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给一起散步时,大赞茴香的大姐网购了小茴香。一早送过去,她让我教给她包饺子。
包饺子对苏州娘子们来说,是新奇的。

我说买的皮子不好吃,还是自己擀的好吃。
好为人师,又喜欢倾囊相授,更喜欢现探索现卖弄。
热情过火的我,害得大姐骑上电瓶车,去买面粉,借擀面杖。
面案可以凑合,用切菜板。您可以想见动作是多么的受限制。
肉馅采用一条猪里脊,卖肉的给搅成了肉馅。

怎么办呢?开动脑筋当场飞速琢磨呗。
1.花椒和大料用热水泡个料水。
2.生姜来去除肉腥味。
3.大姐家里没有酱油,也没有味极鲜。
用豆瓣酱代替,给肉点颜色。
面酱不能直接倒到肉馅中,那就开锅烧油,小炒一下,香气四溢。
4.大姐屋前种着小香葱,用它来提肉香。但怕小葱熟了变得不再翠绿,就用香油把它裹了,再调进肉馅里。
5.咱威海人吃饺子讲究一个汁液喷浆。分3次把料水打进肉馅中。
6.苏州人又讲究鲜嫩口感,再打一只鸡蛋搅拌在肉馅里。
7.加入熟的菜籽油,盐和糖,味精,白胡椒粉,顺着一个方向搅拌。
8.最后切入茴香粒,加点油,再加点盐和味精,和肉馅融为一体,开始包。

原来,擀饺子皮这么轻松的活儿,是需要从小去练习的。
这里我也加入匠心:要想包起圆饺子,需要擀成长形皮儿。
先用擀面杖把剂子压一压,自然成长型。剂子压扁了,擀起来更轻松。

饺子面要加一点盐,怎么煮都不会破皮。
硬度比包子面稍微硬一点。
一点点加水,先搅拌成雪花絮,再揉成团,加水多少,随手感。
揉成面团后,盖盖静置15分钟,再揉一遍,表面就光滑。

左手拖住,食指为底。
右手拇指和食指一起下劲,往下拉扯,一拉一个,剂子下得很圆很均匀。
苏州这边喜欢吃薄皮小饺子,我自己喜欢薄皮大馅。入乡随俗,我把剂子下得比平时小,面皮擀得同样薄。
包的时候,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往下,沉出一个窝形。托住饺子皮,把馅心加入后。左手食指托住饺子边,双手同时用力一挤,一只小饺子就成了。漂不漂亮我说了不算,得咱威海人说了算。苏州人也没见过人家包好看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就夸漂亮。

大姐和家人叫好迭起:“好吃还得饺子。”
我端回一盘给雇主妈妈,她竟然又哭了:“多少年没尝过家乡的水饺了,总为了老头,孩子们裹馄饨,还是闺女好。”
唉,远嫁的女人,连自己儿时的味道都割舍了。奉献老公,奉献儿女,就渐渐忘了,还有一个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