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印章

电子印章免费领企业办事再提速

本报讯(记者刘少伟)近日,记者从石楼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获悉,自9月1日起,凡在该县登记注册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企业,均可免费领取一套电子印章,与...
山东泰安,女子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张手写存折,显示父亲20多年前在银行存了6万

山东泰安,女子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张手写存折,显示父亲20多年前在银行存了6万

山东泰安,女子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张手写存折,显示父亲20多年前在银行存了6万元至今没有取出。随后拿着存折前往银行取钱,怎料,银行却表示根本不存在这笔存款。女子与银行多次理论未果,一纸诉状将银行告上法庭,法院这样判!(来源:裁判文书网、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据悉,早在2018年7月,女子姜某的父亲就已经去世。1年前,姜某在整理父亲遗书时,发现一张手写活期存折,存折显示其父亲在2000年6月26日在某银行存了6万元至今没有取。姜某随后拿着存折前往银行取钱,怎料,银行却声称根本不存在这笔钱。因为存折有银行的名字,还加盖有银行工作人员唐某的印章,姜某与银行理论未果,于是一纸诉状将银行告上法庭。面对姜某的控诉,银行仍然坚称不存在涉案存款,为此还提交了移交活期定期一览表、信息系统查询、手工记账存根等证据,并申请对涉案存折中“唐某”的名章及字迹进行鉴定。经鉴定,唐某的名章印文与涉案存折中唐某的名章印文一致。鉴定过程中,因唐某未在规定时间到现场提取样本,故鉴定机构终止对唐某字迹的鉴定。一审法院另查明姜某的父母于2004年12月31日离婚,俩人育有一子、一女;后姜某的父亲于2013年12月10日再婚,再婚后无子女,姜某的爷爷奶奶早于姜某的父亲去世。经询问,姜某的母亲、哥哥以及姜某的继母均放弃对涉案存款的继承。一审法院认为,姜某提交的银行活期储蓄存折,可以确认姜某的父亲与被告银行之间存在储蓄存款合同关系,姜某的父亲负有妥善保管和使用存折的义务,被告银行应当按照约定支付存款本息,并负有对储户存款的安全保障义务。姜某主张自己的父亲在被告银行处的60000元存款至今未取出,被告银行辩称案涉60000元存款并不存在。本案争议的焦点为案涉60000元存款是否真实存在。当事人对于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本案中,姜某为证实其主张提交储蓄存折原件,该存折原件中加盖有被告银行工作人员“唐某”印章,已尽到初步证明义务。被告银行对于“唐某”印章及签字的真实性不予认可并申请鉴定,根据鉴定报告,基本可以确认案涉存折中60000元存款处“唐某”印章的真实性,亦可以证实系被告银行工作人员唐某为姜某的父亲办理该笔存款相关手续。被告银行工作人员唐某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供鉴定材料,造成笔迹鉴定程序无法进行,被告银行对于案涉存折中唐某书写的内容虽然不认可,但未提交其他证据,被告银行应当承担举证不能后果。被告银行提交的移交活期定期一览表、信息系统查询、手工记账存根等证据,均系被告银行内部资料,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综上,一审法院审理后,最终判决被告银行限期支付姜某6万元存款本金及利息。一审判决后,银行表示不服提起上诉,银行表示:第一、涉案存折中手写部分除了姜某拟证实存款部分以外,还有其他手工书写的内容,即使是唐某拒不到场参加鉴定程序,也是具备条件的。第二、凭肉眼观察即可以确认与其他部分的手工书写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别,明显是与在先书写部分不是同一人书写,存在明显的伪造的重大嫌疑。第三、一审法院应当追加唐某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以查明事实,但是未追加。第四、根据银行当时的工作流程,存折的内容应当由银行工作人员本人在收到储蓄户的存款后清点、复核无误后,对存折相应部分书写存款时间钱数等内容。加盖印章仅是表明经办人身份。同时如果存款属实还应当由工作人员向银行报送存款帐册并明确显示,但是银行提交的移交活期定期一览表、信息系统查询、手工记账存根等资料中,均没有对该笔存款的认可记载。第五、在本案的存款确实没有存入银行,存款经办人唐某否认当年姜某的父亲曾存入该笔存款的情况下,本案实际上涉及到刑事犯罪,法院负有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侦查的责任。等等……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一审法院根据鉴定报告,可以证实系被告方工作人员唐某为姜某的父亲办理该笔存款相关手续,处理正确,本案系储蓄存款合同纠纷,唐某系银行办理案涉业务的工作人员,根据本案证据已经证实争议存款处加盖名章的真实性。唐某并非本案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等等。最终判决驳回了银行的上诉,维持原判。这事你怎么看?注:图片来源网络
1968年,陕西一少年将自己在河里捡到的“皇后之玺”捐献给国家,得到20元奖励。

1968年,陕西一少年将自己在河里捡到的“皇后之玺”捐献给国家,得到20元奖励。

1968年,陕西一少年将自己在河里捡到的“皇后之玺”捐献给国家,得到20元奖励。没想到44年后,博物馆再次联系上他:你捐的是国宝,价值不可估量!特意邀请您来领奖!孔忠良出生在1955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村,那地方黄土高原上,村民们祖祖辈辈靠种地过日子,家家户户都过得紧巴巴的。他家也不例外,父母是地道农民,父亲叫孔祥发,平时干农活,偶尔接触点外界事儿,对老物件有点粗浅认识。孔忠良小时候就帮家里干活,上小学时每天走路去学校,路过田野和小渠,生活简单得像一碗白开水。1968年9月,他十三岁,正在韩家湾小学念书,那时候村里没啥娱乐,孩子们放学后就到处转悠,捡点废铁换零花钱。他那天像平时一样,沿着小渠边走,无意中瞅见渠底有块白乎乎的东西,捡起来一看,方方正正,表面光滑,带点图案和字迹。他带回家给父亲看,孔祥发觉得不对劲,像是老物件,就决定带去城里鉴定。这事儿从这儿开始,牵扯出一件国家级的宝贝。那块白石头其实是枚玉玺,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的,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玉质纯净,没一点瑕疵。上面雕着螭虎钮,螭虎是古时候神话里的猛兽,象征权力,四肢有力,眼睛圆睁,嘴巴张开,尾巴卷在云纹里,底下还钻了个孔,用来系绶带。玺台四面平整,每面有长方形框,里面刻着勾连的卷云纹,阴线槽里残留朱砂痕迹。底下刻着“皇后之玺”四个篆字,字体匀称,笔画深度一致。这东西出土地点离汉高祖刘邦和吕雉合葬的长陵就一千多米,专家们考证,很可能就是吕雉的印玺。吕雉是汉朝开国皇后,这玺是她生前用的,代表皇室权威。在秦汉时期,皇帝用白玉螭虎钮,皇后用金的,但这枚是白玉,符合汉制,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皇后印玺,填补了历史空白。它的工艺精湛,雕琢手法高浮雕结合阴线,显示出汉代玉器水平高超。孔祥发带着儿子步行四个多小时去咸阳市区的陕西省博物馆,那时候叫碑林博物馆。他把玉玺递给工作人员,馆长一看就认出是羊脂玉,赶紧召专家鉴定。他们仔细研究,确认是西汉皇后玺,价值连城,能抵半个西安城。父子俩听说这是国宝,立马决定无偿捐给国家,没要任何报酬。博物馆领导感动,坚持凑了二十块钱给他们,当作路费和表彰。那年头二十块不算少,能买不少东西,够父子俩吃碗羊肉泡馍回家。孔忠良和父亲就这样把宝贝交给国家,回到村里继续过日子。这事儿在当时没闹大,博物馆把玉玺收藏起来,后来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改建,它成了镇馆之宝之一。2013年,还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级别最高的国家一级文物。这玉玺的意义不光是历史价值,它还反映了秦汉帝后玺印制度。古书《汉官旧仪》里记载,皇帝六玺白玉螭虎钮,皇后玺文与帝同,金螭虎钮。但这枚是白玉,专家分析可能是吕雉特殊地位所致,她辅佐刘邦开国,权力大。这东西是汉代皇后玉玺唯一实物资料,对研究印章演变、玉雕工艺、皇室生活都有帮助。出土地点在长陵附近,推测可能是墓葬被扰动后流出,可能是清末民国盗掘导致。陕西文物多,这类发现不少,但皇后玺独一无二。它保存完好,没沁色,玉质温润,吸引无数人去博物馆看。孔忠良捐献后,没想着回报,继续务农,日子平平淡淡,四十多年过去,他都快忘了这事儿。2012年4月,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成立,这是全国唯一汉文化保护基金会。他们翻档案,找到孔忠良当年捐献记录,决定表彰为大遗址保护做出贡献的人。基金会人员到韩家湾村找他,那时他已年近六十,还在田里干活。他们告诉他,玉玺是国宝,价值不可估量,邀请去西安领奖。12月表彰大会上,他被评为“保护大遗址十大杰出人物”,发了证书和一千块奖金。他起初拒绝,说东西本该归国家,但基金会坚持,他收下了。这事儿让他感慨,国家没忘普通人贡献。基金会是民间组织,专保护汉文化遗址,像长陵这样地方,表彰激发大家积极性。孔忠良从不后悔捐献,即使生活不算富裕,他觉得保护文物是公民责任。如今皇后玺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吸引游客和学者。它的故事流传开,教育很多人,捡到文物该上交。孔忠良后来接受采访,说这是国宝,给国家有大价值。他父亲已故,但他继承了这份意识。类似故事在陕西多,比如其他民间捐献,丰富博物馆藏品。皇后玺不只件玉器,更是历史见证,连接古今。专家研究它,写书出小说,像《藏家》就讲孔忠良经历,作家许海涛采访他,记录捡宝交宝过程。2020年书首发,他现身讲故事,强调保护重要。
1950年,溥仪听说志愿军入朝作战后,果断撕开自己的棉衣,掏出一件26年不离身的

1950年,溥仪听说志愿军入朝作战后,果断撕开自己的棉衣,掏出一件26年不离身的

1950年,溥仪听说志愿军入朝作战后,果断撕开自己的棉衣,掏出一件26年不离身的物品:我自愿把它交给政府。那年10月,抚顺战犯管理所的秋风吹得人脊背发凉,五十三岁的溥仪蹲在砖墙根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棉衣内衬的补丁。远处高音喇叭里正播报着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消息,几个年轻管教抱着募捐箱匆匆走过,箱面上"抗美援朝"四个红字刺得他眼睛发酸。这个末代皇帝的人生就像被揉皱的宣纸,三岁登基时还尿着床,六岁退位时刚学会写"正大光明"四个字。紫禁城十二年的"小朝廷"生活,让他习惯了用金碗喝粥、拿玉如意当痒痒挠。直到1924年那个霜降的清晨,冯玉祥的士兵用刺刀挑开乾清宫的门帘,他才真正明白"亡国之君"四个字的分量。当年仓皇出宫时,溥仪把最值钱的家当缝进了贴身棉袄。二十六年里,他带着这件宝贝东奔西跑,在天津租界当寓公时靠它换钱买汽车,跟着日本人去东北当傀儡皇帝时拿它当护身符,就连1945年被苏联红军抓住时,这东西都好好藏在胳肢窝下的夹层里。管教们后来清点战犯行李,谁也没想到这个总把衬衣扣子系歪的老头,身上还揣着乾隆皇帝的命根子。要说这件田黄三链章,那可是紫禁城压箱底的物件,福建寿山产的田黄石本就金贵,偏偏乾隆爷让人用整块石料雕出三条活动的链子,把三枚印章串成个连环套。左边方章刻着"乾隆宸翰",右边方章是满文"惟精惟一",中间椭圆章刻着"乐天",暗合他当太上皇时"乐天知命"的心思,当年造办处的工匠为雕这活链,生生熬瞎了两双眼睛。溥仪打小在养心殿见过这东西,老太监会指着印纽上的螭龙告诉他:"万岁爷,这可是祖宗的江山链。"后来他让太监把印章包在油纸里,趁冯玉祥部队搜查时塞进裤裆。在天津张园那些年,婉容抽大烟把家底败光,文绣闹离婚分走大半细软,唯独这三链章他死活不肯动,总觉得留着它就像留着条退路。1950年深秋的改造所里,溥仪蹲在糊满旧报纸的窗台下琢磨:前线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啃炒面,自己这个旧社会的寄生虫,总得做点什么赎罪。想起前两天听广播里说"全国人民都在捐献",他忽然把棉袄扯得哗啦响,看守老李冲进来时,正看见这个前皇帝抖着手从棉花絮里抠出个油纸包,三枚蜜蜡色的石头叮当作响。故宫的老专家后来鉴定,这三链章在民间流浪二十六年竟毫发无损,石链最细处比火柴棍还细,却连道裂痕都没有。要说溥仪这辈子干过什么对得起祖宗的事,大概就是把乾隆爷的宝贝囫囵个儿送回了故宫。不过管教干部当时可没工夫感慨,他们忙着按住这个突然发癫的老头,溥仪非说要把印章熔了造子弹,吓得所长连夜给北京打电话。这事儿闹到周总理那儿,总理批示:"文物要保护好,人更要改造好。"后来三链章在抗美援朝展览上露过面,说明牌上"溥仪捐赠"四个字让不少老兵揉眼睛。有个山东籍的战士盯着玻璃柜直嘀咕:"娘咧,皇帝老儿的东西就是不一样,拴印章的链子比俺媳妇的银镯子还精细。"要说溥仪的变化也是实打实的,刚进管理所那会儿,他连裤腰带都不会系,晚上总梦见有人偷他藏在鞋底的金牙。后来跟着战犯们学种菜,居然种出个三十斤的大冬瓜,1956年春节联欢会上,这个曾经的"康德皇帝"和日本战犯搭伙演活报剧,当他说出"我们都是中国人"时,台下哭得比台上还热闹。1959年特赦那天,溥仪攥着释放证蹲在管理所门口哭得像个孩子,他后来跟文史专员们回忆,交了三链章后睡得特别踏实,"就像把压了半辈子的玉玺交出去了"。如今去故宫珍宝馆还能看见这组田黄印章,灯光底下泛着熟栗子似的光,倒是边上新换的说明牌添了句:"此文物曾见证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王的思想改造历程。"要说这世事也够奇,乾隆爷刻"乐天"本是为显摆太上皇的潇洒,末了却成了末代皇帝重获新生的注脚。那些年常有人问溥仪咋不早把宝贝卖了享福,老头总摸着新发的户口本笑:"早交出去早踏实,你们不懂,这叫割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