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跨过鸭绿江》得到了很多关注,激动人心的剧情带观众了解了当时的战争,让许多老人回想起了那段日子,也让年轻人加深了对历史的印象。很多观众纷纷留言点赞该剧,一些抗美援朝老战士也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
除了掀起收视热潮,《跨过鸭绿江》更是口碑爆棚。最近几集的收视率已经破3,一骑绝尘,目前豆瓣评分8.7,一些年轻网友也感动表示:“全家都在追《跨过鸭绿江》,深受触动”“每天2集根本不够看!”有网友看《跨过鸭绿江》,表示越看越入迷,直言这才是年轻人该追的剧。如今电视剧已经播出过半,但还有很多名场面没有出现,在不断停播的过程中,观众也一直期待着。
抗美援朝历时2年零9个月,过程从第一阶段五次战役到第二阶段,以及最后的签署停战协议,目前最新剧情来到第三次战役。在冰雪长津湖之后,一共有三次事件,分别是上甘岭、大潜伏和奇袭白虎团。而最著名的战役莫过于“上甘岭战役”了,现在世界上有名望的权威军事院校没有一家不把它作为战例写进教材的。
美国的军事研究者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他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中国军队的两个主力师无论如何是抵挡不住的。可是中国军队却做到了。
其实上甘岭战役并没有发生在上甘岭,而是五圣山前597.9和537.7北山高地,上甘岭只是高地背后的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这场战役我方叫做“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之为“三角形山战役”。上甘岭有失,五圣山就直接受到威胁;五圣山若失,“联合国军”居高临下,志愿军在平康平原就很难立足。因此志愿军必须守住上甘岭,上甘岭成为两军必争之地。上甘岭战役原本双方都以为是一场小规模的攻防战,中方为守方,美方为攻方。谁知结果演变成了一场人肉大战,历时43天,双方伤亡40600人!这远远超出了美军将领范弗里特预计以二百人为代价,在五天内实现目标的计划。
上甘岭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时43天,战场主要集中在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附近进行,美军先后投入3个步兵师的8个团又2个独立营和空降兵1个团,火炮324门,坦克181辆,飞机约100架,总兵力6万余人。 战役中志愿军先后投入第15军之第45师、第29师,第12军之第31师及第34师一个团,炮兵约3个师,总兵力达4万余人。
敌人对志愿军两个高地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共倾泻炮弹190余万发;共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投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前所罕见,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志愿军参战部队依托坑道与敌人反复争夺29次,击退敌营以上规模冲锋25次,营以下冲锋653次。志愿军伤亡11529人,伤亡率在20%以上。而敌人伤亡25498人,伤亡率在40%以上。美国认为伤亡率最高的硫磺岛战役,也只有32.6%。这个数字对美国人来说是极其可怕的。
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天上没有出现过一架我们的飞机;我们的坦克也没有参战的记录。战斗进入到坑道战,“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这是上甘岭战役坚持坑道战阶段的立功标准。两个高地的各个坑道,距五圣山主峰最近的地方仅500米,最远也不过1000多米,但要通过10道封锁线。即使到了坑道口,要进去也很难,每走一步,都可能流血牺牲。一桶水、一箱弹药、一个苹果常常要牺牲好几条人命还不一定送得上去,在这种情况下取得的胜利,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经典战争影片《上甘岭》,更是使上甘岭战役家喻户晓。影片中8连连长张忠发的原型是志愿军15军135团7连连长张计发,舍身炸暗堡的通信员原型是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那位在坑道里为重伤员深情歌唱的女卫生员——王兰,原型人物就是当年的上甘岭战斗英雄、二等功臣,后来任空降兵部队卫生处副处长的王清珍。导演沙蒙正是从她的真实经历中受到启发,把她的形象搬上了荧幕,当然还有那首经典的影片插曲《我的祖国》。
此次战役之后,我方再没遭遇到美方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了三十八度纬线上。这一战奠定了朝鲜的南疆北界。在朝鲜一九八六年出版的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找不到海拔1061.7米的五圣山,却标出了上甘岭。
上甘岭,不仅是一两个伟人的胜利,也不仅是几十个将军的胜利。当一个辉煌了两千年的民族破落后重新找回自信的时候,这种力量是可怕的。正如拿破仑一百余年前讲过的话:“中国是一头睡着了的狮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