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我国超3亿人患糖尿病?医生呼吁:停止食用“6物”,保护胰岛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先说一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陈,35岁,身材不胖,平时工作忙,经常外卖解决三餐。饮食上,他觉得自己还算健康,不过偶尔喝点奶茶,喜欢夜宵点杯炸鸡。

去年体检时,医生告诉他空腹血糖偏高,需要复查。他心里还想着:“血糖高点,没事儿吧?”直到一个月后,糖耐量测试结果出来,确诊了2型糖尿病。

小陈懵了:“我又不胖,也没天天吃糖,怎么就得了?”医生耐心解释:问题不在甜食,而在胰岛功能的慢慢受损,而受损的速度,很多时候,正是我们一口一口吃出来的。

糖尿病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是胰岛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结果。胰岛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说,它就像个“血糖调节开关”,吃进去的食物变成血糖后,胰岛分泌胰岛素帮助血糖进入细胞,提供能量。

如果胰岛天天加班,久而久之,它就会罢工,血糖也就失控了。

现在,咱们国家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3亿人。也就是说,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血糖异常。

是不是觉得有点可怕?但别慌,今天我们不吓唬你,而是想告诉你:胰岛其实是可以保护的,只需要你从餐桌上的6种食物开始警惕起来。

首先要说的,是精制碳水。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专业?简单说,就是那些被加工得非常细腻的主食,比如白米饭、白馒头、白面条。

这些东西吃下去,很快就被消化成葡萄糖,迅速冲进血液,让血糖飙升。每次血糖冲高,胰岛都得拼命分泌胰岛素来应对。

时间一长,胰岛就像天天加班的员工,免不了累垮。

那是不是所有碳水都不能吃了?当然不是。

碳水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关键在于选择“慢一点”的碳水。比如糙米、全麦面包、紫薯、燕麦。

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释放葡萄糖的速度慢得多,胰岛也能喘口气。

接下来,是隐藏最深的小陷阱:含糖饮料。

很多人以为,戒了奶茶就万事大吉了。但果汁、功能饮料、所谓的“健康饮品”,很多含糖量都爆表。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每天来自添加糖的热量,最好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内。换算过来,大概就是一罐普通汽水的糖量。

而一瓶市售果汁,糖分含量可能已经超标两三倍。

第三个要警惕的,是油炸食品。

油炸意味着高热量,更意味着高脂肪。这些脂肪一部分会直接堆积成脂肪肝,另一部分则让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

什么意思?就是胰岛素明明分泌了,可细胞偏偏不开门。胰岛被迫再分泌更多,进入恶性循环。

久而久之,糖尿病就悄悄出现了。

第四,是加工肉制品,比如香肠、腊肉、培根。

这类食物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和添加剂。研究发现,高摄入加工肉制品的人群,糖尿病风险明显升高。

加工肉制品让血脂异常,还会加重炎症反应,进一步伤害胰岛功能。

第五个,可能让你有些意外——高盐食品。你可能会问:“盐和糖尿病有啥关系?”过多的盐摄入,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而高血压和糖尿病,常常是“难兄难弟”。

高盐饮食还可能通过影响肾脏功能,间接加大糖尿病的风险。

最后一个,是各种高热量零食,比如薯片、蛋糕、甜点。

这些食品让血糖起伏剧烈,还容易引发肥胖,而肥胖本身就是糖尿病的重要推手。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点小崩溃:“那我还能吃啥?”别急,保护胰岛不是要你什么都不吃,而是要你学会聪明地吃。

主食一半换成全谷物;饮料换成白开水、淡茶水;炸鸡偶尔吃,但绝不能当主食;香肠火腿,能不碰就不碰;做菜少放点盐,多放点香料提味;零食可以偶尔吃点坚果、无糖酸奶。

再说回小陈。确诊后,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调整了生活方式。

早餐从油条豆浆换成了燕麦粥配鸡蛋,午餐尽量自带饭盒,晚餐减少外卖,改成自己简单做。三个月后,体重下降了5公斤,血糖稳定,胰岛功能也有所恢复。

医生告诉他:“你还年轻,努力保护胰岛,还有很大机会让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逆转的。

所谓糖尿病前期,就是血糖已经有点高了,但还没到确诊糖尿病的程度。如果这个阶段及时干预,很多人可以把血糖调回正常。

这也是为什么早发现、早干预那么重要。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问:“那我该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血糖有问题?”其实很简单,定期体检,做一个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如果有家族史,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有人得糖尿病,更要提早筛查。

因为遗传虽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确实增加了发病风险。

还有一点很重要,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表现得很明显。很多人初期没有任何症状,等到出现口渴、多尿、体重下降时,往往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了。

不要等到有症状才去查血糖。

饮食只是其中一部分。

控制体重、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减少压力,这些都是保护胰岛的重要手段。但请饮食是最基础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步。

调整饮食,并不需要你一下子变成健康达人,而是从每天的一餐一饭开始,慢慢积累改变的力量。

最后想跟你说一句,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掉以轻心。保护胰岛,从停止那些伤害它的食物开始。

参考文献:

[1]王丽,李玲,王海燕.糖尿病健康管理及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4,23(4):412-416.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EB/OL].(2020-12-23).

[3]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管理指南[EB/OL].(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