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农业部长宣布,取消中国电动车关税,原因曝光。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后,国内农业界怨声四起。关键人物是农业部长,他带着来自草原省份农场主的压力,在内阁会议和联邦农业部长会议上频频发声。一开始,加拿大的目标很清楚,就是跟进美国对中国电动车设置贸易壁垒。附加税比例高达100%。加拿大本来就对中国电动车收6.1%的关税,现在再加一层,直接翻倍。这事一出来,中国马上反制。对什么下手?不是汽车,是加拿大赖以为生的农业出口品。油菜籽、冷冻猪肉、水产品、干豌豆,一个不落。报复关税之后,马尼托巴省、阿尔伯塔省那些种植油菜的农户第一个跳出来。他们一年的收成大半靠出口中国市场。贸易一断,价格暴跌。农业部长HeathMacDonald被推到风口浪尖。按理说,电动车关税不归他管,可农民的生计得有人替他们说话。这位部长开始出现在各种新闻发布场合,接受采访,说得很谨慎,意思明确——政府正在重新审查是否还要继续对中国电动车维持这么高的加征关税。他的理由不是保护中国电动车,而是加拿大自己的农业扛不住了。中国官方没有主动发布要加拿大撤销关税的声明,但从结果来看,一招“打农民”,比对抗车厂还见效。农业在加拿大,不是小角色。从资源配置到选票影响,每一次反弹,政府都要权衡。问题来了,一边是农业,一边是制造业。要保农民,就要可能让步给中国电动车企业。要保本地车厂,又可能换来中国继续封杀加拿大农产品。可两头都得罪不起。加拿大自己电动车产量不多,基本靠进口。造电池、造整车的能力还在起步阶段。原来指望跟美国走一致路线,共同“围堵”中国新能源。现在发现,美国有底气,加拿大却容易被打痛。HeathMacDonald没有说一定会取消。他只说“正在审查”,但这个表态本身就说明了风向。他也不敢轻易表态支持中方,那是政治风险。他的核心话术在于“综合考量”“多方利益”“行业反馈”。中国商务部在对加电动车关税出台几周后,就迅速锁定农产品作为对策目标。这说明早有准备。对美国不一定管用,但对加拿大立竿见影。油菜籽贸易曾因“技术性问题”中断多年,才刚恢复,现在再卡一次,加拿大农户的信心瞬间崩盘。中国市场对加拿大油菜籽出口占比极高。欧洲市场不稳定,东南亚市场没规模。大宗商品讲的就是“谁出得起价、谁量大”。这点中国手里有牌。加拿大国内也出现声音,认为应当减少贸易政治化。但说归说,政治和贸易从来没分开过。尤其是当前全球新能源竞争激烈,各国拼的是谁能拿到电池核心材料,谁能掌握供应链。加拿大自己也想发展电池产业,对中国电池厂持观望态度。但转过头,电池原材料也得从中国进。断得了吗?断不了。HeathMacDonald的话让人看到了一点现实:中加之间的矛盾不是汽车,而是经济结构的相互卡位。中国能造电动车,加拿大能种大豆、油菜。这种互补关系本来是机会,现在却变成了博弈。农业部长不是主导电动车政策的那个人,但农民的压力通过他传达给了内阁。内阁在评估关税影响的时候,不能只看电动车进口量,还得看多少农产品出不了海。电动车只是这场贸易拉锯战的导火索。背后牵扯的,是中加关系的复杂性。是全球产业链的交错依存。是政策制定者要不要冒险对某一方让步的决断。目前加拿大政府尚未宣布取消这项加征关税措施,也没有透露下一步政策。农业部长的态度算是试探市场风向,给内阁一点退路。真正的转折点,可能还是中方在农产品领域的进一步反制力度。加拿大政府接下来的选择,不只是技术性修正,而是一种政治立场的调整。如果电动车关税真的撤了,那背后一定是多方协商后折中的结果。如果不撤,农业部长这番话,或许就是用来安抚农户的缓兵之计。这事没完,还在发酵。中加之间这种“你动汽车,我打农业”的方式,可能还会继续。谁先松手,就看谁更急。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