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二吖!在某重点小学的一个班级里,发生了一件特别让人震惊的事儿!那些被家长天天在耳边念叨“认真听讲”的孩子,走神的次数比其他同学整整多出3倍!这就好比你在旁边不停地喊“快跑快跑”,结果人家跑得比乌龟爬还慢。校长打了个比方,说这感觉就像开会的时候,旁边一直有人在你耳边不停地说“别走神”,换谁都会烦死!这背后藏着的,是好多家庭都有的大问题——父母没完没了地提醒孩子。看着好像是满满的关心,其实里面藏着大隐患,今天咱就来好好扒一扒!

唠叨背后藏着的“小心思”:你以为在保护,其实在“挖坑”
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的耳朵要是总听一样的话,大脑里负责感受痛苦的那部分,就像被点着的小火苗,噌噌地往上冒火!就拿我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来说,他爸爸从他小时候起,就跟个不会停的复读机似的,“系鞋带”“擦桌子”,每天翻来覆去地说。结果呢,他长大工作后,领导交代个事儿,他得问上好几遍“真的是这样做吗”,就怕自己弄错了。这种一遍又一遍的提醒,说白了就是家长想让自己心里踏实,可却让孩子背上了特别重的焦虑“大包袱”。

唠叨的“破坏力”:比你想得还恐怖!
“自我耗竭”理论告诉我们,不停地提醒孩子,就像有个小水泵,把孩子心里的能量一点一点地抽干。有数据显示,在那些家长唠叨个不停的家庭里,83%的孩子做个决定磨磨叽叽的,71%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会和爸妈大吵大闹。还有个纪录片里的女孩,她妈妈用23个闹钟,就像拿无数根小针扎她似的,“轰炸”她的日常生活作息。终于在16岁生日那天,女孩把所有闹钟都砸了,这得积攒了多少不满和怨气啊!被家长唠叨太多的孩子,要么活得像没有灵魂的“空壳子”,要么变成浑身是刺、见谁怼谁的“小刺猬”,亲子关系也被搞得乱七八糟。

不唠叨了,亲子关系“逆袭”有办法!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用实际例子证明,家长不唠叨,孩子反而能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孩子忘带午餐?饿上一顿,下次就记住了;沉迷游戏?作业没写完被老师批评,下次就知道收敛了;熬夜赖床?上学迟到被老师训,自然就会改正了。育儿专家黄静洁说,信任孩子,就像是给孩子安上了一对小翅膀。咱们别再唠叨了,把提醒换成“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一直在”“你试试看这样做”“我相信你肯定能行”这三句“神奇咒语”,效果好得出乎你的意料!

看完这些事儿,真的让人心里挺不是滋味的。父母都觉得多提醒孩子几句是爱孩子,可这种爱有时候就像外面裹着糖、里面却是苦的药。那些一遍又一遍的唠叨,不但没帮孩子成长,反而成了阻碍孩子前进的绊脚石。其实孩子就像小树苗,家长过度的“关心”,反而会让他们长歪了。咱们做家长的,不如大胆放手试试,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和空间,说不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亲子关系也能从天天吵架,变成和和睦睦!

对此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关注、留言、转发!
本故事引用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别举报,可通知下架!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