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4月24日,央视发布了一篇文章,文章中写道,数千部手机被间谍入侵,并且涉及到了多国政府的工作人员,无疑国家安全因为一部小小的手机陷入了危险之中。
央视并没有直说是什么牌子的手机,只是说是一个境外品牌,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

现在电子产品早已经渗透我们的生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手机,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手机,几乎是寸步难行。
但是使用智能设备虽然享受着各种便利,但也可能成为被监视的工具,甚至成为威胁,不仅我们的隐私会被泄露,甚至还可能损害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

4月24日,央视发表了一篇标题为《数千部手机被间谍入侵!涉及多国政府工作人员》的文章。
文章中提到的“某国公司故意向该国间谍情报机关提供后门”的说法,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暗示意味明显。

而最近随着特朗普打响了关税战之后,很多国家都会千万美国进行交涉,但是电子安全的问题就成为重中之重。
就比如说欧盟官员为了避免被美国情报机构窃听,前往美国谈判时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

他们使用只能用一次的手机和普通笔记本电脑,并且在进入美国境内就关掉手机,还会把手机放到特殊的保护套里。
这种谨慎的态度表明,即使是发达国家,也十分担心智能设备的安全问题,并且高度警惕其他国家的网络攻击。

今年4月,工信部在发布会上明确指出,要让更多APP进入鸿蒙应用商店,鼓励大家一起开发,共建一个更好的软件生态,政府开始直接支持手机系统生态建设了,之前可很少这样。
毕竟这之前也只是商家自己的事情而已,其实这次公开表示支持,也能够看出来我们对国产操作系统的看重。

这不只是为了防止外国系统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是希望我们的信息安全不再受制于人,而我们境内的电子安全问题也已经非常严重了。
今年在我国境内也发生了信息安全的事情,哈尔滨警方发布通缉令,公开搜捕三名据称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特工,并提供赏金。

警方指控他们在亚洲冬季运动会期间,对赛事的信息系统进行了网络攻击,技术团队的调查显示,黑龙江省内多台使用Windows系统的设备收到了来源不明的加密数据。
专家怀疑这些数据可能激活了系统中事先隐藏的后门程序,为攻击者打开了方便之门,从而实施破坏行为。

这起事件的性质超出了一般的黑客入侵,国外操作系统很可能被安装了“后门”,这就像盖房子的时候,故意留了一个秘密通道,方便以后偷偷溜进去。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指出,美国一些大学声称研究网络安全,实际上是在培养黑客,为网络攻击积攒人才。

现在我们的手机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安卓和iOS这两大手机系统,但是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这两种系统接连曝出的安全漏洞。
安卓系统经常出现重大漏洞,安全问题令人担忧,比如说2014年的“心脏出血”漏洞影响范围极广,超过一半的安卓设备受到威胁,攻击者利用漏洞窃取服务器中的重要信息,包括密码和密钥等。

2015年,只需发送一条彩信,就能远程控制安卓手机,这意味着用户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失去对手机的控制权,隐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018年的“Spectre/Meltdown”漏洞源于处理器层面,虽然有补丁程序,但修复后设备性能会明显下降,这好比为了弥补安全漏洞,不得不牺牲部分功能。

2017年的“BlueBorne”蓝牙漏洞同样危险,数十亿台设备因此暴露在风险之中,攻击者可以通过蓝牙连接轻松入侵设备,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
iOS系统虽然一直以安全著称,但实际上漏洞不少,并非绝对安全,2021年出现的“飞马”恶意软件,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数据,就像在手机里装了个隐形窃听器一样。

2024年,用户更新系统后发现已删除的照片又出现了,让人怀疑数据是否真的被彻底删除,或者只是被隐藏了起来。
同年,苹果紧急修复多个漏洞,其中一个漏洞能让攻击者绕过锁屏控制手机,相当于把手机钥匙交给了陌生人。

2025年,RPAC漏洞被曝光,攻击者可以绕过指针认证,进一步降低系统安全性。苹果还因Siri窃听用户隐私被罚款9500万美元,说明即使是科技巨头,也无法完全保证用户的隐私。
结语现在信息安全真的非常重要,所以希望大家在使用网络的时候都能够小心谨慎,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安全,这也是保护我们国家的安全。
参考资料光明网【2025年4月24日】《某国公司故意留后门,数千部手机被植入间谍软件!涉及多国政府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