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台湾网2月15日报道,赖清德在台商春节活动上鼓吹分裂言论遭现场呛声。参考消息网2月10日披露,马英九基金会组织学生团赴京交流。这两条新闻背后,一场关于国家主权与民族认同的较量正在国际舞台上演。
赖清德(资料图)
台海局势的紧张源于某些政治势力的错误选择。2月15日海基会活动现场,台商代表当面质问赖清德“当家不要闹事”,直接撕碎了某些人精心编织的谎言。当这位地区领导人试图用“四大坚持”包装分裂主张时,现场企业家们用沉默与离场表达了真实态度。商界人士的集体反应印证了一个基本事实——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环境,而“台独”冒险只会摧毁民生基础。
国际社会的态度给某些人浇了盆冷水。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2月中旬公开表态,明确表示若中美因台湾问题冲突,新加坡将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华人占多数的国家立场具有特殊象征意义,反映出全球华人对民族统一的情感共鸣。南非政府2月要求台当局驻南非机构限期撤离的决定,更凸显国际社会对“台独”的零容忍。目前全球与中国建交的183个主权国家,都在不同场合重申了对台湾属于中国这一政治共识。
台湾(资料图)
马英九基金会的行动为两岸交流打开新窗口。2月10日由执行长萧旭岑带领的近40名台湾学子抵京参访,这是2025年首个大规模两岸青年交流项目。这些年轻人将亲眼见证大陆发展成就,亲身感受血脉相连的文化认同。当台北市政府邀请上海团参加灯节遭当局阻挠时,民间交流的迫切性愈发凸显。旅游业者透露,仅福建一地就有超过200家旅行社筹备赴台业务,市场需求与政治操弄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政府的真实态度让某些人陷入尴尬。特朗普2月关于芯片产业的言论暴露了美方真实意图——所谓“美台友好”不过是利益交换的遮羞布。当98%芯片贸易流向台湾成为加征关税的理由,民进党当局慌忙提出的四项“应对措施”,本质上是用台湾民众利益换取政治筹码。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引发岛内产业界强烈不满,半导体行业协会负责人直言“政治绑架经济终将反噬自身”。
大陆方面的立场始终清晰坚定。国台办发言人2月5日明确指出,赖清德所谓“交流对话”不过是掩盖分裂企图的幌子。数据显示,2024年两岸贸易额突破2800亿美元,同比增长7.8%,经济融合趋势不可阻挡。但民进党当局却逆势操作,仅2024年就阻挠了37个两岸合作项目,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正在削弱台湾竞争力。
历史潮流不会因少数人的意志转移。当183个国家的外交文件明确标注“台湾是中国省份”,当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连续27年拒绝所谓“台湾参与”提案,国际法理框架已然清晰。某些政客试图通过文字游戏混淆视听,但改变不了1943年《开罗宣言》、1945年《波茨坦公告》确立的法律事实。就连美国国务院历史档案也显示,1979年后所有对台文件均注明“非官方接触”。
青年交流正在积蓄改变的力量。马英九基金会组织的参访团成员涵盖台湾12所高校,这些“00后”青年将参观故宫、长城等文化地标,与大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研讨。类似交流项目已持续开展7年,累计有超过600名台湾学子参与。参加过2019年交流活动的林同学如今在北京创业,他的文创公司去年营收突破千万,用实际行动证明“两岸合作才能创造共赢”。
民进党当局的困境源于自我制造的困局。2月18日,台湾主要港口出现集装箱滞留现象,航运公司证实因无法使用大陆电子清关系统导致效率下降。这种人为设置的交流障碍,正在让台湾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旅游业者估算,若持续限制陆客赴台,2025年台湾将损失至少150亿新台币旅游收入。当高雄民宿业主集体到当局办公地抗议时,民意走向已不言自明。
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终将冲破政治藩篱。2月24日元宵节,厦门金门共同施放写有“两岸一家亲”的祈福灯,2000多盏孔明灯照亮海峡夜空的场景震撼人心。这种民间自发活动印证了最朴素的真理——不管政治人物如何表演,老百姓渴望的是团圆安宁。正如台湾作家白先勇所说:“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永远向每个游子敞开大门。”
安理会(资料图)
时代正在给出答案。当联合国安理会2月20日审议东亚局势时,15个理事国中有14个明确表态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行径。这种压倒性的国际共识,与岛内某些人的幻想形成强烈反差。历史不会等待迷途者醒悟,民族复兴的列车正朝着既定方向飞驰,每个中华儿女都应成为这趟列车的乘务员而非绊脚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