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80年代陕西关中中学生的主要饭食:馒头蘸辣椒面

我老家位于陕西关中平原地区的农村。记忆中,小时候的生活是很艰苦的。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比较艰苦。那时候大人们到谁家去,主

我老家位于陕西关中平原地区的农村。记忆中,小时候的生活是很艰苦的。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比较艰苦。

那时候大人们到谁家去,主人倒的都是白开水,没见过放茶叶的。

我爸好像是进入90年后才开始买点茉莉花茶,牌子我还记得,好像叫“春蕊”。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才给放点茶叶,再就是过年时给来客备茶。

80年代的时候,学生们上学都早,早上7点前就到了学校,根本来不及在家里吃饭。

等到早上第一节课、第二节课课间休息时,孩子们一个个从书包里翻出自己的干粮,大多都是馒头,有的还带着辣椒面,再撒上一点盐,然后蘸着就吃了。

那时候,没有谁笑话谁。大家带的干粮都差不多。偶尔会有人带了包子到学校里,但也不是常有的事。

那时候也不知道渴,没有谁会带着水杯到学校里。馒头就着辣椒面,又辣又咸的,嘴巴里发出哧溜哧溜的伴奏声。吃完了袖子一抹嘴,回到座位上,准备继续上课了。

春夏秋三季时尚可,冬季吃冰冷的馒头,那种滋味真是难忘。啃着的馒头就像是从冰柜里刚拿出来似的,又冷又硬。但这时候就体现出辣椒面的作用了,吃完了,好像身体也跟着热乎起来,不觉得那么冷了。

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我读初中。

十几里外,有一所高中,是方圆好几个乡镇的唯一一所高中。除了家离学校比较近的,其余学生都不得不住校。

村里的高中生们,每一个周日的下午,骑着自行车前往高中,自行车上,驮的是母亲尽了最大能力给准备的各种干粮。有的是第二天必须吃的,否则就会坏掉。有的是可以放一个礼拜的,不是馒头就是锅盔、饦饦馍。

总之,带去的口粮,要能坚持一个礼拜,当时把这种自带干粮的行为叫作“背馍”。学子们每周六晚上回家,周日下午返校,周而复始。

家庭条件好的,会每周给孩子一定数目的零花钱,主要用来买饭或者买菜,调剂伙食。学校里面有食堂,可以花钱买。但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不可能天天在食堂打饭,因为吃不起。

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条件允许的家庭会买一辆或全新或二手的自行车方便孩子上学。条件不允许的,就只能蹭顺路同学的自行车,或者步行上下学了。

村里有个年长的高中生,有一次在学校里晕倒了。原来周四下午他带的干粮就吃完了,也不好意思吱声,他就靠喝水硬撑,以为能硬挺到周六回家的,结果周五就扛不住了。

后来老师和要好的同学知道后,赶紧给他到食堂打了一碗汤面,让他吃下,这才缓了过来。同学们后来拿出各自携带的干粮,帮助他坚持到了周六晚上回家。

那个阶段,高中生是用什么吃下干粮的?还是辣椒面。和初中相比,唯一的进步就是可以及时喝到热水。这种情况大概从80年代,一直到1990年初期。

因为长年累月的吃馒头就辣椒面,所以可以想象那时候高中生得痔疮的大有人在。

我见过那个时代读那所高中的大孩子们,基本上个个都面黄肌瘦。而面有菜色是绝无可能的,因为平时根本就吃不到什么菜。

那时候的中学生,没有是一个胖的。

好在进入90年代中期之后,这种状况逐渐好转。很多家庭开始有能力让学生在学校里经常吃食堂来改善伙食。

2000之后,高中生们馒头就辣椒面的吃饭方式基本见不到了,从家里“背馍”也彻底成为历史。

评论列表

呵呵呵
呵呵呵
2025-05-03 08:00
胡说八道,关西开春野菜遍地。一年四季不缺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