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周德高潜入美军营地,突然听到慌乱喊叫,立刻冲过去。眼前景象让他心头一震:两顶大帐篷里的美军刚被惊醒,他惊动了大批敌人。这时,他下意识喊出蹩脚的“含蛋阿普”。当时,周德高是志愿军第40军118师353团尖刀连战士,正跟随尖刀班沿残存钢轨,向美军鱼龙浦阵地移动。美军营地灯火通明,没人预料,这个夜晚会被一名中国士兵的勇敢改变。周德高36岁,四川长寿人,1941年参军、1943年入党,曾立特等功1次、大功1次、小功3次。此刻他紧握冲锋枪,听着江水拍钢轨的声响,望着美军营地的火光。突然,前方战友踩到美军士兵,一声尖叫划破夜空,枪声随即打破宁静。“跟我冲!”周德高用浓重川音大喊,第一个跳出掩体。美军营地瞬间乱作一团,两顶大帐篷在月光下显眼。周德高冲近才发现,里面是刚被炮弹声惊醒的数百名美军——来自“世界王牌军”美军第二师,此刻衣衫不整,有的摸枪、有的奔逃,毫无训练有素的样子。“含蛋阿普!”周德高喊出不标准的英语想让对方投降,美军却被吓得魂不守舍。他端枪扫出一梭子弹,帐篷里传来惨叫,另一顶帐篷的美军随即反击,子弹朝他射来。周德高没退缩,他想起班长邱光乔临终的话:“替我多杀几个美国鬼子!”几分钟前,班长为掩护他牺牲,现在他背着班长的枪、扛着全连希望,必须继续战斗。他灵活换位置,靠帐篷和战壕掩护,时而扫射、时而投弹。美军人多却在黑暗中看不清兵力,只能盲目射击。突然,铁路与公路交叉口传来密集机枪声,周德高判断是美军增援在建防线。他深吸一口气,沿铁轨匍匐前进,子弹在耳边呼啸。靠近目标后,他看到上百辆汽车挤在一起,一挺机枪在火车车厢下疯狂射击。“就是现在!”他从侧翼摸上去,朝机枪阵地扫一梭子,机枪哑火,三名美军尖叫逃散。很快,更多美军涌来。他弹药耗尽,只能靠地形周旋,想起抗日战争时的战术:用地形造假象,让敌人以为有重兵埋伏。美军被这突袭打乱阵脚,没料到零下30度严寒中,会有志愿军单枪匹马深入敌后。周德高且战且退,借夜色换位置,每次美军锁定他,他又出现在另一方向,这“打一枪换一地”的战术,让美军指挥官摸不着头脑。战斗持续到凌晨,周德高记不清换了多少次位置。棉衣被弹片划破,手脚冻得快没知觉,但求生本能和战斗意志支撑着他。一次近身搏斗中,他用刺刀解决偷袭的美军,这是他杀死的第30个敌人。天快亮时,远处传来冲锋号——志愿军增援到了!周德高精神一振,知道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但美军调来坦克火炮,想用火力消灭他,他躲在弹坑里,看着坦克碾雪地、炮口喷火焰。千钧一发之际,志愿军炮兵开火,炮弹命中美军坦克,火光冲天。周德高趁机冲出掩体,朝溃逃美军扫射,不少美军举手投降,指挥官却仍顽抗。他举枪用川音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战斗持续到次日上午,太阳升起时,鱼龙浦战斗胜利结束。美军第二师第九团第一营被全歼,70余人被活捉,周德高一人打死打伤30余人,成了抗美援朝“孤胆英雄”的典型。这场胜利并非偶然:战前志愿军制定周密计划,第40军118师353团尖刀连借夜色严寒掩护,沿清川江钢轨潜行;美军虽有坦克重炮,却因骄傲没料到志愿军会在天险突袭。周德高的英勇,不仅是单兵奇迹,更体现志愿军的集体智慧——利用美军轻视,用迂回穿插战术打措手不及,还靠夜战近战优势,让美军重装备失灵。战后,周德高获特等功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金日成元帅亲自为他佩戴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但他复员后选择隐姓埋名,回四川长寿老家,拒绝组织安排的领导职务,默默为家乡出力。生活最困难时,他宁愿割草、捡垃圾,也不向组织提要求。后来有人问起当年战斗,他平淡说:“我就是做了一个士兵该做的事。”可正是这些“该做的事”,汇聚成了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