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红楼梦》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放到现在是什么官职?主要负责什么?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王冠上的明珠,曹雪芹前半生纨绔,后半生潦倒,正是他如此反差的人生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王冠上的明珠,曹雪芹前半生纨绔,后半生潦倒,正是他如此反差的人生,方做出了这曲荡气回肠的闺房秘闻,曹雪芹以曹家化贾家,故此书中一切其实皆有迹可循,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原型,结合现实,红学家们更能够充分的解释贾家做事的动机和衰落的原因。

《红楼梦》中的官职系统尤为如此,相比较现实中的明清官职设置,书中描述的大多数位置都是有迹可循的,而本文要讲的,正是贾宝玉之父贾政老先生担任的官职在现实里究竟是何位次,作何内容。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曹雪芹为了避免朝廷公案,故意做了隐瞒朝代的处理,故而《红楼梦》实际上是明清两朝文化杂糅的产物,要说清贾政到底作何工作,必须讲清楚在这段历史中

何为员外郎?

在小说一开始,贾政的官职是工部员外郎,员外郎最早设置于隋代,是二十四司正郎官之外的副职,虽然各个朝代的员外郎职权有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历代都将他作为一个副职的地位放着。

在唐代时,六部各司正郎官改名为郎中,而副职也就是员外郎,故此,在明清普遍设置六部时,郎中和员外郎这两个名称就直接延顺下来,被设置为六部下属的六司的正副职位,其地位相当于现在中央各部委下属的办事单位的二把手,享受副厅级待遇。

但实际上,员外郎这个位置往往是可以买来的,也是明清买卖官职的重要职位,贾政这个官职是很暧昧的职位,《红楼梦》里讲道,贾政的职位并不是他自己考上的功名,而是皇上赏赐来的。

明清之际,买官之风盛行,这些副职肥缺往往都是炙手可热的佳肴,可这些副职往往并不拿事,做的也都是些上行下效的工作,这么来看,皇上确实给了贾家面子,但这个面子并不多,贾政实际上还是没有实权。

外放学政

学政,顾名思义是管理学习相关政务的工作,明清之际,大量的公差实际上不是由一个具体的人来任职一辈子,而是派一个京官下放到地方来做几年,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可以理解为中央教育部前往某省的督查组组长,贾政便是接下了这个钦差,外出执行公务。

学政,又名提督学政,乃是清代独有的官职,在明代这个工作由主管地方行政的布政使兼任,而在清代,学政则是在从二品的六部侍郎到五品的六部郎中里选,必须是进士出身 ,书中这一段的问题在于贾政既不是进士出身,也够不着郎中的职位。

学政在地方管辖省级的科举和教育工作,在一众钦差里,学政的油水是极少的。

一者,古代教育经费相当有限,地方的学校建设往往缺乏银子兜底,贾政就算想贪也没得贪;二者,科举考试要想中饱私囊的风险极大,中国古代对于科举考试中的违规行为,一律是按照重罪处理。

但同理,学政做的好,对于名声威望的提高大有裨益,清末的张之洞和左宗棠都曾经做过学政,也无怪贾政做学政归来,很快就在人的保举下升了工部郎中。

提升郎中

贾政后被提升为郎中,也就是工部的实权人物了,在明清二朝,工部掌管“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相对来说是一个管理内容比较枯燥的部门。

明清工部共有四个司,分别是营缮清吏司、虞衡清吏司、都水清吏司、屯田清吏司。

清代还增设了制造库,掌制造皇帝的车驾生产维修、册箱制造准备、仪仗器具建造和祭器生产等;节慎库,管理的是建设各类项目的收发经费款项,属于掌钱的重要部门;料估所,负责摸清生产项目需要的工料数目并审核,京城里各坛庙、宫殿、城垣、各部院衙署等工程的审核都是这个部门来完成的。

此外,工部还在全国各地设置了大量的官营制造业,这些制造业中有的是由皇商与官吏共管(明代还需多出宦官负责管理),有的则是由中央官吏直接管理,与该厂营收产品重要程度息息相关。

同时,工部也负责着其他各部的建造任务,兵部大量的武器制造、船舶车辆都是由工部代劳。

随着明清火器的不断发展,工部在火药武器生产上也占据了主导权。

礼部掌管考试和皇室礼仪,所要求的大量祭祀仪器,皇室活动需要的设备,皇家的寺庙祭坛等等,凡是生产建造的,礼部都必须委托工部生产,就连主管天下户口钱粮 的互补也必须依靠工部来维持运作,因为户部定下了规范的度量衡和货币标准后,货币的生产以及量器的制造必须委托工部来做,可以说,工部是全天下最大的综合性制造厂,他与朝廷里所有实权部门的关系都十分密切。

工部郎中,也就是四司两库一所的长官,职权不小,但地位一般,小说中并未明确说明贾政是哪一科的郎中,但无论哪一科,工部郎中的重要性都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就在京城而言,六部尚书尚且不一定能挤进最核心的权力斗争中去,贾政一个小小的郎中,五品官,自然是默默无闻了。

在今天,贾政的地位相当于国家直属部委下设各部门的负责领导,正厅级待遇,在明清两代,四十多岁能达到五品,贾政晋升也属于正常速度。

江西粮道

贾政升为郎中后,因为过分信任手下,并不熟悉公事,很快就降了官,在小说中最后一个担任 的官职便是江西省的粮道,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便是地方的粮食局一把手。

这个粮道有两种说法:其一乃是督粮道,是漕运总督下属的官职,专门管理各地的粮食食物,但要负责粮食的运输,也就是地方之间的粮食流转和地方与中央的粮食流转,但其中大头都是地方与中央的粮食流转,毕竟北京在清代并非是产粮区,同时中央也有收纳地方粮食避免地方做大的传统。

其二就是粮储道,管理地方粮食生产与储存,从名字可以看出,这一官职是不需要管运输的,故此隶属于地方,两者区别不大,地位相同,甚至在不少史书里面,对于两者都称为粮道,直接不做区分。

粮道的作用十分重要,江西也确实是清代的产粮大省,工作繁忙不言而喻,但话分两头,贾政作为犯了事的主,这份缺其实还是不错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倘若讲贾政放了陕西督粮道等西北省份的差事,在这些常有天灾缺粮的省份自然难以周济,贾政这般做不明白工作的世家弟子,其中艰险,送了命都未必是危言耸听。

贾政之困

纵观《红楼梦》全书,贾政的官职基本徘徊在五品之间,在历史上,这个职位少有人能青史留名,甚至在历史书上写一笔都难,就在京城中,想要维持贾家奢侈的生活都很难,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贾政始终升不上去呢?这其中最大原因只有一个。

在文章最开始,便强调过贾政没有进士的功名,他是依靠父亲为他求来的官职,贾政虽然一直想考功名,但始终没考上,而这却是困住贾政最大的难题。

明清两朝,十分看重进士出身的官吏,有人曾统计,明清历代升任四品的官员中,基本都是进士出身,这些进士们通过与考官结成老师生、与一同考上的结为同门,有着各自一份的关系人脉。

出事有人保,封赏有人提,只要不出大问题,基本在退休前都能有一个体面的四品官职去做,但非进士出身可就难了,譬如明代大清官海瑞,若不是清廉之名享誉全国,恐怕一辈子都只能在县衙里任一个副职了事。

对贾政而言,这一道理完全适用,贾政虽然背靠王公贵族势力,但这一势力却是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没有朝廷中的老师、同门作保障,没有功名为贾政背书,贾政的官比起其他郎中、员外郎,自然是差了几分的。

评论列表

XL
XL 3
2025-04-27 20:45
贾政若在本朝就是个“空心大佬倌”。不贪丶不赌丶不嫖。上奉孔孟,对朝延愚忠,以儒教治家。基本上在官场上混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