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有一位绝美皇后,本被迫殉葬,众人皆以为她已香消玉殒,然而,墓中的她竟奇迹般存活,被守墓士兵发现后,她与士兵暗中诞下了孩子。这位皇后究竟是如何在生死边缘逃过一劫,她的一生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这一切,要从北魏的历史说起。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政权,孝文帝拓跋宏时期,大力推行汉化改革。在文成文明皇后冯氏的主持下冯润踏入了皇宫,并与孝文帝拓跋宏结为连理,备受孝文帝宠幸。入宫不久后,冯润身患重病,冯太后害怕冯润将疾病传染给皇帝,于是将她送出了宫,让其安心养病。她的妹妹冯清则顶替了她,成为了北魏帝国的皇后。
冯太后去世后,冯润再次入宫,孝文帝对她的宠爱不减当初,封其为昭仪,其地位仅次于皇后。为了登上皇后宝座,冯润精心策划了一场针对冯清的阴谋。她利用宫中眼线,收集冯清的一举一动,寻找可乘之机。她不断的暗示孝文帝冯清品行不端,不适合担任皇后,还制造冯清与宫人有不正当关系的谣言。最终,孝文帝做出废黜冯清皇后之位的决定。被废后的冯清,去瑶光寺出家做了尼姑,最终病逝于瑶光寺。
冯清被废后,冯润如愿以偿被立为皇后,可是这些并未让冯润感到满足,反而使她变得愈发多疑和残忍。由于冯润没有儿子,因此她也绝不容许其他嫔妃再生儿子。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她开始清除宫中潜在的威胁。孝文帝的太子元恂成为她的眼中钉,元恂是前太子妃所生,与冯润毫无血缘关系,冯润担心孝文帝驾崩后,元恂继位会对自己不利。

于是,在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冯润开始实施针对太子元恂的陷害计划。她的心腹在孝文帝面前暗示太子有不臣之心,还伪造证据,表明元恂与朝中大臣勾结谋反。孝文帝虽疼爱太子,但面对这些 “铁证”,也不禁心生疑虑。冯润见计谋初显成效,加紧行动,收买太子侍从,在太子饮食中下毒,致使太子身体每况愈下。
随后,她又散布谣言,称太子装病博取同情,实则暗中联络朝臣,准备起兵谋反。孝文帝最终被这一系列阴谋蒙蔽,忍痛做出赐死太子元恂的决定。元恂死时年仅十五岁,尸体仅用平常的衣服和粗木棺材收殓。太子之死引发朝中忠臣的不满,他们开始暗中调查,孝文帝对冯润渐生怀疑,两人之间的感情出现裂痕。冯润察觉到局势变化,变得更加警惕和残暴,加强对宫中的控制,任何不利于她的言论都将遭受严厉惩罚,这使得宫中气氛愈发紧张,众人对她的怨恨也与日俱增。
孝文帝南征期间,冯润留守宫中,本应处理朝政,却利用皇帝不在的机会,与宫中御医高菩萨发展出不正当关系。高菩萨医术精湛,相貌堂堂,常为冯润诊治,二人因此结缘。在孝文帝南征的日子里,冯润与高菩萨频繁私会,在皇后寝宫幽会,全然不顾宫规与道德伦理。冯润甚至为高菩萨安排特殊通道,使其能避开宫中耳目,秘密进入寝宫。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宫墙内的丑事还是被察觉。彭城公主发现了冯润的异常行为,派人暗中调查,掌握了她与高菩萨私通的确凿证据。
彭城公主是宋王刘昶的儿媳妇,年轻寡居。北平公冯夙,是冯皇后的同母弟弟。冯皇后想让彭城公主嫁给自己的同母弟弟,向孝文帝求取结婚圣旨,孝文帝准许了,彭城公主不愿意。成婚前几天,彭城公主秘密乘坐轻便车,冒着大雨,带着侍婢以及家中仆人十多人,觐见孝文帝,表达自己不愿成婚的心意。彭城公主趁机提起了冯皇后和高菩萨淫乱的情况,孝文帝听说后,难以置信,他命人详细调查,可调查结果证实了彭城公主的指控,冯润确实与高菩萨有染。

得知真相的孝文帝震怒,但念及往昔感情,以及废立皇后对朝廷稳定的影响,并未立即处死冯润,而是将她软禁,逐出高菩萨,严禁二人再有往来。冯润的丑闻迅速在宫中传开,她昔日的威严荡然无存,沦为众人耻笑的对象。太和二十三年,孝文帝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鲜卑族一直有“子贵母葬”的习俗,首领死后,主母必须殉葬,防止他们干政。自冯太后当政以来,这种制度就已经被废止。然而,孝文帝却担心自己一死,国政为冯润所掌握,必然生乱。于是,在他临终前,下令赐死冯润。
他的庶弟北海王元详奉命前往冯润宫里,要她饮鸩自尽。冯润不甘心自杀,奔走呼号“皇帝哪有这样遗令?这是一些亲王杀我而已!”,就是不肯死。无奈之下,元祥命令手下架住冯润,用刀子撬开她的口,将毒药灌了进去,冯润就此殒命,与丈夫孝文帝葬在了一起。她也成为了北魏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殉葬的皇后。
冯润的死引发朝野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她罪有应得,有人为她的悲惨结局感到惋惜。有趣的是,民间还流传着另一种关于冯润结局的传说。据说,冯润并未真的死去,而是设法假死逃脱,与守墓士兵私奔,并与士兵育有一儿一女,平静生活至 65 岁自然离世。无论民间传说结局如何,历史上的冯润确实成为北魏唯一一位被殉葬的皇后,留下一段令人唏嘘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