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正式宣布了 9月9日,朝鲜导弹总局发言人宣布:朝鲜导弹总局与化学材料研究
朝鲜正式宣布了9月9日,朝鲜导弹总局发言人宣布:朝鲜导弹总局与化学材料研究院当地时间9月8日再次进行了利用碳纤维增强塑料的大功率固体燃料发动机地上点火试验。别觉得“碳纤维增强塑料”听着虚,这东西早就在高端领域站稳了脚。它比钢铁轻一半还多,比铝合金都轻30%,但强度却能甩普通金属几条街—抗拉能力是铝合金的三倍以上。更厉害的是,不管是零下180℃的超低温,还是300℃的高温,它性能都不带掉链子的,连海水里的盐雾腐蚀都不怕,用着比金属耐造多了。而导弹的发动机,刚好就需要这种“又轻又扛造”的材料。朝鲜把这种材料装在大功率固体燃料发动机上,不是随便试试,是冲着导弹“心脏”升级来的。固体燃料发动机是导弹的核心,跟液体燃料发动机比,它不用临时加油,从准备到发射就几分钟,真有事的时候反应快多了。但固体燃料烧起来特别猛—瞬间能到2000℃以上,压力能顶几十兆帕,普通金属外壳要么太重拖慢导弹,要么扛不住高温会出问题。而碳纤维增强塑料做的外壳,既能减重,又能硬扛住这种极端环境,刚好解决了老问题。最近半岛的局势,让这次试验的意思更不简单。美韩这段时间没闲着,动作一个比一个大。上个月月底,美韩直接搞了“乙支自由护盾”联合军演,5万多人参演,美军还从本土调了B-52H战略轰炸机,直接飞到韩国乌山空军基地,跟韩国空军一起巡航。这还不算,9月初,韩国海军又拉着美国的“美国”号两栖攻击舰、日本的军舰,在朝鲜半岛东边的海里搞三边演习。这些动作明摆着是给朝鲜施压,而朝鲜这次搞发动机试验,就是直接回应。更值得说的是,这种碳纤维增强塑料的技术,一直被少数国家攥在手里“卡脖子”。美国、欧盟这些地方,直接把高端碳纤维列为“军民两用敏感技术”,根本不让卖给没授权的国家。就算是民用航空用的中低端货,生产设备、工艺参数都藏着掖着,生怕别人学去。而朝鲜能自己做出这种材料,还成功装在大功率发动机上,说明他们已经冲破了外部的技术封锁,从原料到成品的产业链都能自己搞。这可不只是导弹能升级,以后造无人机、航天器,都能用上这套技术。还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朝鲜特意选在9月8日做试验,9月9日国庆当天宣布。这时间选得一点不偶然——对内,是让老百姓看到国家的技术进步,提提信心;对外,就是跟美韩明说:你们再施压也没用,我想发展国防技术,谁也拦不住。这次试验看着是“发动机点火”,其实藏着朝鲜的战略心思。从航空航天的材料,到导弹的“心脏”;从突破别人的技术封锁,到回应家门口的压力,每一步都踩得很准。美韩还在靠军演、派轰炸机秀肌肉的时候,朝鲜用自己造的碳纤维发动机证明了,技术自主才是真底气。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测试,是朝鲜在复杂局势里,给自己撑起“安全伞”的宣言,明明白白告诉外界:我的安全,我自己说了算。信息来源:朝鲜导弹总局进行碳纤维固体燃料发动机地上点火试验.--2025-09-0907:33·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