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估值低位,创业板布局机会来了吗?

具光谈财经 2025-04-26 04:36:22

近期,创业板指数经历阶段性调整,再次跌破2000点整数关口。截至最新数据,创业板指动态市盈率(PE-TTM)回落至30倍左右,处于近10年估值分位点的13.37%,重新回到机会值以下。从历史经验看,创业板指数共有三次估值回落至机会值以下,分别出现在2012年底、2018年底和2023年至今,前两次跌破机会值以下,此后两年区间最大涨幅分别达到了520%和190%。当前市场情绪与估值水平的“双低”状态,下跌空间有限,或为投资者提供战略性布局窗口。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4.22

一、A股“成长”代名词:聚焦新经济核心资产

创业板自2009年设立以来,始终是中国新经济企业的聚集地,覆盖新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数字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截至最新,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300家,总市值超12万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高,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行业合计占比超57%。(数据来源:wind)。

相较于沪深300等宽基指数,创业板优势明显:

1. 高成长性:创业板指数由创业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100只股票组成,个股集中度较高,高成长高弹性特征显著。

2. 政策红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新质生产力,表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创业板具备了新质生产力浓度高的特点,成为市场焦点。

3.弹性大:注册制下,创业板涨跌幅限制从10%提高至20%。创业板指的个股、行业和风格的风险敞口较大,高成长高弹性特征显著。2012年以来,创业板指最大上涨达570%,最大回撤逾70%,在宽基中具有较高的弹性空间和成长性。

二、盈利拐点初现,景气周期有望重启

从盈利周期视角分析,A股市场经历了为期三年的结构性调整后,上市公司的利润端修复已步入实质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以新能源产业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正依托技术迭代加速和产业政策红利释放,展现出显著的业绩增长弹性。

尤其是包含了医药、新能源和科技成分的创业板指数,随着行业触底反转,其盈利预期在受到关税影响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

来源:ifind,截至2025.4.23

从产业周期上看,新能源产业链去库存接近尾声,医药行业估值触底,叠加美债利率下行预期,2025年成长性有望修复。

三、市场信心持续恢复,短期波动不改长期投资价值

近期,在外部事件冲击下,全球资本市场整体出现巨幅动荡。而A股市场在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下,大盘探底企稳回升,资金情绪持续修复,整体表现较为韧性。

4月以来,中央汇金以及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社保基金均表态增持ETF,险资、公募基金、上市公司纷纷拿出真金白银大笔回购。央行明确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明确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支持。国资委也公开表态全力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同时,金融监管总局上调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整体来看,各路资金集体行动、多方部门公开表态,形成政策协同效应,释放稳市强信号。

流动性宽松环境下,A股估值修复动力强劲,而创业板指估值30倍以下或是“黄金坑”区域,为其反弹提供了良好的支点。

投资者可通过ETF工具分批建仓或长期定投的方式,分享中国新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红利。

创业板100ETF华夏(159957)紧密跟踪创业板指数,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为同类产品场内最低水平,助力投资者低费率布局创业板。

0 阅读:46

具光谈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