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职备考还是全职备考一直都是大家讨论的重点,如果用3个月工资就能换来上岸成功率增幅,是划算还是不划算呢?今天就来探讨一下。

经济成本公式
(全职备考月数×当地平均工资)÷上岸概率提升值=机会成本系数
▶️ 成都案例:全职3个月(2023年成都月平均工资8300元)换取15%成功率增幅=1660元/1%概率
2025年上岸数据

(数据来源:川渝地区公务员招录年报)
二、适配人群精准画像✅ 建议全职备考的三类人
1️⃣ 应届毕业生:享受应届生身份红利(四川每年都有大量岗位专门给应届生)
2️⃣ 存款≥10万:覆盖12个月备考期(含2万元面试特训预算)
3️⃣ 专业冷门岗:如考古学报考文旅局,需300小时专项突破
✅ 建议在职备考的四类人
1️⃣ 体制内合同工:保留工龄计算优势(四川承认国企工作年限)
2️⃣ 带娃宝妈:利用碎片时间(每天3小时高效学习法)
3️⃣ 年龄≥28岁:避免社保断缴影响人才引进政策
4️⃣ 申论薄弱者:日常工作材料写作可转化为备考资源

⚠️ 全职备考三大雷区
• 超6个月未进面会产生「考霸心理依赖症」
• 错失当年应届生身份(四川仅限毕业当年报考选调生)
• 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等经历可能更受青睐(四川给基层服务工作者最多加6分)
⚠️ 在职备考三大陷阱
• 陷入「虚假备考」状态(日均有效学习<1.5小时)
• 错估工作强度(审计/教师等职业慎选)
• 错过重要时间节点(35岁年龄红线前仅剩7次考试机会)
四、复合型备考方案推荐⏳ 阶梯式过渡法(适合存款5-8万群体)
1️⃣ 第1-3月:在职积累基础(每日19:00-22:00模块化学习)
2️⃣ 第4-6月:申请停薪留职(保留社保不断缴)
3️⃣ 考前2个月:全职冲刺(重点突破行测提速)
政企联培路径(多地试点项目)
▶️ 国企员工通过报考或选调或选聘的方式,进入公务员体制内
▶️ 参与机关跟班学习计入基层工作经历(需满120个工作日)
关键决策点自查清单
是否属于当年政策性倾斜群体?
现有存款能否覆盖6个月生活+2万元培训?
当前工作能否转化为面试履历亮点?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全职or在职,各有利弊,还需自行斟酌,本文仅供参考!