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大疆

大疆又出新品了,1英寸大底的航拍无人机Mini5Pro上市,4788元起,有

大疆又出新品了,1英寸大底的航拍无人机Mini5Pro上市,4788元起,有

大疆又出新品了,1英寸大底的航拍无人机Mini5Pro上市,4788元起,有四种配置组合可选,最贵的是7688元。大疆Mini5Pro仅重250克,半斤重的小巧体型利于携带。可拍5000万像素高画质照片,支持4K/120帧视频,配有前视激光雷达,提供夜景级避障,云台旋转运镜225度,可实现物理无损竖拍以及55度仰拍,全向智能跟拍再升级。标配的电池续航36分钟,长续航版为52分钟。上手看了下,确实很轻巧,大家觉得如何?另外,大疆9月23日还有新品,预计会带来OsmoNano运动相机。
大疆正式发布DJIMini5Pro无人机,终于上了一英寸大底!标准版售

大疆正式发布DJIMini5Pro无人机,终于上了一英寸大底!标准版售

大疆正式发布DJIMini5Pro无人机,终于上了一英寸大底!标准版售价4788元;畅飞套装(DJIRC-N3)售价5988元;畅飞套装(DJIRC2)售价6988元;长续航畅飞套装(DJIRC2,内置增强图传)售价7688元。Mini系列首次1英寸5000万像素CMOS影像传感器,f/1.8大光圈,搭载全新图像处理平台和智能算法,支持录制4K/60fpsHDR视频,动态范围达14级;支持H.265编码录制10-bit视频,ISO上限提升至12800;D-LogM和HLG色彩模式ISO上限提升至3200;新增了48mm高画质中焦模式,带来2倍变焦能力机身内置42GB存储,机身正面搭载前视激光雷达,前后各配备一对鱼眼镜头,下方配备双目镜头和3D红外传感器,支持夜景级全向主动避障、无损竖拍、225°云台旋转、L1+L5双频GNSS技术,最长20公里O4+图传以及全向智能跟随(最大跟随速度提升至15米/秒),支持最高6000米起飞海拔,最大上升速度提升至10米/秒;标配智能飞行电池,最长续航36分钟,可选长续航电池,续航最长52分钟。新品驾到
有人说它像大疆无人机,我们为什么不公开承认这就是我们的飞行器?如此西方谁还敢欺负

有人说它像大疆无人机,我们为什么不公开承认这就是我们的飞行器?如此西方谁还敢欺负

有人说它像大疆无人机,我们为什么不公开承认这就是我们的飞行器?如此西方谁还敢欺负我们?

影石创新,能攻入大疆腹地吗?

如果说微信是社交的代名词,那大疆之于无人机领域亦是如此。从推出“到手即飞”的DJIPhantom开始,它就凭着飞控、避障、图传、云台这些硬核技术,几乎定义了整个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到2024年,大疆已经吃掉该赛道70%的市场份额...

大疆扫地机器人遭质疑#有句老话说得好,术业有专攻。大疆在无人机方面很牛,在影

目前还没上手大疆的扫地机器人,从网友的反馈来看确实不太好,可以理解,毕竟大疆刚涉足这个领域,肯定有很多问题。接下来,就看大疆如何完善了。对于消费者来说,买扫地机器人我仍然推荐追觅,石头这些老品牌,更靠谱。
一位美国华人表示“如果中国无人机,足够先进,为什么在战场上打下来的,大多数都是中

一位美国华人表示“如果中国无人机,足够先进,为什么在战场上打下来的,大多数都是中

一位美国华人表示“如果中国无人机,足够先进,为什么在战场上打下来的,大多数都是中国无人机,而很少看到其他国家的”,恐怕这位华人还不知道,现如今世界上绝大多数战场当中,使用的改装型无人机,大多数都是使用,中国民用武装无人机改装的。现在全球市场上,七成到八成的民用无人机都来自中国,光是大疆一家就占了超过七成的份额。既然中国民用无人机到处都是,改装起来又方便,那自然就成了各国战场改装的首选。看看眼下打得正热闹的俄乌战场就更清楚了。乌克兰军队每个月要用掉一万多架小型无人机,这里面六成都是大疆的Mavic系列。这些无人机本来是用来拍风景、给农田打农药的民用产品,到了前线士兵手里,加装个炸弹就成了攻击武器。2023年上半年,光是通过欧洲中介进入乌克兰的中国无人机和零件就有几百万架,就算大疆从2022年起就暂停了对俄乌的直接销售,也挡不住这些民用产品通过各种渠道流向战场。波兰军队也在用大疆Mavic3和Air2S,他们在国防部公布的照片里,给这些无人机加装投弹器,训练士兵扔手榴弹,把民用设备硬生生改造成了作战工具。从数据上看,2024年欧盟有份报告说,欧洲国家军队的训练中,中国无人机占比超过50%。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战场上常见中国无人机被击落了,毕竟用得多,基数摆在这儿。俄军在2024年7月一个月就发射了6245架无人机,平均每天201架,就算乌克兰空军说拦截成功率高达89%,剩下被击落的数量也相当可观。这些被打下来的无人机里,大多是中国民用改装的,毕竟它们在战场上的存在感实在太强了。再看看中东战场,情况也差不多。叙利亚战争时,反对派武装就用13架装了简易爆炸装置的无人机,袭击俄军驻叙利亚的基地,这些无人机很多都是中国民用产品改装的。而伊拉克安全部队用中国的彩虹-5无人机反恐,沙特用翼龙-2打击胡塞武装,这些正经军用无人机却很少听说被击落,因为它们本来数量就少,性能又强,飞得高打得准,自然不容易被打下来。这就形成了鲜明对比:军用无人机凭实力生存,民用改装无人机靠数量冲锋,被击落的概率当然不一样。中国无人机之所以成为战场改装首选,不光是因为数量多,更因为改装起来太方便了。大疆的Mavic系列几千美元就能买到,皮实耐用,抗干扰能力还强,在俄军电子战环境下照样能飞。乌军士兵说,这些无人机飞得稳,信号不容易丢,加装个炸弹就能当自杀式无人机用,任务完成率比美国送来的无人机高多了。美国的Switchblade300自杀无人机一架好几万美元,性价比低到爆,基本成了一次性用品,自然没人愿意大量用,被打下来的也就少了。更重要的是中国无人机的供应链太强大了。乌克兰就算启动本土无人机产业,投资几亿美元建厂,核心零件还是得从中国进口,没有中国的电池、电机和摄像头,他们的产量根本上不去。2024年夏天,乌克兰国防部说每月能生产2万架FPV无人机,但里面的关键部件大多来自中国。这种全产业链优势让中国民用无人机在全球市场无处不在,就像超市里的矿泉水,随处可见,价格便宜,拿起来就能用,战场上自然成了首选。其实把民用无人机改造成作战工具,就像把家用轿车改成赛车参加比赛,本来就不是专业装备,被淘汰的概率当然高。但这恰恰说明中国无人机的实用性强,能从农田直接走上战场,这种“多面手”能力可不是谁都有的。那些真正先进的中国军用无人机,比如翼龙-2、彩虹-5,在中东战场上横扫对手,却很少被击落,因为它们是正经的作战装备,就像专业赛车,性能和防护都不是家用车能比的。所以说,战场上被打下来的中国无人机多,不是因为不够先进,而是因为中国民用无人机在全球市场的存在感太强,改装太方便,成了各国战场的首选。就像超市里最畅销的方便面总被最先抢光,不是质量差,而是买的人多。这些本来用来拍风景、种庄稼的无人机,被迫在战场上“兼职”,被打下来的数量多也就不奇怪了,毕竟它们在战场上的“出勤率”实在太高了。
清华航空毕业的俞浩要在追觅「造飞机」,但是大疆一点都不怕?

清华航空毕业的俞浩要在追觅「造飞机」,但是大疆一点都不怕?

换句话说,追觅并不直接面对大疆在消费级市场的“攻势”,转向大疆市场份额占有量较低的工业级市场,而真正直面大疆“怀抱”的是影石。追觅在扫地机器人产品上的技术积累,如三维空间感知、动态避障等尖端技术,以及高速数字...
为什么要和美国干到底?就这么说吧,要是不干到底,那中国下一代就“完了”!最近清华

为什么要和美国干到底?就这么说吧,要是不干到底,那中国下一代就“完了”!最近清华

为什么要和美国干到底?就这么说吧,要是不干到底,那中国下一代就“完了”!最近清华博士庞众望也说“如果我们这代不能扛起来这个责任,那下一代会有更大的问题!”这话听着很重,但一点都不夸张,因为眼下的局面摆在那儿,我们要么硬扛,要么就等着后代人付出更惨的代价。最近几年,美国那边老想着掐中国科技脖子,2018年先是拿华为开刀,说人家有“安全问题”,其实就是见不得华为5G技术领跑全球。到2019年,美国干脆下了死手,搞出个实体清单,直接禁止美国企业给华为供货,首当其冲的就是芯片——要知道华为手机当时正一路高歌猛进,2020年全球出货量还能排第二,占了18%的市场份额,结果2021年一下子就跌出前五,消费者业务营收直接少了1600多亿。更气人的是,这禁令还没完没了地升级,2022年连中芯国际都被拉进去,不准给华为代工7纳米以下的芯片,哪怕中芯国际自己搞出了N+1工艺,也因为买不到EUV光刻机,产能一直上不去,眼睁睁看着高端芯片市场被苹果、三星占了去。你以为这就完了?美国掐脖子可不止对着华为一家。2023年他们又把实体清单扩到了600多家中国企业,从大疆无人机到宁德时代的电池,从寒武纪的AI芯片到商汤科技的人工智能,只要是中国在全球能排上号的产业,几乎都被划上了圈。就说大疆吧,之前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了70%以上的份额,美国一说“安全威胁”,就逼着本土企业不用大疆,结果大疆没办法,只能在美國设研发中心,改产品线,才算勉强保住点市场,但利润比以前少了三成多。还有宁德时代,本来想在美國建电池厂,给特斯拉供货,结果美国出台个《通胀削减法案》,说必须用美国本土的原材料才算“合规”,不然不给补贴,宁德时代只能又去墨西哥建厂,绕了个大圈子,成本平白多了。不止科技,经济上,美国也没闲着。2018年特朗普搞的那波关税战还记得吧?一开始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后来又扩到2000亿,再到3000亿,简直是狮子大开口。当时中国对美出口的纺织厂、电子厂可惨了,比如广东有家做家电配件的厂子,2019年订单直接少了40%,老板说以前一个月能赚200万,那时候每个月都在亏,最后没办法裁了一半员工。后来虽然两边谈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美国也没取消多少关税,到2023年,中国对美出口的平均关税还是比2018年前高了15个百分点,光这一项,每年就得多花几百亿成本。更损的是,美国还撺掇着盟友一起搞“去中国化”,比如让欧盟减少从中国进口光伏组件,2022年欧盟给中国光伏加了反倾销税,结果中国的隆基、晶科这些企业,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从80%掉到了65%。还好咱们反应快,去东南亚建厂,才把份额又拉了回来——要是当时怂了,现在全球光伏市场早被美国的FirstSolar和欧洲的爱士惟抢了去,要知道,光伏可是中国少有的、能在全球产业链里当“老大”的产业,丢了这块,下一代的新能源饭碗都得少一半。军事上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年美国在南海的动作就没停过。2023年一年,美国派到南海的舰机抵近侦察就超过600架次,驱逐舰穿越台湾海峡的次数也有10多次,还拉着菲律宾搞“肩并肩”军演,动不动就把航母战斗群开过来晃悠。南海航道对中国有多重要?咱们70%的石油进口、80%的外贸货物都要从这儿过,美国天天在这儿搞事,就是想掐住咱们的“能源脖子”。对台军售更是过分,2023年美国一口气批准了190亿美元的军售,比前几年加起来都多,又是F-16V战机又是“海马斯”火箭炮,明摆着就是想把台湾打造成“豪猪”,阻止中国统一。要是现在不硬扛,等美国把武器都运到台湾,把军事基地建到菲律宾,下一代面对的可能就不是“摩擦”了,而是真刀真枪的风险,到时候付出的代价,可不是现在花点钱搞研发能比的!你想啊,要是现在被美国掐住了科技脖子,芯片、AI、航空航天这些高端产业都发展不起来,下一代年轻人毕业去哪儿找好工作?现在中国芯片行业本来能创造300多万岗位,结果因为技术被卡,很多企业都不敢扩产,2023年芯片行业的岗位增长比前几年慢了20%,要是一直这样,下一代学微电子、半导体的学生,可能只能去做低端的封装测试,薪资连现在的一半都不到。美国就是这样,你弱的时候他欺负你,你强的时候他就耍阴招,从来不会跟你讲什么道理。要是咱们现在不把腰杆挺起来,等美国把科技、经济、军事的包围圈都扎紧了,下一代面对的就是一个被层层封锁的中国——想买先进技术买不到,想卖产品卖不出去,想维护自己的安全还得看美国脸色。到那时候,可不是“完了”那么简单,而是几代人的努力都可能白费。所以现在硬扛,不是为了跟美国争个你死我活,而是为了给下一代留条活路,留个能抬头挺胸发展的空间,这事儿就算再难,也得干下去。
纽约时报9月10日报道:“美国无人机制造商正急切地等待大疆的退出,他们表示,这将

纽约时报9月10日报道:“美国无人机制造商正急切地等待大疆的退出,他们表示,这将

纽约时报9月10日报道:“美国无人机制造商正急切地等待大疆的退出,他们表示,这将为美国企业在这个日益重要的行业中发挥更大作用腾出空间。特朗普身边一些人将从大疆在美国市场被禁中获益。”美国无人机制造商盼着大疆退出美国市场,这如意算盘打得确实响。但看看眼下的实际情况,他们可能要失望了。现实是,大疆在美国商用无人机市场占着90%的份额,几乎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就拿得克萨斯州来说,州警察局登记的966架无人机里,有879架都是大疆的,剩下的非大疆无人机里还有一多半和中国企业有关联。这哪儿是说替代就能替代的?其实这事儿的背后,是美国政府多年来明里暗里的推动。从2017年国防部把大疆列进制裁清单,到2024年众议院通过的《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里加进去的"反制中国无人机法案",一套组合拳下来,理由都是"国家安全"。法案里说要把大疆列入限制名单,禁止它未来的产品在美国运营。但大疆自己早就解释过,他们的无人机默认不会收集飞行日志、照片这些数据,用户不主动分享,公司根本拿不到。而且美国内政部、国土安全部这些部门都验证过大疆的数据安全性,所谓的"安全威胁"到底有多少实锤,连美国专家都觉得是"危言耸听"。说到底,这就是打着安全幌子的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无人机制造商自己不争气,就想靠政府帮忙把竞争对手赶走。可真要让大疆退出,美国本土企业能接得住吗?看看美国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斯凯迪奥(Skydio)的近况就知道了。这家公司最近因为电池供应链出了大问题,正焦头烂额。他们唯一的电池供应商是东莞的一家日企子公司,被中国政府要求断供后,斯凯迪奥只能对电池搞定量配给,要到2025年春天才能找到新供应商。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CEO还跑到台湾找支持,想解决供应链问题,可这哪是一时半会儿能搞定的?对比之下,大疆这边还在忙着创新。最新消息说,大疆计划在2025年底推出新款全景无人机,机身更耐撞,拍摄功能也更强。一边是美国企业连电池都搞不定,一边是大疆不断出新品,这差距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最头疼的其实是美国各行各业的用户。农业领域受影响最大,美国41个州有370万英亩的土地在用无人机喷洒农药,这些无人机大部分都是大疆的。消防和急救部门急得跳脚,加州消防局长协会联合好几个公共安全团体写信反对针对大疆的法案,说这会影响90%的公共安全无人机运营。这事儿在美国国内早就吵翻了天。美国无人机倡导联盟强烈反对禁令,说这会让数百万用户受影响,导致成本上升、产品短缺。连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代表都出来批评,说这种法案开创了用"毫无根据的指控和仇外恐惧"制定政策的先例,对经济和公共安全都没好处。毕竟现在58%的美国无人机运营商都在用大疆,真要一刀切禁止,很多工作都没法正常开展。有人可能会说,美国政府不是一直想扶持本土企业吗?其实他们早就试过了。五角大楼搞过"蓝色无人机"计划,想让本土企业替代大疆,结果呢?美国产的无人机价格比大疆贵好几倍,零部件还得从中国进口,性能也跟不上。就像斯凯迪奥,虽然给乌克兰送了不少无人机,最新款还通过了电子战测试,但离开了中国供应链照样玩不转。他们的CEO抱怨中国"利用供应链当武器",可转过头来还是得承认,美国无人机行业现在还离不开中国的技术和零部件。说到底,美国无人机制造商盼大疆退出,本质上是想走捷径。自己技术跟不上、成本下不来,就寄希望于政府用行政手段把对手赶走。可市场规律不是那么容易违背的。大疆能占住90%的市场份额,靠的是性价比和技术优势。美国农民用大疆无人机是因为它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消防部门用它是因为它可靠、好用,能救命。这些实实在在的需求,不是靠政策禁令就能凭空消失的。现在的情况是,美国政府的禁令越严,反对的声音就越大。农业、消防、警察、科研这些依赖大疆的行业,天天都在给国会施压。他们很清楚,一旦大疆真的退出,美国本土企业根本填不上这个窟窿。斯凯迪奥就算解决了电池问题,他们的产品价格高、维修难的问题也解决不了,更别说其他小厂商了。其实这事儿也反映出一个道理:贸易保护主义最终保护不了自己。美国当年还是无人机创新的引领者,可现在在消费级和商用市场却被大疆远远甩在后面。与其花心思搞禁令、玩政治操弄,不如踏踏实实搞技术创新。不然就算把大疆逼走了,美国企业也未必能抓住机会,反而会让自己的行业发展受影响,让用户买单。
纽约时报今天(9月10日)报道:“美国无人机制造商正急切地等待大疆的退出,他们表

纽约时报今天(9月10日)报道:“美国无人机制造商正急切地等待大疆的退出,他们表

纽约时报今天(9月10日)报道:“美国无人机制造商正急切地等待大疆的退出,他们表示,这将为美国企业在这个日益重要的行业中发挥更大作用腾出空间。特朗普身边一些人将从大疆在美国市场被禁中获益。小唐纳德·特朗普是UnusualMachines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这家佛罗里达州公司为美国无人机行业提供零部件。”评几句:美国无人机制造商盼着大疆退出,这如意算盘打得太响了。多年来,美国政府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对大疆实施各种制裁与禁令,背后藏着的是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操弄。小唐纳德·特朗普作为UnusualMachines公司董事会成员,在这场针对大疆的风波里,很难说他没有利益考量。当政治人物的私利与国家政策搅和在一起,所谓的“国家安全威胁论”更像是为商业利益铺路的借口。美国无人机制造商与其眼巴巴盼着大疆退出,不如沉下心来提升自身技术与竞争力,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一较高下,而不是靠政治手段打压对手,这种行径注定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