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补气之王”黄芪的喝法?40 - 60 岁必知的养生秘诀

大家好,我是张氏中医第六代传承人张喜海,专注骨病40年。人到中年,40 - 60 岁的朋友们越发关注养生,深知健康才是生

大家好,我是张氏中医第六代传承人张喜海,专注骨病40年。

人到中年,40 - 60 岁的朋友们越发关注养生,深知健康才是生活的基石,于是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传统中药材,黄芪便是备受青睐的一种。很多人将它买回家后,面对这一根根黄芪,大家却犯了难,满心疑惑该如何使用。

是直接煮水喝就行,还是得搭配其他药材?煮的时候放多少量合适?一天喝几次?种种问题接踵而至,毕竟用对了黄芪能助力养生、调养身体,用错了不仅浪费药材,没准还适得其反,实在令人纠结不已。

黄芪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五十二病方》,但对其详细阐述并奠定重要地位的是《神农本草经》。在《神农本草经》里,黄芪被列为 “上品”,书中记录其 “味甘,微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黄芪之名有解释:“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 意思是黄芪颜色发黄,在补药中功效突出,堪称 “补药之长” ,随着时间推移,“黄耆” 逐渐演变为现在通用的 “黄芪” 。民间还有个有趣典故,传说古代有位身形清瘦、面色微黄的老中医,常以黄芪治病救人,深受百姓尊敬,被称为 “黄耆” 。他去世后,人们便把他墓旁生长的这种草药命名为 “黄芪” ,以纪念他。

对于咱们中年朋友,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易出现气虚的情况。黄芪最突出的功效就是补气。它能补肺气,改善因肺气不足引起的气短、咳嗽无力,让呼吸更顺畅;还能补脾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对于那些吃点东西就腹胀、消化不良,或者大便溏稀的人来说,黄芪能助力脾胃更好地工作,将食物转化为营养输送全身。不仅如此,黄芪还有一定的固表止汗作用,有些朋友稍微一动就大汗淋漓,这是体表卫气不固,黄芪能帮您把这 “防护门” 加固,减少虚汗。

在配伍方面,黄芪可是个 “百搭能手”。要是您经常感觉疲劳,精神不佳,可试试黄芪配党参。党参同样具有补气功效,二者协同,能让补气之力更强,助力您赶走疲惫,元气满满。若是有高血压困扰,同时伴有气虚症状,黄芪搭配菊花、枸杞就很不错。菊花清肝明目,能平抑肝阳,枸杞滋补肝肾,黄芪补气,三者合用,既能稳定血压,又能滋养身体,相得益彰。女性朋友到了中年,若月经量少、面色苍白,黄芪配上当归,当归补血活血,与黄芪的补气功能相辅相成,促进气血化生,改善血虚状态。

日常保健的话,可以取 10 - 15 克黄芪,洗净后用开水冲泡,像泡茶一样饮用,这叫黄芪代茶饮,方便快捷,能让您随时随地补补气。

要是想用黄芪调理一些小毛病,比如前面提到的气虚自汗,可将黄芪 30 克、白术 15 克、防风 10 克,加水煎煮,煮出的药汤分早晚两次服用,这就是经典的玉屏风散方变汤饮,能帮您固表止汗,增强抵抗力。

不过要谨记,黄芪虽好,但每个人体质不同,比如阴虚火旺、体内有实热的人就不太适宜单独大量服用黄芪,容易上火。所以,如果您想通过喝黄芪来调养身体,最好先咨询专业中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精准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