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年那会儿,马谡因为没守住街亭,被诸葛亮给处斩了。就在刽子手刚动手那会儿,诸葛亮猛地一站起来,结果他衣袋里的一张纸条掉了出来,上面写着“你输了”。诸葛亮急得大喊:“快住手,别砍了!”但为时已晚,马谡已经没了气息。诸葛亮看着这一幕,眼泪止不住地流,嘴里念叨着:“我中计了啊。”
蜀汉和曹魏曾经在历史上有过一次很重要的街亭大战。在那场战斗中,蜀汉的带头大将马谡因为疏忽大意,最后被曹魏给打败了。这一败,对蜀汉来说损失惨重,没法挽回,而且军队的士气也一落千丈。
马谡这人,在历史上也是挺有名的。他啊,是马良的亲弟弟,年轻时候就因为特别聪明,被诸葛亮给看上了,并且委以重任。在蜀汉那会儿,他可是立下了不少大功的。
街亭这地方,别看它只是个小镇,不起眼,但对蜀汉来说,军事上可重要了。那里山高沟深,地形特别险峻,要是打起仗来,往后能守住,往前还能进攻。
打仗那会儿,诸葛亮亲自带了一队兵马去攻打渭水那边。至于那个特别难打、又绝对不能丢的街亭阵地,他就交给了特别勇猛的马谡。马谡带着手下的人,任务是给诸葛亮的大军争取时间。
出兵前,诸葛亮反复琢磨,要是街亭被魏军给拿了,那他的大军可就悬了。因为曹军一旦拿下街亭,就会顺着祁山这条道,直捣蜀汉的老窝汉中。
那时候,汉中那边诸葛亮没放太多兵,他觉得那是给大军留的后路。他心里有底,觉得自己的主力部队特别能打,再加上街亭那地界,守起来容易攻进去难。按常理来说,这场仗他们肯定是赢定了。
说起来战略安排,诸葛亮算是把后防线交给了马谡。只要马谡能借着街亭那地利,把魏军给拖住,他自个儿带着大军就能把魏军的后路给断了,这样一来,魏军就只能被一步步逼得往后退。
就算情况再糟糕,诸葛亮也有办法安全撤回汉中,这本是个万无一失的打算。可诸葛亮压根儿没想过,马谡会因为疏忽大意,短短三天内就让魏军钻了空子,占领了街亭。
这次失败让蜀军士气大跌,士兵们乱成一团。诸葛亮听到消息后,心里头猛地一颤。一方面,街亭失守给蜀军带来了极其惨重的损失,这影响实在太大;另一方面,军队要是撤退,那带兵的将领肯定是主要责任,推卸不掉的。
以前,马谡在军事上老给诸葛亮出主意,这让诸葛亮一度把他看作是将来要接手自己位置的人。但现在,自己最看重也最喜欢的这个接班人,却犯了个大错,一个本不该犯的错误。
诸葛亮是蜀汉的大官,也就是丞相。他特别明白,军队里规矩得严,不能马虎。为了让大家心服口服,诸葛亮没办法,只能按照军队的规矩,下令把马谡给处死了。
其实,诸葛亮本可以放过马谡一命,但那时候蜀国内部乱得很。刘备一来,整个国家就分成了两拨人。一拨是跟着刘备从外地来的,另一拨则是蜀地本地的贵族。
马谡和诸葛亮都是跟着刘备一起来到蜀地的,在蜀地那些本地大户眼里,他俩都属于外来户。在那场仗打输了之后,因为马谡是带兵的头儿,底下的人都在瞅着诸葛亮,看他怎么让大伙信服。
就算诸葛亮想保马谡也没辙,那些士族大佬本就对刘备夺下蜀地心有不甘。这时候,我要是明目张胆地放过马谡,恐怕会惹来士族们更大的怨气。
那时候战争眼看就要爆发,为了整体局势,诸葛亮只能狠下心命令杀掉马谡。一想到这事儿,诸葛亮心里就特别难过,对马谡感到非常可惜。一个大男人,居然眼泪都掉下来了。
就在他刚一转身,兜里不经意间滑落一张小纸条,纸上简简单单写着“你败了”。诸葛亮瞅见这行字,心里头猛地一激灵,好像明白了什么,立马冲着帐篷外面扯开嗓子大喊:“别砍,刀下留人!”
但不管诸葛亮怎么焦急地呼喊,都没啥用了,外面的马谡已经被处斩。士兵来报告这事儿时,诸葛亮心里那个悲痛啊,就像大坝开了闸的洪水,止都止不住,眼泪哗哗地就从脸上淌下来了。
一开始,诸葛亮真是万般无奈才下了处死马谡的命令,心里头那是一百个不乐意,可形势所迫,不得不这么做。但等看到那张纸条,他一下子全明白了,敢情自己是中了魏军的诡计,被反间了一把。这事儿让诸葛亮心里头更不是滋味,沉痛得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