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心律失常

1956年美国一名科研人员在进行实验时,错误地将1兆欧的电阻器当成了1万兆欧的电

1956年美国一名科研人员在进行实验时,错误地将1兆欧的电阻器当成了1万兆欧的电

1956年美国一名科研人员在进行实验时,错误地将1兆欧的电阻器当成了1万兆欧的电阻器,装在了记录器上,结果,记录器电路产生了节奏如同人体心跳的信号。1956年,医学界正热火朝天地研究心脏问题,那时候,大家都想着怎么用电子设备来观察和分析心脏跳动,好找到治心脏病的新招儿。布法罗大学有个心脏研究小组也在琢磨这事儿。这个组里有个挺厉害的教授,叫威尔逊·格雷特巴赫。他一直在捣鼓一台能准确记下心跳信号的机器。有那么一天,在实验室里,他本想往记录器上装一个1万兆欧的电阻器,结果一不留神,错拿了个只有1兆欧的,就这么给装上了。设备一启动,怪事就来了——记录器开始发出有规律的信号,跟人的心跳差不多。一开始,格雷特巴赫以为仪器坏了,但检查了好几遍后,他发现是那个“搞错”的电阻器闹的。这信号不光像心跳那么跳,还让人想到电流说不定能调节心脏呢。格雷特巴赫脑筋一转,想到个点子:要是能用这种规律电流刺激心脏,心律失常的病人说不定能恢复正常。于是,他决定好好研究一下,还想做个小装置来试试。忙了三年,到1960年,世界上第一个能放进身体里的心脏起搏器诞生了,还成功用在一个77岁的老爷爷身上。这可是现代心脏起搏器技术的头一炮,给好多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失误,竟然引发了医学大革命。从那以后,心脏起搏器越做越好,救了好多人的命。历史就是爱开玩笑,往往一个不小心,就创造了奇迹,而这些奇迹,真的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ICH基础知识500问]E14: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及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评价

转自:中国医药报 问:全面QT研究是否应招募两种性别的受试者,研究是否有足够把握分别为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得出结论?答:一般而言,青春期后男性心率校正的QT间期,低于青春期前男性或女性。女性QT间期一般低于男性,所以接受...

[ICH基础知识500问]E14: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及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评价

问:为什么需要对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以及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进行临床评价呢?答:大多数引发TdP的药物都可以明显引起QT/QTc间期的延长,因此QT/QTc间期延长的程度被看作是一个致心律失常危险性的相对生物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