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7年,陈锡联提拔一名班长当排长,36年后,班长的职务远超过他

【前言:】1973年,陈锡联溜达完回家,手下就跟他说,家里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正等着见他。陈锡联琢磨老半天,也没琢磨出来,

【前言:】

1973年,陈锡联溜达完回家,手下就跟他说,家里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正等着见他。

陈锡联琢磨老半天,也没琢磨出来,这关键时刻谁会来找他呢?

听完手下讲完事情经过,陈锡联一下子明白了,他笑着讲道:“这不就是他来了嘛!”

讲完之后,他就迈开步子,加快脚步,急急忙忙往家里赶。

那这个家伙究竟是谁,他和陈锡联之间到底有啥关系呢?

【立志报国少年始】

陈锡联边走边回想着,他和这个人的过往一点一滴不断在脑海里浮现。

这个人叫李德生。几十年前,他只是在陈锡联手底下当个小班长,多亏了陈锡联的提拔,他才当上了排长。可这一转眼,三十六年就溜走了,世事真是变化大,啥都不一样了。

让陈锡联开心的是,他头一回见到李德生时,李德生跟初见陈锡联一样,端端正正地给他敬了个军礼。

“领导好!”李德生响亮地打招呼道。

陈锡联轻轻拍了拍李德生的肩头,笑道:“老李啊,你现在是沈阳军区的大当家了,官阶早超过我了,还这样客气给我敬礼干啥呢!”

但李德生神色坚定地说:“不管去哪儿,无论何时,您始终是我的领导,这事儿永远都改不了!”

瞧着李德生那张写满岁月痕迹的脸,陈锡联心里头还是觉得他挺有活力的。说起来,李德生这一路的革命路子,走得可真是不简单啊。

李德生打小就在河南新乡县的一个家里头长大,那时候日军还没全面开打,可他住的村子已经被日军给祸害了。

由于家境贫寒,李德生身为家中老大,在还是个娃的时候就得出门挣钱,家里还有弟弟妹妹等着吃饭呢。

但有一天,李德生外出砍柴回家后,竟看见妹妹躺在地上,浑身是血。旁边那家伙还在那儿挑衅他,李德生啥也没说,抄起烧火棍就跟那人干上了。

这个人的离世,加上他妹妹的不幸去世,让李德生对日本人恨之入骨,誓不两立。

那时候,日军正打算对整个李德生所在的村子动手,但就在这紧要关头,有一队人马杀了过来。他们不光把李德生一家从鬼子手里救了出来,还把那些侵略者给赶跑了。

李德生头一回听说这支部队叫红军,他们的任务就是守护百姓,想尽办法带着大伙儿一起奔向好日子。

听到红军的呼唤,李德生心里那股为国效力的火苗子呼呼直窜。他跟组织说,自己想加入红军,堂堂正正地守护家人,还有乡亲们的安全。

就在那一年,李德生参加了童子团,还当上了团长。转眼间一年过去,他又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了其中一员。

这时候,他已经跟着队伍打了好几场游击仗,头一回真切地体验到了战场上的滋味。

后来,经过组织里的人的引荐,李德生正式成为了我们这边的一员。

【游击作战巧应变】

之后,土地改革运动率先打响了,那会儿正好是号召全国老百姓一块儿努力,争取民主和自由的好机会。

因此,当组织下达任务时,李德生被派到了川陕地区,他当上了交通部的头儿,还参与了嘉陵江等战役。

为了快点和外面的同志联系上,李德生急中生智,拿当地的秸秆做了个简易信号,靠烟雾来快速传消息。后面的队伍瞅瞅烟雾有多浓,就能大概知道前面的战斗咋样了。

后来,李德生得到了组织的重用,在川陕革命快结束时,他和红军一起参与了对抗敌人围剿的战斗。

那时候,李德生虽然是交通员的身份,但他早就把打仗前得准备的军事计划和战斗部署都默默记在脑子里了。

因此,他带的小队变得很灵活,能在后方各部队间自由移动,需要时还能负责运送物资、提供掩护等工作。

李德生的机智应变,真的让组织里的大家伙儿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一次八庙垭的战斗中,李德生带着他的小队往后撤,结果不小心肺部挨了一枪。还好有战友赶紧帮他挡枪,掩护他离开,这才让他能赶紧接受治疗,没耽误时间。

养伤那段时间,李德生经历了人生的又一次大转变。

由于不认识字,李德生对那些图画只能记住个大概样子,却搞不懂里面的门道。所以在养伤的日子里,他不光急着学会了认字,还看了好多讲我们同志提倡的新想法的书。

读了这些书后,李德生这才明白,为啥非得用武力反抗,而不能光靠和平谈判来解决问题。

然后,他仔细研究了战场的地形,找出了几个隐蔽的观察位置,打算安排更多的哨兵进行全天候的盯梢。

而他打仗的这一套方法,都是从书本里琢磨出来的。

因此,没过多久,李德生伤痊愈了,随后他就当上了红军代表,去参加了第二届工农兵大会。

没多久,李德生竟莫名背上了污名,队里大家对他的信任一下子跌到了谷底。这次的事儿,让他丢了支部书记和班长的位子,还被组织除名了。

那时候,队伍正走在长征的路上,李德生硬说自己没做过那档子事,所以他铁了心要跟着队伍一起走,心里还盼着有一天队伍能给他证明清白。可这一天,到底啥时候能来呢?

就在这时,陈锡联走来了。

【几经提拔成挚友】

1937年那会儿,陈锡联带着队伍,晚上悄悄摸了日军飞机场,一举干掉了他们24架战机。任务完成后,他们就从太原撤了出来,把大部分兵力都带回来了。往南走的时候,队伍刚好路过了川陕那块地方。

那时候,他和日本鬼子在太窑口干了一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眼瞅着自己的人快拼光了,可后面的支援还是迟迟不到。

陈锡联那会儿有点慌了神,巧的是,李德生的队伍刚好路过这里。一看陈锡联是自家人,李德生二话不说,带着手下的小分队就跟陈锡联一块儿躲开了日军的追打。这也就是他为啥晚归队的原因了。

那时候,陈锡联悄悄回来的打算得保密,不能让人知道。李德生得知这事后,也是守口如瓶,没跟任何人透露。这样一来,组织里头就开始起疑心了。

但是,陈锡联一出现,事情就水落石出了。李德生也因此得以恢复在组织里的身份,陈锡联特别欣赏李德生那股子不屈不挠的劲儿,就从班长开始,一路提拔他做了排长,后来更是升到了连长。

李德生没辜负陈锡联的期望,他们简短碰了个头,随后陈锡联就急着要去太原军区指挥战斗了。

李德生得按照组织交代的任务行动,他得带兵去打河南的西边和南边。

1942年那会儿,日军纠集了三万大军,打算对太行军区来个大扫除。这时候,李德生被紧急叫去,接到任务后,他二话不说,立马带着队伍没日没夜地往回赶,直奔战场。

碰到不好的打仗地形,李德生就靠着他那一肚子的打仗本事,在战场上先挑了好几个地方埋伏起来,还规划好了逃跑的路。另外,他还安排了些岗哨,好随时盯着敌人的动静。

遇到比自己人数多出几十倍的敌军,李德生毫不退缩,游击战打完后,他立马带着队伍跟敌人硬碰硬干了起来,这场仗一打就是一个多月。

那段时间里,李德生简直是彻夜难眠,一个好觉都没捞着。

过了好些年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接连着打完了,中国人总算是有了自己说了算的日子。

1973年那会儿,李德生已经坐上了沈阳军区总司令的位子。另一边,陈锡联呢,是组织上悄悄派的,他没头衔也没官职,就直接进了研究院,埋头搞起秘密武器研究来了。

到了1973年,他们又一次碰面了,这回直接把他们的思绪带回了那个动荡的革命岁月。

尽管路上充满挑战,但多亏了那些彼此信赖的伙伴和同事,还有那些胆大心细的老前辈,咱们才能迎来实实在在的希望。

对于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党满心感激,时刻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