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银行开始玩花活儿了,比如限制线上还贷次数、限制单笔还款金额、延长办理周期等等。银行似乎越来越着急了,尤其是2025年的小阳春,似乎银行对批贷的兴趣并不大。
央行数据2024年末,中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37.6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3%。今年2月金融数据显示,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了1150亿元,同比多减少112亿元。贷款余额下降意味着还款的钱比新贷的钱多。
去年很多新闻说贷款买房的业主纷纷选择提前还贷,可能是导致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但今年小阳春的贷款表现其实相对亮眼,3月份住户贷款增加9888亿元,短期贷款增加48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47亿元。

房地产市场现状似乎好起来了,虽然仍旧是以价换量,但利率已经历史最低的情况下,依然吸引了大量贷款入局的刚需。重点30个城市新房一季度成交同比正增6.4%,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20%。
2023年开始为了"救市"存量房贷利率不断下调,我统计了一下,2023年存量房利率普遍在4%~5%之间,但到了2024年存量房利率就已经降到了3.3%左右。以100万贷款30年期等额本息计算,利率从4.9%降到3.7%,总利息就少了26万元。

全国37万亿存量房贷利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银行每年就少收3700亿利息。虽然这是无奈之举,但总比没人贷款要好,所以银行此举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而且在当前货币贬值压力下,似乎楼市依然是资金避险的首选。
既然如此,我们还是得积极参与其中,尽量保证资金安全。因为现在的低利率情况下,买房似乎相较租房来说又成了更优解。这场博弈会如何演变?银行希望维持长期稳定的利息收入,不希望客户频繁提前还款,客户希望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降低负债,减少利息支出。

还有个数据值得关注,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休闲娱乐业、餐饮业同比分别增长67.6%、14.5%。怎么说?没办法分辨消费,和存钱的是否是同一批人。去年无序生长环境下到处都是消费降级、穷游平替和资金避险,但到了今年上头一吆喝说提振消费,这些话都看不到了,大家真的开始埋头消费了,数据总归不是假的。

所以也不怪这些政策在降利率和降总价上选择了发贷款给你们贷,你们是真敢贷,既然这么能花何必扩大收入来源?所以今年的小阳春确实没毛病,够格,基本上一二线城市成交量和成交面积都有明显增长。也难怪报纸又开始说"房东已经拒绝降价了",自己种下的因只能自己拿这个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