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郑思维基地招聘教练,“未入职先收费”再陷舆论风波

4月30日中午,有球迷爆料郑思维国际羽毛球基地(下称“基地”)的招聘广告,因为内容中提及向应聘者收取培训费,违反了《劳动

4月30日中午,有球迷爆料郑思维国际羽毛球基地(下称“基地”)的招聘广告,因为内容中提及向应聘者收取培训费,违反了《劳动法》相关内容,从而引发球迷热议。目前招聘广告已经删除。

这篇招聘信息已经删除

小编通过搜索,此前有网友截图基地的相关招聘信息,但是标题不同,可能是内容修改过。

从这篇内容的截图上看,是向应聘的教练员收取500元培训费,并且特别说明这个费用不是盈利性的,而是用于场地、器材耗材、以及教学使用。

另外,论坛网站上也有眼疾手快的球迷截图并且讨论。

网友对于思维的经商之路有一些担忧!

相关法律内容,小编也通过Deepseek内容总结,向球迷和网友进行普法。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在招聘期间向应聘者收取培训费的行为是违法的。以下是具体分析和法律依据:

一、法律明确规定禁止收取费用

1. 《劳动合同法》的禁止性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如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也不得扣押证件。若用人单位违反此规定,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并要求退还费用及赔偿损失。

2. 培训费的法定责任归属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提供专项技术培训的费用应由企业承担,且仅在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情况下,劳动者违反服务期才需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不得超过未履行服务期分摊的培训费用)。

- 如果用人单位以招聘为名强制收取培训费,或未提供真实培训服务,则涉嫌欺诈或诈骗。

二、常见违法情形及应对措施

1. “招转培”陷阱

部分公司虚构高薪岗位,诱导求职者贷款支付培训费(即“培训贷”),甚至与网贷平台合作。此类行为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涉案金额较大的可追究刑事责任。

2. 无资质培训机构的无效合同

若公司未取得办学许可或超范围经营,其签订的培训协议可能被法院认定为无效合同,需全额退还费用。

三、劳动者的维权途径

1. 立即拒绝并投诉

- 遇到收费要求时,应明确拒绝,并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可拨打12333)。

- 若涉及诈骗或网贷纠纷,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

2. 通过法律途径追偿*

- 若已签署协议并支付费用,可依据《民法典》或《劳动合同法》起诉要求解除合同并退款。例如,若培训机构存在虚假宣传或欺诈行为,可主张合同无效。

四、例外情况说明

唯一合法的收费情形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了专项技术培训并签订服务期协议。即便如此,违约金也需符合以下条件:

- 用人单位需提供培训费用凭证(如发票);

- 违约金不得超过剩余服务期应分摊的培训成本。

总结

用人单位在招聘阶段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均属违法,劳动者应提高警惕,避免签署含“培训费不退”条款的协议。若已遭遇此类陷阱,建议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维护权益。对于网贷平台合作的“培训贷”,还需注意保留证据(如聊天记录、合同等),以便后续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