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中国稀土_个股

中国稀土如果不是中国人自己掌控,那就真成笑话了。这两天冯德莱恩跳出来,说中国把

中国稀土如果不是中国人自己掌控,那就真成笑话了。这两天冯德莱恩跳出来,说中国把

中国稀土如果不是中国人自己掌控,那就真成笑话了。这两天冯德莱恩跳出来,说中国把稀土“武器化”,欧洲要未雨绸缪搞“供应链多元化”。但外交部一句话就点破了:你们自己搞技术封锁不手软,中国搞点自己的底牌就说“不公平”?不让卖芯片、不让卖光刻机的时候,欧美怎么没说自己“武器化”?现在轮到中国有了竞争力,就变成“破坏规则”了。很多网友都说:别双标了,中国凭什么不能为自己留点牌?稀土是我们的资源,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得明明白白?欧美国家想一边靠中国的原材料,又不想中国有话语权,这种算盘也太精了。说到底,稀土就是我们该守的底线。你怎么看?
关键矿产:美国打造不依赖中国稀土金属供应链的窗口已经关闭了据纽时报道,曾是美国

关键矿产:美国打造不依赖中国稀土金属供应链的窗口已经关闭了据纽时报道,曾是美国

关键矿产:美国打造不依赖中国稀土金属供应链的窗口已经关闭了据纽时报道,曾是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稀土专家,现在是美国关键材料公司总裁的吉姆·赫德里克认为,即使马上启动持续性的替代计划,美国也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他指出,"中国在稀土生产上已有30年的先发优势"。用稀土金属制成的磁铁对汽车、海上风力涡轮机、无人机、导弹、战斗机,以及许多其他先进制成品的制造至关重要。"稀土元素"这个术语指的是镧系元素中17种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如果你能想象元素周期表,它就是底部的那条横线。元素57到71号,加上钪和钇。稀土元素实际上并不稀有。自十八世纪末以来,它们一直沿用这个名称。它们被用于各种电子产品、技术和高性能合金。它们常被描述为工业维生素或香料,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通过材料科学的进步,它们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更快、更坚固、更耐用"。过去15年来,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如此困难,美国、澳大利亚甚至加拿大的公司难以启动稀土生产和加工,原因之一实际上是全球供应一直相当稳定。当宣布新的矿床或新的矿山即将投产时,实际上往往会压低全球价格,使开发更多矿床变得不经济。现实情况是,除了少数例外,情况似乎有些复杂。但随之而来的是地缘政治层面的问题,其特点更像是争夺那些所谓的稀有资源,而实际上它们并非如此。据《华盛顿邮报》近日撰文报道,尽管美国多方努力,但摆脱对中国稀土金属的依赖仍需时数年。该报写道:"美国正急于开发中国稀土材料的替代来源…但美国摆脱对其主要战略对手的依赖仍需时数年"。正如美国稀土公司(USARE)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工厂首席执行官约书亚·巴拉德在给该报的评论中指出的那样,美国对中国稀土金属的依赖已持续数十年。该工厂将于明年初开始生产钕磁铁。6月,《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中国已同意恢复向美国汽车制造商和工业企业发放稀土金属出口许可证,但许可证有效期限制为六个月。路透社还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尚未承诺向美国军火供应商出口战斗机和导弹系统所需的一些专用稀土磁体发放许可证。
中国稀土主宰地位不保?澳大利亚成功实现重稀土分离量产,巴西大规模推进稀土项目开发

中国稀土主宰地位不保?澳大利亚成功实现重稀土分离量产,巴西大规模推进稀土项目开发

中国稀土主宰地位不保?澳大利亚成功实现重稀土分离量产,巴西大规模推进稀土项目开发,欧美推行去中国化,中国加强反制刻不容缓!一、技术突破:莱纳斯打破中国重稀土分离垄断1.全球首次非中重稀土商业化生产2025年5月,澳大利亚莱纳斯(Lynas)在马来西亚关丹工厂成功量产氧化镝(重稀土核心元素),并计划6月启动氧化铽生产,成为全球首家在中国以外实现重稀土分离商业化的企业。不过目前成本较中国提高30%,且产品纯度不及中国,但专家称满足高端应用基础需求。2.产能与战略意义产能规模:年产量约1500吨,相当于中国重稀土年产量的10%。供应链安全:美国国防部提供2.58亿美元补贴,要求莱纳斯在得州建立重稀土生产基地,并承诺采购其60%产能(5-10年长约),客户包括洛克希德·马丁、特斯拉等军工与科技巨头。二、巴西崛起:巴西凭借全球第二大稀土储量(仅次于中国,一说法排第四),正加速推进稀土产业化,2025-2029年规划投资达21.7亿美元(较前五年增长49%),成为全球稀土投资增速最快的国家。三、地缘博弈:中美欧的战略竞合作1.美国“去中国化”紧迫性美国计划到2027年将对中国重稀土的依赖度从94%降至60%,莱纳斯成为其军工供应链(如F-35战机年需450吨稀土)的关键替代选项。2.中国反制措施技术封锁:2023年将稀土萃取分离、钕铁硼制备等技术列入《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配额调控:通过《稀土管理条例》实行保护性开采,可定向限制对美稀土出口,优先供应友好国家。3.欧洲的潜在角色欧盟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2030年本土开采占比达10%,巴西项目可能成为其多元化供应的重要支点。四、挑战与前景:技术、成本与可持续性技术壁垒:重稀土分离需克服高纯度提纯(如99.99%)、放射性废料处理等难题,莱纳斯虽突破量产,但良率与成本仍落后中国。经济可行性:全球电动车需求放缓导致稀土价格下跌(如2024年莱纳斯利润下降70%),新项目需平衡长期投资与短期市场波动。环保争议:莱纳斯马来西亚工厂因辐射废料堆积遭当地抗议,未来扩产需解决**可持续认证**问题。莱纳斯与巴西的崛起,标志着稀土供应链从“中国单极主导”向“多极竞合”转型。然而,技术代差、成本劣势及环境约束,使非中供应链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在高端分离(92%冶炼产能)和低价供应上的绝对优势。未来竞争核心将聚焦于:1.技术自主:西方能否突破中国封锁,实现高纯度稀土的低成本量产;2.绿色溢价:巴西环保型矿山能否形成差异化竞争力;3.地缘联盟:美欧通过MSP等机制整合资源,对冲中国配额政策。
用中国稀土卡中国脖子?谁也没想到,日本钻了个战略空子,竟然储备了20年的稀土资源

用中国稀土卡中国脖子?谁也没想到,日本钻了个战略空子,竟然储备了20年的稀土资源

用中国稀土卡中国脖子?谁也没想到,日本钻了个战略空子,竟然储备了20年的稀土资源。但日本千万小心你的上司来夺噢!那你哭的地方都找不着!早在1983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亟需外汇,日本商社便以“支援基建”的名义,用近乎白菜价的合同锁定了内蒙古白云鄂博矿的长期供应权。当时一吨稀土氧化物的价格不过几千美元,而日本企业转手就以十倍价格卖给欧美军工企业。这种“资源套利”策略,让日本在30年内悄然建立起全球最大的稀土储备库——据估算,其库存量足够支撑本国高科技产业20年的需求。但风水轮流转,日本如今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中国从2010年起实施稀土出口配额制,2025年更将钐、铽等关键元素纳入管制清单,直接切断了日本传统供应链。另一方面,日本深海开采技术卡在2500米深度,而中国2024年已实现6000米深海采矿车的商业化应用,南海部分海域的稀土储量相当于陆地现有储量的30%。这意味着,日本苦心经营的“资源护城河”,在技术代差面前正在瓦解。更微妙的是美日同盟的暗流涌动。美国虽然表面支持日本的稀土自主计划,实际却在布局更深层的掌控。2023年美日签署的《关键矿产合作协议》中,美国要求日本开放稀土储备的“应急共享机制”,而日本企业在东南亚的稀土项目,也屡屡出现美国资本的影子。这种“友岸外包”模式,本质上是将日本的稀土储备纳入美国的战略体系。一旦台海局势生变,日本很可能被迫优先向美军供应稀土,而自身半导体、新能源产业将陷入瘫痪。日本的困境折射出全球资源博弈的残酷现实。当中国通过技术突破(如AI驱动的稀土提纯技术)和规则重构(如出口审批绑定技术让渡)掌握主动权时,那些依赖资源囤积的国家反而成了“活靶子”。印度近期突然停止对日本的稀土出口,就是一个危险信号——连盟友都可能在关键时刻“断供”,更遑论美国这种利益优先的伙伴。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不在矿场,而在技术实验室。中国已将稀土应用拓展到永磁电机、光纤通信等高端领域,2025年包头稀土新材料基地的产能将突破5万吨,其中70%用于新能源汽车和风电设备。而日本若不能在稀土回收技术(目前回收率不足15%)和深海开采上取得突破,其储备的稀土矿石终将变成昂贵的“战略负担”。最后想说,日本的稀土算盘打得精,但别忘了:在资源博弈的棋盘上,真正的棋手从来不是囤积者,而是规则制定者。当中国用深海采矿车和AI冶炼技术重新定义游戏规则时,那些靠低价扫货起家的玩家,或许该考虑如何体面地退场了。你觉得日本的稀土储备能撑过下一个十年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只要能买到稀土,中国让我们干啥都行!”美企刚向中国稀土宣战,就被打脸,西方企业

“只要能买到稀土,中国让我们干啥都行!”美企刚向中国稀土宣战,就被打脸,西方企业

“只要能买到稀土,中国让我们干啥都行!”美企刚向中国稀土宣战,就被打脸,西方企业表态:只要给稀土,中国的一切要求,他们都照办不误。事情的导火索要从今年4月说起。中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对钐、钆、铽、镝等7类中重稀土及相关磁铁产品实施出口许可制度。这可不是简单的禁止出口,而是每一单都要经过严格审批,从原料来源到终端客户都要查得清清楚楚。消息一出,全球供应链瞬间绷紧了神经,因为谁都知道,中国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中重稀土精炼产能,尤其是镝、铽这些制造高性能永磁体的关键材料,几乎全靠中国供应。美国企业首当其冲感受到了压力。美国唯一的稀土矿企MPMaterials原本以为可以靠本土生产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结果发现自家的稀土矿还得运到中国加工。更尴尬的是,他们花10亿美元建的精炼厂只能处理轻稀土,重稀土分离技术还是卡在脖子上。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专家直言:"要么供应链中断,要么低头谈判。"这话一点不假,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的F-35生产线已经因为稀土短缺亮起了红灯,每架F-35需要数百公斤稀土磁铁,没了中国供应,这些价值上亿美元的战机只能趴在停机坪上。欧洲企业同样慌了神。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的稀土进口国,71%的稀土直接来自中国。当中国要求提供终端客户信息时,欧洲企业一开始还扭扭捏捏,担心所谓的"商业秘密泄露",但很快就发现,生存比面子重要得多。德国大众等车企的供应商排着队向中国申请出口许可,承诺只将稀土用于新能源电机生产,绝不转军工领域。澳大利亚的企业更直接,直接和中国稀土巨头盛和资源合作,高管坦言:"不合作就只能坐等产业链崩溃。"这种态度的转变背后,是西方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中国不仅控制着稀土产量,更掌握着从采矿到深加工的全链条技术。美国高盛集团测算,西方要重建与中国相当的稀土供应链,至少需要投资250亿美元,而且得花上10到15年时间。可现实是,美国的新能源车产业等不起,欧洲的风电企业等不起,全球的科技巨头都等不起。就像美国矿产开发公司CEO说的:"中国手里握着王牌,我们只能选择合作。"更让西方企业头疼的是,中国的出口管制不是"一刀切",而是"精准滴灌"。一方面,中国对军工用途的稀土严防死守,另一方面,对民用领域的合理需求又保持开放。比如6月批准向美国三大车企的供应商发放临时许可证,允许他们进口稀土用于新能源电机生产,但必须透明物流路径、提供使用证明。这种策略既保障了国家安全,又分化了西方阵营——欧洲企业为了保住供应链,纷纷主动配合中国的审查要求,而美国企业只能在一旁干着急。最具戏剧性的是,当美国试图在日内瓦谈判中用降低关税换取稀土松口时,中国压根没接招。商务部明确表示,稀土出口政策是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不是谁想换就能换的。这让美国彻底傻眼:原本以为能捏住中国的"七寸",结果反被中国捏住了"命门"。现在,西方企业终于明白,稀土这场博弈的终局早已注定。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更是规则的制定者。从"零碳稀土"认证体系到稀土回收技术,中国正在重塑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标准。而那些曾经傲慢的西方企业,如今只能乖乖排队,按照中国的规则来玩这场游戏。正如一位欧洲高管私下里说的:"在稀土面前,我们没有说'不'的资格。"这场稀土博弈,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全球资源治理权的争夺。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关键战略资源领域,光靠嘴皮子是没用的,真正的话语权来自技术、产业链和规则的全方位掌控。当西方企业还在为短期利益团团转时,中国早已把目光投向了稀土量子点、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继续扩大技术代差。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将决定21世纪全球经济秩序的走向,而中国,显然已经占据了先手。
中国稀土这事,我特意查了查,不查不知道,一查才明白中国动真格了。过去

中国稀土这事,我特意查了查,不查不知道,一查才明白中国动真格了。过去

中国稀土这事,我特意查了查,不查不知道,一查才明白中国动真格了。过去稀土被当白菜卖,挖得乱糟糟的,山也秃了水也浑了。现在呢?出口管制新规一出,全产业链挂上“追踪锁”,连卖给谁、卖多少都得在线报备。网友表示:这次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制确实动真格了,以前乱采乱挖的现象一去不复返。现在不仅有严格的出口管控,还要求在线报备销售情况,这都是为了防止资源被无节制地开采和滥用。稀土不是普通的商品,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技术发展。特别是不能卖给那些可能用它来制造武器对付我们的国家或企业。我们得好好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不让它们成为别人手中的利刃。稀土的价值在于其提炼技术,而不是矿产本身。国外虽然也有稀土矿,但因为提炼过程复杂、成本高且污染大,很多地方不愿意做。中国的稀土政策不仅是为了控制价格,更是为了保护环境和维持市场稳定。如果美国国债数目越大,我们的稀土就越贵,那也反映出一种市场调节机制。土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军事用途上,它在高科技产业中同样不可或缺。因此,中国现在的出口管制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实施全产业链的追踪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稀土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同时,这也是一种战略手段,确保我们不会将宝贵资源低价卖给那些可能利用它们来威胁我们的国家。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他是中国稀土之父,上世纪70年代成功突破稀土提炼技术。在72年之前,全世界的稀土

他是中国稀土之父,上世纪70年代成功突破稀土提炼技术。在72年之前,全世界的稀土

他是中国稀土之父,上世纪70年代成功突破稀土提炼技术。在72年之前,全世界的稀土提炼技术只掌握在欧美人手里。中国把稀土原矿廉价卖出去,再高价买提炼后的高纯度稀土。徐光宪夫妇回国后呕心沥血用了两年时间弯道超车,用串式萃取法提炼稀土。这个方法比欧美用结晶法提炼的纯度还要高,而且成本更低。至此,中国的稀土提炼技术,在世界上一直都是遥遥领先。
中美在伦敦的经贸谈判,美国想用三样东西换取中国的稀土。中国稀土产量达24万吨,

中美在伦敦的经贸谈判,美国想用三样东西换取中国的稀土。中国稀土产量达24万吨,

中美在伦敦的经贸谈判,美国想用三样东西换取中国的稀土。中国稀土产量达24万吨,占全球三分之二,还控制全球约70%的稀土产量以及90%的精炼产能。中美贸易战,中国对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直接扼住了美丽国的军工和一些高科技产业的命脉,引发美国相关行业的恐慌。打贸易战,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分别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经济互补性很强,合作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美第二轮谈判前,美国曾多次放风,说要中国取消所有稀土管制,换取美国芯片制造软件、喷气发动机零件和乙烷的限制等不合理制裁。美国拿这些稀土制造武器武装台岛,制造先进武器威胁我国家安全,出尔反尔,言尔无信,坚决不同意这样做,你说是不是?
中国稀土管制真的打中了美国的七寸,之前我还以为是中国持有的七千多亿的美债,中国稀

中国稀土管制真的打中了美国的七寸,之前我还以为是中国持有的七千多亿的美债,中国稀

中国稀土管制真的打中了美国的七寸,之前我还以为是中国持有的七千多亿的美债,中国稀土这张王牌真的太厉害了,如果中国继续管制出口,美国再也坚持不了几个月了,因为美国的汽车制造,战斗机都需要中国稀土,而美国想在短时间,想在几年内获得所需的稀土根本不可能,这就是美国的七寸。其实,中国完全可以不急着跟美国谈判,让美国嚷嚷,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用跟美国谈判,只是中国还是对世界太负责任了,毕竟全世界都等着中国的稀土供应,所以为了全世界经济发展,还是会陆续的放松稀土的管制出口。这就是大国责任。
美国拒绝向中国出口乙烷!为报复中国稀土管制,美国突然卡住乙烷出口,这原料是造乙

美国拒绝向中国出口乙烷!为报复中国稀土管制,美国突然卡住乙烷出口,这原料是造乙

美国拒绝向中国出口乙烷!为报复中国稀土管制,美国突然卡住乙烷出口,这原料是造乙烯的“命根子”,而乙烯又是石化产业的“心脏”。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553万吨乙烷,占其出口量近一半。咱们先说说美国为啥这么干,他们眼红咱们对稀土的管制。稀土是造高科技产品和武器的重要材料,咱们中国的稀土储量和加工能力全球领先。前阵子咱们对镝、铽等7类中重稀土加强了出口管理,要求进口方提交终端用途证明。这一下可戳到了美国的痛处,他们的F-35战机、电动汽车电机等关键产业都离不开中国的稀土,特别是重稀土分离技术,美国落后咱们20年,根本离不开咱们。所以美国就想通过卡乙烷出口来逼咱们让步,简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可他们选错了工具。实话实说,这招短期内肯定会有点麻烦。咱们的卫星化学、万华化学这些企业,之前从美国进口乙烷的成本低,现在美国突然限制出口,企业股价都跟着下跌了。但大家别慌,咱们早就做好了应对准备。一方面,咱们可以从沙特、卡塔尔等中东国家进口乙烷。中东的乙烷产量也不少,虽然他们自己也用,但咱们可以通过长期协议和合作来稳定供应。比如,咱们和卡塔尔达成了LNG附带乙烷提取协议,预计2026年就能新增50万吨/年的乙烷供应。另一方面,咱们国内也在加速乙烷的自主生产。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的盐亭天然气处理厂已经投产,虽然现在产量还不大,但这是个好的开始。而且咱们还有煤制烯烃技术,神华包头的项目年产能就有60万吨,第三代DMTO技术还能降低成本。咱们中国是他们最大的买家,现在咱们不买了,他们的乙烷价格暴跌,出口商股价也跟着跌。美国石油协会都公开反对政府的这个决定,说乙烷对全球制造业太重要了,不能成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更要命的是,乙烷运输需要专用的超低温VLEC船,全球船厂订单排期长达三年,他们根本找不到替代买家。美国的乙烷出口商现在是骑虎难下,继续限制出口,他们的乙烷就只能堆在仓库里,不仅占地方,还得承担贬值的风险。咱们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可是有底气的,咱们的稀土管制是合理合法的,是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也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且咱们的稀土出口并没有完全禁止,只是加强了管理,欧洲的大众等车企申请出口许可都通过了。反观美国,他们的乙烷限制措施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不仅违反了市场规律,还损害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咱们中国有强大的制造业和市场需求,乙烷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咱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供应渠道、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应对挑战。比如,咱们的乙烷裂解装置虽然现在依赖美国乙烷,但咱们还有石脑油裂解路线,而且正在研发更先进的电催化乙烷制乙烯技术,未来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美国这次的行为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以为卡住乙烷出口就能让咱们屈服,可他们没想到咱们早有准备,而且他们自己的损失更大。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单边主义的贸易保护措施都是行不通的。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这种不公正的做法只会让他们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咱们中国会继续坚持自己的立场,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也会通过合作和谈判来解决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美国会意识到他们的错误,回到平等互利的谈判桌上来。咱们中国的石化产业也会在这次挑战中变得更加强大,更加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