建的防护网真的能永远稳固吗?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一旦石油不再是“硬通货”,沙特的这些防护层会不会出现松动?如果未来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它的平衡术还能玩得转吗?对于这些问题,你们怎么看?
欧佩克+同意自10月起进一步提高石油产量,以夺回市场份额

欧佩克+同意自10月起进一步提高石油产量,以夺回市场份额

欧佩克+已同意自10月起进一步提高石油产量,其主导国沙特阿拉伯正借此推动夺回市场份额;不过,由于预计全球需求将走弱,此次产量增幅较前几个月有所放缓。此前数年,欧佩克+一直通过减产支撑石油市场,自今年4月起才开始逐步...
欧佩克+:成员国同意在10月将石油产量提高13.7万桶/日

欧佩克+:成员国同意在10月将石油产量提高13.7万桶/日

格隆汇9月7日|欧佩克+发表声明,鉴于全球经济前景稳定、市场基本面健康(反映在较低的原油库存水平上),八国决定将自2023年4月宣布的每日165万桶额外自愿减产中,实施每日13.7万桶的产量调整。该调整将于2025年10月起实施,...
1958年,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女儿杨拯陆在筹备婚礼期间离奇失踪,几日后,她的尸体出

1958年,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女儿杨拯陆在筹备婚礼期间离奇失踪,几日后,她的尸体出

1958年,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女儿杨拯陆在筹备婚礼期间离奇失踪,几日后,她的尸体出现在冰雪之中,全身泥渍,满身伤痕,就连手指也被僵硬的插入泥土之中,人们还发现她怀里似乎死死地护着一个东西……在新疆三塘湖盆地的勘探档案里,至今留存着一张泛黄的手绘图,图纸边缘沾着淡淡的泥渍,角落标注着“砂岩夹页岩层,东段有偏差”,落款处的字迹清秀却有力。很少有人知道,这张图是22岁的杨拯陆用生命护回来的——1958年那个寒夜,她趴在冰雪里,双手插进冻硬的泥土,怀里紧紧裹着的,就是这叠承载着勘探数据的图纸,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松开。说起杨拯陆,地质队的老队员总记得她刚报到时的模样。1956年,刚从西北大学石油地质系毕业的她,背着大包走进106地质队,头发扎得紧实,说话又快又干脆。有人听说她是杨虎城的女儿,劝她:“你是烈士后代,留在内地多好,新疆这地方太苦了。”可她却摇头:“我来就是搞勘探的,越苦的地方越需要人。”那时的新疆,野外勘探全靠人力,没有卫星定位,没有无人机辅助,队员们背着仪器、扛着帐篷,在戈壁里一走就是一整天;晚上住地窝子,冻得盖三床毯子都嫌冷,杨拯陆却从没喊过一句累,反而总抢着去测最难走的线。没人能想到,这个不怕苦的姑娘,在1958年9月,本该穿着婚纱的日子,却永远留在了三塘湖的冰雪里。那时候,她和同为技术员的谢宏已经定好了婚期,喜帖印好了,家里也备好了婚礼用品,就等她完成最后一次勘探任务回来。可单位突然接到紧急通知:三塘湖盆地有一块岩层数据需要补测,关系到后续石油勘探的方向。“工作要紧,婚礼等我回来再说。”杨拯陆没多犹豫,带着队员张广智就出发了,谁也没料到,这一去就没了消息。9月22日那天,三塘湖的天气格外反常。白天还是40度的高温,傍晚突然刮起寒风,气温骤降到零下十多度。杨拯陆和张广智跟队里说,要去西北方向补测最后一条线,“争取今天跑完,不耽误汇总”。可直到天黑,他们都没回来。队友们起初以为是走错了路,毕竟戈壁里没什么参照物,可等到第二天一早,还是没见人影,队里才慌了神,分两组进山寻找。找到他们的时候,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张广智靠在土坡上,身体已经僵硬;不远处的低洼地带,杨拯陆趴在雪地里,脸贴着冰冷的地面,嘴唇冻得发紫,双手深深插进泥土里,像是在最后时刻还想抓住什么。队员们小心地把她扶起来,才发现她怀里紧紧裹着一个包裹,外层结了薄冰,里面是一叠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勘探图纸和记录本。正是她前一晚熬夜整理好的综合线图,上面的每一个数据、每一处标注都清晰可见。后来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先顾着自己?老队长叹了口气:“她是杨虎城的女儿,骨子里就带着股韧劲。你想想,她小时候在牢里陪着母亲,母亲没了,她都没垮,到了地质队,图纸就是她的命。”杨拯陆的童年,是在囚禁中度过的。父亲杨虎城因“西安事变”被蒋介石迫害,她从出生起就跟着母亲谢葆真在狱中生活,直到母亲病逝,她还被关押了好几年。解放后重获自由,她没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反而更坚定了“要做有用的人”的想法——搞石油勘探,为国家找资源,就是她选择的路。这张被她护回来的图纸,后来成了三塘湖东部岩层分析的关键依据。地质队靠着这张图,完善了当地的地质档案,为后续的石油开采打下了基础。再后来,采油厂在门口立了杨拯陆的雕像,每年春天化雪后,新队员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去雕像前听她的故事。讲解员会指着雕像说:“她22岁,和你们一样年轻,最后一刻还在护着她的图纸。”没人会觉得她“傻”,因为大家都知道,1958年的中国,太需要这样的人——不计个人得失,把国家的需要放在最前面。如今,杨拯陆没来得及举办的婚礼,成了永远的遗憾,但她的名字,却刻在了地质人的心里,刻在了三塘湖的土地上。参考信息:《杨虎城之女在大漠失踪,被发现时10指插在雪里,怀里揣着1张图纸》·搜狐网·2024-05-03
马杜罗“身处绝境”,没有任何国家伸出援手。确实很惨,但怨不得别人,看着如今委内瑞

马杜罗“身处绝境”,没有任何国家伸出援手。确实很惨,但怨不得别人,看着如今委内瑞

马杜罗“身处绝境”,没有任何国家伸出援手。确实很惨,但怨不得别人,看着如今委内瑞拉街头那些瘦骨嶙峋的孩子,很难想象这个国家曾经靠着石油财富让老百姓过着好日子。要知道,委内瑞拉地下埋着全世界最多的石油,可现在却落到这般田地。这一切,都和马杜罗政府的政策失误脱不了干系。从查韦斯到马杜罗,他们都踩着一条老路,把外国公司逼走,把国有石油公司捧成一家独大。本来人家带来了资金和技术,却因为要让政府出风头被赶走。缺了外援,还大规模清洗本土的工程师和管理者,十几年来大批人才就这样散掉。石油公司里剩下的一群人,对政府忠诚倒是够了,可对机器设备完全外行。结果就是油井坏了没人修,新项目没人能带头,设备一台接一台报废。委内瑞拉甚至连自己开出的重质原油都没能力加工,要么出口低价原油再花高价进口汽油,要么看着设备生锈。财政见底,马杜罗想出的办法简单粗暴,就是疯狂印钱。钞票堆得越来越多,价值却越来越低。人们早上还能买一顿早餐的钱,到晚上可能只够买几颗土豆,钱成了一堆废纸。更糟的是,政府为了稳物价,强行定下低价标准。卖得出价不够成本,商人们干脆不卖了,货架上越来越空。市民手里有票子,可什么也买不到。农业早已没人管,一切都仰仗石油带来的外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自然会问,难道没有国家愿意拉一把吗?答案是几乎没有。原因很直白:缺的不是同情心,而是信任。马来西亚曾经投了巨额资金,被拖欠利润不得不撤退;俄罗斯也吃了类似的亏,投入的油田项目赚到的钱直接被政府拿走。至于中国,给过大额贷款,还签了“以油还债”的协议,可马杜罗政府后来又翻脸,说这些油要另算价钱。这种不讲信用的做法,谁还敢再投钱?走投无路时,马杜罗的说辞是,美国的制裁害得国家陷入泥潭。早在制裁全面收紧之前,产油量和货币就已经崩塌。他只是用外部压力做挡箭牌,把国内的失误掩盖过去。更让人心凉的是,当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想进来的时候,为了政治斗争,他宁可用军队拦下,也不愿让物资落到反对派手里。人民的生死,始终摆在权力之后。今天的委内瑞拉,站在废墟之上,既没有石油红利,也没有国际合作,只剩下孤立和困境。马杜罗把国家带到这一步,已经证明一个事实:再多的财富,如果没有诚实的伙伴关系,没有专业的治理智慧,迟早会流光耗尽。倘若他继续拒绝承认方向错误,国家只会一天天沉下去。曾经让百姓富足的石油,如今成了堵住经济血脉的负担。问题不是埋在地下的油,而是那一连串错误的决策。面对当下的困局,他们最该做的不是寻找外部敌人,而是敢于面对自己的责任。可惜这一步,对马杜罗来说,很可能比放弃权力还要难。
要放弃石油人民币?沙特王储竟把中国当底牌,中方14个字说明一切最近,

要放弃石油人民币?沙特王储竟把中国当底牌,中方14个字说明一切最近,

要放弃石油人民币?沙特王储竟把中国当底牌,中方14个字说明一切最近,风声鹤唳,沙特要放弃石油人民币了?这事儿传得沸沸扬扬,让人心头一紧。毕竟,沙特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已经有超过四成是用人民币结算了,这可不是小数目,而是实实在在的大动作。想象一下,全球能源市场都在盯着,人民币结算比例一路飙升,从最初的试探到如今的40%以上,这背后是沙特和中国之间日益紧密的经济纽带。2025年3月,沙特对华石油出口首次以人民币结算比例突破40%,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日均处理量更是飙升至1.2万亿元,这数字简直让人咋舌,仿佛在说,石油人民币的根基已经扎得深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外界突然冒出“沙特将放弃石油人民币”的说法,像一阵冷风吹过。这传闻从哪儿来的呢?原来,早在2025年9月初,就有媒体在猜测沙特是不是要跟石油人民币说拜拜了,毕竟之前传得沸沸扬扬,说2025年3月沙特对华石油出口用人民币结算,但后续风向似乎变了。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沙特作为石油大国,每一步都牵动全球神经,外界总爱捕风捉影,揣测它的金融策略会不会转向。但细想一下,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可不是等闲之辈,他精明得很,把中国当成了底牌。2024年5月,沙特就正式宣布接受人民币作为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这标志着沙特在逐步放弃石油美元,转向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的货币。这步棋走得稳,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沙特王储深知,与中国合作能带来更大的利益空间,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动荡的当下。中东产油国们也在集体行动,2024年9月,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峰会的圆满落幕,历史性的经济决策悄然重塑全球能源市场。从那时起,中东产油国决定在与中国的油气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这举措标志着“石油人民币”的崛起,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落地生根。沙特作为领头羊,自然不会掉队,它在这波浪潮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把中国视为可靠的伙伴,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这种转变,让石油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水涨船高,沙特王储的底牌打得漂亮,既稳住了国内经济,又拓展了国际影响力。面对外界的喧嚣,中国却异常平静,回应只用了14个字:“以天下之利为利、以人民之心为心”。这短短一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杀伐有度,透着东方智慧。它没有直接反驳传闻,也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而是点明了合作的核心——以全球利益为重,以人民福祉为本。这回应背后,是中国对沙特决策的信任,也是对石油人民币未来的坚定信心。毕竟,沙特石油人民币结算比例的突破,不是偶然,而是双方长期努力的结果,CIPS系统的飙升处理量就是明证,人民币在能源贸易中的角色越来越不可或缺。这事儿还没完,沙特王储的底牌会不会继续出?中方的回应会不会引发连锁反应?全球金融市场都在屏息以待。或许,下一波浪潮中,沙特会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合作,让石油人民币的根基更牢;又或许,外界传闻只是昙花一现,沙特会用实际行动证明它的选择。无论如何,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沙特和中国之间的互动,注定会成为全球经济舞台上的重头戏。以天下之利为利、以人民之心为心,这14个字不仅是对当下的回应,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平静中藏着力量,等待着时间的检验。
【#乌施压斯洛伐克停止购买俄石油#】据法新社9月5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5日

【#乌施压斯洛伐克停止购买俄石油#】据法新社9月5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5日

【#乌施压斯洛伐克停止购买俄石油#】据法新社9月5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5日在会见到访的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时,要求斯洛伐克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这是两国关系的一个分歧点。报道称,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一样,菲佐以亲俄罗斯和批评泽连斯基的立场著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通过德鲁日巴石油管道进口俄罗斯石油。为应对俄乌战争,欧盟已禁止了大部分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但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获得豁免,以便有时间寻找替代供应来源。这导致了斯洛伐克和乌克兰之间的摩擦,德鲁日巴管道的一部分在乌克兰境内。泽连斯基5日在会谈后表示:“俄罗斯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一样,没有未来。”他还称准备“确保斯洛伐克的能源稳定”,向其提供石油和天然气,但是条件就是后者停止购买俄罗斯的油气。泽连斯基还称,乌克兰会继续“回应俄罗斯对能源设施的进攻”,也就是说会袭击德鲁日巴石油管道之类的设施。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则与基辅的立场保持较远的距离,为自己与普京的接触进行辩解,认为俄乌战争后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将会正常化”。泽连斯基还在意大利一个经济论坛的视频会议上表示,“重要的是”匈牙利也应该“听到”美国的“信号”,以及特朗普所称的“欧洲应该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彼得在一次会议上回应批评,拒绝接受欧盟的错误决策。他说:“匈牙利和俄罗斯合作是为了确保供应安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欧盟拒绝了我们增加东南欧输油管道能力的要求。”(编译/芦龙军)【缩略图】9月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右)和斯洛伐克总理罗贝尔特·菲佐在乌克兰乌日哥罗德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交谈。(美联社)
马杜罗如今“落至绝境”,没有一个国家肯伸手相助,处境固然悲惨,可仔细想想

马杜罗如今“落至绝境”,没有一个国家肯伸手相助,处境固然悲惨,可仔细想想

马杜罗如今“落至绝境”,没有一个国家肯伸手相助,处境固然悲惨,可仔细想想,这真怨不得别人。放眼今天的委内瑞拉,曾经世界上石油储量第一的国家,如今街头却是排队领食物的穷人和找不到药的病人,这样的反差几乎让人怀疑这是同一个地方。加拉加斯的街头,曾经因石油美元而灯火通明的商场橱窗如今布满灰尘,而面包店外蜿蜒的长龙成了城市最刺眼的风景线。人们提着空空如也的购物袋,眼神里写满了对明天的茫然。这景象背后,是一个国家如何从云端跌入泥潭的漫长故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委内瑞拉人享受着石油带来的泼天富贵。地下涌出的黑色黄金让他们在拉美大陆上昂首挺胸,首都加拉加斯的夜生活堪比迈阿密,公立医院设备先进,教育免费惠及全民。那时的委内瑞拉人做梦也想不到,这份丰厚的家业会在短短几十年间被挥霍殆尽。石油像一剂甜蜜的毒药,让整个国家沉醉在资源带来的幻觉中,却无人察觉脚下正踩着流沙。当国际油价开始波动时,隐患终于爆发。政府似乎从未真正理解石油市场的规律,更没为“黑金”褪色的那一天做准备。当油价从高位坠落,整个国家的经济也随之崩塌。2013年到2017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像被戳破的气球般严重萎缩,年收缩幅度一度达到惊人的20%。更致命的是,恶性通货膨胀如野火燎原,货币玻利瓦尔变得比废纸还不值钱。人们推着装满钞票的购物车去买面包,而药店货架上永远空空如也——连最基础的抗生素都成了奢侈品。这种崩溃并非一夜之间,而是多年积累的病灶终于溃烂。经济崩盘后,政府试图用行政手段挽救局面,却往往适得其反。打击所谓“平行美元”的行动让外汇市场陷入更深的混乱,逮捕交易员的新闻几乎每周都在上演,但非官方汇率依旧像脱缰的野马般狂奔。当普通民众连基本生活物资都难以获得时,国际社会的援助却迟迟未到。曾经与委内瑞拉称兄道弟的国家纷纷保持距离,连邻居们也投来复杂的目光。在拉美生活质量排名中,委内瑞拉稳稳垫底,仅比战乱国家略强一分。这种孤立并非偶然,当一个国家把所有筹码都压在单一资源上,又拒绝正视结构性问题时,终将付出代价。如今,美国偶尔释放出恢复雪佛龙在委业务的信号,像在干涸的河床上滴了几滴水,但远远解不了渴。街头排队的人群依然在日复一日地等待,他们的眼神里早已不见石油富国时代的光彩。这个坐拥全球最大石油储备的国家,最终被自己的财富反噬。当资源成为诅咒而非祝福时,再多的地下宝藏也换不来一顿饱饭。加拉加斯的黄昏依旧美丽,只是夕阳下那些长长的队伍,成了这个国家最沉重的注脚。
叙利亚终于出口石油了。新华社大马士革消息,9月5日叙利亚能源部长宣布,9月1日

叙利亚终于出口石油了。新华社大马士革消息,9月5日叙利亚能源部长宣布,9月1日

叙利亚终于出口石油了。新华社大马士革消息,9月5日叙利亚能源部长宣布,9月1日叙利亚对外出口了60万桶石油,这是14年来该国首次恢复石油出口,也意味着15年内乱的结束。叙利亚石油储量约30亿桶,占世界第25位,内战前每月出口原油30万桶,占叙GDP的25%。2011年,因受“阿拉伯之春”的影响,叙国内掀起反对巴沙尔政权的内乱,石油出口基本停止。2014年12月,反对派推翻了巴沙尔政权,建立了以朱拉尼为首的过渡政府,内乱基本结束,于是石油生产开始恢复。由于美欧逐渐解除对叙制裁,叙也重新开始向外出口原油。值得关注的是,由于15年战乱,石油设施大多毁坏老化,产量仅有战前的20%,且产油区又在库尔德人控制下;另外,叙国内各种矛盾交织,美国、以色列、土耳其等都在扶植自己的势力,要想政局稳定并恢复石油,依然任重道远。
就在刚刚印度绕开美国原油“聪明之举”,向美国证明有别的路可以选择。9月5日,

就在刚刚印度绕开美国原油“聪明之举”,向美国证明有别的路可以选择。9月5日,

就在刚刚印度绕开美国原油“聪明之举”,向美国证明有别的路可以选择。9月5日,印度最大炼油商印度石油公司(IOC)在最新招标中突然避开美国原油,转而购入200万桶西非和100万桶中东原油,这记“回马枪”背后,是莫迪政府对特朗普关税大棒的硬气反击?还是能源博弈的无奈算计?此前,美国特朗普政府因印度大量购买俄罗斯折扣石油,威胁对其加征高达50%的惩罚性关税。8月初,印度一度“服软”,被曝采购450万桶美国石油以安抚白宫。但显然,莫迪不愿一直被捏作“软柿子”。印度外长苏杰生曾怒怼:“如果你不想买,那就别买。没有人强迫你买。”如今印度调转油源,正是用订单投票。深层次看,印度35%的石油进口依赖俄罗斯,日均超210万桶。放弃俄油意味着每年可能增加近百亿美元成本。但美国市场对印度同样致命,千亿美元出口额关乎GDP和数千万就业。夹在美俄之间,印度只好“左右横跳”:一边买美国油示好,一边抢西非油避险。这次转向西非和中东,无非是告诉美国:印度不是没选择,逼急了谁都没好处。这场石油博弈,表面是贸易摩擦,实则是主权与霸权的较量。印度嘴上硬气,但身体很诚实——它真的能摆脱美国压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