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国际军事

熟悉的也门胡赛武装发言人叶海亚失联,也门胡赛武装8月28日被以色列空袭,伤亡惨重

熟悉的也门胡赛武装发言人叶海亚失联,也门胡赛武装8月28日被以色列空袭,伤亡惨重

熟悉的也门胡赛武装发言人叶海亚失联,也门胡赛武装8月28日被以色列空袭,伤亡惨重,胡赛武装总理拉哈维和多名部长被证实已经死亡,现在以色列对中东这些反抗武装不断从物理上消除,加沙的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伊朗高官,还有胡赛武装,这些抵抗组织的核心人员一个一个被消灭,特别是黎巴嫩真主党高层最明显,被一锅端以后,现在基本很少听到关于真主党的消息,很少听到以色列核心被消灭,谁强谁弱,一目了然,您觉得那?
北约真要对加里宁格勒采取行动了吗?当地时间8月28日,北约空军司令部发布消息称,

北约真要对加里宁格勒采取行动了吗?当地时间8月28日,北约空军司令部发布消息称,

北约真要对加里宁格勒采取行动了吗?当地时间8月28日,北约空军司令部发布消息称,意大利的两架F-35A战斗机在波罗的海上空拦截了一架俄罗斯飞往加里宁格勒的安-124运输机。此前,美国欧洲司令部曾公开表示,已制定计划,意图在冲突爆发时迅速占领加里宁格勒,这使得该飞地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在北约框架下,不断对加里宁格勒进行“围攻”,营造出一种“俄罗斯威胁近在眼前”的氛围,既维持了针对俄罗斯的联盟关系,又迫使俄罗斯不得不抽调兵力,从而减轻了乌克兰方面的压力。然而,这种严密的封锁也引发了加里宁格勒内部的不满情绪。半个月前,俄罗斯驻扎在加里宁格勒的战机编队在升空训练时,就曾遭遇挑衅。此次安-124运输机进行隐秘补给,却仍被北约的防空体系捕捉到,最终在F-35A战斗机的“挟持”下通过了敏感区域。对于俄罗斯而言,加里宁格勒的存在确实显得有些尴尬,但俄罗斯也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一战略要地。然而,俄罗斯空天军由于早年决策的短视,大量装备了苏-30战斗机,导致机队中重型战斗机的比例严重失衡,无法有效维持运转。在俄乌战场之外,加里宁格勒无疑是俄罗斯劣势较为明显的区域。因此,尽快结束战争,仍是俄罗斯摆脱当前困境的有效途径。
就在刚刚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当地时间2025年8月30日,也门胡塞武装发表

就在刚刚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当地时间2025年8月30日,也门胡塞武装发表

就在刚刚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当地时间2025年8月30日,也门胡塞武装发表声明,证实其行政机构负责人艾哈迈德·拉哈维在以色列对萨那的空袭中丧生。表面上看,这是一次针对敌方高层的精准军事打击。然而,此事却如同捅了马蜂窝,可能让本来已经紧张的中东局势火上浇油。以色列对也门首都萨那的空袭,目标直指胡塞武装行政机构负责人,这无疑加剧了双方的敌对态势,使得地区冲突进一步升级。从长远视角来看,这种“斩首”行动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对对方造成打击,但往往容易激化矛盾,引发更激烈的报复,形成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恶性循环。也门胡塞武装一直以来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予以强烈谴责,并多次采取军事行动进行回应。此次其行政机构负责人丧生,极有可能促使胡塞武装发起更为猛烈的反击,让地区局势变得更加不可控。国际社会在此时真的需要冷静下来。武力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冲突不断,战火纷飞,无数民众饱受战争之苦。只有通过和平对话,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光明大道。各方应保持克制,避免采取进一步激化矛盾的行动,积极寻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为中东地区带来和平与稳定。
惊天惨案,胡塞武装领导层被团灭,包括“总理”在内的多位政府部长级别的高官,都在以

惊天惨案,胡塞武装领导层被团灭,包括“总理”在内的多位政府部长级别的高官,都在以

惊天惨案,胡塞武装领导层被团灭,包括“总理”在内的多位政府部长级别的高官,都在以色列的袭击中丧生。新闻背后,能看出三个问题。首先,领导层同时被团灭,让人怀疑他们当时正在开会。这和真主党的结局差不多。核心高官面对以色列的炮火,一定要线上联系,不能轻易团聚。其次,以色列之所以能轻易得手,自身的情报机构强大之外,还有胡塞武装内部被渗透的可能性。最后,要时刻牢记,管住嘴。不能让发言人肆意挑衅敌人。真正有实力的组织从来话不多,整天振臂高呼的,才心虚。
北约根本不敢公开介入俄乌战争。如果只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将只会

北约根本不敢公开介入俄乌战争。如果只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将只会

北约根本不敢公开介入俄乌战争。如果只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将只会停留在最简单一层的现代战争。而俄罗斯也非常清楚,以乌克兰的实力根本用不着用大规模的杀伤武器。反而如果俄罗斯首先用大规模的杀伤武器,就是让战争升级,会让世界各国不满。因此这场战争只是俄罗斯想要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最基本战争。而一旦北约各国,甚至是美国下场围攻俄罗斯,那么这场战争的性质就变了,变成了消灭战争。那么这就是一场针对俄罗斯的灭国之战,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为了自保,难免不会用核武器进行自卫。而这将很有可能开启第三次世界大战。到时候世界就会变成废墟一片,而挑起这场灭国之战的北约,也将无法站在有仁义一端。美国和北约都知道这一点。因此只是支援,并没有下场。
“终于明白,东欧那些脱离了老毛子的,全都成了发达国家,难怪乌克兰拼了老命也要离开

“终于明白,东欧那些脱离了老毛子的,全都成了发达国家,难怪乌克兰拼了老命也要离开

“终于明白,东欧那些脱离了老毛子的,全都成了发达国家,难怪乌克兰拼了老命也要离开呢!”我不赞成这个网友的说法,看看华沙解散后,加入北约的都是那些国家,和没有加入北约的国家比怎么样?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这是加入北约的国家!请问一下,这些国家哪个是脱离了前苏联后成为发达国家的?再看看没有加入北约的,东亚五国,白俄罗斯等国,比加入北约的国家过的差吗?最主要咱就说乌克兰,从2008年就明确提出了加入北约,到现在快20年了,过的怎么样?成为发达国家不是加入哪个组织的原因,而是有工业基础和各方面的因素组成的!现在的发达国家都是以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后起之秀只有日本和韩国,而日本在二战以前已经是发达国家了!也和脱离俄罗斯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不要把脱离俄罗斯和成为发达国家联系起来,那就大错特错了!#东欧发展##东欧6国##东欧转型#
大家进入一个误区,都认为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都还在呼吁支持乌克兰,看到无人机袭击

大家进入一个误区,都认为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都还在呼吁支持乌克兰,看到无人机袭击

大家进入一个误区,都认为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都还在呼吁支持乌克兰,看到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境内,还拍手称快,我只能说这些人没有了看到俄乌的本质。乌克兰现在成为了北约桥头堡,当初俄罗斯闪电战攻入基辅,就是英国唆使乌克兰撕毁协议,拒绝向俄罗斯妥协。其实,俄罗斯是被接二连三的北约欺负和戏耍,他们还把势力范围推进到俄罗斯家门口,这谁能容忍?最关键的是,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就不会是黑海有影响力国家,北约必然对俄罗斯步步紧逼,黑海之后,会是什么,里海吗?北约想要彻底阻断俄罗斯同往大洋的通道,这是不能容忍,也是俄罗斯底线,这场冲突罪魁祸首是北约,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是牺牲品!
果然俄罗斯掀桌子了,俄军导弹打击闹大了,炸了欧盟驻基辅总部,20秒时间,2枚俄军

果然俄罗斯掀桌子了,俄军导弹打击闹大了,炸了欧盟驻基辅总部,20秒时间,2枚俄军

果然俄罗斯掀桌子了,俄军导弹打击闹大了,炸了欧盟驻基辅总部,20秒时间,2枚俄军导弹命中距离欧盟代表团办公室50米位置,同时,打击了英国文化协会驻基辅办公室。第一枚把地面炸出个直径12米的大坑,冲击波震得整栋楼玻璃哗啦啦往下掉,第二枚跟着补刀,直接在旁边又炸出个3米深的深坑。监控视频里,英国文化协会大楼的玻璃门窗像纸片一样飞出去,墙裂得跟蜘蛛网似的,这场代号“钢铁暴雨”的空袭,用了600架无人机加31枚导弹,把俄乌冲突的火药味又烧得更旺了。俄军这次下手可够“讲究”的,600架无人机当先锋,大部分是“柳叶刀”-3,专门消耗乌克兰的防空弹药,猎杀乌军装甲车;31枚导弹则负责“点名”,其中大部分是“伊斯坎德尔-M”,射程480公里,CEP精度30米,携带集束弹头能覆盖10万平方米区域。对比乌克兰的“爱国者”导弹,一枚造价上百万美元,而俄军的“天竺葵-2”无人机成本才3.5万美元,这种“以量换质”的打法,让乌军防空系统疲于奔命。更绝的是,俄军还用了电子战手段干扰乌军雷达,导致拦截率只有50%左右。相比之下,乌克兰发射的“海马斯”火箭炮虽然精准,但数量有限,根本无法对俄军形成有效压制。导弹落点也挺牛——既展示了打击精度,又避免直接造成外交人员伤亡,给西方留下“抗议但无法翻脸”的空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俄罗斯这是在“杀鸡儆猴”。欧盟驻基辅总部是西方对乌援助的神经中枢,英国文化协会则是情报渗透的“隐形据点”。俄军选择这两个目标,等于在西方支持乌克兰的“大动脉”上插了把刀。还记得2024年俄军炸了波兰边境的粮仓吗?当时北约吓得紧急开会,结果发现是乌克兰防空导弹误击。这次如法炮制,表面上是打击军事目标,实则是试探西方底线——看看你们是继续送武器,还是乖乖坐下来谈判。其实俄军擅长“以战促谈”。2016年叙利亚阿勒颇战役,俄军通过大规模空袭迫使反对派妥协;2022年俄乌冲突初期的“钢铁暴雨”行动,也是用导弹洗地迫使乌克兰谈判。这次行动同样是“战术施压+战略谈判”的组合拳。佩斯科夫一边说“仍希望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冲突”,一边让导弹继续飞,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西方的反应也很有意思。日前欧盟刚通过第18轮制裁,把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降到47.6美元,可这次打击之后,欧盟又开始偷偷买俄罗斯的石油——2025年上半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反而增加了12%;英国想通过文化协会渗透乌克兰,但俄军导弹一来,这些“软实力”瞬间变成了“玻璃渣”,气的英国佬赶紧召见俄罗斯大使,但除了口头抗议,连驱逐外交官这种狠招都不敢用。美国更绝,白宫发言人说“特朗普对此不高兴但不惊讶”,言外之意就是“你们随便打,我不掺合”。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反应,让俄罗斯更加有恃无恐。更深层的原因,是俄罗斯在重塑战场规则。传统上,大国冲突讲究“师出有名”,但俄军这次直接把欧盟和英国机构列为打击目标,等于撕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就像2018年英国“间谍中毒案”后,俄罗斯直接驱逐23名英国外交官,这次则是用导弹代替了外交照会。这种“掀桌子”的打法,让西方陷入两难——制裁吧,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制裁吧,面子上过不去。现在回头看,这场空袭暴露了现代战争的一个残酷现实:在无人机和导弹面前,传统的外交豁免权正在失效。欧盟办公室再标榜“中立”,在俄军眼里也是“合法目标”。就像2023年俄军炸了乌克兰的北约培训中心,西方除了谴责,什么也做不了。这次如法炮制,只不过目标从军事设施变成了民用机构,但本质上都是“战争规则的灰色地带”。这种“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策略,让乌克兰和西方都陷入了被动——继续抵抗吧,代价太大;妥协吧,面子上过不去。而俄罗斯则通过这场空袭,再次证明了自己在俄乌冲突中的主动权。
这到底是天意,还是美军真的怂了?大家都以为美国要动真格大干一场,可谁也没

这到底是天意,还是美军真的怂了?大家都以为美国要动真格大干一场,可谁也没

这到底是天意,还是美军真的怂了?大家都以为美国要动真格大干一场,可谁也没料到,8月23日就传来消息:美军三艘军舰撞上了飓风“艾琳”,实在没办法,只能临时掉头往回撤。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像一场无声的闹剧,让所有翘首以盼的人瞬间哑口无言。风暴的咆哮声中,军舰的掉头显得格外刺眼,仿佛老天爷在暗中操控着一切,又或者,美军真的被这股自然之力吓退了?飓风“艾琳”可不是闹着玩的,它早在8月中旬就在大西洋上空酝酿,短短几天就从三级飓风飙升到五级超级飓风,风速高达160英里每小时,相当于257公里每小时,简直就是一头狂暴的野兽。气象专家们盯着屏幕,眼睁睁看着它像被注入了魔力,一路向北直扑美国东海岸。8月21日,风暴中心还在离海岸线数百英里的地方活动,但它的庞大风圈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长岛南岸的浪高冲天,狂风卷着海水,把利多海滩搅得天翻地覆。当地居民吓得躲进家中,海滩被迫关闭,渡轮也停了航,整个沿海地区陷入一片混乱。这飓风的威力,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它似乎在提醒人类,自然的力量远比任何军事行动更难预测。风暴的阴影笼罩下,麻萨诸塞州沿海地区首当其冲,高海浪预警持续到周末,海浪像疯了一样拍打着岸边,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渡轮停航了,海滩关了门,连渔民都不敢出海,生怕被这股狂流吞没。气象部门紧急发布警告,说这场风暴虽然中心还在远海,但它的外围影响已经足够致命,强风和离岸流让任何海上活动都成了玩命游戏。人们盯着天气预报,心里直打鼓,这飓风到底要闹到什么时候?更让人揪心的是,北卡罗来纳州乃至整个美东沿海都面临严峻威胁,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不断更新预警,说飓风的路径还在调整,但它的狂暴海浪已足以掀翻一切。这场景,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高潮迭起,却没人知道结局会如何。就在这紧张时刻,8月23日的消息像一颗炸弹炸开了——美军三艘军舰在风暴中撞上了“艾琳”,不得不紧急掉头撤退。这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大家都在猜测,是美军真的怂了,还是天意弄人?飓风“艾琳”的路径诡谲,它从8月21日开始逼近,到23日时已近在咫尺,风速丝毫未减,海浪高得吓人。海事信息联合中心早有警告,说与美国有关联的船只面临“高风险”,红海和亚丁湾的威胁还没消停,东海岸又添新乱。军舰的掉头,看似无奈之举,却暗藏玄机,仿佛风暴在替谁挡了一刀。这飓风的到来,时机太巧了,让人不禁怀疑,背后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剧本在悄悄上演。飓风“艾琳”终于在8月27日上午登陆北卡罗来纳州,美东时间7点整,它像一头失控的巨兽扑向陆地,狂风暴雨瞬间席卷一切。登陆后,飓风减弱为1级,但威力依旧惊人,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被掀翻屋顶,沿海地区一片狼藉。在此之前,美东沿海已有10个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数百万居民被紧急疏散,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因飓风搞出这么大动静。疏散的队伍蜿蜒如龙,人们拖家带口逃离家园,脸上写满了恐惧和无奈。飓风的破坏力,让所有军事计划都成了泡影,军舰的掉头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谜团还在后头。这场风暴的路径,似乎总有些巧合,让人浮想联翩,它究竟是天灾,还是另有隐情?风暴过后,东海岸满目疮痍,人们开始反思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飓风“艾琳”的来袭,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的渺小和自然的威严。军舰的掉头,疏散的混乱,都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但真相或许永远埋藏在风暴的余烬中。这飓风的轨迹,仿佛被无形的手牵引着,它让美军退缩,让居民逃亡,却没人能说清背后的原因。是天意弄人,还是美军真的怂了?
果然俄罗斯掀桌子了,俄军导弹打击闹大了,炸了欧盟驻基辅总部,20秒时间,2枚

果然俄罗斯掀桌子了,俄军导弹打击闹大了,炸了欧盟驻基辅总部,20秒时间,2枚

果然俄罗斯掀桌子了,俄军导弹打击闹大了,炸了欧盟驻基辅总部,20秒时间,2枚俄军导弹命中距离欧盟代表团办公室50米位置,同时,打击了英国文化协会驻基辅办公室。冲击波掀飞了办公室的天花板,碎玻璃混着文件铺满地面。英国文化协会的安保人员被掉落的墙体砸中,鲜血染红了破损的国徽。这不是随机的炮火,更像精准的警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气得发抖。她手里攥着现场照片,对着镜头嘶吼这是"克里姆林宫的恐吓"。可就在一周前,她还在基辅宣布要把乌克兰打造成"钢铁豪猪",承诺35亿欧元的援助正源源不断送往前线。讽刺的是,那些贴着"人道主义援助"标签的物资,或许就经过了这次被炸的代表团办公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甩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她在记者会上展示卫星图片,证明俄军打击的是附近的乌军弹药库。"民用设施受损?那是乌克兰防空系统瞎打造成的。"她话锋一转,拿出乌军袭击俄炼油厂的视频,"欧盟对这些视而不见,现在倒来谈'文明底线'了?"这番话戳中了西方的痛处——就在空袭前三天,美国刚批准向乌克兰出售8.5亿美元的ERAM导弹,射程足以打到俄罗斯本土。这场冲突早就不是俄乌两家的事了。今年2月,欧盟通过第16轮对俄制裁,把74艘俄罗斯船只和48名自然人拉黑,连SWIFT结算系统都给俄罗斯银行禁了。转头欧盟就在基辅设立国防办公室,丹麦、荷兰直接参与导弹研发,把"后勤支援"做成了"技术入伙"。俄罗斯国防部的通报说得明白,他们打击的就是这些"军援中转站",只不过炮弹不长眼睛,溅到了隔壁的外交机构。英国文化协会的遭遇更耐人寻味。这栋表面搞文化交流的大楼,早就成了情报人员的中转站。英国首相斯塔默召见俄大使时拍了桌子,可他没提英国刚给乌克兰的45亿英镑军援。一枚导弹把办公室的密码机炸成了废铁,这巧合得就像俄军开了上帝视角。战场的逻辑从来简单粗暴。乌克兰试射3000公里射程的"火烈鸟"导弹时,普京正在北极看军演。美国把"末日通讯机"E-6B部署到格陵兰岛的同一天,俄军宣布控制顿涅茨克9个定居点。欧盟以为躲在后面递刀子就安全,却忘了俄罗斯的导弹能精准定位到办公桌。冯德莱恩急着推出第19轮制裁,还盘算着把冻结的俄罗斯资产转给乌克兰。可制裁这招早就不管用了。俄罗斯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回应一切,598架无人机铺天盖地的攻势,让乌克兰的防空系统成了筛子。那些喊着要"让俄罗斯付出代价"的欧盟官员,现在得先给代表团办公室装防弹玻璃。最尴尬的是那些主张"和平谈判"的声音。泽连斯基刚和冯德莱恩通完电话,就看到自家总统府附近冒起浓烟。普京一边给美国高层发"勇气勋章",一边下令导弹精准打击欧盟机构。这场戏里,没人真的在乎乌克兰平民的死活——23具裹着白布的尸体旁,外交官们还在争论"是否违反国际法"。俄罗斯这桌子掀得够彻底。它用导弹告诉欧盟,别以为穿西装打领带就不算参战。那些送到乌克兰的武器、批准的制裁方案、设立的国防办公室,最终都变成了瞄准自己的炮口。英国文化协会的牌子在废墟里摇摇欲坠,仿佛在提醒所有人:当外交机构沦为军援中转站,就别怪导弹不长眼睛。扎哈罗娃的反问还在回荡:"欧盟对乌军炸民用设施保持沉默,凭什么要求俄罗斯手下留情?"这场冲突早就突破了所有底线,剩下的只有互相毁灭的疯狂。当欧盟官员在布鲁塞尔起草新制裁方案时,基辅的救援队正从欧盟代表团办公室的废墟里,抬出第二十三具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