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有了永乐大典发展起来,中国反而落后了?因为出了个满清。
满清用了近300时间,给中国去了工业化。
华夏文化西传的开始是蒙古西征,蒙古人给西方带去了铜火炮技术,大家都知道,只有当时的金和宋会制造火炮。
(蒙古西征给欧洲带去了华夏文化,很多人以为蒙古人依靠骑射打天下,那是前期,后期靠的是宋朝的火炮)
再一个节点是郑和下西洋,郑和曾经派一个船队去过欧洲。郑和宝船长148米,宽60米,200年后的麦哲伦小船长25米,宽7.6米。麦哲伦的船没有郑和船队救生船大。
第三个节点是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明朝仅有的两套《永乐大典》,被西方传教士和中国教徒,偷运回梵蒂冈。
利玛窦来华是西元1582年,也就是明万历10年。张居正去世后,明朝依然国力强盛,但万历三大征耗费国力开始走下坡路。
国内开始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科学技术有了各种发展,火器方面戚继光的虎蹲炮和纯铸铁打造的叶公炮发明出来,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郑和宝船是现代航空母舰的一半大,麦哲伦的船比郑和宝船的救生船还要小)
苏州地区有了自鸣钟,也就是清修明史说的利玛窦带来给万历那个,其实自鸣钟明朝自己的。利玛窦也没见到万历。
在这里提一嘴,在清修明史里记载的红衣大炮被说成是进口葡萄牙的,其实红衣大炮是叶公炮改良版,也是明朝铸铁炮,自己的产品,明朝在葡萄牙澳门炮厂采购一批,其工匠还是明朝工匠。
葡萄牙、荷兰、西班牙、英国都和明朝发生过海战,明朝完胜。即便到了明朝灭亡,郑成功还能依靠火炮优势收复台湾。
这就是明朝的工业化程度。清修明史一直在伪造明朝落后,落后于西方的形象。如果落后,能在火炮对轰的海战里完胜西方吗?下图是明朝威武大将军炮和拿破仑炮的比较图,简直一模一样。两炮铸造时间相差200年。这就是明朝铸炮技术。
然后满清入关,明朝灭亡,满清作为异族入侵害怕汉人拥有火器,打压火器发展,不允许开采铁矿。
康熙时期的红衣大炮还是明朝的红衣大炮。200年后的鸦片战争,清朝还是明朝技术,康熙铸造的红衣大炮,技术落后,明朝铸炮技术,200年后的拿破仑还在用,200年后的清朝技术甚至比不过明朝。
而英国已经铸造出又轻便射程又远的舰载炮。
国内永乐大典等科技文化书籍不但没发展利用,还被藏起来或者焚毁。
顺治、康熙、乾隆等把华夏书籍主动送给西方并让其冠名。
这么做最厉害的就是乾隆,以修《四库全书》的名义焚毁了大量华夏典籍。
也就是说华夏科技文化书籍在国内被焚毁,在西方被重视起来,换句话说,清朝放弃了继承明朝科技文化,固步自封,西方继承了明朝科技文化继续发展。
这就是教员说的,此消彼长。
换句话说,是满清阻断了华夏科技文化的发展,并把华夏科技文化送给西方。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发展起来,中国落后的原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