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完成了核聚变之后,还需要全球化吗?这么说吧,一旦掌握核聚变,那就是万国朝拜的景象。现实来说,一旦掌握技术,好处和风险一块都来了。能源自由意味着中国工厂再也不用看国际油价脸色,北方供暖不用怕俄罗斯断供,这种战略优势比十个航母战斗群都管用。想想看,中国现在石油进口依赖度73%,天然气43%,每年花在能源进口上的钱够造几十艘航母。要是核聚变成了,这些钱全砸在国内产业链上,什么半导体、新能源车都得跟着起飞。更绝的是,北方供暖直接用核能,工厂里的机器再也不用看国际油价脸色,俄罗斯断气的威胁更是成了笑话,这战略优势,可比啥都管用。更现实的是,当渤海湾的聚变电站开始以每度0.1美元的价格往东南亚送电时,沙特阿美的市值可能得跌90%,波斯湾的油轮都得变成废铁疙瘩。美元霸权的根基——石油美元循环体系,也得跟着抖三抖。到时候,中国手里攥着能源杠杆,制定规则的权力可比技术本身更值钱。就像现在美国用芯片卡脖子,未来中国说不定能用电力当筹码,让那些想封锁咱的国家尝尝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老美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中国独占鳌头。当年华为搞5G,美国联合盟友又是禁芯片又是挖墙角,最后愣是把华为手机业务按下去了。核聚变这种颠覆性能源技术,美国肯定得下死手。最可能的就是联合欧盟、日本搞“技术封锁联盟”,限制特种材料出口,比如制造超导磁体的铌钛合金,中国目前70%依赖进口。更狠的可能像当年对苏联那样,扶持印度、巴西等国的聚变项目,用“技术外包”分化中国影响力,甚至用“环保”、“人权”当幌子,在国际市场上抹黑中国技术,这种阴招可比直接制裁恶心多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应更有意思。非洲现在6亿人用不上电,听说中国有了“人造太阳”,估计得排着队来求合作。但人家可不是白要技术,大概率会要求“技术转移”,比如在尼日利亚建聚变电站,必须由当地企业控股51%。这种事中国在太阳能领域已经遇到过——当年在埃塞俄比亚建光伏电站,政府要求中方免费培训500名工程师,还得低价提供10年运维服务。要是拒绝,这些国家可能倒向美国,用“民主国家联盟”施压。最危险的还是技术共享的压力。当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30多个国家凑了1500亿欧元,结果因为技术转让扯皮,项目延期了10年。中国要是独占核聚变技术,联合国说不定会通过决议,要求“全球共享”。更极端的情况,美国可能联合俄罗斯、印度,用“防止核扩散”当借口,在南海或台海制造摩擦,逼着中国让步。毕竟,核聚变技术既能发电,也能造氢弹,这种双重属性太敏感了。所以啊,核聚变这玩意儿,技术到手只是开胃菜,真正的挑战在后头。美国的制裁、欧洲的竞争、第三世界的索要,哪一样都不是善茬。但反过来想,要是能把这些坑都填上,中国不仅能当能源霸主,还能重新制定国际规则。到时候,“万国朝拜”可能变成“万国参股”,人民币结算的能源体系说不定比航母更管用。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技术真的能成,而且扛得住全球的明枪暗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